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瑪草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學生需要掌握更加復雜的知識結構和更高級的思維能力。英語作為全球通用語言之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面臨諸多挑戰(zhàn),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脫節(jié)、過分側重語法和詞匯教學,導致忽視綜合閱讀理解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以及缺乏有效的互動和討論等。這些問題限制了學生深入理解英語的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英語不僅是一種溝通工具,還是連接不同文化、開闊國際視野的“橋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學已經(jīng)從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教學法轉向更加注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交際教學法。在此過程中,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工具,被認為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的有益嘗試。
核心素養(yǎng)指學生應具備的對其未來學習、生活和工作至關重要的基本能力和素質。也就是說,在語言教學中,不僅要講授語言知識,還要培養(yǎng)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等更高層次的能力(謝海梅 2023)。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應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四個方面入手。
語言是表達思想、感情和信息的主要工具,是人際交往和認知發(fā)展的基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對他們的整體素質提升至關重要。結合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教師應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互動討論、角色扮演、群體合作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劉紅婷 2023),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
文化意識指個體對不同文化特征、價值觀及行為習慣的理解和認知(洪海燕 2023)。在全球化日益發(fā)展的今天,擁有跨文化意識對學生的綜合發(fā)展至關重要。英語作為一種國際語言,學習英語不僅是學習語言本身,還是學習一種文化。英語閱讀文章往往涉及很多國家的文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觀點和習俗。因此,教師應采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不同國家的文學作品、歷史文本和現(xiàn)代媒體材料,以展示各種文化背景和視角,讓學生通過討論和分析這些材料,更加直觀地理解和體驗不同文化的特點和差異。其次,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跨文化交流活動,如讓學生與國外學生筆友交流等,使其更加直接地理解不同文化。
思維品質包括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邏輯性思維等,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快速變化的現(xiàn)代社會,擁有良好的思維品質對學生的學習、生活乃至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至關重要(叢義昕 2023)。良好的思維品質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運用語言,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成效。對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而言,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挖掘語篇中的單詞、短語、句子,還要引導他們思考文章結構,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思維,幫助他們快速抓住重點,提升閱讀效率。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與原文主題相關但內(nèi)容不同的作品,如短故事、詩歌、繪畫作品等,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他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
學習能力不僅涉及知識的吸收和理解,還包括信息的篩選、處理、整合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運用。在快速發(fā)展和信息爆炸的時代,擁有強大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終身學習和適應未來社會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學習英語時,如果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就可以更有效地掌握語言技能,培養(yǎng)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對于閱讀而言,學生的學習能力主要指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分析、綜合和應用能力,以及對新知識的探索和獨立思考能力。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計與真實生活情境相關的閱讀任務,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從而提高他們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讓其選擇感興趣的英語書籍或文章;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如快速捕捉文章的主旨、有效地記筆記、利用思維導圖等工具整理和復習知識,從而幫助他們更加系統(tǒng)地學習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思維導圖作為學生學習的輔助工具,能夠幫助他們梳理學習內(nèi)容,快速掌握學習的重點,方便他們在課后復習(莊子良 2023)。下面,結合思維導圖,探究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無論哪一篇文章,都有一個主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把主題“拎出來”,讓學生圍繞主題學習和探討,由此幫助他們高效學習。那么,如何結合思維導圖找到閱讀語篇的主題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劃分段落,找出每個段落的第一句話及最后一句話,然后將其單獨寫在紙面上逐句翻譯,從而找到閱讀語篇的主題。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B 的閱讀語篇時,教師引導學生從段落的分布判斷語篇類型。學生很容易得出這是一篇日記形式的文章。結合日記的結構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供思維導圖(見圖1),引導學生找出時間、地點、人物及所做的事情。具體而言,教師引導學生從簡(Jane)的日記入手分析她什么時間、在哪兒、做了哪些事情。
圖1
這樣,不僅能訓練學生的思維方式和信息處理能力,還能幫助他們了解多元文化,促進其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發(fā)展。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識別關鍵概念和主旨,并將其作為中心節(jié)點組織細節(jié)和支撐信息,形成有層次、邏輯性強的圖形結構。結構化的信息呈現(xiàn)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材料,同時訓練其邏輯思維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
仍以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B的閱讀語篇為例,教師指導學生以“簡在檳城的經(jīng)歷”為思維導圖的中心節(jié)點,圍繞這一中心展開多個分支,如旅行前的期望、實際體驗及個人反思,鼓勵他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深入探討和反思個人經(jīng)歷(見圖2)。在每個分支下,學生進一步細化為期望與現(xiàn)實的對比、文化差異的體驗、旅行中的情感變化等子節(jié)點。在構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著重培養(yǎng)學生提煉信息的能力,如從簡的描述中提取她對檳城的第一印象、她與家人的經(jīng)歷,以及她對檳城文化的感受和思考。此外,教師鼓勵學生將這些信息與自身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在思維導圖中標注與自己生活的相似點或不同點。
圖2:閱讀思維導圖
通過教學實踐,學生不僅能提升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在分析、總結和批判性思維等方面取得顯著進步?;趩卧Z篇構建思維導圖脈絡的方法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語言學習重在積累,而閱讀過程有助于積累單詞、短語、句子。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從文本中提煉關鍵詞、短語、句子。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擴大詞匯量,還能幫助他們理解語言結構和表達方式。例如,通過分析文中的復雜句式或者特定的修辭手法,學會如何在不同語境中使用這些語言結構,并理解它們在表達特定意義時的效果。深入分析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使他們在閱讀、寫作,甚至口語交流中更加靈活、有效地運用語言。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B時,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見圖3)梳理描寫天氣的單詞,如 sunny、cloudy、rainy 等;描寫人物情感的句子,如Jane felt excited about. She was disappointed when...等;描寫地點特色的詞語,如bustling market、historictemple、serene beach 等。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探索文章的深層含義,如分析作者使用特定詞匯或句式的目的,以及這些語言如何影響讀者的感知和理解。例如,教師提問學生:“作者為什么選擇用‘bustling’形容市場?這個詞給你的感覺是什么?”,從而促進他們深入思考,提高語言感知能力。
圖3:閱讀思維導圖
構建具體內(nèi)容和要點的思維導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語言知識,還能夠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傊?,思維導圖的應用能促進學生內(nèi)化和運用語言知識,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能力。
將思維導圖運用于不同的語篇,能夠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和深層次思考能力。也就是說,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新的語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取關鍵信息,進行批判性思維,還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發(fā)展他們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在講授完人教版新目標初中《英語》八年級(上)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B 時,教師可結合學生構建的思維導圖,引導他們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四個角度寫“我的周末日記”,并嘗試利用思維導圖說出自己上周末做了什么(見圖4)。
圖4
總之,將思維導圖進行遷移應用,能使學生在多個層面提升英語能力,增強學習能力,提高語言適應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信息組織和思維工具,不僅有助于學生捕捉和整理閱讀材料的關鍵信息,還有助于他們發(fā)展在理解、分析和創(chuàng)造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思維導圖的使用不應局限于單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而應在教學的各個方面廣泛應用,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更全面和深入的語言知識體系,增強他們應對多元文化和復雜情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