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趣導入,回憶童話故事
師:同學們,咱們課前玩?zhèn)€游戲——看圖猜故事。
(師依次出示圖片)
生:《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生:《丑小鴨》。
生:《賣火柴的小女孩》。
生:《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師:這些都是童話故事。你還讀過哪些童話故事?
生:我還讀過《灰姑娘》《小紅帽》《拇指姑娘》。
師:看樣子同學們讀過不少童話故事。今天,高老師也帶來了三則童話故事,讓我們一邊讀,一邊探尋童話故事結構的奧秘。(板書:童話故事)
二、深度略讀,感受人物形象
師:請同學們默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想一想哪個人物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生讀)
生:老太婆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師:和他看法一致的請舉手。
(全班舉手)
師:題目是《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為什么老太婆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最深呢?這是文中集中描寫老太婆的語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幾句話。(出示)
老太婆指著老頭罵:“你這傻瓜,居然不要金魚的酬謝,哪怕要只木盆也好?!?/p>
可老太婆罵得更兇了:“你這糊涂蟲,只要了只木盆。再到金魚那兒去,向她要幢大房子?!?/p>
老太婆對他大聲斥責:“快給我滾到馬棚去干活?!?/p>
“給我到金魚那兒去,說我要做女皇?!?/p>
老太婆聽了火冒三丈,打了老頭一記耳光:“你竟敢和我頂嘴!快滾到海邊去?!?/p>
又過了一星期,老太婆派人把老頭押來。叫他再次到金魚那兒去:“我不做女皇了,我要做海上霸王。讓我生活在海洋上,叫金魚來侍候我?!?/p>
師:誰來讀讀第一句?
(一生讀)
師:同學們,誰來點評下他的朗讀?
生:他沒有讀出老太婆罵人的語氣。
師:請你試著讀一讀。
(生讀)
師:透過語言,他讀出了一個怎樣的老太婆?
生:他讀出一個兇狠的老太婆。
生:他讀出一個惡毒的老太婆。
生:他讀出一個自私自利的老太婆。
師:同學們,這段語言描寫對我們梳理脈絡非常有幫助。請你對照導學單,完成第一則故事的結構圖。(出示)
三、互文閱讀,初識反復結構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填的?
生:老太婆對老頭提了第一個要求,老頭便去向金魚懇求,金魚便答應了;緊接著,老太婆對老頭提了第二個、第三個要求,老頭都去懇求金魚,金魚也都答應了;最后,老太婆提了第四個要求,老頭去懇求,金魚拒絕了。
師:像這樣寫法相似、重復多次的就叫反復結構。
師:你有沒有讀過這種結構的童話故事呢?
生:我讀過《犟龜》。
生:我讀過《三只小豬》。
師:同學們,其實咱們要讀的后兩則故事也是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請你默讀后兩則故事,對照情節(jié)結構圖,梳理出故事情節(jié),并填在導學單上。(出示)
(生讀)
四、比較閱讀,體會結構特點
師:像這樣的反復結構可不可以調換故事順序呢?請每組聚焦一個故事來說。
生:不可以。因為老太婆的要求越來越高。
師:非常好!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老太婆的要求、欲望越來越大。還有沒有需要補充的?隨著老太婆欲望的一步步變大,還有什么也在變化?
生:金魚對漁夫的態(tài)度也變得越來越冷淡。最開始金魚是完全答應老頭的要求;隨后從“上帝會保佑您”看出金魚很同情老頭;之后,從“她會當上女皇的”看出金魚有些不滿;最后,金魚不再理睬老頭,還收回之前所有的東西。
生:大海的顏色也在變化。最開始大海是蔚藍色;隨后大海變成藍色,并且在翻騰;之后,大海變得陰沉昏暗;最后,海上掀起昏沉沉的風暴,浪濤洶涌澎湃,不住地怒吼。
師:同學們,這一切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老太婆的貪婪。
師:是啊,《漁夫和金魚的故事》層層遞進,凸顯了“貪婪”這個主題,因此順序是不可以換的。
師:《七顆鉆石》的故事情節(jié)可以調換順序嗎?
生:不可以。因為罐子先變成了裝滿水的罐子,再變成了銀的、金的,最后變成了七顆鉆石??梢姡适乱彩窃诓粩噙f進的。
師:是什么引起了水罐的不斷變化?
生:小女孩的善良。
師:同學們,假如敲響這扇門的是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小女孩會把水給他嗎?假如是一位口渴至極的孩子,小姑娘會把水給他嗎?假如是一位疲憊至極的乞丐,小女孩會把水給他嗎?
生:會。
師:對世間萬物的愛,這就是小女孩的博愛。故事情節(jié)層層遞進,凸顯“博愛”主題,因此,順序是不可以調換的。
師:《小豬變形記》的情節(jié)可否互換呢?
生:可以的?!缎∝i變形記》并沒有層層遞進的結構,調換情節(jié)順序也是說得通的。
師:像這樣可以前后調換故事情節(jié)的,我們稱之為并列式反復結構。而前兩者的情節(jié)是不斷遞進的,不可以調換,我們稱之為遞進式結構。(板書:遞進式 并列式)
師:觀察結構圖,思考:這樣的反復結構重復幾次最為合適呢?
生:三次。
生:五次。
師: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代表數(shù)量多,因而反復的結構至少出現(xiàn)三次,最多不超過五次,不然顯得啰唆。
五、品讀結尾,深化結構意義
師:同學們,請你們再讀一讀這三則童話故事的結尾,說一說你最喜歡哪一則故事。
生:我喜歡《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這則故事,它讓我知道越是貪婪,越是一無所有。
生:我喜歡《七顆鉆石》這則故事,七顆鉆石正是由小女孩的博愛之心變化而成,這份博愛成為大熊星座,照耀大地,體現(xiàn)了作者對世間的美好祝愿。
生:我喜歡《小豬變形記》,它讓我知道做自己才是最有趣的。
師: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結尾都意義深厚、耐人尋味。
六、運用結構,創(chuàng)意編寫童話
師:同學們真會閱讀,不僅讀懂了故事結構,更讀懂了故事的意義。下面,讓我們開一場“童話故事會”,嘗試用上遞進式或并列式的反復結構,編一則童話故事??梢韵仍趯W習單上寫下情節(jié),再相互說一說。
生:在一個遙遠的國度,有一個小女孩名叫艾拉。她心地善良,樂于助人。一天,她發(fā)現(xiàn)了一個神奇的種子,種下后,每天都會開出不同顏色的花。
第一天,種子開出了一朵紅色的花,艾拉用它治愈了受傷的小鳥。第二天,種子開出了一朵橙色的花,艾拉用它幫助迷路的小鹿找到了家。第三天,種子開出了一朵黃色的花,艾拉用它讓干旱的土地恢復了生機。第四天,種子開出了一朵綠色的花,艾拉用它讓枯萎的樹木重新煥發(fā)了活力。第五天,種子開出了一朵藍色的花,艾拉用它讓干涸的小溪再次流淌。第六天,種子開出了一朵靛色的花,艾拉用它讓天空的烏云散去,露出了燦爛的陽光。第七天,種子開出了一朵紫色的花,艾拉用它讓整個村莊的人們都感到了幸福和快樂。
最后,種子變成了一顆閃亮的鉆石,艾拉把它放在了村子的中心,從此,村子里充滿了愛與希望。
生: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小兔子、小松鼠和小麻雀。有一天,它們聽說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座神秘的花園,里面長滿了各種神奇的花朵。于是,三個小伙伴決定一起去尋找這座花園。
小兔子速度快,蹦蹦跳跳地在前面探路。它一會兒發(fā)現(xiàn)一條清澈的小溪,一會兒找到一些可口的野果。
小松鼠則靈活地在樹枝間跳躍,為大家尋找安全的路線。它時而提醒大家注意陷阱,時而收集一些堅果以備不時之需。
小麻雀在空中飛翔,為伙伴們觀察周圍的情況。它看到遠方的山巒,為大家指引方向,還能及時發(fā)現(xiàn)潛在的危險。
最終,三個小伙伴憑借著各自的本領和團結協(xié)作,找到了神秘花園,在那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通過讀故事、分析結構、比較結尾和編寫故事,我們對反復結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閱讀和寫作中,能夠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創(chuàng)作出更加精彩的童話故事。
【評析】
一、新奇獨特的教學視角
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以“童話王國”為主題編撰了一組文章,引導學生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在常態(tài)化教學中,教師往往聚焦童話的奇妙、想象的豐富、意義的深刻等。然而,童話自身還有許多有趣的秘密。本節(jié)課從童話的結構出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童話的另一個特點——結構中的反復。對于學生而言,這是一種新奇的、獨特的、令人驚喜的發(fā)現(xiàn)。同時,在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還要明白,童話中的反復結構和主題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如在《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通過遞進式反復結構突出了“貪婪”這一主題,《七顆鉆石》則凸顯了“博愛”,《小豬變形記》則讓我們體會到“做自己最好”的道理。
二、深度沉浸的閱讀體驗
主題閱讀促使學生獲得深度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深度沉浸式的閱讀體驗首先源于教師精巧的設計。高老師的活動設計大致分為四步,先是重點教學一篇,理清其中的反復結構,再借助結構圖,比較遞進式、并列式的兩種反復結構,接著通過比較結尾,深化童話意蘊,最后讓學生嘗試創(chuàng)編反復結構的童話故事。進階式的教學引導學生逐步走向文本的深處。其次,源于學生對文本的專注。課堂上,高老師給學生大量的時間進行深層次的略讀。第一遍讀,讀出文中的核心內容,提出了關鍵信息。第二遍讀,讀出童話的結構特點。第三遍讀,讀出主題的內涵、意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不斷地分析、理解、感悟,從而深入地領會文本的內涵。最后,深度沉浸式的閱讀體驗也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斷地思考作者的觀點和意圖,與作者進行一場無聲的對話。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會不斷地對比發(fā)現(xiàn)、前后關聯(lián),這種思想的碰撞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主題的內涵,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成長和進步。
三、讀寫融通的學習方式
閱讀與寫作,看似是兩個獨立的行為,實則緊密相連。閱讀是知識的輸入,而寫作則是知識的輸出與創(chuàng)造。當教學最終要指向表達時,高老師便在之前的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鋪排。教學中,高老師著力引導學生理清反復結構的類別、與主題的關聯(lián),潛移默化地告知學生,反復結構的使用是為了讓童話的意蘊更深刻。理清反復結構的次數(shù)以及結尾的特點,這樣便能更好地烘托童話中蘊含的真、善、美。如在學生創(chuàng)編的“艾拉”故事中,種子給人們帶來了快樂和希望,通過遞進式反復結構的使用,突出了學生想要表現(xiàn)的美好。再如,為了突出“團結”這一主題,學生讓小兔子、小松鼠和小麻雀反復遇到不同的問題,在解決多次問題后,凸顯團結協(xié)作的重要意義。學生在主題閱讀中學習表達,在表達實踐中深化閱讀。讀寫融通的學習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作者單位:江蘇南京市金陵小學仙林湖校區(qū)/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小學部南郵分校)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