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yè)發(fā)展要避坑,最快的收益是跟定一個偉大的老板,最大的陷阱就是老板在你很不成熟的時候拉你創(chuàng)業(yè)
很多公關小伙伴問我,你做30多年公關了,如果現(xiàn)在從零開始,會怎么規(guī)劃呢?世界政治、科技進步改變了公關原有的樣子,工作也不好找了,一畢業(yè)就進大機構的時代過去了。我現(xiàn)在就從零開始吧。
先找一份媒體工作,最好是36氪、虎嗅這種商業(yè)類媒體,人家要是付不起全職,我就干兼職,要一個記者的名分,給任務采訪、寫稿。別相信“有空就寫點東西”那種年輕人虛假的主動性,一定要有任務督促。
上世紀80年代我畢業(yè)進新華社,老記者問新員工們?yōu)槭裁催x新聞,我至今記得一位同事說的:“因為新聞有截稿時間,讓人興奮。”我一直覺得他說的不是興奮,是截稿時間,是有人催你干活,讓你懶不下來。我對文字的感覺還是在新華社七年時間被迫每天寫稿、編稿磨出來的。當記者不僅是磨練文字,更重要的是看得高,看得遠,快速建立自信,極端藐視層級。小記者可以采訪大企業(yè)家,本身被賦予一種對等交談的權利,還要有極強的學習能力,獲得認可和尊敬中的對等。
未來的傳播仍然有文字和視頻的界限,必須在嘗試中做選擇。我仍古板地認為,文字和視頻是不同的腦回路,無法兼蓄,我認識的名人和公關同行,要么文字好,要么影像聲音表達好,這就像你去旅游,又拍照片,又拍視頻,還要寫優(yōu)美的文字游記,結果一樣都干不好。我是文字出身,認可視頻是未來趨勢,但是視頻對觀看時間限制極大,容不得廢話,所以視頻的底座還是文案。我會用至少10%的時間閱讀和背誦古詩,10%的時間研究和背誦廣告文案,背誦的意義在于肌肉記憶,出口成章,下筆有神。
一晃三年過去了,開始擺脫個體思維,接受商業(yè),加入一個公司,參與項目,做獨立項目,為公司策劃產品發(fā)布,制定ESG傳播策略,了解公司或者客戶的工作流程,學習如何管理時間、預算、供應商、團隊等。
畢業(yè)六年了,沒有得到想要的提拔,考慮讀一個商科,選高質量學生聚集的學校,參加社群活動。人脈,是哪怕AI主導的世界都不能缺少的。這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階段,在公司上培訓課,我要把每位講師的知識榨干,加他們微信,關注并點評他們在朋友圈的內容。在有規(guī)模的公司,選擇專精一個領域,產品傳播策劃、社交媒體傳播、主流機構媒體關系、廣告、海外傳播。先做深,再做廣的職業(yè)規(guī)律并不過時。
畢業(yè)10年了,考慮做廣,瞄準部門負責人崗,把上面的那些職能打穿,成為CEO身邊不可缺少的人。
畢業(yè)15年以上,選擇多起來,可以在大公司繼續(xù)提升,也可以選擇創(chuàng)業(yè)。15年后無論創(chuàng)業(yè)的環(huán)境如何,相信自己深耕過的基本能力。貫穿職業(yè)發(fā)展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這個信息紛亂的時代做到不盲從很不容易,必須沉下心來讀書,從哲學、文學、商業(yè),到市場營銷、公關傳播,邊讀邊記邊輸出,輸出是最好的學習,朋友圈分享、讀書會討論、寫公眾號。
我一生中接觸的公關人大多是理性的,廣告人大多是感性的。我覺得公關應該是感性的,我為自己上一個職業(yè)周期不夠感性,太過小心謹慎,做事?lián)@受怕而羞愧。公關是組織與公眾之間建立互利關系的戰(zhàn)略性溝通過程,方法是溝通,目標是關系。理性的說服抵不上感性的故事,你越是想說服,阻力就越大,擺脫小我,以更大的共情講述有溫度的故事,才是美好關系建立的過程。
職業(yè)發(fā)展還要避坑,在我看來,最快的收益是跟定一個偉大的老板,最大的陷阱就是老板在你很不成熟的時候拉你創(chuàng)業(yè)。跟著老板成功最好,萬一失敗,別給負債累累的老板添麻煩,你前三年下的那些功夫,到時候都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