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普,李 茜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xié)作北京中心,北京 100160)
隨著人工智能的高速發(fā)展,智能檢索日益成為檢索發(fā)展的趨勢。筆者將運用智能檢索系統(tǒng)進行檢索的步驟概括為三步,即智能檢索三步法:第一步,用本申請的公開號或者申請?zhí)栠M行檢索;第二步,用分類號或者關鍵詞等手段進行干預;第三步,改寫本申請進行語義檢索[1]。其中第二步是進行智能檢索的重要步驟,根據(jù)筆者的審查實踐統(tǒng)計,多數(shù)對比文件均是通過該步驟獲得。
下面筆者試圖通過例舉的方式分享分類號和關鍵詞進行人工干預的技巧。本文中所采用的智能檢索系統(tǒng)為Patentics,其為集專利信息檢索、下載、分析與管理為一體的先進的動態(tài)智能專利數(shù)據(jù)平臺系統(tǒng)。本文僅是以該系統(tǒng)為例,采用其他智能檢索系統(tǒng)同樣可以使用本文的干預方法。
《專利審查指南(2010)》第一部分第四章用一章的篇幅專門就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的“專利分類”進行了規(guī)定,其第一節(jié)就指出“專利局采用國際專利分類對發(fā)明專利申請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進行分類”,分類的目的之一就是“建立有利于檢索的專利申請文檔”。既然專利分類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方便專利檢索,那么在智能檢索進行人工干預時,采用分類號進行干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申請?zhí)枺篊N201811267943.5
本申請要求保護一種鉆孔刀具,其獨立權利要求1 為:
一種鉆孔刀具,包括刀體(100)和切削刀片(200),所述刀體(100)包括刀桿(110)和柄部(120),所述刀桿(110)的前端具有刀槽(111),所述切削刀片(200)安裝于刀槽(111)內,所述刀桿(110) 上設有至少兩個容屑槽(300),各容屑槽(300)沿刀桿(110)的軸向均勻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屑槽(300)包括依次相連的直旋面(310)、弧面(320)和鈍化面(330),所述弧面(320)包括第一弧面(321)和與第一弧面(321)相交的第二弧面(322),所述第一弧面(321)與直旋面(310)連接,所述第二弧面(322)與鈍化面(330)連接,在正交于直旋面(310)的平面內,所述第一弧面(321)的半徑為R,第二弧面(322)的半徑為r,滿足:R ≠r。
本申請的獨立權利要求1 并不太長,其前序部分和特征部分長度差不多,前序部分描述了常規(guī)的鉆頭結構,特征部分對容屑槽的具體結構進行了描述。結合說明書可知,其發(fā)明點在于:通過使容屑槽的曲率發(fā)生變化(即使第一弧面的半徑R ≠第二弧面的半徑r)來達到保證刀體強度的前提下增強切屑排出能力的目的(如圖1 所示)。
圖1 案例一本申請圖片
檢索人員在Patentics 檢索系統(tǒng)中首先用“R/申請?zhí)枴边M行了初步檢索。審查員快速瀏覽了第一頁,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文獻,并且很大一部分文獻是關于銑刀或者刀片的,與本申請的鉆頭相差甚遠。為了提高檢索效率,審查員果斷中止了初步檢索。
本申請是對鉆頭進行的改進,更具體地說是對鉆頭的容屑槽進行了改進,而關于鉆頭有非常準確的分類號:B23B51/00(用于鉆床的刀具),其并沒有關于容屑槽的下位組,因此審查員決定采用該大組進行人工干預,構建的檢索式為“rdi/2018112679435 and icl/b23b51/00”,第1 頁第11 篇即為對比文件1(CN104755210A)。
如圖2 所示,對比文件1 也公開了槽面6a 的曲率半徑R2 不等于槽面6b 的曲率半徑R1,并且明確提出了通過這種容屑槽的曲率發(fā)生變化的設置來達到保證刀體強度的前提下增強切屑排出能力的目的。
圖2 案例一對比文件圖片
運用智能檢索系統(tǒng)進行檢索的技巧千千萬萬,但是最基本的也是在日常檢索工作中用得最多的,智能檢索三步法中第二步的分類號和關鍵詞的人工干預,尤其是對于領域特征非常明顯并且有準確分類號的申請,在第一步的初步檢索沒有發(fā)現(xiàn)合適對比文件時,推薦優(yōu)先采用該準確的分類號進行人工干預。
值得一提的是若檢索人員不熟悉與本申請相關的分類號,不知道采用哪個分類號進行人工干預,此時可以運用分類號統(tǒng)計的功能。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智能檢索系統(tǒng)和Patentics 檢索系統(tǒng)都支持分類號統(tǒng)計的功能。具體地,可以充分利用第一步初步檢索的結果,即讓系統(tǒng)篩選用本申請的公開號或者申請?zhí)栠M行初步檢索的結果,統(tǒng)計分析這些專利都是什么分類號,由于這些專利都是檢索系統(tǒng)篩選出來的與本申請非常相近的專利, 因此他們的分類號分布情況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本申請以及本申請的潛在對比文件的分類號。檢索人員在得到這些分類號之后就可以反過來再利用這些分類號進行人工干預。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分類號干預不限于IPC,CPC 和FI/FT 等分類號均可以,并且上文中提到的分類號統(tǒng)計功能也不限于僅統(tǒng)計IPC分類號。
關鍵詞是指專利文獻中出現(xiàn)的非常關鍵的詞語。該關鍵的詞語可能會出現(xiàn)在專利文獻中不同的位置,比如說標題、權利要求書、說明書摘要、說明書全文等。針對該不同的位置,可以運用相對應的字段進行人工干預。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檢索系統(tǒng)中對于同一位置的字段表達方式會有所不同:Patentics 檢索系統(tǒng)中需要檢索標題中包含“鉆頭”的文獻,其檢索式為:ttl/鉆頭;而國家知識產權局檢索系統(tǒng)中的檢索式則應表達為:鉆頭/ti。檢索人員實際檢索時可根據(jù)所使用的檢索系統(tǒng)選擇與其相適應的檢索式的表達方式。
不同的檢索系統(tǒng)字段的數(shù)量會有所不同,Patentics 檢索系統(tǒng)給檢索人員提供了豐富的字段,比如說用途字段、權利要求字段等,另外該系統(tǒng)還設置了附圖說明字段,對于特定案件的“檢準”可以帶來預料不到的技術效果。附圖說明字段在Patentics 檢索系統(tǒng)中的代碼為“f ig/”,其含義為:專利附圖說明部分包含的關鍵詞,適用中國實用新型、發(fā)明申請、發(fā)明授權專利檢索。
申請?zhí)枺篊N201811435667.9
本申請要求保護一種多用途深孔鏜頭及其使用方法,其第一組獨立權利要求1 為:
一種多用途深孔鏜頭,其特征在于:包括鏜頭體,所述的鏜頭體前部布置有若干個鏜刀安裝孔(1)和一個浮刀安裝孔(2),鏜頭體中部均勻布有4 個導向塊安裝槽(3),鏜頭體尾部為鏜桿接口(4),鏜頭體內部為空心腔,所述的鏜刀安裝孔(1)旁和浮刀安裝孔(2)旁設置有與鏜頭體內部空心腔連通的切削液孔(5),所述的導向塊安裝槽內(3)內安裝有木頭導向塊(6),所述木頭導向塊(6)所形成的外圓直徑大于浮刀長度。
從圖3 可知權利要求1 的技術方案比較簡單,結合其說明書第3 段的記載可知,本申請的發(fā)明點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1)采用了木頭導向塊;(2)鏜刀與浮刀設置在同一鏜頭上。
圖3 案例二本申請圖片
檢索人員在Patentics 檢索系統(tǒng)中首先用“r/申請?zhí)枴边M行了初步檢索,但是檢索人員瀏覽了兩頁都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文獻,雖然有的文獻中提到了木頭導向塊這一特征,但是鏜頭的整體結構與本申請相差較遠,且均沒有“浮刀”這一特征。
此時檢索人員進行了分析,目前的檢索重點是關于“浮刀”這一特征,假如存在發(fā)明點在于“浮刀”的文獻的話,那么在該文獻中,很有可能有專門的附圖來描述該“浮刀”,因此附圖說明中應該會出現(xiàn)關鍵詞“浮刀”,于是檢索人員采用了Patentics 檢索系統(tǒng)中的附圖說明字段“f ig/”進行精準干預,具體檢索式為“r/2018114356679 and f ig/浮刀”,第1 頁第2 篇即為對比文件1(CN20 6230040U)。
參見圖4,該對比文件1 不僅公開了“浮刀”這一特征,而且其在說明書中也記載了采用“木頭導向塊”這一特征,經(jīng)過特征對比,本申請權利要求1 與對比文件1 的區(qū)別僅在于導向塊安裝槽的個數(shù)沒有公開。值得注意的是這篇接近新穎性的對比文件在檢索式“r/申請?zhí)枴钡玫降?00 篇文獻中出現(xiàn)在第20 頁的第393 位(時間節(jié)點為檢索人員作本申請的檢索的當時)。因此在第一步的初步檢索階段根據(jù)瀏覽情況,有時候不需要瀏覽太多文獻,要及時調整檢索思路,進行人工干預,并且在用關鍵詞進行人工干預時也要注意字段的選擇,對于同一個關鍵詞,選擇一個合適的字段進行干預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圖4 案例二對比文件圖片
人工干預本質是語義檢索與布爾邏輯運算強強聯(lián)合,在布爾邏輯運算圈定的范圍內進行高效的語義搜索或排序。人工干預可分為分類號的干預和關鍵詞的干預,其中關鍵詞的干預不僅涉及關鍵詞的選擇還涉及檢索字段的選擇,選擇合適的字段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檢準”和“檢全”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在第一步的初步檢索階段要根據(jù)瀏覽的情況確定瀏覽文獻的數(shù)量,及時調整檢索思路進行精確檢索,即及時進行第二步的人工干預。在進行人工干預時,優(yōu)先采用最準確、最相關的分類號和關鍵詞進行干預,以期提高檢索效率;若仍然沒有檢索到合適的對比文件,則需要對分類號和關鍵詞進行擴展之后再進行干預,以期獲得更全面的檢索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