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語文文本閱讀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傳統(tǒng)的文本閱讀方式存在學生對文本信息理解困難、記憶薄弱等問題。思維導圖是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構建邏輯關系。在實踐中,運用思維導圖對小學語文文本進行閱讀教學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語文文本閱讀中,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效果。
一、確定核心思想,分析文本結構
(一)確定核心思想
確定思維導圖的核心思想可以幫助讀者理清文本主旨。通過思維導圖將文本的核心思想呈現(xiàn)出來,可以讓讀者更清晰地把握文章主題和主線,從而更好地理解文本,這是引導學生進行小學語文文本閱讀的重要步驟。
首先,教師要仔細閱讀文本,理解文本的主題和內(nèi)容,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課堂相關知識了解作者的意圖和文本的目的。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文章所要表達的少年周恩來讀書的原因和展現(xiàn)的博大胸襟,從而激勵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的核心思想呈現(xiàn)出來。
其次,教師應該思考文本中的關鍵信息、事件和細節(jié),以及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還要注意文本的語言特點,如詞匯、句式、修辭手法等,這些特點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表達方式和文本主題。
再次,教師引導學生將文本中的各個要點和細節(jié)與主題聯(lián)系起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需要確定它們在整個文本中的地位和作用,此時需要通過構建概念層次結構將這些要點和細節(jié)有機地組織起來。確定思維導圖的核心思想時,教師應考慮文本中最重要的主題或中心思想,這一核心思想應該是可以概括整個文本內(nèi)容的,能夠連接文本中的各個要點和細節(jié),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
最后,教師要與學生進行討論,分享各自的思維導圖,并對導圖中的核心思想進行比較和修訂。通過這一過程,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消化和吸收文本內(nèi)容,教師也可以更好地確定思維導圖的核心思想,促進學生有效閱讀。
(二)分析文本結構
分析文本結構可以為思維導圖的構建提供指導。思維導圖是一種以核心思想為中心,通過分支和連接線展示信息和關系的工具。通過分析文本結構,可以幫助讀者確定核心思想,并將其作為思維導圖的中心,然后根據(jù)文本結構構建分支和連接線,展示不同要點之間的關系,從而使文本結構變得清晰。閱讀前,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思維導圖的主題或中心詞,幫助他們預測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和重點信息。然后帶領學生分析思維導圖的分支,這些分支代表文本的不同方面或主題段落,教師應指導學生分析每個分支的含義和關系,并將其與主題或中心詞聯(lián)系起來,有助于學生理清文本的邏輯結構。學生應該學會觀察思維導圖中的連線或箭頭,這些連線或箭頭表明了不同分支之間的關系,如連線可以表示因果關系、比較關系或順序關系,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析這些關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組織邏輯。一些思維導圖還會使用不同級別的分支或分支標簽來表示文本的層次結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這些層次結構,以幫助他們在閱讀時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整體組織。
教師通過分析思維導圖的文本結構引導學生進行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文本閱讀,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和結構,有助于他們在閱讀中進行思維導圖的運用。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表現(xiàn)和思維導圖的分析加以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和思維導圖運用技巧。
二、標注關鍵詞,梳理文章思路
(一)標注關鍵詞
標注關鍵詞能夠幫助學生提取關鍵信息、建立邏輯關系、引發(fā)思考、引導思維導圖的構建。通過標注關鍵詞,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高閱讀效果,因此教師可以標注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有效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向?qū)W生解釋關鍵詞在文本中的作用,即關鍵詞是文本的重要信息,標注關鍵詞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捕捉文本的核心內(nèi)容。教師還可以與學生共同閱讀文本,指導學生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和結構特點找出關鍵詞。關鍵詞通常是與文本主題密切相關的詞匯或短語,一旦學生找出關鍵詞,教師就要引導他們使用不同的標記方法來標注關鍵詞,如使用顏色、下劃線、圈出等方式,使關鍵詞在思維導圖中醒目、突出。在標注關鍵詞后,教師應引導學生逐步解讀這些關鍵詞的含義,并與思維導圖中的其他信息進行關聯(lián)。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貓》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制作一個閱讀思維導圖,著重標注出相應的關鍵詞,如“古怪”一詞貫穿課文始終,與文本內(nèi)容聯(lián)系十分密切,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連接線或箭頭建立關鍵詞之間的關系。閱讀完整篇文本后,教師要指導學生回顧思維導圖中標注的關鍵詞,以幫助學生進行文本回顧與思維梳理。學生可以使用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來回憶文本內(nèi)容,并將其與其他文本進行比較。通過以上步驟,教師可以利用標注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文本閱讀,這種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把握文本主題,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通過標注關鍵詞,學生可以更有目的地閱讀,更深入地掌握文本內(nèi)容。教師根據(jù)學生標注的關鍵詞給予其鼓勵與建議,幫助學生在思維導圖中運用關鍵詞進行總結,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導圖應用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二)梳理文章思路
要想通過梳理思維導圖思路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效率,教師要提供一個已經(jīng)構建好的思維導圖,其中包含文本主題及相關支撐觀點、細節(jié)或例子。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維導圖的層級結構。層級結構可以通過分支的數(shù)量和位置來區(qū)分,學生根據(jù)層級結構來識別主題和相關細節(jié)之間的關系,同時應當盡力去理解思維導圖中不同支撐觀點與細節(jié)之間的邏輯關系。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思維導圖中的連線或箭頭,以了解支撐觀點與細節(jié)之間的因果關系、比較關系或順序關系。學生在理解思維導圖的層級結構和邏輯順序后,應當開始逐步梳理思維導圖中的思路。梳理思路時,學生需要將思維導圖中的主題、觀點和細節(jié)按照邏輯順序進行組織,形成一個完整、連貫的思路框架,然后根據(jù)梳理出的思路框架進行初步的文本閱讀,可以按照思維導圖中的思路順序有目的地尋找文本中的相關信息。由此,教師可以通過梳理思維導圖思路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五課《一個豆莢里的五顆豆》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后作業(yè)布置成制作本課的思維導圖,旨在讓學生復盤文章的寫作思路,從中學習相應的寫作技巧。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邏輯結構和組織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對思維導圖思路的理解和應用情況進行總結,幫助學生逐步提升思維導圖運用能力,并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分類歸納,拓展思維
(一)分類歸納
教師需要進行思維導圖的分類歸納,分類歸納對幫助學生整理文本信息有重要作用。在閱讀過程中,將相關信息進行分類歸納,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組織文本內(nèi)容,從而提高閱讀效果。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維導圖中的分支,理解每個分支代表的含義。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分支的關鍵詞或主題快速獲取文本的重要信息。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分支將相關信息進行分類,將相似的觀點或細節(jié)歸為一類,形成有序的分類結構。同時,學生要根據(jù)分類結果進行歸納總結,提取每個類別的共同特點或關鍵信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閱讀葉圣陶的《稻草人》時,教師可以采用分類的方法,將文章的內(nèi)容根據(jù)主要人物來分類,歸納人物形象。通過對“稻草人”“稻草人主人”“漁婦”“鯽魚”“女人”的人物進行歸納,人物性格、形象以及關系便躍然紙上,這將極大降低學生文本閱讀難度。然后,學生應當根據(jù)分類結果進行文本閱讀,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關注每個類別中的信息,以此提高閱讀效率。由此,教師可以通過分類歸納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分類歸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組織和理解文本信息,發(fā)現(xiàn)其中的邏輯關系,并聚焦于文本重點內(nèi)容。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分類歸納結果提供相應指導,幫助他們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的分類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整體把握能力。同時,學生通過分類歸納思維導圖能夠更好地組織自己的思路,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邏輯思維能力。
(二)拓展思維
拓展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通過拓展思維,學生可以超越表面信息探索更深層次的意義和關聯(lián),這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并在思維導圖的構建中考慮更多觀點和細節(jié)。要想利用思維導圖拓展閱讀思維,學生就要先理解思維導圖中的基礎內(nèi)容,包括主題和支撐觀點。教師可以通過問答、討論等形式幫助學生加深對基礎信息的理解,學生在理解基礎思維導圖的基礎上開始拓展思維導圖。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提出新的觀點,并將其添加到思維導圖中的相應位置,學生要發(fā)揮想象力或引用其他材料來拓展思維導圖,并將新添加的觀點與思維導圖中的其他信息進行比較,探索新的關系、發(fā)現(xiàn)新的邏輯連接、驗證新的論據(jù)。然后學生應當根據(jù)拓展后的思維導圖進行深度閱讀,可以按照思維導圖結構有針對性地尋找文本中與拓展內(nèi)容相關的信息,從而獲得更全面的理解。
由此,教師可以通過拓展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文本閱讀,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發(fā)散思維、拓展觀點,并在閱讀中展開更深入的思考。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拓展內(nèi)容引導其進行更加深刻的探討活動,幫助學生完善思維導圖中的內(nèi)容,同時學生可以通過拓展思維導圖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和思維水平。
四、預測推理,總結歸納
(一)預測推理
思維導圖還可以幫助學生對閱讀后續(xù)進行推理,合理的推理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在閱讀之前嘗試預測文本的內(nèi)容和發(fā)展,學生需要根據(jù)已有信息和背景知識進行推理,這種思考過程可以幫助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拓展閱讀深度。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應當鼓勵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提出與思維導圖內(nèi)容相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從文本中獲取答案,幫助學生預測即將閱讀的文本內(nèi)容。學生還應當結合思維導圖中的相關信息,根據(jù)提出的問題預測文本中可能涉及的內(nèi)容,基于已知信息推斷文本中可能出現(xiàn)的觀點、細節(jié)或例子,并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的推理過程繪制在思維導圖中。
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顏色或形狀來表示預測的觀點、細節(jié)或例子,并使用箭頭或連接線來表明推理的邏輯關系,還可以根據(jù)思維導圖開始閱讀文本,并驗證他們的預測是否符合文本內(nèi)容。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比較自己的預測與文本中的實際信息的差異,并對預測結果進行修訂。由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對閱讀文本的推理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進行小學語文文本閱讀。預測推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預測推理幫助其進一步完善思維導圖內(nèi)容,培養(yǎng)他們的預測推理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
(二)總結歸納
在閱讀教學后期,教師應當利用思維導圖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總結歸納。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思維導圖的主題以及與之相關的關鍵信息,確保他們可以明確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觀點。其次,學生要根據(jù)思維導圖中的關鍵信息對文本進行歸納和概括,總結思維導圖中各個分支的主要內(nèi)容,并將其歸納到一個或多個概括性的言簡意賅的語句中,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的總結過程繪制在思維導圖中。最后,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顏色或形狀來表示主要內(nèi)容,并使用箭頭或連接線來表明各個信息之間的關系,還可以基于總結概括的思維導圖開始閱讀文本,并核對自己的概括是否準確。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每個分支或觀點是否得到了充分支撐。
例如,在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蘆花鞋》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通過“做蘆花鞋”“賣蘆花鞋”“意外收獲”“赤腳回家”這四個部分總結概括主人公“青銅”勤勞、樸實、善良的人物形象。由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對閱讀文本總結概括的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進行小學語文文本閱讀,總結概括可以幫助學生提煉文本的關鍵信息,形成整體把握。教師要幫助學生總結概括思維導圖,提升學生在閱讀中歸納總結和提煉關鍵信息的能力,提高其對文本的整體理解水平。
五、結語
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文本閱讀教學策略是在新課標和素質(zhì)教育背景下針對小學生閱讀教學需求提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一種簡便有效的閱讀方法。應用思維導圖策略,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知識,提高語文文本閱讀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語文學習和思維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