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高中地理新課標要求加強地理實踐,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深層理解所學內容,進行知識運用和遷移。項目化學習因為能滿足新課標要求,所以也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文章以核心素養(yǎng)教育為背景,分析了項目化學習的意義,探討了高中地理項目化學習的路徑,希望能通過項目化學習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
關鍵詞:高中" 地理" 項目化學習" 路徑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已經(jīng)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的主題。許多教師都渴望通過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提升助力。項目化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項目化學習因為可以滿足“教”與“學”的需要,所以也成為教學中備受關注的議題。關于項目化學習的意義和路徑,文章特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學實踐對此進行分析。
1在高中地理中項目化學習的意義
1.1落實新課標,讓核心素養(yǎng)落地
項目化學習是以吸收知識、形成技能、解決問題為目的,以學生為中心,圍繞綜合任務而展開的系統(tǒng)化學習。項目化學習的重點是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掌握知識,習得技能,提高綜合素養(yǎng)和能力。項目化學習具有學習情境真實化、學習內容綜合化等特征,它集項目選擇、方案設計、實踐活動、合作探索、成果展示、教學評價于一體,為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知識融通、遷移的提供了路徑。高中地理新課標主張以學生為主體,根據(jù)學生自主發(fā)展需求讓學生體驗式學習、自主學習。但是,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高中地理教學始終存在以師為本、因循守舊的問題,學生在教學中非常被動,沒有質疑、合作、分享的機會。項目式學習無論是項目準備,還是成果展示、經(jīng)驗分享、教學評價,都立足于學生實踐,以學生為主體,而且主張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教學服務,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項目式學習契合了新課標的要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學習能力。所以,在新課標下,項目化學習是創(chuàng)新地理課堂教學范式的應然選擇和明智之舉。
1.2增加學習深度,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地理是一門人文學科,在地理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知識并非最終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思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解決問題、批判思維、合作學習的能力才是教學的終極目標和應有之義。要想達成教學目標,需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推到課堂中央,讓學生在學習主場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促使學生思考、學習的深度都得到延伸。項目化學習具有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綜合性、包容性。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情,根據(jù)新課標和核心素養(yǎng)教學目標確定項目主題,圍繞項目學習開發(fā)課程資源,設計問題和方案。還需要為項目啟動搭建腳手架,給予學生指導和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合作能力,這些,都為學生深度學習、有效學習提供了有力保障。從學生視角來看,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需要以項目為載體,發(fā)揮積極性,增強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力,進行深度學習,有效學習。可以說,項目式學習對于教師而言不僅是一個挑戰(zhàn),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有助于形成高階認知的學習方式。而且,項目式學習也為學生在新情境中學習、應用知識,形成聚合能力,營造規(guī)模效應提供了條件。所以,它可以調動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高中地理項目化學習的實踐路徑
2.1基于學情選擇項目,確定項目主題
項目化學習關注的是學生的主體性、教學的完整性。項目化學習有幾大核心要素,其中最基本的是圍繞核心課程知識進行項目選擇,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下讓學生自主學習、建構知識體系。與傳統(tǒng)的以師為本的教學模式相比,項目化教學要求教師有較高的教學組織能力,而且對教師統(tǒng)領全局的能力也有著更高的要求。項目化學習要想順利開展,需要科任教師認真學習項目化學習理論知識,了解項目化學習的特征、步驟、流程,就如何進行項目選擇、活動設計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然后,緊扣地理課程標準,針對社會生活、經(jīng)濟生產(chǎn)等,與學生一起確定項目主題,設計真實、具有可操性且和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意義的項目,讓學生去研究、探索關于地理現(xiàn)象、地理過程、地理影響的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素質教育落地。
如在高中地理“人口”單元教學中,結合學情和單元主要知識點“世界人口的分布,四大人口稠密區(qū)及其原因,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遷移”,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各小組提出問題,確定項目主題,如有的小組確定的項目主題為“學用專題地圖”,給出的理由為:以了解、認識、閱讀、繪制專題地圖為目的學用專題地圖,可了解地圖的分類和不同、地理現(xiàn)象的分布規(guī)律,可以培養(yǎng)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事物與現(xiàn)象描述能力,如自然要素和人文現(xiàn)象分布規(guī)律,如人口分布情況,人口遷移規(guī)律。這個選題具有合理性,但是還不夠具體,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資料,深入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人口問題,讓學生將項目化學習的切入點縮小,選擇目標明確、操作簡單的主題。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項目主題選擇中去,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2做好方案規(guī)劃設計,搭建學習支架
如今,項目化教學之于學生素養(yǎng)培養(yǎng)、能力鍛煉的作用已經(jīng)被驗證。不過,項目化學習具有復雜性,它不僅包括項目主題選擇,還包括項目化學習方案設計、實踐活動組織等問題。其中,項目化學習方案設計是其中極其關鍵的一步。項目化學習方案設計需要將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置于首要位置,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在項目化學習方案設計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許多學生關于項目化學習方案設計都缺少經(jīng)驗和能力。這就需要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提前進行項目化學習培訓,給予學生以指導,讓學生通過反復研究去設計項目化學習方案,就項目化學習研究的目標、內容、方法、任務和時間等作出合理安排,并在教師幫助下搭建學習支架,開發(fā)課程資源,使學生去鍛煉、挑戰(zhàn)自己。如在學習“地形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知識時,項目小組經(jīng)過反復討論,最終確定了“皖南古村落宏村名稱研究”的項目主題。宏村是鑲嵌在皖南寧靜優(yōu)美的大地上的一顆明珠,村內一幢幢粉墻黛瓦的百年老屋,具有皖南徽州古建筑的風格,宏村無論在地理環(huán)境和空間布局上,還是文化底蘊上,都具有徽州文化的內涵。學校與宏村位置較勁,項目化學習便于開展。但是,針對項目化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制定項目目標,進行活動設計,其中,項目化學習目標為:對村落名稱進行歸類整理和分析;搜集資料,分析我國自然村落命名的特點、規(guī)律,以及宏村村落命名與村落位置、文化的關系。而項目化學習計劃要包括資料收集和研究方法選擇,活動時間和任務安排,小組分工等等。在學生制定活動方案時,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幫助,為學生查閱文獻、收集數(shù)據(jù)、實地考察提供助力。
2.3促使學生積極互動,激發(fā)學生興趣
項目化學習雖然過程復雜,涉及諸多問題。但是,項目化學習主線明確,重點是讓學生圍繞項目主題,探究問題,自主、高效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興趣的由無到有,提高學生素養(yǎng)和能力,有效解決問題,是教學的根本目的。相較于書山題海式的學習模式,項目化學習更需要增進學生互動,調動學生興趣。但是,由于學習壓力大,任務重,許多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都很難“靜下心來”、“沉下去”。但是,項目化學習有要求學生以學習主體的角色去學習。鑒于此,在項目化學習中,教師要發(fā)揮引領作用,與學生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還要將有趣的教學方法、學習元素應用到學習中去,以構建交互學習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協(xié)作互助的基礎上,通過自主討論、合作、探究自己感興趣、有價值的問題,體驗地理的魅力,將知識內化于心。
如在“城市與環(huán)境”單元教學中,學生確定了“熱力環(huán)流”項目化學習主題,這個主題看似非常高大上,但是,還是要在真實的自然、社會環(huán)境中去實施、落地。為了讓學生練就真本領,需要突出兩項能力培養(yǎng),一是地理信息收集能力,一是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克服困難的勇氣。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項目化學習,教師需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計驅動性的問題,讓學生加強合作,相互鼓勵,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如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應用到教學中去,讓學生觀看地理動畫視頻《熱力環(huán)流》,借助動畫了解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過程。然后,設計問題:對于熱力環(huán)流原理理解起來容易嗎?熱力環(huán)流對生活的影響?許多度假村都建在湖泊岸邊,因為這對游人的吸引力強,主要原因是什么?并鼓勵學生按照項目化學習計劃進行實地調查,完成任務。這樣可以讓學生深入活動中去,使學生大顯身手,共同進步。
2.4形成結論和建議,展示學習成果
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需要總結研究結果,并提出相應的建議或解決方案。還要進行學習成果展示,分享學習經(jīng)驗,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技能對一些觀點、成果、問題等進行綜合思考和判斷。學生成果可以是實物、模型,也可運用信息技術,集結群體智慧,經(jīng)過淬煉形成的圖片、視頻、小論文、調查報告。在學習成果中,學生需要就項目化學習形成結論和建議,就學到用到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總結、反思。還要就項目化學習中研究得到的結果等提出相應的建議,就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這個過程可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歸納能力和批判能力。教師要與同學一起就項目化學習進行交流、分享和評價,其中,交流和分享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果。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生的參與度、合作精神,以及學生對技能的掌握情況、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評價,要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使學生能根據(jù)評價調整學習策略,更加努力的學習。
如在“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活動”單元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學習地理,了解不同地區(qū)的風土人情,許多學生選擇以項目化學習的方式去感受不同地方的文化,參觀地方景觀,品嘗地方美食,領略地方的節(jié)日風俗。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小組拍攝了許多圖片,獲得了許多數(shù)據(jù),并將學習成果以PPT+報告的形式展示出來。但是,仔細分析發(fā)展,學生所記錄的地方文化是一部分傳承下來的文化,有關歷史與當下結合、創(chuàng)新而出現(xiàn)的文化形式,消失的文化,都沒有涉及。而且,許多學生只關注了文化的多樣性,卻忽視了地域差異而導致的文化差異,這也使得他們的結論顯得缺乏深度。為此,在學生展示項目化學習成果時,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明確項目化學習評價標準、參考依據(jù),指出學生在活動設計、篇章項目解析延展、項目創(chuàng)作、成果中的問題,觸摸項目化學習的核心,并讓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使學生發(fā)現(xiàn)、反思項目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學生解決問題、補齊短板助力,讓學生從中受益。
3結語
總之,項目化學習為學生結構化、智慧學習注入了動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可將項目化學習法應用其中,借助項目化學習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進行合作,形成建議,以促使學生的素養(yǎng)和能力都得到提升,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龔慧芬.素質教育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考試周刊.2018,(58).
[2]劉徽.項目學習:面向真實世界的問題解決[J].上海教育.2019,(Z5):4.
[3]武強.聚焦生長點,在項目中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J].江蘇教育.2021,(3):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