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從衛(wèi)生間出來,看見自家媳婦明慧正彎腰趴在門上,從貓眼往外看。他習以為常,徑直走到沙發(fā)坐下,打開手機看新聞。
不知從何時起,從貓眼“監(jiān)控”對門便成為明慧的一大樂趣。她從這個小小的貓眼,見證了對門老陳從部門主任升為副局長,繼而成為現(xiàn)在的局長。可以說,是她“看”著老陳成長起來的。
明慧是職業(yè)插畫師,好奇心重,喜歡觀察,卻從不出去亂說,偶爾跟老楊交流。更多時候,是她一個人自娛自樂。
即便是為數(shù)不多的分享,老楊也理出了一條清晰的脈絡(luò)。老陳做主任的時候,家里最熱鬧,人來人往,門庭若市。升為副局長后,大腹便便的老板來了不少。轉(zhuǎn)正做了局長,家里反倒冷清了,偶爾來人,禮貌謙遜。
“老楊,過來?!泵骰圯p輕喊他,并且朝他招招手。待他走近了,示意他往外看,“陳老爹趁他們不在家,正往家里搬垃圾,這老頭,真是絕了。”
老陳做副局長的時候,跟父親吵過幾次,怪老頭給自己丟臉。他汲汲營營就是想讓家人過得更體面,老頭子倒好,一如既往在外面撿垃圾,不是誠心拆他的臺么?
做了正局長以后,老陳態(tài)度突然轉(zhuǎn)變了,聽說有次還陪父親一起撿垃圾,被電視臺的拍到了,上了當?shù)氐男侣?,老百姓好一通稱贊。記者采訪老陳的時候,他說,現(xiàn)在社會安定繁榮,人民生活富足,父親不缺吃不缺穿,就是閑不住。老年人多動動,對身體有益,只要老人家高興,自己不反對。
陳老爹住在鄉(xiāng)下老家,很少過來,從不留宿。傳言老陳早就在高檔小區(qū)買了別墅,不知道為啥一直沒搬。老楊他們住的是老小區(qū),總高六層,沒有電梯,他們住在三樓。
老人家吃力地一袋一袋扛上來,堆在門口。老楊看不下去,打開門,明慧擠開他,上前招呼,“陳老爹,陳局家這兩天好像沒人,您來前沒跟他們說一聲???”回頭指揮老楊,“別光看著呀,去搭把手?!?/p>
老楊換上鞋,幫忙把所有麻袋都搬到客廳。其中一袋捆綁的繩子松了,老楊給重新扎好。
陳老爹在房子里轉(zhuǎn)了一圈,摸了摸軟軟的真皮沙發(fā),轉(zhuǎn)頭跟老楊兩口子說,“謝謝你們,我走了?!?/p>
“您要不到我家里坐坐?喝口水?”一向訥言的老楊主動邀請,明慧詫異地看了他一眼。
“不了,不了,謝謝?!贝蠹s是路上騎車吹了風,老年人容易迎風流淚,陳老爹拭了拭眼角,鎖上門,下了樓。
透過樓道的窗戶,明慧看見陳老爹佝僂著身子,騎著舊三輪車,出了小區(qū)。
老楊進門后就一聲不吭,怔怔地坐在沙發(fā)上。明慧喊了好幾聲,他才回過神。
他看著明慧的眼睛,說:“老爺子搬上來的‘垃圾’,是成箱的茅臺。昨天聽人說,老陳出事了,我還以為是謠言……”
【作者簡介】丁玲,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多篇文章在《脊梁》《青春》《泰州晚報》等報刊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