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頒布以來,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足球教學課堂回歸項目本質屬性,側重于提升學生在真實情境(比賽)中的解決(運用)技戰(zhàn)術能力。如何打造足球精彩課堂,如何進行磨課是教師應經常思考的問題。
筆者參考所在的蘇州地區(qū)打造的《蘇州市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量表》(以下簡稱《評價量表》)以及自身教學實踐經驗,結合執(zhí)教的《水平四(七年級)足球—運傳球組合技術》課例,分析并提出足球教學磨課過程中的四個有效策略,供同行們參考。
一、磨主題:閱盡千帆,準確定位
一節(jié)精品課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首先要建立在反復琢磨、設計、修改、完善基礎之上所構建出的一個框架[1]。磨主題就是教師課前研磨新課標、新理念,“磨”去陳舊的教學觀念,科學設計大單元教學,準確定位教學主題。
課前,足球體育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標,準確理解核心素養(yǎng)三個內容的內涵與所指,要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貫穿于大單元的學習目標、教學內容等設計中來。教師根據(jù)足球項目特征,從足球實戰(zhàn)比賽出發(f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興趣愛好等實際學情,特別關注大單元足球教學內容前后的遞進性及完整性,構建任務式的大單元教學內容序列,凸顯足球項目結構化特征。教師對選擇的足球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明確學生在這一學段應達到的足球學業(yè)質量表現(xiàn),學生在學習該內容時會存在哪些困難,注重采用學、練、賽、評結構化教學實施。這個階段,教師要積極查找相關教材資料書籍,利用網絡查找豐富的參考資料和素材,學習參考相關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請教有豐富經驗的教師,結合教師自身與學生生長發(fā)育特點、體質狀況、興趣和需求等情況,準確定位教學課時主題。如,在水平四(七年級)《運傳球組合技術》的教學設計中,分析該課時在足球大單元教學的課次,充分考慮學生已掌握的現(xiàn)有技術能力,從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層次及足球項目結構一體化發(fā)出,本課的學習主要內容定位在:結構化知識與技能(運球技術、傳球技術、運傳球組合及有防守下的運球變向傳球組合);比賽或展示(有條件下的分層小組對抗賽);體能(結合足球項目特征的組合體能練習)。
二、磨框架:洗盡鉛華,逐一推敲
確定學習內容和大單元的課次以后,按照三段式教學模式,思考設計出初步的教學框架,組織團隊,從足球項目本質特點的結構一體化出發(fā),對教學中的各個部分逐一推敲。
1.“準備部分”側重于“服務”
熱身準備活動要側重“服務”。一是服務于學生,合理的準備活動讓學生身體各機能快速調動,做好上課準備;二是服務于主教材,準備活動內容務必緊扣主教材,為接下來的“基本部分”做好鋪墊。以水平四(七年級)《運傳球組合技術》為例,課的準備熱身部分結合本節(jié)課的主題—運傳球組合技術,安排內容主要有:行進間熱身(無球+有球)和球性練習(多形式的踩球、蕩球、撥推拉球)。行進間無球與有球練習以及球性練習,可讓學生增強球感,提升學生腳下移動靈活性,明確上課主題,為接下來的內容做好鋪墊。
2.“基本部分”凸顯出高效
基本部分的核心在于如何突破重點,攻克難點。新課標倡導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強調技術動作結構化,如何讓學生學會技能,并且會用技能是核心問題。該階段,教師要多反思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什么,運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是否合理?對照《評價量表》(表1),高效組織學、練、賽、評四個環(huán)節(jié),學為本,練為主,賽為用,評為促,四個環(huán)節(jié)有效聯(lián)動,形成一個學習閉環(huán),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才會真正實現(xiàn)。
在水平四(七年級)《運傳球組合技術》課中,基本部分共分4個部分。第一,復習運、傳球,即“學”的環(huán)節(jié)。為加大練習密度,分8個小組,首先復習行進間運球,采用路線、速度、左右腳變化鞏固運球技術;傳球采用兩人一組互傳球,根據(jù)能力,自主選擇距離長短,教師應特別強調傳球時腳步的調整、主動接球與碎步調整。第二,多方式的運、傳球組合技術,即“練”的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針對足球項目特征,創(chuàng)設結構化的練習情境,達到以練鞏學,以練成賽。具體方法有:兩人一組的運傳球練習,要求運球抬頭眼觀前方,快速運球到目標點傳球,輪換快,頻次高;四人一組運、傳球(有規(guī)定范圍)練習。在2人合作練習的基礎上加大難度,4人一組結合運、傳球過一定范圍的練習,并考慮了學生的分層練習,該組合練習要求學生時刻觀察、跑動、接球、運球、傳球,大大提高學生練習興趣且效果高效;4人一組運球變向(過障礙)傳球。該練習進一步加大難度,目的是提高學生運球突破接傳球的能力,并根據(jù)練習水平結合實戰(zhàn),有意圖地加入“防守人”。第三,多種規(guī)則下的足球比賽,即“賽”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在真實比賽場景中運用所學技戰(zhàn)術,達到以賽促練,以賽引學,本節(jié)課設計的比賽是3VS3比賽,設定比賽限定規(guī)則:運傳球3次以上射門得1分,運傳球5次以上射門得2分,通過限定規(guī)則的比賽鼓勵學生大膽運用運、傳球組合技術,以達到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傮w上,基本部分的三個環(huán)節(jié),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創(chuàng)設由簡單到相對復雜的“真情境”,并在練習中滲透規(guī)則,適時評價,解決“真問題”,以達到以“體”育人,讓核心素養(yǎng)真正落地。
3.“結束部分”展現(xiàn)出舒心
結束階段是收心總結階段,盡可能安排地舒心,注意兩點:第一,放松整理活動的安排要針對本次課身心負荷最重的部位進行,與主教材的運動量、強度、疲勞部位相關,如本課放松主要用“足球”按摩腿部肌肉,拉伸肌肉關節(jié)。第二,安排的形式要活潑,有特色,讓學生放松后能“笑”起來,以達到身心放松目的。如本課采用“趣味模仿秀”“互相揉肩、按摩”等。最后簡要總結階段也要舒心,用幽默的語言表揚激勵學生,滲透“育人”價值理念,布置簡單易操作性(包括跨學科融合內容)的課后家庭作業(yè)等。
三、磨實效:千淘萬漉,優(yōu)化提升
要想讓足球課堂精彩,需要教師一遍一遍參考《評價量表》,在千百遍浪淘沙過程中,擯棄課堂教學實踐中不合理的地方,完善細節(jié),不斷優(yōu)化提升課的實效。
1.教學設計文本要規(guī)范
教學設計文本是教師的“藍本”,對教學效果有時有著直接的影響。磨課時要特別注意文本規(guī)范與表達清晰,要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在課的指導思想、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重難點、教法與學法等方面注意規(guī)范用語。如新課標頒布后課的學習目標目前主要是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及體育品德三個方面來表達,且要以學生為主語來明確表達。
2.觀摩團隊要細致分工
在“千淘萬漉”磨課過程中,對照《評價量表》,可對參與磨課的觀摩團隊細致分工,每個成員帶著任務去觀摩,明確自己觀摩的重點在哪里。如教學方法組重點關注與記錄教學方法有哪些,是否有創(chuàng)設問題且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是否有關注個體差異且形式有哪些,等等;場地器材組關注場地布置是否簡便快捷,器材有多少種且有效運用,是否有安全隱患,等等;運動負荷組記錄教師講解所花費的時間,計算運動負荷各項數(shù)據(jù),是否符合新課標倡導的“每節(jié)課群體運動密度不低于75%,個體運動密度不低于50%,每節(jié)課應達到中高運動強度,學生平均心率原則上140-160次/分”等要求[2]。
四、磨細節(ji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細節(jié)決定成敗”,一節(jié)精彩的足球課少不了反復切磋琢磨、不斷修改完善磨細節(jié)的過程。教師可以從語言、示范動作、應變能力來打磨課例。
1.磨語言
磨語言要注意3個方面:一是專業(yè)性。足球課堂中要注意專業(yè)術語的準確運用,語言要簡單易懂且有針對性,如足球課上反復強調“接球時腳下碎步移動調整”“運球變向要快速、突然”。二是變化性。教師的語言要有語速、語調等輕重緩急的變化,抑揚頓挫、有張有弛的語調,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學效果。三是趣味性。用幽默的語言可以迅速拉近師生的距離,可以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從而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2.磨示范動作
體育教師的優(yōu)美示范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催化劑”。教師示范得好,征服學生的“眼球”,學生可能在瞬間就轉為“粉絲”,教學效果自然就好,因此課前要求教師要反復磨練示范動作。同時示范的位置與時機選擇也很重要,針對全體學生的示范要注意站位問題,正面示范不夠,可做側面示范,甚至故意做個錯誤示范。
3.磨應變能力
“應變能力”是教師在教學中面對“突發(fā)事件”做出快速、妥當?shù)碾S機應變的行為方式,是教學機智的體現(xiàn)。為應對足球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教師課前須做到:第一,要對所教學生的身體狀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備好學情;第二,要對所用的足球場地器材做到心中有數(shù),備好場地器材;第三,要針對可能出現(xiàn)的安全隱患,教案中須有所體現(xiàn),備好安全預案。
參考文獻:
[1]郝家順.“磨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器[J].體育教學,2015(7):54-55.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