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是全球性的兩大健康問題,會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消極影響,也會給社會造成很大的經(jīng)濟負擔。而且,二者之間還有很大的關系,肥胖會增加得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加強對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控,已成為當務之急。
近年來,全球肥胖率持續(xù)上升,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據(jù)世界肥胖協(xié)會最新報告預測,到2035年,全球?qū)⒂谐^40億人屬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在中國,肥胖問題同樣嚴峻,成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34.3%和 16.4%。更令人擔憂的是,肥胖人群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兒童超重肥胖增長率是成人的3.44倍。
肥胖癥已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列為一種流行病,它不僅會對個人健康產(chǎn)生惡劣影響,還會給社會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負擔。如果不采取措施,超重和肥胖將對全球經(jīng)濟造成每年4.32萬億美元的損失。
針對這個情況,在健康中國戰(zhàn)略和健康中國行動中,保持健康體重、關注身體變化及預防超重和肥胖,被視為控制健康風險的重要因素。
肥胖癥主要是指體內(nèi)脂肪過多積聚或局部含量增多及異常分布,是一種由遺傳、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那到底怎么樣算是肥胖呢?有3個簡單易行的自測方法:
計算體重指數(shù)(BMI) 即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對成年人來說,BMI≥25為超重;BMI≥30即為肥胖。但要注意,BMI無法提供有關體重中體脂肪所占比例的精確信息,也無法告訴我們體脂肪在身體中的分布方式。但了解這種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研究表明,存儲在內(nèi)臟周圍的脂肪相比于四肢分布的脂肪具有更高的健康風險。
腰圍 俗話說“褲帶越長、壽命越短”,即表示腰圍是衡量向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標。男性腰圍超過90cm,女性超過85cm,可能表示存在中心性肥胖,這種類型的肥胖與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綜合征等健康問題關系密切。
腰臀比 即將腰部周長與臀部周長相比,它是臨床上常用的判斷代謝性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簡易輔助指標。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建議,健康的腰臀比為,男性≤0.9,女性≤0.85。腰臀比越高,健康風險就更高。
另外,也可以使用人體成分分析儀等醫(yī)療器械測定體脂率,即體內(nèi)脂肪占總體重的百分比,該數(shù)值可以科學準確地判斷身體脂肪組織的蓄積程度。男性的體脂率若超過25%,女性超過30%,通??杀灰暈榉逝?。
很多人雖然胖,但沒有任何癥狀,就認為肥胖是無害的。其實不然!陸軍軍醫(yī)大學新橋醫(yī)院內(nèi)分泌科徐靜教授指出,沒有癥狀只是暫時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肥胖會引發(fā)多種疾病,尤以對心腦血管的傷害最為突出。
讓血脂“飆升” 研究發(fā)現(xiàn),體重指數(shù)與血脂水平呈明顯正相關,且身體脂肪的分布也與血漿脂蛋白水平關系密切,一般來說,中心型肥胖者更容易發(fā)生血脂異常。關于脂肪分布影響血脂的機制,目前認為主要與腹部脂肪過度沉積而引起的脂質(zhì)代謝紊亂有關。此外,肥胖者的飲食常偏向高脂、高熱量,而又缺乏足夠的運動,這也是導致血脂異常的重要因素。
拉高血壓 Framingham心臟研究揭示,超重或肥胖是26%男性和28%女性高血壓的主要原因。肥胖者患高血壓后,血壓更難控制,增加心血管事件風險。其病理機制涉及心輸出量增加、血漿容量擴張、鈉潴留、神經(jīng)和激素系統(tǒng)激活、胰島素抵抗、脂肪因子失衡、炎癥/氧化應激、血管外脂肪功能異常及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因素。
與2型糖尿病是“兄弟” 2型糖尿病就是一種以血糖升高為體現(xiàn)的慢性疾病,其特征是胰島素抵抗伴隨胰島素分泌減少或相對減少。而肥胖會導致胰島素抵抗,降低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引發(fā)糖尿病??梢?,肥胖與2型糖尿病互為因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狼狽為奸,會加重病情,增加治療難度和并發(fā)癥風險。
心臟的隱形負擔 體重增加會使心臟泵血負擔加重,引發(fā)舒張功能障礙,導致心肌肥厚。同時,肥胖引發(fā)的代謝紊亂和慢性炎癥反應也會損傷心肌細胞,增加心律失常風險。
可以說,肥胖、血脂異常、高血壓、2型糖尿病是“一根藤上的4個瓜”,其中,不良生活方式所致的肥胖是一體多病的始動環(huán)節(jié)。
多項證據(jù)表明,體重減輕5%~15%可以顯著改善代謝紊亂,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改善心血管疾病、代謝性肝病以及其他與體重相關的合并癥。關于怎么科學控制體重,《中國居民健康體重管理之減重行動20條》給出如下建議——
健康生活方式:
1.肥胖是熱量攝入多于消耗造成的機體總脂肪含量過多,應當控制飲食,增加活動。
2.減重降脂關鍵在于“全生活方式管理”,主要從飲食、運動、行為3個要素調(diào)整好生活方式,管理好全天的工作、睡眠、情緒等健康因素。
吃出健康體態(tài):
1.適當增加奶制品,有助于減肥,還可提供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提供人體必需的多種營養(yǎng)素。
2.進食速度過快是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議細嚼慢咽,保持每餐進食時間不少于20分鐘。
3.夜間飲食和不吃早餐增加肥胖風險,定時三餐對保持健康體重至關重要,推薦早餐時間安排在7-8點,晚餐時間安排在18-20點,21點后盡量不進食。
4.提倡“東方健康飲食”,堅持谷類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減少油、鹽、糖攝入。
5.盡管間歇性斷食有助于短期減重,但長期效果缺乏證據(jù)支持,不推薦長期使用間歇性斷食。
6.短期應用生酮飲食具有減重效果,但長期應用的安全性和益處尚不明確,應當在專業(yè)人員的科學指導下進行。
7.盡管有些人使用肉堿、白蕓豆提取物等天然膳食補充劑來輔助減重,但目前尚無明確科學證據(jù)證實這些補充劑的有效性,使用不當甚至可能導致腸道不適或肝腎功能損害,因此需謹慎使用。
動出活力人生:
1.長期規(guī)律的快走、長跑、廣場舞、長距離騎行等有氧運動有利于減脂;引體向上、俯臥撐、深蹲,啞鈴、壺鈴等抗阻運動能夠預防肌肉量下降;高強度間歇運動有助提高減脂效率。
2.每周運動超過250分鐘減重效果明顯。維持中等強度運動超過250分鐘/周可幫助減重,較高強度運動減重效果更明顯。其中,維持中等強度運動(150~250分鐘/周)即可達到適度減重目的;超過250分鐘/周,可達到明顯減重并維持的效果。
心靈與身體的和諧:
1.每天睡眠少于6小時可能增加肥胖風險,7小時以上的睡眠有助于減重,尤其對預防腹型肥胖有益。但不建議睡眠時間過長,比如超過9小時。
2.由于長期持續(xù)的心理壓力會干擾人的認知功能,比如執(zhí)行能力和自我調(diào)控能力受影響而導致的不健康飲食及生活習慣,增加肥胖風險,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和情緒對維持健康體重至關重要。
多元化輔助:
1.經(jīng)常照鏡子不僅可以幫助我們觀察自己的形象,還能通過心理學方法改變對自身的認知,從而影響飲食習慣。同時,正念飲食法鼓勵我們細心覺察進食過程中的感受,有助于調(diào)整失調(diào)的飲食行為,并增強自我激勵和控制能力。
2.針灸作為一種傳統(tǒng)中醫(yī)療法,在輔助減重方面顯示出了一定的效果。通過刺激特定穴位,針灸能夠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遞質(zhì),平衡饑餓與飽腹感,并影響與食欲相關的激素水平。結合健康的生活方式,針灸有望成為超重和肥胖者減肥的有效手段。
臨床手段:
1.超重/肥胖且伴有“三高”的患者,如經(jīng)3~6個月生活方式干預無效,可考慮藥物治療。
2.手術治療對重度肥胖患者有效,尤其是當生活方式干預無法奏效時。
從小建立健康習慣:
1.對于超重/肥胖兒童,首要目標是維持體重不增或減緩增長速度,而不是追求降低絕對體重。生活方式干預是首選方法,家庭參與至關重要。
2.調(diào)整膳食結構,減少外出就餐,控制進食速度,限制零食和含糖飲料攝入。
3.增加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高強度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減少久坐時間,限制每天電子設備使用時間在2小時內(nèi)。
草藥雙功效:山楂、荷葉、決明子等草藥被譽為調(diào)脂減肥明星,它們能促進脂肪代謝,減少過度積聚,同時維護心腦血管健康。丹參、紅花等草藥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中表現(xiàn)出色,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降低血栓風險。
針灸調(diào)代謝:針灸作為中醫(yī)藥的另一法寶,在減肥和心腦血管疾病調(diào)理中展現(xiàn)強大作用。它通過精準刺激穴位,可激活代謝功能,促進脂肪燃燒,為健康減肥護航。對于高血壓、心悸等癥狀,針灸可通過調(diào)和氣血達到改善效果。
藥食同源養(yǎng):中醫(yī)藥強調(diào)飲食在養(yǎng)生防病中的核心地位。山楂、紅棗、茯苓等食物不僅美味可口,還能滿足營養(yǎng)需求,調(diào)理身體,預防疾病。根據(jù)個體體質(zhì)和病情調(diào)整飲食習慣,確保養(yǎng)生措施的科學性和針對性。
導引練全身: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tǒng)養(yǎng)生鍛煉方法動作緩慢而流暢,注重呼吸與意念的配合,不僅能夠調(diào)和氣血,增強身體的自愈能力,還能夠有效改善肥胖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中醫(yī)藥在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防治中的應用并非適用于所有人群,其療效也因人而異。因此,在選擇中醫(yī)藥治療時,最好咨詢專業(yè)的中醫(yī)師,并結合自身情況進行綜合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