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藝術中,歌唱技巧是表達歌曲情感的重要手段,良好的技巧能夠增強情感表現效果,情感表現則是技巧的最終呈現結果,能夠促進技巧的進一步發(fā)展,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然而,在實踐應用中,演唱者卻依然面臨如何平衡兩者關系的困境。因此,筆者以聲樂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現的具體概念、類別和作用為切入點,對二者關系進行深入探討,旨在幫助演唱者更好地運用技巧傳達情感,解決現有問題。
關鍵詞:聲樂;歌唱技巧;情感表現;關系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4-00-03
聲樂屬于一種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既需要歌唱技巧保證曲目質量和流暢度,也需要真實、完整的情感表現,二者都屬于重要方面。但是,由于二者的關聯點比較多,多數演唱者的認知與理解度卻比較低,難以掌握雙方關系及平衡點,甚至影響到演唱效果。因此,對二者間的關系進行論證,以實現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現的協調統一,達到更高的藝術水平,并為聲樂教育和表演實踐提供有益指導。
一、聲樂歌唱技巧概述
聲樂藝術中,歌唱技巧是歌唱的基礎,能夠為后續(xù)的學習表演創(chuàng)造優(yōu)質條件。正確的技巧訓練有助于歌唱者保護聲音健康,獲得更有效的聲音控制方法、技巧轉換方式和更高的音樂表達能力,而通過長期的技巧學習、練習,或者尋求專業(yè)聲樂教師指導、參加音樂培訓課程、演出實踐等方式,能夠有效提高技巧學習效果,夯實歌唱基礎。目前,主要的聲樂歌唱技巧分為以下幾類。
(一)呼吸技巧
呼吸技巧是指演唱者歌唱時利用正確的、專業(yè)的呼吸方式控制聲音變化,用以滿足歌唱過程中音調、音量需求的一種方式,涉及正確呼吸方式、控制呼吸方式,能夠提高氣息的穩(wěn)定性和聲音質量,使得聲音更具表現力[1]。練習深呼吸技巧時,練習者可以通過緩慢而深入的吸氣,將空氣充分吸入肺部,然后讓腹部隨著吸氣向外擴張,同時將手放于腹部實時感受擴張、收縮和協同作用,以逐漸培養(yǎng)用腹式呼吸的習慣。最后,通過進行有針對性的吐氣練習、吸氣練習等,可以提高呼吸控制能力,實現氣息的合理分配。熟練掌握呼吸技巧后,演唱者便能根據不同風格和旋律的變化,靈活控制呼吸,進行更優(yōu)秀的歌曲展示。
(二)咬字吐字技巧
聲樂是音樂藝術中唯一與文學相結合的種類,對演唱者的咬字、發(fā)聲要求相對較高。咬字吐字技巧便是指在歌唱過程中,能夠清晰表達歌詞和正確發(fā)音的一種技巧練習,包括對單個音節(jié)、連續(xù)音階進行發(fā)音和發(fā)聲的方式,可以幫助演唱者在演唱時處理好字與字之間的關系,并將發(fā)聲、咬字、吐字做到協調統一,以增強歌曲的表現力,讓聽眾能夠直觀理解和感受歌曲的表達意圖[2]。練習該技巧時,需要做口型和舌位練習,并注意音樂中的變音、發(fā)音規(guī)則和特點,如漢字的四聲問題、虛實結合、語句層次等,才能盡量將歌曲語言更好地展現在觀眾面前,引起雙方的情感共鳴。
(三)發(fā)聲共鳴技巧
聲樂歌唱中離不開腔體共鳴的運用,而胸腔共鳴、鼻腔共鳴、頭腔共鳴都是發(fā)聲共鳴技巧的種類之一。通過合理利用腔體共鳴及相關技巧,能夠幫助歌唱者發(fā)出更有質感、色彩更鮮明、表現力更強的聲音,使其更具穿透力,情感更豐富。進行共鳴練習時,要保證身體處于相對放松狀態(tài),然后利用咽喉、腹部等發(fā)聲共鳴器官的有機合作來完成。當各個發(fā)聲器官都能實現完美結合,才能使歌唱發(fā)聲共鳴技巧得到完美展現,進而通過科學發(fā)聲來充分展現歌曲內容,向聽眾表達作品內涵。
二、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現
聲樂藝術中,每一首作品都有自己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獨特之處,而情感表達便是使歌曲更具感染力,更能讓聽眾產生情感共鳴的重要方面。
(一)“情感表現”表達的技巧
1.掌握扎實的演唱基本功
扎實的基本功是情感表現的先決條件和基礎。歌唱者只有熟練掌握演唱技巧,才能運用聲音變化和音色塑造,靈活調整音色、音量及應用音域的變化,凸顯出情感的起伏和峰值,準確傳達出歌曲中蘊含的情感變化[3]。例如,通過控制聲音的明亮度、厚度和柔和度,可以幫助歌唱者表達出歡快、悲傷、興奮等不同情感。通過適時調整音量和應用音域的變化,可以突出情感的起伏和峰值,輕柔的聲音可以表達出溫柔、難過、傷感等情感,高亢的音量和寬廣的音域則能增加歌曲的穿透力,傳達出激情和力量。通過適當運用腔調,調整語氣和發(fā)音技巧,則能營造出不同韻律的情感表達方式,幫助歌唱者更好地詮釋歌曲的情感內涵,并向聽眾傳達出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
此外,在具體的演唱過程中,歌唱者還可以適當運用肢體語言和舞臺表演來表現歌曲情感。依托于扎實的演唱基本功,歌唱者既可以通過合適的肢體動作與歌曲情感進行互動,也能選擇不同的面部表情,更加生動地向聽眾傳達出歌曲中不同情緒的細微變化,彰顯其情感狀態(tài),使整個表演更具感染力。這種方式不僅能與聽眾之間建立情感上的聯系,增加聽眾產生情感共鳴的概率,還能提高現場表現效果與視聽感受,使得演唱整體更加出彩。
2.提高文學素養(yǎng)
音樂作者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不僅會斟酌用詞、情節(jié)及流暢度,還會傾注自己的感情色彩。因此,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特有的情感和主題,若演唱者文學素養(yǎng)不高,不能充分理解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變化,只是單純使用演唱技巧復述,將會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情感抒發(fā),也很難與聽眾達成共鳴。
為此,演唱者不僅要學習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作品、音樂表達形式,提升自身文學素養(yǎng),以能夠準確理解作品的文學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歌詞蘊含的情感色彩,也要培養(yǎng)聲樂創(chuàng)作中的文學底蘊,才能汲取更多表達情感的技巧和靈感,擁有更高的音樂素養(yǎng),從而為演唱提供更廣闊的情感表達空間。通過文學素養(yǎng)的提升,不僅能幫助歌唱者表達出更深層次、更完整的情感,還能增強歌曲的情感表達力度和效果,更能打動人心。
(二)“情感表現”在聲樂演唱中的重要性
“情感表現”是每一個歌唱者對作品二次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是聲樂演唱中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它不僅能給予作品獨特的生命力,增強演唱的表現力和藝術效果,還能深化音樂體驗,拉近演唱者與聽眾的距離,擁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重要意義。
1.表達歌詞內涵
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情感,演唱者可以通過聲音、表情、肢體語言等方式,將歌詞所傳遞的情感真實呈現給聽眾,讓他們產生情感共振,以提高歌曲的藝術性[4]。通過這種直觀的表現方式,既能為聽眾提供一場視覺盛宴,感受到曼妙的歌曲旋律,又能彰顯出作品蘊含的情感和故事,拉近演唱者與聽眾的距離,讓音樂不再是單純的聲音傳播,而是情感的交流和觸動。
2.提升演唱技巧和表現力
通過情感表現,演唱者能夠靈活運用各種音樂技巧的表現手法,呈現出更優(yōu)質的演唱效果。無論是聲音控制方式的更改、音色的變化,還是腔體共鳴的協同運用,都能使得演唱聲音更加豐富、細膩,歌曲張力、表現力和爆發(fā)力也會更強烈。
總之,情感表現在聲樂演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也是藝術的核心和靈魂所在,而通過歌唱者的技巧展現和融合,既能建立起歌唱者與聽者的溝通橋梁,也能提升演唱深度,達到更佳的藝術效果。
三、聲樂“歌唱技巧”與“情感表現”的關系
聲樂藝術中,歌唱技巧與情感表現存在密切聯系,二者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缺一不可(如圖1所示)。
(一)歌唱技巧是基礎,可以為情感表現提供支持
歌唱技巧是聲樂演唱的基本功和工具,通過技巧的學習和應用,能夠幫助演唱者掌握正確的呼吸控制方法、音域控制方式、音色塑造要點,使得歌曲的演唱與表達更加準確[5]。然而,只有在熟練掌握技巧的前提下,歌唱者才能實現呼吸、發(fā)聲、共鳴的有機協調統一,更準確、穩(wěn)定地傳達出歌曲中蘊含的豐富情感。
例如,聲樂作品《祖國,慈祥的母親》中,對歌唱技能和情感表現的要求都非常高,演唱者不僅需要運用熟練的歌唱技能完成演唱,還需要在關鍵部分利用技巧支持,使得聲音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并流露出中華兒女對祖國母親的熱愛、感激及濃厚的感情,才能為舞臺上的情感表現提供有力支持,并順利建立起與聽眾的聯系,使得演唱更加專業(yè)、出色。在具體的演唱過程中,演唱者首先需要運用良好的呼吸控制技巧,選用適當的呼吸間隔,保證聲音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在保證旋律、演唱方式正確的基礎上,演唱者通過良好的音準和音域掌握技巧,便能自如地處理高低音,使得每個音符都充滿力量,演唱過程也會更富有層次感和動態(tài)變化。而在演唱高潮樂句時,歌唱者不僅要保證旋律正確,還要選擇恰當的發(fā)聲技巧,才能實現頭、鼻腔共鳴,規(guī)避聲音空洞無力、穿透力不強,甚至破音的情況,從而保證舞臺的演唱情感表達效果,使得歌曲中的情感更加飽滿、真實。
(二)情感表達是升華,可以賦予歌唱技巧更深的意義
歌唱技巧是演唱者用來掌控聲音的工具,能夠為演唱者順利進行演唱提供保障,但是,單純的技巧展現并不能完全傳達出歌曲蘊含的所有情感,與聽眾間的聯系和交流也會大打折扣,更甚者會讓聽眾喪失聽的興趣,這就需要情感表達的加持[6]。情感表達是聲樂演唱的靈魂所在,也是將歌唱技巧升華的過程,能夠更好地詮釋作品,并賦予歌唱技巧更深層次的意義和感染力,使其更加飽滿。
例如,演唱聲樂作品《家》時,歌唱者可以通過情感表達方式,在技巧掌握嫻熟的基礎上,融入更真切、感人的思鄉(xiāng)念家之情。具體演唱時,則可以通過改變音色、呼吸發(fā)聲技巧、肢體語言來傳達情感。改變音色時,可以利用不同的音色準確表達出不同的情感:表達溫馨、安穩(wěn)的家庭氛圍時,可以運用柔和、圓潤的音色;表達思鄉(xiāng)和懷念時,則可以選用較為高亢的音色,以突出情感的張力,進行情感的延伸。
通過控制空隙,靈活運用發(fā)聲技巧,可以為聽眾更好地展現出《家》中所表達的豐富情感層次:表達歡樂和幸福時,可以運用明快的發(fā)聲方式,以展現興奮、愉悅的情感;表達思念和痛苦時,則可以運用壓抑的發(fā)聲方式,并適當延長呼吸時間,降低音量,以表現出內心的壓抑和激動[7]。
除了聲音,歌唱者還可以通過合適的手部動作、面部表情,以及肢體舞臺表演動作來增強情感表達:表達歡樂和團聚時,可以運用適當的微笑、眼神交流、互動方式來傳遞幸福情感;表達思念時,則可以輕撫自己的胸口,或者選用一些自然而又細膩的肢體語言,以顯示內心的渴望和向往,從而增加歌唱者與聽眾之間的情感共鳴。
通過這些具體的應用方式,演唱者可以通過技巧和個人情感的有機融合,將歌曲中蘊含的情感更好地傳達給觀眾。這樣的情感表達使得歌唱不只是簡單停留于技術層面,而是成為真正連接歌唱者和聽眾情感的橋梁,讓聽眾可以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歌曲所描繪的情感世界,從而得到更加深刻的演唱體驗。
(三)歌唱技巧與情感表現的平衡是關鍵
聲樂藝術中,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同等重要,但在具體的聲樂演唱中,若過于強調技巧,可能會增加演唱的生硬感、機械感與沖突感,削弱情感傳達與現場氛圍,若過于強調情感,則會影響歌曲的技巧表達在整體歌曲中的聽感質量[8]。因此,把握技巧與情感之間的“平衡度”至關重要,二者達到一個平衡點,才能更好地詮釋作品,創(chuàng)造出感性而又真實的歌唱表演。
例如,演唱歌曲《那就是我》的高音唱段時,該唱段屬于歌曲的高潮部分,既需要演唱者展現卓越的歌唱技巧,也要求能夠準確地表達出蘊含的真實情感。因此,在平衡二者關系時,必然要重視技巧方面的情感表達。演唱者在能夠精確掌握呼吸控制和音準、滿足大的氣息支持和音程跳躍的基礎上,可以將自身情感與歌詞、旋律進行有機融合,并將歌曲中蘊含的思鄉(xiāng)之情融入歌曲的演繹中,才能為聽眾展示出更強烈的氛圍感和更具渲染力的舞臺魅力。此外,為了把握好平衡度,演唱者既要確保高音部分的準確性和穩(wěn)定性能夠得到技巧支持,也要在投入情感時把控力度,保證演唱富有感染力,聽眾能夠感受到音樂情感魅力即可,不能太過夸張,否則會適得其反。
四、結束語
研究表明,聲樂歌唱技巧是情感表現的基礎,情感表達則是技巧的升華,雙方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需要通過平衡點實現精確調整,并熟練掌握內在規(guī)律和原理,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推動聲樂藝術的發(fā)展。在未來的發(fā)展過程中,演唱者仍需繼續(xù)培養(yǎng)自身的歌唱技巧和情感表達能力,并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獲得提升,方能在實際表演中取得理想效果。
參考文獻:
[1]任秀嬋.淺談歌唱技巧訓練與聲樂作品的藝術演繹[J].黃河之聲,2023(03):150-152.
[2]王晶一.淺析歌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的關系——以歌劇《蒼原》主題曲《情歌》為例[J].歌唱藝術,2023(02):42-46.
[3]馬金玉.聲樂演唱技巧在歌唱藝術中的運用研究[J].大眾文藝,2021(17):59-60.
[4]孫駢.聲樂表演中的情感表現分析[J].藝術評鑒,2021(16):64-66.
[5]張健男.如何實現聲樂技巧與情感表現協調統一[J].北方音樂,2019,39(02):42+44.
[6]翟育紅.淺談歌唱中的情感表現[J].黃河之聲,2018(03):46.
[7]簡艷維.聲樂演唱中的想象與情感問題探討[J].北方音樂,2018,38(04):86.
[8]劉媛媛.聲樂藝術中“歌唱技巧”與“情感表現”[J].北方音樂,2018,38(21):69-70.
作者簡介:劉付燕婷(1985-),女,廣東化州人,碩士研究生,從事音樂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