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紅男綠女喜歡用文字記錄下愛情的酸甜苦辣,而這些作品流傳出去,就成了他們曬在“朋友圈”里的文案。
“詩仙”李白就寫過多首以“長相思”為主題的詩歌,比如《長相思》中就有這樣纏綿悱惻的句子:“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yuǎn)魂飛苦,夢魂不到關(guān)山難。長相思,摧心肝?!倍嗲榈弁趵铎蟿t在《長相思》中以一句“一重山,兩重山。山遠(yuǎn)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含蓄地吐露著相思之情。
宋代詞人萬俟詠略微改動了下李煜的意境,將詞句換成了“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這番改動大獲成功,引發(fā)眾多好友點贊。
另一位詞人石孝友不甘示弱,也在“朋友圈”里發(fā)表了一首《長相思》:“你又癡,我又迷,到此癡迷兩為誰,問天天怎知。長相思,極相思,愿得因緣未盡時,今生重共伊?!边@條“朋友圈”文案簡單直白,滿滿一碗“狗糧”喂飽了所有圍觀路人。
雖然《長相思》已走紅古人“朋友圈”千余年,但總有一些頗具個性的文藝青年要另辟蹊徑。
比如辛棄疾,他的那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已經(jīng)成為一見鐘情、久別重逢等愛人相遇的必寫橋段,不僅詞句感染力強,語言張力也很大。
在他之后的另一位文藝青年另辟蹊徑,用一段關(guān)于熱戀的文字,講述了一段無關(guān)年齡、國界,乃至無關(guān)物種的愛情故事。故事發(fā)生在1205 年,當(dāng)時16 歲的元好問在赴并州考試途中,無意間聽到一位獵人說,前不久打獵時看到天上有兩只大雁,獵人一箭射中其中一只雁,另一只雁看到同伴被捕殺,沒有自顧自地逃命,反而先是哀婉地圍著同伴的遺體飛翔,然后一頭沖向地面自盡殉情。元好問被兩只大雁感動,從獵人手里買下它們,將它們合葬在汾水,還給它們的墓地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雁丘。隨后,他發(fā)表了一條“朋友圈”文案《雁丘詞》,其中第一句便是:“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