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 關玉霞
一、 背景介紹
阿英(化名),31歲,是政府幫扶的低保對象,聽力一級,無法說話,平時靠手語與人溝通交流,丈夫是二級肢體殘疾。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發(fā)育正常,小兒子初步評估為發(fā)育遲緩,語言障礙。 阿英因為聽不見和說不出話,無法像正常人那樣上班工作,沒有工作和收入來源,全職在家照顧孩子和年邁公婆,丈夫因二級肢體殘疾工作不穩(wěn)定且收入不高。
二、 需求分析
(一)有能力建設、學習技能、自我增值的需求
阿英比較年輕,由于身體原因無法正常工作,沒有特別的興趣愛好,也沒有什么特長技能,也不知道如何提升自己,家附近又沒有可以做的手工活,平時在家照顧家庭,小孩上學后很多空余時間,不知自己能干什么,感覺整天無所事事的。社工介入后了解到其有提升自己的想法,希望學習些手工藝方面技能,提升個人能力,實現自我增值,同時能運用所學技能增加收入幫補家用。
(二)有增強社會支持和適應的需求
阿英由于身體原因,無法正常與人溝通交流,基本是在家照顧家庭,同時沒有一技之長,也沒有機會外出與社會接觸,連個嘮嗑的朋友都沒有,個人交際圈較窄,社會支持網絡比較薄弱,自尊低,無成就感,導致其極不自信,社會適應能力較差。需要擴大服務對象社會支持網絡,促進其社會參與,增強服務對象社會支持和適應。
(三)有獲得家人理解和支持的需求
由于阿英自身的情況,社工探訪時阿英的家人并不歡迎,并擔心社工的探訪會引起鄰居的關注,給家人帶來不必要的困擾。其家人還告訴社工不要來打擾阿英,她的情況比較特殊,也配合不了社工做什么。由此可見,阿英的家人并未關注阿英的個人需要,也并不認為阿英能夠在社工的支持下獲得改變,能夠給予阿英的成長支持較少。
三、 理論支持
“增能”即是“增賦權能”,是指增強人的權利和能力,讓人有更大、更多的責任感,有能力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社會工作者為受助者所提供的幫助,通過增強受助者的能力,使受助者提升自身能力,促使受助者與他人在環(huán)境的積極互動過程中,獲得更大對生活空間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以及促進環(huán)境資源和機會的運用,以進一步幫助個人獲得更多能力。
增能理論具有增強服務對象的權能,社工通過為阿英搭建啟能、培能、展能、傳能的平臺,通過介紹公益之花作品,讓志愿者帶阿英嘗試,啟發(fā)阿英學習手工藝技能的興趣,通過進一步提升阿英的手工技能,培養(yǎng)她的編織和鉤織的能力,在社區(qū)中搭建義賣平臺展示阿英的才能,增強阿英的信心后,邀請阿英加入公益之花志愿隊,培養(yǎng)她成為公益之花的導師,作為傳能者傳授她的技能,幫助更多婦女獲得支持。
四、 介入計劃(目標和策略)
(一)服務目標
家庭層面的目標:與家庭成員建立良好的關系,為該家庭鏈接慈善資源,緩解家庭生活困境,為孩子提供成長支持,促進阿英的家人支持阿英提升個人能力。
個人層面:帶手工作品吸引阿英的注意,鼓勵阿英嘗試手工學習,帶志愿者老師上門入戶教學,幫助阿英學習掌握兩種以上的手工技巧。
社區(qū)層面:在社區(qū)活動中展示阿英作品,推動阿英參與社區(qū)義賣,鼓勵阿英加入公益之花志愿隊,積極參與社區(qū)各項公益活動,獲得更多來自社區(qū)的支持和認可。
(二)服務策略
入戶動員:社工通過不少于10次入戶上門,向阿英介紹公益之花項目及展示項目手工產品,讓阿英了解公益之花項目,并對這個項目內容感興趣,阿英表示很感興趣愿意嘗試學習,提升自己。
送教入戶:社工考慮到阿英情況不方便外出,社工聯合公益之花志愿者送教入戶為阿英提供一對一教學,通過社工和志愿者不少于8次入戶教學后,加上阿英肯學和努力下,終于做出了第一個鉤織手工作品,臉上充滿自信的笑容,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了,社工及時鼓勵阿英還可以做得更好更多的手工作品并能進行公益義賣,為自己增能創(chuàng)收。
下訂單:結合母親節(jié)活動,社工宣傳阿英的作品,成功為阿英拿到定制158份手工花的訂單,讓阿英看到了自己的實力,阿英技能獲得提升同時也更加自信。
加入公益之花志愿隊:社工鼓勵肯定她,告訴阿英公益之花志愿隊需要她的加入,在社工支持鼓勵下加入了公益之花志愿隊,從個人成長邁入公益奉獻之路。
五、 服務成效
(一)家庭層面:幫助解決困難,獲得家人支持
社工站為阿英鏈接到社會資源,為阿英家送上米、油、面、牛奶,為阿英的兩個小孩申請到微心愿書包、文具套盒、繪畫筆、點讀機、書桌椅、手表、零食大禮包、跑步鞋子。為阿英的兩個小孩提供一對一幫扶的學習幫扶,參與“童心向陽、助力成長”兒童成長計劃,獲得學習和興趣培養(yǎng)的次數達34次,通過星獎勵計劃培養(yǎng)阿英孩子的運動興趣和才藝,阿英的孩子受邀參加社工站暑期成長營慈善匯演等,這些資源折合價值近5000元。社工的幫助感動了這個家庭,阿英的丈夫、公公婆婆被社工的善舉感動,他們從拒絕社工上門到歡迎社工入戶,并支持社工教阿英學習手工技能,支持阿英出來參加公益活動。
(二)個人層面:阿英的技能“了不起”
經過社工和志愿者近30次的教學,通過手把手示范、紙筆交流細節(jié)、手語并用,在志愿者和社工的努力下,阿英現在掌握了不少于5種手工花束的制作技巧。現在已經具備一看就會的基本功,基本一看圖紙就能制作出圖紙里的手工作品。
(三)社區(qū)層面:阿英是“了不起”的傳能者
阿英是“了不起”的公益之花導師:參與不少于9次的教學活動,教的學員不少于120人次,完成了約312份教學作品。
阿英還是個“了不起”的公益人:阿英加入公益之花志愿隊,成為公益之花志愿隊骨干,參與公益義賣籌款。在阿英的參與之下,公益之花項目總共籌集到了約4000元公益款,積極推動了不少于10場的公益活動。
(四)創(chuàng)業(yè)層面:為阿英開設了一個微店
阿英的家庭比較特殊,她沒有辦法全職上班,為此,社工幫助阿英開了微店,幫助阿英將作品上傳,吸引更多人關注并購買。阿英也學習抖音宣傳,將她的作品通過抖音發(fā)布,讓更多人關注她的勵志故事。
六、 總結反思
增權理論的應用能夠幫助阿英解決實際的困難。阿英作為政府關注的困境婦女,由于自身狀況無法正常工作,基本是在家照顧家庭,沒有一技之長,自我效能感較低?!半p百”社工通過增能理論,通過“啟能、培能、展能、傳能”的增能路徑,送教入戶一對一專業(yè)幫扶后,阿英心態(tài)變得積極,技術獲得提升,能力被認可,整個人發(fā)生了非常大的改變。
專業(yè)的項目可以助力個人獲得成長。在本案例中,社工站借助公益之花這個項目的資源優(yōu)勢,幫助阿英獲得技術支持、團隊支持、社會支持。公益之花項目是社工站為幫扶困境婦女而推動的項目,通過培育手工導師教學,提升困境婦女的手工技能,參與公益義賣,為自己創(chuàng)收,為公益之花團隊創(chuàng)收,反哺社區(qū),幫扶困境人群。
阿英從被幫扶的對象轉變?yōu)閹头稣摺0⒂氖苤叩絽⑴c服務的參與者,又加入“公益之花”志愿隊成為成員,后又成為骨干成員,通過努力學習鞏固技能,個人能力再進一臺階。阿英在社工鼓勵下走出家門參與各項公益活動,成長為一名志愿者導師,教授其他成員和孩子制作手工藝品,同時與社工一起下村入戶探訪送清涼、關注幫扶其他困境婦女,實現助人自助。
(作者單位:廣州市增城區(qū)永寧街“雙百工程”社會工作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