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飛(杭州市富陽區(qū)上官鄉(xiāng)中心小學 浙江 杭州 311415)
體育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全面素質培養(yǎng)起到重要作用。在《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體育教學要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并且強調改善體育場地器材建設配備,以確保體育教學的順利開展。因此,在小學體育訓練中體育器材的使用越來越受重視,通過合理配置和使用體育器材,提升學生的體能和體質,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運動素養(yǎng),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良好幫助和支撐。同時,小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緊張的學習壓力很容易導致學生出現不良心理問題,通過正確使用體育器材,可以幫助學生有效釋放學習壓力,擺脫壓抑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
此外,體育器材使用還可以讓學生們學會互相支持、合作和競爭,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團隊意識。所以,在小學體育中,合理使用體育器材具有重要的意義價值,通過遵循靈活性原則、主體性原則、互動性原則,使體育器材的使用發(fā)揮最大的效益,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提供有力支持。
球類器材是小學體育訓練中非常重要的器材之一,并且是使用最多的器材,包含籃球、足球、排球等,通過使用球類器材,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控制和運用力量,掌握投擲和接球等相關技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手眼協調能力,提高投擲和接球的準確性和技巧,同時也鍛煉學生的肌肉力量和反應能力。此外,球類運動通常是多人合作開展,因此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對于學生的成長起到重要作用。
小學體育訓練中體操器材包含單杠、雙桿、平衡木等,通過使用這些器材,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平衡感和協調性,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力量和肌肉控制能力。在反復練習過程中學生能夠逐漸掌握各種技巧和動作,提高體操技能水平。同時幫助學生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進學生身體和心智的全面發(fā)展。
體育訓練中田徑器材有跳高桿、跳球、跳遠板等,通過使用田徑器材,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力量和速度,強化學生的毅力和耐力,并且在運動的同時可以讓學生感受到體育的樂趣,以逐漸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在器材使用中學生需要掌握正確的技巧,并不斷調整自身動作,以達到最佳的運動效果。
在小學體育中健身器材的運用對學生的身體發(fā)展和心理素質培養(yǎng)有著重要的意義。其主要包括啞鈴、仰臥起坐板、彈力帶等,具有增強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體協調性、柔韌性以及身體形態(tài)等作用。通過使用器材,可以讓學生在享受鍛煉樂趣的同時,逐漸感受到身體變得更加強壯,并且這種使用需要長期堅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律、有毅力的品質,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基礎。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鮮事物所吸引,進而課堂上出現不集中注意力的問題,并且這個階段的學生認知和領悟能力還在發(fā)展當中,對一些復雜化的知識存在不理解的情況。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體育器材的作用,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使得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體育動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對于器材的使用是非常少的,主要是教師缺乏使用器材的意識,擔心學生在使用器材中出現意外,所以能不使用器材就不使用。在上課時通常采用放羊式教學,先講解體育內容,然后讓學生自由練習和活動,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無法真正掌握體育動作的技巧和要領。并且器材使用效率低,也使得學生對體育課程失去興趣,降低學生體育訓練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器材是輔助學生完成體育動作的工具,其使用標準的規(guī)范性,是保障學生身心安全的重要方法。目前,大多數教師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未能嚴格按照科學使用標準指導和示范,使得學生在器材使用中很容易出現操作不當的情況,如:籃球投籃的姿勢不正確,導致肌肉損傷、跳繩技巧不正確導致扭傷或摔倒等。另外,不規(guī)范的器材使用還會讓學生對這種器材出現畏懼心理,當學生在器材使用中頻繁受到傷害,會對器材產生恐懼或不信任的情緒,使得學生不愿意參與體育訓練,阻礙體育能力的發(fā)展,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在完成體育訓練后學生沒有及時將器材放在指定位置,而是隨意丟棄在一旁,很容易導致一些器材出現損壞,如球被踩破,這種不負責任的習慣導致大量的器材損壞,增加學校的經濟負擔。雖然體育器材有專門的地方進行存放,并由指定人員進行保管。但是保管人員只是對器材進行簡單的回收、存放、核對等工作,導致一些損壞的器材沒有及時進行維修,無法正常使用,長期被擱置不用的器材,造成了大量浪費。同時器材的損壞和維修不及時,也給教學帶來安全隱患,增加學生受傷的風險。例如:一個破損的球在使用過程中突然爆裂,給學生帶來傷害。
目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常見的體育器材主要集中在籃球、足球和跳繩等幾種常見的運動上,對于跳桿、鉛球、標槍、鐵餅等器材的使用比較少,主要是大多數教師將學生安全因素放在首位,因此不愿意組織學生進行較為危險或復雜的器械運動。器材使用范圍的局限性,使得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選擇性較少,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同時也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和能力,導致體育課程的價值未能充分發(fā)揮。
(1)結合學生的特點,合理應用體育器材。
小學生具備活潑、好動的特性,喜歡探索和挑戰(zhàn)新事物。所以在小學體育訓練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特點,合理使用體育器材,調動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欲望,使得學生可以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體育訓練當中。例如:針對低年級段的學生,教師訓練中利用呼啦圈、跳繩、毽子、沙包等器材進行輔助,幫助學生學習基本的跳躍、投擲、接球等動作,同時也可以增加訓練趣味性,使得學生在訓練中進行情感交流,提高學生參與性和凝聚力。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身體特點選取適當的體育器材,對于一些力量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在訓練中可以通過啞鈴、彈力帶等器材進行一系列針對性的力量訓練動作,幫助學生加強肌肉力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例如,學生通過綁著彈力帶做深蹲、俯臥撐、劃船等動作,有效地鍛煉大部分肌肉群,包括腿部、胸部、背部等。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調整,適合不同力量水平的學生。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控制動作的幅度和速度,從而減少受傷的風險。對于一些身體協調性比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使用健身輪、平衡球等器材,幫助學生培養(yǎng)協調性和平衡感。例如,平衡球是一種充氣球體,學生可以在上面嘗試站立、蹲下、坐下、抬腿等動作,通過保持平衡來增強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感。因此,教師使用個性化的體育器材,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體育需求,以此不斷提高學生體育技能水平。
(2)增強教師器材使用意識,打破傳統教學模式。
為了更好地提高體育器材使用率,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該注重加強教師器材使用意識的提升,通過提供相關的培訓和講座,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每種器材的特點和適用范圍,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學生使用器材發(fā)生的風險,還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選取適合學生年齡和能力的器材,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同時通過培訓教師還可以及時轉變自身教學觀念,認識到器材在體育訓練中的重要性,進而更加注重學生的參與和實踐,為學生營造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例如,在足球訓練中教師應向學生解釋每種器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包括足球、球門以及錐桶、障礙物訓練用具,并設計一系列的足球訓練活動,如傳球練習、射門練習、穿越障礙物、繞過錐桶等,使得學生可以有目標地開展訓練,避免將體育課當做自由活動課,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提高自身的足球技能和團隊合作能力。
在小學體育訓練中,學校應該編制一份詳細的器材使用手冊,包括各種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操作要點、注意事項和安全操作要求等,使得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清楚地了解如何正確使用器材,并要求教師在體育訓練中嚴格落實器材使用標準。訓練中教師需要充當良好示范的角色,通過規(guī)范、標準的器材使用方法為學生展示動作訓練,使得學生掌握正確、規(guī)范的體育器材使用方法。例如,在投籃訓練中,教師應示范正確的手臂運動軌跡和力量控制,從身體的一側上升到頭頂附近,然后向前推出,通過手腕的控制來掌握力量的釋放。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模仿正確的投籃姿勢,還可以減少因錯誤姿勢而導致的肌肉損傷。另外,在示范過程中,教師應強調一些關鍵細節(jié),如身體姿勢的調整、肌肉的運動協調、呼吸的控制等,并向學生解釋為什么這些要點和細節(jié)是重要的,以及它們對于提高訓練效果和減少受傷風險的作用,使得學生可以在使用體育器材時根據標準進行訓練。同時在學生訓練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其表現進行密切觀察,當發(fā)現學生使用器材不當時,應及時進行糾正和指導,使得學生掌握正確的器材使用方法,減少受傷風險,并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熱愛體育運動的意識。
在小學體育訓練中應該加強體育器材的維護和管理,由于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損壞、磨損等問題,使得器材出現浪費。因此,通過加強維護和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器材的浪費,同時提高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首先,完善器材檢查計劃,定期評估器材的質量和安全性,檢查器材結構的完好性、檢查器材的損壞程度、檢查器材零部件的牢固性,一旦發(fā)現器材存在問題,應根據器材實際情況進行維修和更換,并記錄維修情況,確保體育訓練正常進行;其次,完善器材保管制度,雖然學校制定了體育器材的保管制度,但為了更好地保管器材,還需要鼓勵學生參與保管,通過制定班級內部的輪換管理制度,使得學生有機會承擔起保管器材的責任。并在管理當中意識到器材保護的重要性,進而增強自身保護意識,減少器材的浪費和損壞,提高器材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然后,還需要建立一個器材使用檔案,詳細登記器材的取用和返還情況,以便更好地對器材進行統計和核對,發(fā)現器材的損壞或遺失情況,要及時修復或補充,保證器材的安全和完好;最后,教師在訓練中要強調器材的正確存放方式,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使用習慣,設置一些使用規(guī)則,如禁止踩踏球等,以減少器材的磨損和損壞,確保器材的長期有效使用。
在小學體育中器材資源直接影響著訓練的效果。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體育訓練中應該積極擴展體育器材資源,激發(fā)學生對體育訓練的新鮮感。通過將不同類型的擴展器材進行定期輪換,使得學生在訓練中感受到不同的挑戰(zhàn)和刺激,增加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興趣和動力。同時除了現有的課堂體育器材,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變廢為寶,將生活中不用的廢舊物品制作成體育器材,增加體育器材的數量,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例如,將塑料瓶制作成“保齡球”,在塑料瓶中填充一定的水或沙子,然后進行投擲,并擊倒一定距離的瓶子,鍛煉學生的手眼協調能力;將一些廢棄的輪胎擺放成不同的形狀,充當障礙跑的路障,學生在跨越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靈活性和協調性;還可以將桌椅、鋼管、線繩等物品制作成比賽積分架或者將塑料盒、木條、釘子制作成器材擺放盒等等。這種自制器具可以在彌補器材不足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出現了一些新興的體育器材,學校應結合自身實力和體育訓練需求引入先進的器材,以便更好地調動學生體育訓練熱情,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體育需求。例如,在學生訓練中通過智能手環(huán)實時記錄學生的運動數據,如步數、心率、消耗的卡路里等,以便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身體狀況和訓練效果,進而根據學生情況合理調整和優(yōu)化訓練計劃,進而有效提高學生體育訓練的質量。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中使用體育器材不僅可以豐富課程資源,緩解學生學習壓力,還可以鍛煉的學生身體協調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體育運動熱情,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在小學體育中體育器材使用訓練應該通過結合學生的特點,合理應用體育器材、加強教師器材使用意識,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建立規(guī)范的體育器材使用標準,提高訓練安全性、加強體育器材的維護和管理,減少器材的浪費、擴展體育器材的資源,充分發(fā)揮器材作用、挖掘器材的隱性功能,營造良好訓練氛圍等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體育器材開展體育訓練,提高學習效果,同時在訓練中感受體育樂趣,養(yǎng)成體育習慣,為終身體育鍛煉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