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
作為吳正憲團隊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qū)的年輕教師,我是幸福的。記得剛參加工作不久,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聽了吳老師的一節(jié)錄像課,當時我就想:為什么吳老師教得這么熱情飽滿,學生學得那么情緒高漲?我也想成為吳老師那樣的人,我也想看到我的學生們心中有火、眼中有光。
那次課后,我讀起了吳老師的書,開啟了和吳老師的書中“漫話”。她的文字讓我對課堂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教會我如何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我懂得數(shù)學教育要敢于探索、不斷研究。
后來,我有幸成為吳正憲小學數(shù)學教師工作站的一員,有了跟吳老師當面學習的機會。示范區(qū)的成立給我們搭建了近距離、多頻次走近吳老師的平臺。每個月的“四段式研修”讓我得以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每次聽完同課異構的展示課,我仿佛能聽到上課教師們“拔節(jié)”成長的聲音,能夠和吳老師零距離學習更是令我羨慕不已。同時,我也在思考,吳老師不可能隨時指導教師們的教學,我們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學習吳老師的兒童數(shù)學教育呢?
我想,不僅要在觀摩課上學習,更要在實踐中學習。吳老師常說:“錯著錯著就對了,聊著聊著就會了?!边@句話教會了我們?nèi)绾蚊鎸W生的錯誤。在向吳老師學習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嘗試。比如在北京版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實際測量》的教學中,我問學生:學校門廳大概要鋪多少平方米的地磚?這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繪制草圖、親歷測量、準確計算,還需合作交流才能最終完成。
課間,我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草圖畫出來,但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沒有關注到細節(jié),我并沒有急于指出問題,而是提醒他們認真看、再認真看。在充分觀察后,小組成員重畫草圖,完成草圖的小組開始測量。測量工具多種多樣,測量過程熱火朝天。可近20分鐘過去了,沒有一組完成測量,怎么辦呢?不急,回班。
學生就座后,我沒有急于讓他們把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計算,而是引導大家對照著平面圖再觀察并思考:如果想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測量哪些數(shù)據(jù)?有的小組成員說:“我們聽到可以測量就直接沖出去了,雖然取得了時間上的優(yōu)勢,但測量的很多數(shù)據(jù)都是不必要的,反而浪費了時間。”這樣一來,其他學生也都認識到行動之前充分思考的必要性。于是,各個小組紛紛重新制定方案后再次測量,經(jīng)過準確計算,最終成功完成任務。
其實我早就料到學生可能會盲目測量,但是我想讓他們試錯,就像吳老師所說:“我們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要有勇氣,要有智慧,錯著錯著就對了?!苯o了學生開放的空間,我感受到通過一次、兩次的試錯,他們不僅掌握了知識,提高了思維能力、合作能力,更有了迎難而上的勇氣。這不就是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的兒童數(shù)學教育觀嗎?我感覺自己也有點學明白了。
回想我最初的課堂,總是怕學生出現(xiàn)問題,就連活動中學生得出的答案要拿到前面做展示,我都會優(yōu)先選擇全對的孩子進行展示交流。對比吳老師在課上一次次暴露問題,讓學習在課堂中真實發(fā)生,我不斷反思什么樣的課堂對學生來說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勇于暴露學生真正的思維路徑,讓他們在改正錯誤中經(jīng)歷真正的成長。作為示范區(qū)百人團隊的“小n”,我決心上好每一節(jié)這樣的常態(tài)課,能在常態(tài)課上和學生們一起摸爬滾打的成長是最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