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醋乳香現(xiàn)代研究進展及質量標志物的預測△

        2024-04-12 10:04:30張嘉慧張林林郝艷琦許浚張鐵軍
        中國現(xiàn)代中藥 2024年2期
        關鍵詞:三萜類乙?;?/a>乳香

        張嘉慧,張林林,郝艷琦,許浚,4*,張鐵軍,4*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 301617;2.天津藥物研究院 藥物成藥性評價與系統(tǒng)轉化全國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462;3.和光中藥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301;4.天津藥物研究院 天津市中藥質量標志物重點實驗室,天津 300462

        乳香為橄欖科植物乳香樹Boswellia carteriiBirdw.及同屬植物B.bhaw-dajianaBirdw.樹皮滲出的樹脂,分為索馬里乳香和埃塞俄比亞乳香,味辛、苦,性溫,具有活血定痛、消腫生肌的功效[1],臨床上因生用氣味辛烈,對胃的刺激較強,易引起嘔吐,所以不常用,多用醋炙品[2]?!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2020 年版收載的乳香炮制品是醋乳香,但未規(guī)定其質控指標,由于醋乳香化學成分復雜,成分之間交互作用,而現(xiàn)代研究大多是以醋乳香的乳香酸類[3]和揮發(fā)油類[4]成分的含量為指標,以及對顏色等性狀特征的主觀描述,質控指標單一,有效成分的含量沒有保障,因此,亟須一種更加系統(tǒng)而全面的方法對醋乳香的質量進行整體評價。

        中藥質量標志物(Q-marker)是由劉昌孝[5]院士針對現(xiàn)有質量評價與控制方法所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新概念,其貫穿了中藥種植、生產、加工、制劑等全過程,以克服現(xiàn)有質量標準的多種不足,提高質量一致性、可控性和溯源性,有利于中藥產品生產過程控制和質量監(jiān)管。本文對醋乳香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進行綜述,以此為基礎擬將Q-marker 的概念用于醋乳香質量控制研究,從特有性、有效性、配伍環(huán)境、可測性等方面對醋乳香Q-marker 進行預測分析,為建立及完善其全程質量控制標準提供理論依據。

        1 醋乳香研究進展

        1.1 醋乳香的化學成分

        醋乳香主要含有萜類和揮發(fā)油類,其中萜類分為五環(huán)三萜類、四環(huán)三萜類和大環(huán)二萜中西松烷型二萜類。醋乳香揮發(fā)油成分復雜,主要含有乙酸辛酯、正辛醇等[6]。

        1.1.1 三萜類 五環(huán)三萜類是醋乳香中最具有特征性的有效成分,具有很多生理活性和藥理作用。五環(huán)三萜按照母核類型可分為齊墩果烷型、烏蘇烷型和羽扇豆烷型。四環(huán)三萜類按照母核類型分為甘遂烷型和羊毛脂烷型,見表1、圖1。

        圖1 醋乳香中三萜類成分化學結構

        表1 醋乳香中三萜類成分

        1.1.2 西松烷型二萜類 醋乳香中大環(huán)二萜主要是西松烷型,該類化合物是一大類具有14 元環(huán)碳骨架的結構新穎、特殊且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這一類化合物最早分離自陸生植物[11]和煙草[12]中,隨后在海洋生物中被發(fā)現(xiàn)。近年來,隨著大量學者對乳香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了乳香中含有西松烷型二萜類成分,目前少有對醋乳香中西松烷型二萜的報道,有研究通過超高效液相色譜飛行時間質譜法(UPLC-Q-TOF/MS)發(fā)現(xiàn)因香酚(incensole,23)、因香酚氧化物(incensole oxide,24)、松柏烯(cembrene,25)、異瑟模環(huán)烯醇(thumbergol,26)、乙酸因香酚氧化物(incensole oxide acetate,27)、因香酚二氧化物(incensole dioxide,28)和因香酚三氧化物(incensole trioxide,29)7個成分[13],部分西松烷型二萜類化合物結構圖見圖2。

        圖2 醋乳香中西松烷型二萜類成分化學結構

        1.1.3 揮發(fā)油類 揮發(fā)油是乳香的藥效成分之一,化學成分復雜,醋炙后揮發(fā)油組成成分類別包括萜類、醇類及有機酸類成分[7,14](表2)。乳香在醋炙后有些揮發(fā)油成分相對含量增加或有新的成分產生,如α-側柏烯在醋炙后產生,乙酸冰片酯和乙酸辛酯2 個成分含量在低溫下隨著炮制時間延長而增加,在高溫下隨著炮制時間延長而減少[14]。

        表2 乳香中揮發(fā)油類成分

        1.2 醋炙后化學成分的變化

        研究發(fā)現(xiàn),隨醋炙溫度升高或炮制時間的延長,乳香中三萜類成分如欖香醇酸、β-欖香酮酸、tsugaric acidA、9,11-去氫-α-乳香酸、9,11-去氫-β-乳香酸、3-乙?;?9,11-去氫-α-乳香酸、3-乙?;?9,11-去氫-β-乳香酸、3-乙酰基-α-乳香酸和3-乙?;?β-乳香酸9 個乳香酸含量升高,其中3-乙?;?9,11-去氫-β-乳香酸含量變化幅度最大;而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α-乳香酸、β-乳香酸4 個成分含量降低[15]。推測與11 位羰基在酸和熱的作用下發(fā)生反應,生成具有熱穩(wěn)定性的π-π 共軛結構9,11-去氫結構有關[16]。此外,3 位含有羥基乳香酸成分醋炙后含量略顯降低,3 位含有乙酰基乳香酸成分含量升高,推測3 位羥基在酸性條件下與醋中乙酸酯類成分的乙酰基上C 原子發(fā)生親核取代,生成3 位乙酰基的新成分。甘遂烷型的乳香酸類成分在醋炙之后含量顯著升高[15]。

        通過比較乳香炮制前后揮發(fā)油中主要成分組成及含量的差異,得出乳香醋炙后揮發(fā)油成分(如乙酸辛酯、正辛醇、檸檬烯、γ-萜品烯、芳樟醇、α-萜品醇、乙酸葵酯、β-欖香烯和西柏烯)含量增加[17],而乙酸乙酯、α-蒎烯等在乳香中含量較少且炮制后含量減少。萜類成分含量隨醋炙溫度的升高及醋炙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醇類及有機酸酯類成分反之,大部分成分隨醋炙程度加深而含量增加[14]。

        1.3 醋乳香的藥理作用

        《中國藥典》2020 年版關于乳香的功效記載為“活血定痛,消腫生肌”[1],外用可治瘡癰腫毒、婦科炎癥等,用生品較好;內服多用醋炙乳香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18]。乳香醋炙后活血祛瘀、抗炎鎮(zhèn)痛之效增強。

        1.3.1 抗炎鎮(zhèn)痛 乳香作為治療炎癥的中藥歷史悠久,而醋炙乳香會增強抗炎效果。有報道顯示,相較于醋炙前的11-羰基結構成分,具有9,11去氫結構的乳香酸抗炎活性更強[19]。乳香醋炙后抑制炎癥因子分泌的作用顯著增強,3-乙?;?9,11-去氫-β-乳香酸顯示出明顯的抑制炎癥因子分泌活性[15]。醋炙后乳香酸成分含量增加,同時吸收作用增強,這些變化應該都與乳香醋炙后抗炎活性的增強有關,實驗表明醋乳香可以對潰瘍性結腸炎發(fā)揮更加顯著的治療作用[20],3-乙?;?9,11-去氫-β-乳香酸可能為乳香醋炙增效的物質基礎之一[21]。田中心等[19]研究表明乳香炮制前后抗炎作用為清炒品>醋炙品>生品,由角叉菜膠誘導的大鼠胸腔白細胞游走抑制實驗表明,乳香醋炙后抗炎作用顯著增強,抗炎機制與抑制總蛋白滲出及抑制前列腺素(PG)E2、一氧化氮(NO)生成有關。在印度,乳香用來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22]等疾病。從乳香中提取的一種新物質5-loxin(主要成分為3-O-乙?;?11-酮基-β-乳香酸)可以通過抑制炎癥過程和軟骨退變來緩解骨關節(jié)炎(OA)關節(jié)疼痛[23]。沈陽玲[18]通過實驗證明醋炙乳香對醋酸致痛的鎮(zhèn)痛作用的潛伏期有明顯的延長。胡素連等[24]以小鼠的痛閾值和家兔眼睛充血、水腫數為評價指標,篩選乳香最佳炮制工藝的實驗結果為乳香生品的痛閾明顯小于炮制品,而充血、水腫數明顯多于炮制品,表明乳香炮制后鎮(zhèn)痛作用增強,刺激性降低。汪瑩[7]研究表明,乳香、炒乳香和醋乳香對原發(fā)性痛經均具有治療作用,且醋乳香效果更佳。

        1.3.2 活血祛瘀 有學者根據活血化瘀中藥的作用特點和強度將其分為和血、活血、破血三大類,醋乳香具有活血行血祛瘀的作用。活血化瘀類中藥[25]在改善血液流變學、改善血流動力學、改善微循環(huán)、促進血管再生、抗血栓作用、抗血小板作用等方面作用顯著。乳香醋炙過程的炮制輔料醋也同樣對乳香活血作用的改善發(fā)揮了積極作用。醋中含有豐富的具有活血止痛作用的川芎嗪、四氫哈爾滿堿、麥角胺等活性成分,因此,輔料醋中的成分也是乳香醋炙后活血止痛作用增強的重要物質基礎[26]。張琳琳等[27]從體內體外兩方面評價乳香醋炙前后對大鼠血瘀模型的改善作用,乳香和醋乳香均具有抑制全血血小板聚集、改善寒凝血瘀大鼠模型的血液流變學和抗凝血作用,且醋炙后的改善作用更好。朱志會等[28]研究結果表明,β-乳香酸能顯著改善血瘀證大鼠血液流變學異常,并保護其血管內皮功能。α-乳香酸在體外抑制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血管新生,從而抑制HL-60 細胞的增殖,其作用可能與下調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及其受體基因Flt-1有關[29]。Tawfik[30]通過高脂大鼠模型研究乳香酸對其作用,實驗表明乳香酸具有良好的抗聚集作用,可減輕高脂血癥加重,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乳香及其炮制品可降低血瘀大鼠模型中D-二聚體、凝血酶和抗凝血酶復合物水平,PGI2 含量增加,表明乳香具有活血化瘀作用[31]。管紅珍等[32]采用體外血小板黏附率測定法測定血小板黏附性,探討乳香及醋炙品對動物血小板黏附性的影響,結果顯示乳香經醋炙后活血化瘀作用增強,提示乳香生用活血,醋炙祛瘀具有一定科學道理,故在臨床使用乳香治療血瘀痛經等疾病時,應該考慮使用乳香醋炙品,以發(fā)揮更好的臨床療效。

        1.3.3 其他 宋志前等[33]通過乳香醋炙前后對2 型糖尿病大鼠的改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乳香醋炙后可以顯著提升2 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島素水平,降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GHb)含量,抑制NO及內皮素(ET)-1 水平,可見醋炙確實提升了乳香對2 型糖尿病的改善作用。乙酰乳香酸(BC-4)能抑制不同組織來源的惡性腫瘤細胞的生長、誘導惡性細胞凋亡、誘導惡性細胞分化,如誘導HL-60 人造幼粒白血病細胞沿粒系方向分化、抑制B16F10小鼠黑色素瘤細胞的生長、也能誘導MV3 人黑色素瘤細胞分化等[34]。Chen 等[35]研究表明乳香酸(BA)可以顯著降低對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細胞Toll樣受體3(TLR-3)、TLR-4、髓樣分化初級應答基因88(MyD88)、核轉錄因子(NF)-κB 和應激活化蛋白激酶(JNK)等蛋白和因子的上調,發(fā)揮肝細胞保護作用。

        1.4 刺激性研究進展

        有研究表明,乳香揮發(fā)油可對大鼠肝臟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36],乳香中揮發(fā)油會引起胃腸道刺激所導致的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相關研究報道顯示,乳香醋炙后胃腸刺激性減少,揮發(fā)油可能是刺激性成分的重要組成部分。錢百炎[37]通過實驗證明乳香生品揮發(fā)油具有刺激性。楊辛欣等[38]利用黏膜給藥具有藥物吸收起效快的特點,且黏膜神經較敏感,易于觀察刺激性結果,選擇陰道給藥途徑,對乳香揮發(fā)油刺激性進行研究,確定乳香揮發(fā)油具有中度刺激性。

        2 醋乳香Q-marker的預測

        2.1 基于成分特有性的Q-marker預測

        中藥化學成分復雜,特有性是質量控制和質量評價的重要條件[39]。如果將普遍存在的成分用作含量測定指標,就不可能準確評估不同中藥的具體質量特征。成分的特有性是中藥質量控制方法的基本要求,其重要價值在于對各種藥物的有效鑒別和對中藥質量評估與質量控制。因此,中藥的質量控制應基于中藥成分的特有性。

        2.1.1 萜類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徑 據文獻分析,萜類化合物為乳香的主要化學成分,該類化合物的合成途徑有2 條:位于細胞質中的甲羥戊酸途徑(MVA)和位于質體中的甲基赤蘚醇-4-磷酸途徑(MEP)[40]或脫氧木酮糖-5-磷酸途徑(DXP)[41]。這2條途徑主要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中間體異戊烯基焦磷酸(IPP)和其雙鍵異構體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DMAPP)的生成。第二階段是3 種直接前體物質香葉基二磷酸(GPP)、法尼基焦磷酸(FPP)和香葉基焦磷酸香葉酯(GGPP)的合成。第三階段是萜類化合物直接前體GPP、FPP、GGPP 在萜類合酶催化下分別形成單萜、倍半萜、二萜化合物的骨架[42],見圖3。

        圖3 萜類生物合成途徑

        2.1.1.1 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徑 乳香酸類是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為醋乳香中最主要的成分。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由質體中由丙酮酸和甘油醛-3-磷酸經一系列反應來合成異戊烯基焦磷酸(IPP),IPP被運輸至胞質中參與萜類合成。在IPP異構酶(IDI)的作用下,IPP 與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DMAPP)相互轉換。在胞質的MVA 中,乙酰輔酶A 為初始供體生成IPP,IPP 與DMAPP 在二磷酸合成酶(FPS)作用下轉化成法尼基焦磷酸(FPP),又在鯊烯合成酶(SQS)的作用下合成角鯊烯,然后經鯊烯環(huán)氧酶(SE)催化轉變?yōu)?,3-氧化鯊烯[43]。2,3-氧化鯊烯經過氧化鯊烯環(huán)化酶(OSC)的環(huán)化生成五環(huán)三萜類骨架[44]。

        2.1.1.2 二萜類生物合成途徑 西松烷型二萜類是近年來在乳香中發(fā)現(xiàn)的活性成分。二萜化合物通常是由GGPP 在二萜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二萜烴骨架,然后通過次級酶促反應,如羥基化、過氧化、甲基化、?;?、糖基化或裂解重排等修飾,產生具有更多結構多樣性和生物活性的最終產物[45]。西松烷型二萜類化合物由GGPP 發(fā)生親核加成生成十四元環(huán),經重排反應生成重要的中間體(C1),從而演變?yōu)楦黝惤Y構,這一中間體可能是所有分離的西松烷型二萜的前體[46]。

        2.2 基于成分有效性的Q-marker預測

        質量控制的根本目的是對中藥有效性的控制,因此,“有效”是Q-marker 的核心要素?!靶浴奔粗兴幍男晕叮撬幬锏奶赜袑傩?,反映了中藥的本質特征?!靶А奔粗兴幍墓δ苄в?,反映中藥具有的生物活性和防治疾病的作用。藥性和藥效是中醫(yī)藥理論的核心概念,兩者體現(xiàn)中藥的物質基礎作用人體疾病主體的不同層面、不同方式的生物效應表達形式。將藥性和藥效均納入乳香的Q-marker 研究,才能反映中藥質量的完整性[47-48]。同時,藥物的體內過程及其動力學規(guī)律使其功效產生物質基礎,藥代動力學/藥效/體內過程(PK/PD/T)的時-效、量-效關系更是中藥復雜體系生物效應表達規(guī)律的客觀實質。因此,中藥Q-marker 的有效性表達應體現(xiàn)在藥效、藥性和體內過程3個方面[49]。

        2.2.1 基于成分與傳統(tǒng)藥性關聯(lián)的Q-marker 的預測分析 中藥的藥性理論不僅是中醫(y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指導中醫(yī)臨床配伍的重要依據。醋乳香味辛、苦,性溫。辛味屬于中藥五味之一,其性大多溫熱,氣芳香,具有“能散、能行”等功效[50]。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促進脈絡中的血液循環(huán),辛能行氣,亦能行血,辛藥能調節(jié)升降之氣,通于血脈,使氣血運行通暢。辛味藥的性味與其所含的化學成分有著相對應的關系。其主要化學成分,可概括為3 類:一是揮發(fā)油,二是氨基酸、有機酸,三是苷類、生物堿。其中揮發(fā)油及苷類的刺激性辛辣味是構成辛味藥味感的物質基礎之一[51]。顯然,與其他中藥材相比,辛味的中藥材含有更多的萜類和揮發(fā)油,所以認為萜類和揮發(fā)油可能決定了傳統(tǒng)中藥材的辛味[52]?!吨兴帉W》第2 版[50],總結“苦”味的基本功效為能泄、能燥、能堅,通常認為其還具能溫、能發(fā)、能下等方面功效。味苦者,其化學成分大多包括生物堿、揮發(fā)油、苷類、醌類、黃酮類及苦味素等,苦溫藥以揮發(fā)油為多,而生物堿和苷類成分為苦寒藥的主要性味來源[53]。由于揮發(fā)油具有辛溫發(fā)散之力,又因為揮發(fā)油中各類成分決定了苦味的來源,所以辛味往往并存于苦溫藥中[54]。

        因此,萜類和揮發(fā)油成分可以被認為是醋乳香性味表達的物質基礎,有望作為醋乳香的Q-marker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

        2.2.2 基于傳統(tǒng)功效變化的Q-marker 的預測分析 在醋乳香的歷史沿革及現(xiàn)代研究進展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其炮制前后的化學成分差異與傳統(tǒng)功效的轉變具有關聯(lián)性。乳香經醋炙后,能緩和刺激性,去除其難聞而又致嘔的氣味,利于服用,便于粉碎?!耙虼兹敫谓浨屹Y住痛”[55],醋炙乳香能增強活血行氣止痛、收斂生肌的功效,并能緩和刺激性,現(xiàn)代多用此法炮制[56]。

        醋炙后乳香酸含量增加,抗炎活性增強,董運茁[15]針對炮制前后差異成分的抗炎活性進行評價。體外抗炎實驗表明,醋乳香對于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IL)-1β及IL-6 的抑制作用明顯優(yōu)于乳香,而醋炙后含量提升最為顯著的3-乙?;?9,11-去氫-β-乳香酸成分展現(xiàn)出了較好的抗炎作用,其與乳香協(xié)同的抗炎效果接近醋乳香,可見炮制后含量增加的3-乙?;?9,11-去氫-β-乳香酸成分可能是乳香醋炙增效的藥效物質基礎之一?;钛鲎饔眠M一步增強,9,11-去氫結構的乳香酸成分在醋炙后含量增加10.8 倍。而體外初步的抗炎篩選結果也表明,該類成分的抗炎活性與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和β-乳香酸類似[16],這可能也是乳香醋炙后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障礙和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增強的原因[27]。醋炙后乳香鎮(zhèn)痛作用明顯增強,這可能與正辛醇、芳樟醇和乙酸辛酯等成分含量增加有關[57-59]。

        根據以上分析,3-乙酰基-9,11-去氫-β-乳香酸、9,11-去氫-α-乳香酸、9,11-去氫-β-乳香酸、3-乙?;?9,11-去氫-α-乳香酸、乙酸辛酯和正辛醇是乳香炮制后的主要變量成分,聯(lián)系傳統(tǒng)功效的變化,可能是其發(fā)揮主要藥效的物質基礎,推測其為醋乳香的Qmarker的候選成分。

        2.2.3 基于體內過程的Q-marker 的預測分析 醋乳香性溫,味辛、苦,歸心、肝、脾經。在謝建絮[60]的研究中,醋乳香具有促進氣血運行、消腫止痛的功能。β-乳香酸和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在除腦組織外的所有器官中都有發(fā)現(xiàn),主要是在肝、脾、肺和腎組織中,在心臟組織中也有少量的發(fā)現(xiàn)。從組織分布結果來看,β-乳香酸和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在肝臟和脾臟組織中的濃度較高,說明這些器官可能是β-乳香酸和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主要靶器官,這與中醫(yī)關于醋乳香藥材性味歸經的理論基本吻合。毛細血管流量、通透性及組織細胞親和力等是影響藥物體內分布主要因素,與其他組織相比,β-乳香酸和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在肝臟中的含量最高,肝臟是一個血流量大、血液循環(huán)好的組織器官,其藥物的轉移率和轉移量都比較大,同時,藥物從胃腸道吸收后,都要經過門靜脈進入肝,再進入血液循環(huán)。因此,β-乳香酸和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在肝臟中的分布得到了解釋。夏媛媛[61]研究表明,大鼠灌胃給藥后,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在組織中迅速廣泛分布,給藥后3 h時胃、腸、肝、腎、腦、脂肪組織中藥物含量均達到峰值,給藥12 h 后,各組織中的濃度均有明顯下降,表明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在組織內不易蓄積。實驗表明,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在大鼠體內經歷了廣泛的Ⅰ相、Ⅱ相代謝,產生的代謝產物主要通過糞便及膽汁排泄[62]。宋笑丹等[63]對β-欖香烯脂質體在大鼠體內的組織分布進行研究,結果在富有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肝、脾、腎中分布較多,血中分布也較多,有利于維持較高的血藥濃度,達到治療目的,而在心臟中分布較少,有利于降低心毒性。

        醋乳香化學成分復雜,其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β-乳香酸、β-欖香烯等有望作為醋乳香的Qmarker的候選成分。

        2.3 基于入血成分的Q-marker的預測分析

        中藥所含成分雖然復雜,但只有被吸收入血的成分才能發(fā)揮作用,這些成分包括中藥所含成分的原形成分和代謝產物;通過分析中藥口服給藥后血液中的成分,確定中藥的體內直接作用物質,是快速、準確地研究確定中藥藥效物質基礎的有效途徑[64]。因此,血中移行成分被用作初步確定醋乳香質量的基本要素。張紀紅[13]采用UPLC-Q-TOF/MS技術對活血止痛膠囊中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中的碎片離子進行解析和鑒定,其中吸收入血的原型成分中有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α-乳香酸、β-乳香酸、α-欖香酮酸、β-欖香酮酸、3-乙酰基-α-乳香酸和3-乙?;?β-乳香酸等13個三萜類化合物和血漿中代謝物中的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α-乳香酸、β-乳香酸、β-欖香酮酸等均來源于醋乳香。趙金鳳[65]采用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測定發(fā)現(xiàn),8 h 時乳香揮發(fā)油經皮吸收成分有14 個成分:α-蒎烯、β-香葉烯、乙酸己酯、β-順式-羅勒烯、正辛醇、芳樟醇、異龍腦、4-松油烯、乙酸辛酯、乙酸冰片酯、順式-香葉醇、乙酸壬酯、β-欖香烯和甘香烯,其中以乙酸辛酯的含量最高,其次為正辛醇。

        綜上,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α-乳香酸、β-乳香酸、β-欖香酮酸、3-乙?;?α-乳香酸、3-乙?;?β-乳香酸、乙酸辛酯和正辛醇等成分可以考慮作為乳香的Q-marker。

        2.4 基于配伍環(huán)境的Q-marker的預測分析

        中藥多以復方的形式進行臨床運用,配伍理論是中醫(yī)藥理論的核心內容。同一藥材在不同處方中可以發(fā)揮不同的作用,因此,針對性的Q-marker 也不同[49]。醋炙乳香-沒藥藥對可增強活血止痛之功,廣泛應用于治療跌打損傷、癰疽瘡瘍、風濕病的中藥復方中。含有醋炙乳香-沒藥藥對中成藥大多有活血理氣功效,醋炙乳香、沒藥配伍(1∶1)后對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活性表現(xiàn)為協(xié)同增效作用,可能增強藥對的活血化瘀功效,且揮發(fā)油部位為重要的活性部位之一,揮發(fā)油部位與水提物部位配伍組合在活血化瘀效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66]。陳婷等[67]采用UPLC-Q-TOF-MS/MS 對醋炙乳香、沒藥配伍前后化學成分溶出分析,發(fā)現(xiàn)配伍(1∶1)后五環(huán)三萜類(α-乳香酸、β-乳香酸等),四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欖香酮酸、3-乙酰氧基-16-羥基-24-甲基達瑪烷、3-羥基甘遂烷-7,24-二烯-21-酸/3-羥基甘遂烷-8,24-二烯-21-酸等)溶出量顯著增加,環(huán)倍半萜類、大環(huán)二萜類化合物某些成分溶出下降,活性評價表明五環(huán)三萜酸類、四環(huán)三萜酸類成分均有顯著的抑制LPS 誘導的小鼠巨噬細胞釋放NO 的作用,表明兩藥配伍協(xié)同增效機制與化學成分溶出變化相關。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68],活血化瘀類中藥能夠通過拮抗正常細胞突變、直接殺傷細胞、誘導腫瘤細胞分化和凋亡、阻斷腫瘤血管生成和改善血液流變、增強免疫功能、對放化療的增效減毒等多方面發(fā)揮抗腫瘤作用。醋炙乳香、沒藥作為常用活血化瘀藥對,是治療腫瘤經典名方之一西黃丸的主要組成[69],醋炙乳香沒藥均有一定的抗腫瘤作用,且對乳腺癌細胞株具有一定的特異性,為西黃丸抑制腫瘤的主要活性成分。鄭杭生等[70]通過實驗證明了醋乳香沒藥揮發(fā)油的鎮(zhèn)痛作用,醇提部分則可以明顯增強揮發(fā)油的鎮(zhèn)痛效果。

        綜上,臨床應用醋乳香配伍治療瘀血所致的病癥時,應將其抗炎有效成分三萜類作為方劑配伍Qmarker 的選擇參考。醋乳香配伍發(fā)揮鎮(zhèn)痛作用時,應將揮發(fā)油類作為方劑配伍Q-marker的選擇參考。

        2.5 基于可測性的Q-marker的預測分析

        化學成分的可測性是確定中藥Q-marker 的主要依據。鄭立紅等[14]利用GC-MS 分析乳香醋炙前后揮發(fā)油的含量及變化,結果表明乳香與醋乳香的主要成分均為乙酸辛酯、正辛醇、α-蒎烯、檸檬烯,大部分成分隨醋炙程度加深而含量增加,而己酸乙酯、α-蒎烯等在乳香中含量較少且炮制后含量減少。汪瑩等[17]采用GC-MS 鑒定醋乳香成分,并采用GC 同時測定其中揮發(fā)性成分中檸檬烯、乙酸辛酯、芳樟醇、正辛醇的含量。鄭玉麗[71]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和GC,分別測定醋乳香中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含量和揮發(fā)油中的乙酸辛酯的含量;并建立了醋乳香的指紋圖譜,系統(tǒng)地反映了醋乳香內含成分的全貌。范桂強等[72]用薄層色譜法(TLC)對醋乳香進行定性鑒別;用HPLC 測定醋乳香主要活性成分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的含量。董運茁等[15]基于UPLC-Q-TOF-MS 建立欖香醇酸、β-欖香酮酸、tsugaric acid A、9,11-去氫-α-乳香酸、9,11-去氫-β-乳香酸、3-乙?;?9,11-去氫-α-乳香酸、3-乙?;?9,11-去氫-β-乳香酸、3-乙?;?α-乳香酸和3-乙?;?β-乳香酸等13 種乳香酸成分含量測定方法。寧張馳等[3]采用HPLC 對醋乳香中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酰基-α-乳香酸和3-乙?;?β-乳香酸等6 種乳香酸類成分進行含量測定。

        綜上,基于成分可測性可以將α-乳香酸、β-乳香酸、3-乙?;?α-乳香酸、3-乙?;?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3-乙?;?9,11-去氫-β-乳香酸、乙酸辛酯和正辛醇等作為乳香Q-marker的參考選擇。

        3 結語

        乳香為進口藥材,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目前關于乳香成分的研究多集中于三萜和揮發(fā)油類,對于大環(huán)二萜類的研究僅局限于對其中個別成分的分離[70-71],以及這些分離出來的化學成分的藥理作用,包括因香酚(incensole)、boscartin AP 的抗炎,boscartin AR、boscartin AG 的保肝,乙酸因香酚(incensole acetate)、因香酚氧化物(incensole oxide)的神經保護[72-74]等作用。并未對這些成分進行定性定量分析,尤其在醋炙方面的研究更加薄弱,未來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中國藥典》2020 年版收載的炮制品是醋乳香,醋炙后藥效作用有所改變,但僅對乳香揮發(fā)油中α-蒎烯和乙酸辛酯進行控制,目前尚無關于醋乳香的質量控制方法及標準。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系統(tǒng)的質量評價體系,對醋乳香今后的合理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劉昌孝院士提出的Q-marker 理論為指導,從乳香醋炙后化學成分及功效變化、成分特有性、成分有效性、入血成分,以及配伍環(huán)境對醋乳香化學成分的影響和成分可測性,對醋乳香Q-marker 的篩選和確定進行了系統(tǒng)的文獻分析和總結,最終推測3-乙?;?9,11-去氫-β-乳香酸、3-乙?;?α-乳香酸、3-乙?;?β-乳香酸、11-羰基-β-乳香酸、11-羰基-β-乙酰乳香酸5 個三萜類成分和揮發(fā)油類成分乙酸辛酯可作為醋乳香的候選Q-marker。為今后醋乳香Q-marker 的篩選確定提供了理論依據,有利于建立更加系統(tǒng)的質量控制和質量溯源體系。

        [利益沖突]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沖突。

        猜你喜歡
        三萜類乙?;?/a>乳香
        魔芋葡甘露聚糖脫乙酰基凝膠化研究及應用
        白芨三萜類化合物的提取工藝優(yōu)化
        制絲關鍵工藝參數對雜環(huán)化合物的影響
        云南化工(2020年4期)2020-05-19 09:15:24
        淺析丙硫菌唑合成新工藝
        懸鉤子屬三萜類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進展
        中成藥(2019年12期)2020-01-04 02:02:52
        紫芝中三萜類化學成分研究
        氣相法檢測α-乙?;?α-氯-γ-丁內酯的含量
        安徽化工(2018年5期)2018-10-23 03:22:34
        捆都而(乳香)揮發(fā)油提取工藝研究進展
        中成藥(2018年9期)2018-10-09 07:19:02
        大孔樹脂純化馬甲子五環(huán)三萜類成分的工藝研究
        維吾爾藥阿拉伯膠和乳香藥材摻偽的鑒別研究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三| 在线精品无码字幕无码av|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麻豆蜜桃av蜜臀av色欲av| 人妻少妇被粗大爽.9797pw|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看视频|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亚洲av伊人久久综合密臀性色| 91精品一区国产高清在线gif|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99热|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日韩欧美| 五月天国产精品| 三级全黄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网址|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成人av在线久色播放|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老熟妇 | 国产午夜三级精品久久久| 少妇高潮久久蜜柚av|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 午夜免费啪视频|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蜜桃麻豆| 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盗摄一区二区三区av| 校园春色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a三级三级|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久久久久久国内精品影视| av在线手机中文字幕| av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 小说区 图片区 都市| 肉体裸交137日本大胆摄影|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直播| 一本久久精品久久综合桃色| 一道本加勒比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