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玲 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晶宮幼兒園
為了讓孩子適應小學新生活,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是必然途徑。作為家長,我們要采用多元方法,嘗試各種途徑,始終陪伴在孩子身邊,幫助孩子慢慢提升社會適應能力,讓孩子能順利地上小學,適應小學新生活,未來更好地適應中學生活、大學生活,健康快樂地長大。
孩子邁入小學校園,開啟小學新生活,是每個家長期待已久的事。但當孩子真的快要上小學時,家長們卻焦慮起來了。這是因為,她們非常擔憂自己的孩子無法適應小學的新生活,難以跟上小學的學習節(jié)奏。
事實上,焦慮的何止家長,孩子自己同樣忐忑不安。對他們來說,開啟新生活固然令人欣喜,但讓他們突然從熟悉輕松的幼兒園環(huán)境進入正式學習的小學環(huán)境,難免會有陌生感,會緊張不安、無所適從。因此,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新生活十分重要且緊迫。
那么,問題就來了,怎樣讓孩子適應小學新生活呢?作為家長,我們怎樣做才是正確有效的?其中,老師又能發(fā)揮什么樣的作用呢?
經(jīng)過與老師的深入溝通和交流,我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即: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性,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這里的社會適應能力包括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人際交往的適應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自我控制與調(diào)節(jié)情緒的能力、自我解決沖突的能力等。換句話來說,家長若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的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作為家長,既然找到了問題的關(guān)鍵,我們就開始行動吧!
社會適應能力內(nèi)涵豐富,是多種能力的集合。培養(yǎng)、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可以幫助孩子更快地適應新環(huán)境,學會獨立解決生活和學習上的問題,學會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不良情緒,使孩子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更加輕松自如,能與其他小朋友融洽相處,并自己解決彼此之間的沖突與矛盾。由此可知,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多重要!
然而,當今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存在認知誤區(qū)。他們往往更重視孩子對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掌握,反而忽視了孩子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家長們在一起聊天時,常常會互相攀比,這個說“我家孩子今天背了兩首古詩”,那個說“我家寶貝這幾天又認識了十個生字”,他們覺得孩子每天都能學到新知識、掌握新技能才是正確的教育。殊不知,這是在消耗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如果家長始終將眼睛盯在孩子的知識學習上,只會使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和抵觸心理,漸漸對學習失去興趣。
此外,幼兒園雖有培養(yǎng)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的課程,但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大多存在重形式、輕內(nèi)容和重結(jié)果、輕過程的情況。這也使得孩子在幼兒園中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較為有限,同時對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家長,在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上,我們義不容辭,且甘之如飴。接下來,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孩子進入新的環(huán)境,往往會產(chǎn)生忐忑、不安、緊張、焦慮等情緒,這是十分正常的。
但家長不能任由孩子在新環(huán)境中無所適從,這對孩子未來適應小學生活、中學生活乃至大學生活都有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孩子走進社會、適應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對家長來說,正確的做法是提高孩子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這樣以后無論孩子進入什么樣的新環(huán)境,都能很快地適應、開啟新的生活。
例如,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外出游玩,和孩子一起去圖書館看書、去博物館看文物或展覽、去公園踏青賞花、去熱門的旅游景點打卡。要讓孩子從小就接觸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學會輕松面對各種環(huán)境,這樣時間久了,孩子自然會有較強的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能夠不怵千變?nèi)f化的環(huán)境,始終勇敢地面對、自如地融入。
孩子得有自己的“小圈子”。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促進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換言之,就是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而提高社交能力的最佳途徑就是結(jié)交更多的朋友,在與朋友相處、交流的過程中,孩子會慢慢學會人際交往的各種技巧,實現(xiàn)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因此,家長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多參加朋友之間的聚會,通過真實的社交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家長千萬不要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覺得孩子不需要社交,只需要乖乖地待在家學習。這樣做只會折斷孩子的“翅膀”,使得孩子不能自由地飛翔。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選取一些與社交相關(guān)的繪本,如《利勒比找到一個好朋友》《我有友情要出租》《富蘭克林還相機》《鴨子說“不可以”》《弗洛格和陌生人》等,帶著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故事,讓孩子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學會與人交往的妙招,從而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與人交往難免會產(chǎn)生矛盾,孩子也是一樣。當他們與小伙伴鬧矛盾時,會生氣、會傷心、會難過,這種時候家長千萬不能“火上澆油”,呵斥或批評孩子,讓其不要和小伙伴再交往。
當然,家長也不能“撒手不管”,任由孩子的不良情緒泛濫。
正確的做法是幫助孩子分析發(fā)生矛盾的原因,讓孩子認識到不良情緒的危害,教孩子有效的溝通方法,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化解與小伙伴之間的矛盾。這樣,孩子不僅能與小伙伴和好,還能在此過程中積累社交經(jīng)驗,提高社交能力。如果下次再遇到類似的事情,相信孩子一定能盡快消解不良情緒,妥善地解決問題。
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不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教師的責任。在幼兒園,教師也會開展社會適應性主題的教學活動,如帶領(lǐng)兒童參觀小學,提前熟悉小學校園的環(huán)境,幫助兒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盡快適應小學新生活。幼兒園本身就是一個“小社會”,園里有許多老師、小朋友,兒童每天都會與人交往、交流,無形中就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家長也可以多和老師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xiàn),與老師討論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培養(yǎng)問題,向老師請教如何科學地育兒,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