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華
閱讀教學對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文化素養(yǎng)、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積極促進作用,高中階段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綜合發(fā)展至關重要。拓展性閱讀的運用可以充分發(fā)揮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價值,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積累語文知識,提升自我文化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拓展性閱讀為學生提取感性的語言資源、吸收良好道德品質和優(yōu)質精神思想以及人生哲理提供資源和途徑,將其融入高中階段語文教學活動,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素養(yǎng)、人文精神、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通過對拓展性閱讀的深層次分析、比對,可將其價值分為以下兩點。
高中階段的語文教材中收錄了豐富的經典文章,但基于高中階段新課標改革要求而言,依賴教材難以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達到理想閱讀效果。如果教師未能意識到這一問題,任其發(fā)展,那么較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難以落實素質教育,不利于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全面發(fā)展。而拓展性閱讀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在短時間內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和水平,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和擴展學生的閱讀精神,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高中語文教師要積極響應新課標教育改革要求,在課堂中不斷鼓勵、引導學生自主、自覺地開展閱讀活動,激活其閱讀意識和閱讀思維,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能力和素養(yǎng)。同時,將拓展性閱讀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真正發(fā)揮語文閱讀教學對學生終身閱讀意識的培養(yǎng)作用,以此促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語文能力、知識儲備等方面的提升,切實落實素質教育,為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打開全新格局,全面貫徹新課標精神。
趣味拓展性閱讀的構建是推動學生主動投入語文閱讀的重要途徑。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高中閱讀教學活動中,才能真正吸收閱讀文本中蘊含的相關知識和思想、精神、哲理,從而發(fā)揮閱讀教學對學生的培養(yǎng)價值,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升,確保拓展性閱讀效果。所以,為將拓展性閱讀融入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拓展性閱讀的趣味性,確保學生能夠全身心、積極主動地投入閱讀活動中。要增強拓展性閱讀的趣味性,教師應提升閱讀活動的民主性、實踐性,激發(fā)學生課內閱讀和拓展性閱讀的興趣。
以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故都的秋》為例。文章是對故都“秋味”的吟唱,通過對秋的描寫抒發(fā)作者內心的憂思,體現(xiàn)出作者對故都的愛戀之情。教師應引導學生體悟作者緊扣“清”“靜”“悲涼”來寫故都秋天的方式,探究作者是怎樣將故都的秋與南方的秋作比較以及怎樣以情馭景、以景顯情的,并從這三方面開展學習活動。教師在引導學生作拓展性閱讀時,要遵循民主性、實踐性原則,課前精心搜集、選擇多種借景抒情的文章,如魯迅的《秋葉》、老舍的《濟南的秋天》、張愛玲的《秋雨》等,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將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文本進行閱讀、分析,在鍛煉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同時推動學生將課堂所學閱讀方式遷移到拓展性閱讀中去,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靈活運用閱讀技能的成就感,從而提升對拓展性閱讀的興趣。學生通過閱讀手段、方法的遷移已經對文本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將學到的內容以匯報的形式展現(xiàn),讓學生基于自身對文本內涵、情感的深層次理解,聲情并茂地朗讀文本。對于篇幅較長的文章,可以讓學生截取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在為學生提供展示機會的同時為拓展性閱讀節(jié)省時間,開展更加豐富、多元、趣味的活動,切實激發(fā)學生拓展性閱讀的興趣和主動性。
多元拓展性閱讀對學生的文本閱讀具有提升效率的作用,能強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體會、感受,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興趣和學習主動性。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為實現(xiàn)全面、綜合的閱讀目標,教師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開展任務型閱讀活動,設計清晰、明確、概括性的任務,確保任務與閱讀目標的一致性,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體驗過程中閱讀更加多樣的文本,實現(xiàn)多元拓展性閱讀的構建,大幅度提升學生閱讀效果。
以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短歌行》為例。這是曹操以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的一首四言詩,雖傳承漢代樂府的傳統(tǒng),但舍棄兩漢時期詩壇盛行的及時享樂的腐朽詩風,而是以政治理想的高揚、建功立業(yè)的渴望及強烈的個性體現(xiàn)魏晉時期文人墨客的創(chuàng)造風格。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古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認識古詩詞的當代價值,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意識,體會詩歌意境和藝術魅力,感受詩人的精神世界,體會詩人對社會的思考與對人生的感悟。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自主性,能夠相對獨立地開展閱讀活動,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中根據《短歌行》的意境、內涵、形式、題材等方面自主搜集其他詩歌,并將課堂中學習到的內容真正遷移到課外閱讀資源中,真正實現(xiàn)拓展性閱讀的多元化構建,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燦爛綻放,使學生在相互交流、溝通過程中理解、分析、感受不同作者的人生體會和感悟。不僅如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分析“古詩詞文化對社會發(fā)展的價值”,使學生明確傳承中華詩詞文化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中有意識地、有目的地學習古詩詞,在增加知識儲備的同時提升自身文化素養(yǎng),自覺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真正發(fā)揮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和意義,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良好的閱讀情境可以大幅度提升拓展性閱讀的效果,學生基于情境中的感受、體會,深入拓展性閱讀文本,提升語文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教師在開展拓展性閱讀時,可以創(chuàng)設拓展性閱讀情境,推動學生沉浸式投入語文閱讀文本中,掌握閱讀文本中蘊含的內涵、精神和品質,促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創(chuàng)設拓展性閱讀的首要任務是營造良好、輕松的氛圍,使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充分發(fā)散思維,根據拓展性閱讀不斷聯(lián)想、構思,將已有知識逐漸整合成整體,構建文學積累支架并不斷完善,使學生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解決文學閱讀方面的問題,并將積累的知識應用于生活中,提升學生閱讀素養(yǎng)和閱讀能力,明確拓展性閱讀的意義和價值。
以統(tǒng)編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竇娥冤》為例。本文屬于戲劇性作品,通過竇娥的悲慘遭遇反映出社會、時代的殘酷,蘊含著作者對竇娥的深切關懷和同情。教學中要以激發(fā)學生的良知與悲憫情懷為目標,引導學生把握悲劇內涵,欣賞劇作家設計沖突、安排情節(jié)和塑造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這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難度。本課是學生步入高中后首次接觸戲劇性作品,閱讀、分析對學生而言具有較大困難,加之文言文形式,無疑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難度?;诖?,教師要創(chuàng)設《竇娥冤》戲劇情境,以真實的戲劇情境推動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助力學生以段落形式分析全文,明確文本內容,結合比對法、聯(lián)想法等方式分析文本內涵,從而實現(xiàn)深度把握。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開展拓展性閱讀,選取《竇娥冤》前兩折,讓學生在情境、閱讀方法的推動下深層次分析戲劇作品,使學生真正了解《竇娥冤》的前因后果,并將戲劇學習感受、技巧融會貫通,為后續(xù)相關文本的學習奠定基礎。
理解性閱讀是在把握閱讀文本的同時從理性層面深度理解文本內涵,不單指高中語文閱讀中的感知。理解性拓展閱讀的開展,需要教師、學生深入閱讀資源和文本內容,通過不同手段和方式理解文本,準確把握文章具體內容,結合自身知識經驗分析、解讀文本,從中抽取出獨特的閱讀內涵,活躍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深層次把握拓展性閱讀資源,充分發(fā)揮拓展性閱讀的教育價值。
以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論語》為例。文本中蘊含“仁、義、禮、恕”等核心概念,蘊含豐富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優(yōu)秀品質,對學生意志品質、道德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等方面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論語》節(jié)選僅截取原文的部分內容,具有較大的拓展空間。教師在開展理解性拓展閱讀時,要把握文本廣闊的拓展空間,開展理解性拓展閱讀活動,引導學生在課堂中深層次理解《論語》中蘊含的“仁、義、禮、恕”等核心內涵。如教師可以在學生充分掌握課內《論語》節(jié)選內容的前提下,在課堂中拓展其他未選的《論語》章節(jié),并將學生組成閱讀水平相當、語文綜合能力相近的學習小組,以學習小組的形式研究、分析、理解拓展性閱讀內容,為學生思維發(fā)散提供啟發(fā)途徑,讓學生在踴躍的討論溝通中逐漸深入《論語》,真正明確《論語》所闡述的深刻內容,提升學生語文閱讀的深度和廣度。教師引導學生在理解拓展性《論語》內涵的基礎上,通過討論等形式,內化其中蘊含的深層次含義,提升學生思想高度、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yǎng),促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得到綜合提升和發(fā)展。
導讀環(huán)節(jié)不僅對課堂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對拓展性閱讀活動的開展也具有一定的價值。導學案與導讀案僅一字之差,在功能上也具有較強重疊性,但區(qū)別在于導學環(huán)節(jié)多用于課堂教學活動,而導讀案與拓展性閱讀具有較強適配性,可以優(yōu)化學生在拓展性閱讀活動中的閱讀心理、精神狀態(tài),從而端正學生拓展性閱讀態(tài)度,使其高效投入拓展性閱讀活動中。基于此,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讀環(huán)節(jié),提升拓展性閱讀效果。
以統(tǒng)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邊城(節(jié)選)》為例。文本是現(xiàn)當代小說,向讀者展示了湘西世界的和諧生命形態(tài)。在開展拓展性閱讀活動時,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掌握《邊城》相關知識的基礎上,融入其他名著小說,如余華的《活著》、老舍的《駱駝祥子》等?;趯ёx案的設計,教師可以將節(jié)選的經典片段進行細致劃分,如以段落、章節(jié)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制定學生能夠完成的拓展性閱讀目標,促使學生初步接受拓展性閱讀。而后,教師可向學生展示文本思維導圖,將小說閱讀順序、技巧直觀地傳授給學生,為學生后續(xù)深度閱讀奠定基礎。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融入拓展性閱讀,可以在拓寬學生閱讀視野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意識,推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的不斷提升和發(fā)展。所以,教師要明確拓展性閱讀的重要價值,以多種方式將其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豐富學生知識儲備,增強學生語文能力,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