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花
【摘要】目的:分析臨床微生物檢驗中應用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手段的意義。方法:選取我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期間收集的160株非重復性病原菌檢測樣本,檢測分析其耐藥性情況。結(jié)果: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是檢出率較高的3種病原菌類型。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呋辛的耐藥性達到100.00%,對頭孢噻肟的耐藥性達到95.65%,對氨曲南的耐藥性達到86.96%;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呋辛的耐藥性達到55.00%,對頭孢噻肟的耐藥性達到45.00%;大腸埃希菌對頭孢呋辛的耐藥性最高,為80.77%,對環(huán)丙沙星的耐藥性達到73.08%,對頭孢噻肟的耐藥性達到69.23%。結(jié)論: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十分關(guān)鍵,可顯著提升細菌檢出率,對保障臨床用藥安全性具有積極意義。
【關(guān)鍵詞】微生物檢驗;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菌群
Effect analysis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monitoring methods in clinical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SUN Xiuhua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Yuzhong County, Gansu, Lanzhou, Gansu 73001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using bacterial resistance monitoring methods in clinical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Methods: We selected 160 non repetitive pathogen detection samples col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1 to August 2022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ir drug resistance.Results:Escherichia coli,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the three types of pathogens with high detection rates.Pseudomonas aeruginosa had a resistance rate of 100.00% to cefuroxime,95.65% to cefotaxime,and 86.96% to aztreonam;Klebsiella pneumoniae had a resistance rate of 55.00% to cefuroxime and 45.00% to cefotaxime;Escherichia coli had the highest resistance to cefuroxime at 80.77%,to ciprofloxacin at 73.08%,and to cefotaxime at 69.23%.Conclusion:Monitoring bacterial resistance is crucial in clinical microbiological testing,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bacteria and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ensuring the safe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
【Key Words】Microbial testing; Monitoring of bacterial resistance; Microbiota
隨著現(xiàn)代環(huán)境日益改變,細菌種類不斷增加,加之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細菌繁殖速度也越來越快,且其侵襲力也在不斷增強[1]?;诖耍黝惣膊〉陌l(fā)病率也越來越高,對患者造成程度不一的痛苦。經(jīng)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患者一旦被細菌感染,將嚴重影響其后續(xù)治療和恢復,不斷延長治療時間,甚至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2]。臨床治療上,以抗生素為主要手段,但會有部分疾病需長時間進行抗生素的對癥治療,久而久之,細菌出現(xiàn)耐藥性,使得抗生素抵抗疾病的作用減弱,無法實現(xiàn)理想療效。因此,臨床在使用抗生素時除了要合理選擇外,也要定期對細菌進行耐藥性的監(jiān)測,進一步掌握細菌耐藥性的變化情況,隨時調(diào)整藥物的使用方案,實現(xiàn)療效最大化[3-4]。目前,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手段主要包括分子生物學技術(shù)、生物化學方法以及免疫學檢測方法等多種手段,其中,分子生物學技術(shù)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該方法通過測定細菌DNA序列的變化來確定細菌是否具有耐藥性,并可以快速準確地判斷細菌的耐藥性情況[5];生物化學方法也是一種常見的方法,可以通過檢測細菌代謝產(chǎn)物的變化來判斷細菌是否存在耐藥性;免疫學檢測則是利用抗體與特定的抗原結(jié)合反應來鑒定細菌是否具有耐藥性??傊?,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手段已經(jīng)取得了很大的發(fā)展,并且在未來還將繼續(xù)得到進一步的研究和發(fā)展。
1.1 一般資料 以160株非重復性病原菌檢測樣本為例,其中有痰液標本、尿液標本、分泌物標本、引流液標本和血液標本。其中男性有92例、女性68例,年齡21~81歲,平均年齡(53.36±10.32)歲。
1.2 方法 第一步,病菌源鑒定,先對細菌進行培養(yǎng),再進行系統(tǒng)分離。第二步,藥物敏感性試驗,肉湯稀釋方法對菌株進行濃度梯度的稀釋,以最小抗菌藥的抑菌濃度為例,綜合考量監(jiān)測標準,明確藥敏試驗菌株的耐藥性。第三步,進行細菌耐藥性和敏感性的試驗,用藥敏板條,以紙片瓊脂擴散法、微量稀釋法進行藥敏試驗。
1.3 觀察指標 (1)病原菌的具體分布;(2)藥物敏感性的試驗結(jié)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分析病原菌的分布情況 檢驗篩選出13位病原菌,以大腸埃希菌占比最多,為16.25%,檢出率最低的為肺炎鏈球菌,占比為1.25%。見表1。
2.2 藥物敏感試驗結(jié)果分析 檢出率第一位是大腸埃希菌,對頭孢呋辛的耐藥性最高,比例可達到80.77%,耐藥性最低的為美羅培南,占比為3.85%;第二位是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呋辛的耐藥性最高,能達到100.00%,對阿米卡星的耐藥性最低,占比為13.04%;第三位是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呋辛的耐藥性最高,占比為55.00%,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性最低,為0.00%。見表2。
隨著醫(yī)學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細菌感染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疾病,然而,由于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和不當用藥等導致了細菌的耐藥性問題日益嚴重,因此,對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變得越來越重要[6]。目前,常用的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手段包括基因測序、PCR擴增法、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等多種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快速準確地檢測出細菌是否具有耐藥性,從而為醫(yī)生進行治療決策提供科學依據(jù)[7]。近年來,隨著醫(yī)療器械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對于健康問題的關(guān)注度提高,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手段的應用范圍也逐漸擴大,例如,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手段被廣泛應用于醫(yī)院內(nèi)科、外科、急診室等地方[8]。通過這種方式,醫(yī)生們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體內(nèi)存在耐藥菌株的情況,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治療,同時,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手段還可以幫助醫(yī)生制定更加有效的藥物方案,減少不必要的藥物使用量,降低藥品浪費率,同時也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等方面的問題[9]。目前,國內(nèi)外對于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手段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國內(nèi),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研究和發(fā)展。國內(nèi)學者們也在此方面做出了不少貢獻。例如,一些學者通過對不同藥物的作用機制進行深入探究,發(fā)現(xiàn)了許多新的抗生素及其代謝途徑,為進一步開發(fā)新型抗生素提供了理論基礎(chǔ)。此外,還有一些學者提出了基于基因組學的新型方法來檢測細菌耐藥性,這些方法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可靠性[10]。
細菌耐藥性的出現(xiàn),是導致感染難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對于細菌的耐藥性進行監(jiān)測和控制非常重要。目前,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手段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臨床微生物檢驗中。其中,最常見的是抗生素敏感試驗(AST)和最小抑菌濃度(MIC)兩種方法,這兩種方法都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能夠有效地診斷出細菌感染并預測其耐藥性情況[11]。此外,還有其他一些新型的方法正在被開發(fā)和研究,如基因測序技術(shù)、蛋白質(zhì)芯片技術(shù)等。這些新技術(shù)的應用將會進一步提高細菌耐藥性測試的效果和效率。但現(xiàn)有的測試方法往往只能對單一種細菌進行檢測,而實際上細菌群落往往是由多種不同的細菌組成。因此,還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來確定哪些因素會影響細菌耐藥性的形成和發(fā)展。
本研究中,病原菌共列出13種,依次按照占比排列,其中大腸埃希菌的檢出率最高,為16.25%,位居第二位的是銅綠假單胞菌,占比14.38%,第三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占比12.50%,第四位是鮑曼不動桿菌,占比11.25%,第五位是屎腸球菌,占比10.00%,第六位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占比7.50%,第七位為奇異變形桿菌,占比6.88%,第八位是糞腸球菌,占比5.63%,第九位是陰溝腸桿菌,占比5.00%,第十位是表皮葡萄球菌,占比4.38%,第十一位是溶血葡萄球菌,占比3.13%,第十二位是人葡萄球菌,占比1.88%,第十三位是肺炎連接球菌,占比1.25%。在耐藥性方面,以病原菌檢出率前三位為例,大腸埃希菌對頭孢呋辛的耐藥性最高為80.77%,其次是環(huán)丙沙星,耐藥性為73.08%,耐藥性最低的是美羅培南,占比3.85%;銅綠假單胞菌對頭孢呋辛的耐藥性最高為100.00%,其次是頭孢噻肟,耐藥性為95.65%,再次是氨曲南,耐藥性為86.96%,耐藥性最低的是阿米卡星,占比13.04%;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呋辛的耐藥性最高為55.00%,其次是頭孢噻肟,耐藥性為45.00%,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耐藥性最低,為0.00%。由此說明,當前臨床產(chǎn)生的耐藥菌主要以天然耐藥菌和獲得性耐藥菌為主,前者主要指的是細菌本身存在天然耐藥性,與細菌染色體密切相關(guān);而后者產(chǎn)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抗菌抗生素藥物用量升高是主要誘因。但無論哪種耐藥類型,抗菌藥物的合理選擇和使用都是最關(guān)鍵的。
綜上所述,臨床微生物檢驗過程中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非常關(guān)鍵,有助于了解耐藥性的變化情況,提升細菌檢出率,促進抗生素或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提高醫(yī)療用藥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龔福永,何大方.臨床微生物檢驗與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分析[J].云南醫(yī)藥,2022,43(1):68-70.
[2] 劉書育.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2,20(3):108-110.
[3] 李琳.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22,60(2):123-126.
[4] 韓曉云.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21,19(19):104-105.
[5] 林紅麗,李厚建.分析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的監(jiān)測價值[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2021,13(2):49-50.
[6] 孫海麗.臨床常規(guī)微生物檢驗與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的實際應用[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20,37(6):738.
[7] 褚夫燕.臨床微生物檢驗和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的臨床應用價值[J].實用婦科內(nèi)分泌電子雜志,2020,7(29): 153,196.
[8] 張凌凌,李曉松,高川川,等.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的應用分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47):173,180.
[9] 吳永聰,陳龍培,陳震.2018年某院臨床微生物檢驗和主要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9, 17(11):40-42.
[10] 林楚楚,鄭文萍.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在臨床微生物檢驗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9,9(19):66-68.
[11] 李瑩,張曉鋒.臨床合理用藥中微生物以及細菌耐藥性檢驗的應用價值[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2,15(29):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