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呈現(xiàn)
劉勰的“借力”
劉勰是南朝梁代時期的著名文學理論家,他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生活極為貧窮。但他篤志好學、博經(jīng)通史,《文心雕龍》就是他的代表作。
劉勰生活的年代盛行門第制度,一個人出身的貴賤決定了這個人社會地位的高低。像劉勰這樣出身低微的平民,自然默默無聞,無人知曉。因其社會地位低下,《文心雕龍》寫成后也根本得不到世人的重視。但劉勰本人十分自信,深知自己著作的價值,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用心血寫成的書稿無聲無息地被湮沒,便決心設(shè)法改變這種局面。
沈約是當時的文壇領(lǐng)袖,有著很高的聲望,劉勰想請他評鑒自己寫作的《文心雕龍》,借以贏得聲譽。但是沈約身為社會名流,哪能輕易見到他?于是劉勰想出了一個主意。他事先打聽到沈約外出的時間,便背上自己的書稿,裝成賣書的小販,早早地等在離沈府不遠的路上。
當沈約乘坐的馬車經(jīng)過時,劉勰便乘機兜售。沈約喜歡讀書,當即就停下來,順手取了一部《文心雕龍》,見是自己沒有讀過的書,便隨手翻閱起來。稍稍瀏覽了一下,沈約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當即買了一部帶回家去,放在案頭認真閱讀。沈約被這部書的文采所折服,便在以后上流社會舉行的聚會中,不時地向別人推薦這部書。當時文壇的人見沈約對這本《文心雕龍》如此推崇,便也注意到了此書的價值,繼而爭相傳閱,劉勰很快名聲大噪。
【素材解讀】
劉勰才華卓然,寫成《文心雕龍》,但由于被門第觀念所限制,無法為自己的著作宣傳,于是他探明文壇領(lǐng)袖沈約喜歡讀書,化作小販將自己的書送到了沈約手中,這才使得自己的書在上流社會流傳開來,自己也順勢躋身名列??梢姡粋€人的成功既需要自身努力,也需要主動創(chuàng)造機會。劉勰裝作賣書小販,為自己的書不被湮沒創(chuàng)造了機會,事半功倍。
【適用話題】
智慧、策略、把握機會……
【運用范例】
弱者坐待良機,強者制造時機。劉勰雖才學文筆絕佳,可是沒有機會讓自己的著作被人看見。最終,他運用聰明才智讓文學大家認可自己,借助沈約之力才得以迅速揚名??梢?,一個人想要成功,就必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異常果斷的行動力,懂得創(chuàng)造機會,適當借助別人的幫助和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人能力。人生中總是充滿了無數(shù)機遇,而機遇則需要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抓住機遇,很可能就迎來了人生轉(zhuǎn)折點。
讓馬夫當丞相
春秋時期,齊景公覺得晏嬰很有才干,就任命晏嬰為齊國的丞相,輔佐自己管理齊國。
有一次,齊景公把晏嬰召到王宮里商議政務(wù)。當時正值寒冬,齊景公覺得很冷,他就讓晏嬰去幫他端一碗熱粥來,并把他的皮襖拿過來幫他披上,但晏嬰?yún)s皺了皺眉頭拒絕了。
齊景公覺得很掃興,他問晏嬰說:“都只是一些小事而已,你都不做,寡人倒是想問一下,我提拔你做丞相有什么用呢?”晏嬰沒有回話,而是叫了一個養(yǎng)馬的奴仆過來說:“如果大王叫你去端粥和披衣,你會去嗎?”
“當然去,大王的話我又豈能不聽!”馬仆回答說。
晏嬰點點頭,對齊景公說:“這是最合適的丞相人選,他不會拒絕為大王端粥披衣,所以就讓他陪大王商議政務(wù),我去養(yǎng)馬了!”
齊景公愣愣地看著晏嬰說:“相父何出此言,相父一身才華卻要去養(yǎng)馬,這不是大材小用嗎?馬仆并不懂治國大事,又如何陪我商議政務(wù)呢?”
“正如大王所言,如果成天叫我做一些零碎瑣事,那么大王請我做丞相有什么意義呢?個人的事情就應(yīng)該讓個人的奴仆去干,而不是讓國家的大臣去干,否則豈不是亂套了?”
聽了這番話,齊景公這才意識到晏嬰不是偷懶?;?,而是要保持大臣的體統(tǒng)和尊嚴。從此以后,齊景公只和晏嬰商討國家大事,再也不支使晏嬰做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了。
【素材解讀】
規(guī)則的建立不僅僅是人盡其才,更是一個國家合理運轉(zhuǎn)的要害所在。齊景公讓晏嬰做雞毛蒜皮的小事,而這些事情則會耗費有才能之輩的精力,讓他無法專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最終導(dǎo)致管理混亂。讓宰相端茶倒水就類似于讓馬夫治國理政,二者都無法在自己擅長的領(lǐng)域工作,事情做得亂七八糟,整個國家運行也會出現(xiàn)問題,因而,遵守規(guī)則,各盡其職,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適用話題】
規(guī)矩、規(guī)則、人盡其用……
【運用范例】
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大到國家法律,小到班級班規(guī),遵守規(guī)矩,是對文明的傳承,是對權(quán)威的尊重,更是對公平的維護。齊景公讓晏嬰做不屬于他職責范圍的事情,破壞了規(guī)則,以小觀大,若每個人都如此,每天做一些自己職責之外的事情,難免耽誤了時間,無法做好分內(nèi)之事。規(guī)則的建立,是為了每個人都能夠各盡其才,為了社會公平良好的運轉(zhuǎn),因而哪怕是制定規(guī)則的人,也應(yīng)該遵守規(guī)則,這樣才能使國家不亂,社會穩(wěn)定。
種麥比賽諫秦王
戰(zhàn)國時期,秦將王翦戰(zhàn)績卓越,威震四海,其子王賁在少年時便表現(xiàn)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引起了愛才的秦王的注意,想要對其委以重任。
王翦聽后卻大驚失色,力阻秦王對王賁的提拔。王翦對秦王說:“你我君臣不妨打一個賭,你我同種一處麥田,待收獲時,你若勝我,犬子任由秦王安排!”
秋后,秦王帶領(lǐng)群臣去咸陽城外種冬麥。一場秋雨,君臣二人的麥田長勢都不錯,不分勝負。為了勝過王翦,秦王安排的人非常勤快,隔一段時間便施肥一次,而王翦卻很少管理,還叫士兵騎馬在他的麥田練習他最新創(chuàng)造的排兵布陣法,而麥苗也被踩得東倒西歪的。一場冬雪,麥田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待春來雪化,秦王帶人來到田邊卻傻了眼:他的麥田麥苗大多死掉了,而王翦田里的麥苗雖然稀少,但個個精神抖擻。
原來,兩塊麥田基礎(chǔ)一樣,王翦讓士兵騎馬踩踏麥苗其實是刻意為之,因為他知道冬前麥苗長得太旺,冬天就會被凍死,適當?shù)膿p傷可以抑制其生長,并能促進地下部根系的生長,為春天的豐收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秦王想速成,不斷施肥,表面是在促豐收,實際是在埋隱患。
秦王恍然大悟,于是便找了個茬兒,把王賁貶到基層鍛煉去了。
【素材解讀】
秦王與王翦比賽種麥,經(jīng)人精心照顧的麥子卻最終沒有收獲,正是因為過度呵護,使得麥子沒有抵御寒冷的能力。秦王的愛才之心是好意,但是他沒有意識到,委以重任的人需要經(jīng)過必要的鍛煉才能成長。王賁雖然是個將才,但一直以來順風順水,歷練過少,一旦遭遇挫折,難免會無法從容應(yīng)對;只有讓其多經(jīng)受挫折,在該長根的時候少長葉,慢慢積累,打好基礎(chǔ),以后方能擔當大任。
【適用話題】
挫折、歷練、培養(yǎng)人才……
【運用范例】
風調(diào)雨順只能培養(yǎng)出溫室里的花朵,只有經(jīng)過風吹雨打,才能使其堅韌生長,散發(fā)芬芳。人與花與麥子同理,過度呵護關(guān)愛無法增長人的能力,反而還會損害其根基,讓其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拼搏向上的生命力;只有適當?shù)剡M行挫折打擊,才更能激發(fā)其堅強意志,培養(yǎng)其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堪當大任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