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知識局
俗話說“四川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貴州人辣不怕”,雖然里邊沒有提到江西,但與川湘云貴的辣相比,江西辣是真辣,是一種會感覺到“痛”的“狂野辣”。江西人為何這么能吃辣?具體到省內不同地區(qū),它們的辣又有何不同呢?
天時+地利江西人跟辣椒的適配度很高
辣椒傳入中國到現(xiàn)在不過短短幾百年,而江西就是我國較早一批吃上辣椒的。
明末,辣椒傳入中國后在廣州和泉州等地“水土不服”,后傳入內地,江西贛州便是首批接受地之一。辣椒入贛后,頗受當?shù)厝藲g迎。到了清嘉慶年間,據(jù)《調疾飲食辨》記載,此時在江西,辣椒“食者十之七八”,可見其普及速度頗快。到清末時,家家戶戶基本都吃上了辣椒。
說到底,江西人愛吃辣與氣候因素關系密切。江西雖地處南方,但四周山體眾多,中間丘陵起伏,山區(qū)覆蓋面積大,形成了相對封閉的區(qū)域,外部氣流難以進入,濕氣較重。第一批食辣的江西人發(fā)現(xiàn),辣椒這種辛辣的食物既可以在濕冷的冬日暖和身子,又能在濕熱的夏日刺激食欲、促進排汗,屬實妙哉。于是,農(nóng)民們甚至在冬天下地前都要喝碗辣椒水,或者在衣衫夾層揣上一包辣椒粉,干活又冷又餓的時候一口悶下去,果然能抵御一些寒冷。
除氣候因素外,辣椒在江西風靡與經(jīng)濟因素也有一定關聯(lián)。辣椒最初是在富裕人家里被當作觀賞植物,但到了清朝后期,江西等地常出現(xiàn)大大小小的饑荒,人們自然要找新的食物填飽肚子。
最初,鬧饑荒的贛州人吃辣椒苗,即辣椒還未長大、開花的時候,味道不辣,嘗起來像莧菜。后來,他們發(fā)現(xiàn)成熟后的紅辣椒磨粉當調料,混著米吃別有風味,于是該吃法迅速風靡開來。畢竟當時的貧民普遍缺鹽,食物不僅匱乏還缺乏調味,此時新調味品的出現(xiàn)不亞于雪中送炭。
發(fā)現(xiàn)辣椒跟自己的生活適配度很高后,江西人便開始自己種植辣椒。江西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非常適宜辣椒種植,嘉慶年間時已是“山野遍種之”。如今,辣椒是江西非常重要的經(jīng)濟支柱作物,常年種植面積約70萬畝左右,位居全國前列。其中,最具盛名的余干辣椒全國知名,曾在國際辣椒博覽會上以每公斤200元的價格一舉奪得“最貴辣椒”頭銜。
具備了吃辣的“天時”“地利”,吃辣在江西人的生活中就像一日三餐一樣尋常,不管什么菜都要放辣椒。
蓮藕,一種口感爽脆、帶著甜味、純白無害的蔬菜,在江西可以成為令人膽寒的辣菜。萬壽宮拌藕片,一道涼菜,藕片微微透明發(fā)紅,表面覆蓋零星的辣椒,往往以小碟裝的分量上桌,由于賣相在全國各地都過于常見,常讓人誤以為充其量是道微辣開胃菜。但一入口,下一秒就可能讓一個毫無準備的食客吐出來——簡直太辣了!斗膽再吃幾口,很可能辣得舌頭直抖、頭皮發(fā)麻、太陽穴發(fā)脹。
“平平無奇”的辣椒炒肉,湖南用的是青辣椒或螺絲椒,青翠軟嫩,入口感覺有點辣但沒那么辣,加上豬肉嫩爽鮮美、油汁晶亮,整體來說適口性頗高乃至流行全國。但這道菜在江西,往往用的是余干特色辣椒,不僅辣椒本身辣,且“傳染性”極強,連豬肉間的纖維都是辣的。幾口下去,不耐辣的人感受到的是從眉心擴散出去的眩暈,甚至眼前發(fā)黑。
別的地方的西紅柿炒雞蛋是甜口的,酸酸甜甜,很適合搭配米飯吃。但在江西,你吃西紅柿炒蛋時一定要看清楚里面的紅是番茄還是小米辣,免得一頓飯下來嘴唇腫若香腸。
在江西,辣的菜可不止這幾道。江西有道名菜叫“辣椒炒辣椒”,好幾種辣椒放在一起炒,那種辣度簡直無法想象。
相比四川辣得紅彤彤、油亮亮,湖南辣得噴香、復雜,江西辣得單純、狂野、淳樸,辣得會讓你瞬間忘掉吃的主菜是什么,只記得辣椒才是每道菜的主角。這是因為,烹飪時江西人典型操作是將不經(jīng)過太多加工的原生態(tài)鮮辣椒大把大把直接下鍋,簡單粗暴,食材在辣椒中翻滾后出鍋,給味覺最熱烈、辛辣的刺激,具備辣到“讓人心痛”的能力。
不能吃辣去南昌? 嗜辣如命去萍鄉(xiāng)
雖說江西的辣是干辣、生辣、直沖天靈蓋的辣,但其實具體到省內不同地區(qū)來看,江西也辣得各有特色。
如果從地域給江西辣的程度分個等級,位于湖南和江西交界處的萍鄉(xiāng)無出其右,深度嗜辣人群值得到此一試。
在萍鄉(xiāng),說辣椒是調味品是對辣椒的不尊重,最好把它當成主食——家家戶戶都曬辣椒,但凡有客人進門,不一會兒便能吃上一桌辣椒宴,煮粥、燉湯也必須放辣椒。而在一眾辣菜中,蓮花血鴨、萍鄉(xiāng)炒肉、辣子炒熏肉等都是“辣到懷疑人生”的存在。
尤其是當?shù)厝搜壑械摹俺捶劢绲穆N楚”——萍鄉(xiāng)炒粉,主料是當?shù)匦迈r米粉,輔料是雞蛋、瘦肉、豆芽、小白菜、擦菜等,調料就是辣椒面。這種辣椒面是用新鮮菜籽油爆香的二荊條干辣椒再搗碎制成的,不僅辣得到位,聞起來還奇香,很多人還喜歡在米粉出鍋前灑點米酒,香味更濃。
萍鄉(xiāng)炒粉最銷魂的吃法是學著當?shù)厝它c“變態(tài)辣”,還得多加擦菜。沒等入口時,鼻腔先涌入了濃烈又刺激的辣味;躍躍欲試者三口嗦進去,被辣的嘴唇逐漸豐滿,唇色愈發(fā)紅潤。
如果你偏好鮮辣,那么上饒、九江是不能錯過的地兒。上饒人坐擁鄱陽湖,水產(chǎn)豐富、魚質鮮美。做魚菜時加入辣椒,能把鮮味激發(fā)得更悠長、細膩。鄱陽三色魚是用鄱陽湖中三種魚一起煎煮而成,可以是草魚、鯽魚、鲇魚,也可以是鱖魚、鯽魚、鲇魚,主要根據(jù)食客口味來定。
相傳,范仲淹赴江西饒州上任途中遇到一家漁民,女主人見是范仲淹前來,就想著要做些好菜招待他。家里魚雖不少,可每種魚的分量都很少,沒有一種能湊足一盤菜。此時范仲淹提議,將這些魚放在一起煮來吃,結果,做出來的魚肴反而鮮美得很。做三色魚時,關鍵是不能放太多辣椒,否則會蓋住魚的鮮味。
到了九江,一道九江魚塊把“鮮辣”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淀粉、香料包裹草魚塊,炸、熗、燉一套工序下來,以大火收汁,外焦肉嫩,香辣入口,鮮美絕倫,能讓你吃下三碗飯。另外,鄱湖胖魚頭、麻辣魚、廬山石雞、武寧棍子魚也值得一試。
不擅長吃辣的食客到了江西,可以把南昌作為首選地,畢竟這里的辣味相對較輕(只是相對),并且融合性較強,選擇也更多。
南昌人非常會吃鴨,經(jīng)典的豫章酥鴨皮酥肉爛,制作精髓在于先炸出酥酥的脆皮,再蒸到肉質軟爛,蒸的過程又吸收了目魚、筍絲、香菇的味道,滋味豐富。不想吃鴨的可以試試瓦罐湯、向塘土雞、鰍魚鉆豆腐等,各具特色,吃過的人無不印象深刻。
但凡感覺口味淡了,可以去試試被稱為“南昌小吃必吃”的帝煌烤鹵!不明就里的外地人一旦前去打卡,很容易在店門口上演辣哭、辣吐、辣到錘頭的畫面。
歸根結底,只要你想感受辣,在江西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不過,江西菜辣歸辣,自然也是非常好吃的。至于江西菜為何沒能憑辣像四川菜那樣走紅中國,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太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