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思想與新課改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一致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yīng)注意教學民主化,教學方法多樣化,創(chuàng)設(shè)真實情境,以多樣化任務(wù)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體驗與探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與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關(guān)鍵詞:教學做合一;教學民主;合作
作者簡介:李潔,徐州工業(yè)園區(qū)南湖學校。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薄敖虒W做合一”三大主張,其中“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把“教學做合一”理解為只有實踐是一種曲解,“教學做合一”的實質(zhì)是教學和生活實踐相結(jié)合。筆者將“教學做合一”思想應(yīng)用于初中英語教學,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在“做中學”,創(chuàng)設(shè)真實情境,讓學生體驗探究
《義務(wù)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現(xiàn)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diào)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chǔ)上學習和運用語言。教師應(yīng)采用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的語言教學途徑和方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
筆者根據(jù)現(xiàn)有教學條件,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黑板、卡片、簡筆畫、圖片、實物等傳統(tǒng)教具,同時積極利用音像、多媒體以及網(wǎng)絡(luò)等現(xiàn)代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nèi)容和形式,這樣有利于學生觀察、模仿、嘗試、體驗真實的語言情境。
(一)實物直觀
在教學中西方文化差異時,筆者首先給學生展示了一些有關(guān)澳大利亞的圖片,然后給學生講解了澳大利亞紙幣文化。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找出中國紙幣和澳大利亞紙幣的不同之處,筆者從錢包里拿出一張澳大利亞紙幣,讓學生傳閱,以便學生更好地觀察和體會澳大利亞紙幣文化。在講到澳大利亞食物的時候,筆者為學生打印了從網(wǎng)上下載的澳大利亞超市促銷海報,看到海報上的美食,學生感覺自己真的像一個澳大利亞人邊吃早飯邊看報紙。最后筆者為學生發(fā)放福利——澳大利亞糖果、巧克力、幸運餅干、軟餅干以及重口味的澳大利亞特色食物。每一個幸運餅干里都有一張“Lucky scrip”,筆者讓學生將“Lucky scrip”上不認識的單詞提出來寫在黑板上,然后一一為學生講解。在品嘗完澳大利亞特色食物之后,筆者讓學生回答“How does it look?How does it feel? How does it smell? How does it taste?”,創(chuàng)設(shè)不同的情境,讓學生體驗澳大利亞文化。
(二)言語直觀——Listen and draw
言語直觀是指借助形象化的語言使學生形成有關(guān)表象的直觀過程。通過教師的言語描述或?qū)W生自己的閱讀,可形成具體生動的形象。筆者采用“TPR”全身教學法,注重語言學習中的互動,在比較輕松的環(huán)境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各個感官,盡量讓學生做到眼到、手到、耳到、心到、充分利用各種感官實現(xiàn)全身動作反應(yīng),加深對語言材料的理解。“Listen and draw ”教學活動就依據(jù)這一教學法開展。
案例如下:There is a tall building in the middle of the picture.
We can see some trees on the left of the picture. A boy and two girls are under the trees. The sun is shining and two birds are flying in the sky. In front of the building, there is a little road. Two cars are on the road. There is a lake behind the building. Look, a duck is on the lake. At last, we can see a Chinese national flag near the building.
二、在“做中教”,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陶行知先生曾說,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于學的法子。教師不能只管自己教,要讓教的法子自然根據(jù)學的法子。要學生怎樣學就須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陶行知的這一思想不正是現(xiàn)在所倡導的因材施教嗎?
筆者經(jīng)常圍繞一個教學目標為每個學習小組設(shè)計不同的任務(wù)。在做改錯練習時,筆者讓每組只改一種錯誤,如A組只改拼寫錯誤,B組只改語法錯誤,C組只改時態(tài)錯誤。這樣每組學生做不同的事情,就可以提高課堂效率。筆者建議其他教師如果遇到大額班級,采用這種形式讓學生互相批改作業(yè)。這樣既提高了學生改錯的能力,也提高了改作業(yè)的效率。
比如,教學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5“Wild animals”時,筆者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說出自己知道的野生動物名稱。一聽到這個話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迅速進入激烈的討論之中。每組的兩個代表將小組成員所想出的野生動物名稱寫在黑板上。筆者采用抽取撲克牌的形式選擇話題,哪一組抽取的撲克牌大,哪一組就有優(yōu)先選擇權(quán),選擇一種野生動物,從looks、food、qualities、abilities四個方面對其進行描述。緊接著每組快速討論,討論過程中筆者為每組發(fā)了一張超大號便利貼,讓學生將討論結(jié)果寫在上面,最后學生將討論結(jié)果貼在了教室的后墻上。然而這個學習任務(wù)并未就此結(jié)束。第二天,筆者再讓學生每組互換所談?wù)摰膭游铮^續(xù)補充建議,這樣層層遞進,對每種野生動物的描述得到完善。這為本單元寫作教學做好了鋪墊,學生通過總結(jié)便利貼的信息 ,寫一篇主題為“An animal in danger.”的作文就游刃有余了。
三、在“做上學”,引導合作,探討交流
陶行知提出的“教學做合一”具體方法中,“連環(huán)教學法”之“我教你,你教他,他又教他”,“藝友制”之“要想做好教師,最好是和好教師做朋友”,“傳遞先生制”之“即知即傳人”,“小先生制”之“運動式地發(fā)動學生來做小先生”等,都充分體現(xiàn)了教與學中合作的重要性。
八年級學生對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Do it yourself”這一單元最感興趣。在Integrated skills板塊PartA “How to male a fruit salad ”的教學中,筆者充分發(fā)揮了小組的作用,提前讓學生從家里帶一些水果和沙拉醬,在課堂上制作水果沙拉,然后將自己的水果沙拉分享給小組成員。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jīng)學過水果的名稱,有一定基礎(chǔ),因此筆者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
T: If we want to make a fruit salad ,what should we need ?
Ss: Some fruit.
T: What else?
S1: Some salad.
T: And?
S2: We also need a bowl.
T: We also need some salad cream.To save time in our class, what can we do at home?
于是,學生開始思考并回答:
S1: Buy some fruit.
S2: My mum has already bought some fruit ,so I have to wash them.
T: We also need to cut them into some small pieces. But we should be very careful with knives.
到了第二天,學生帶來了一些水果,他們只需在課堂上完成最后一步。
筆者順勢引導學生總結(jié)制作水果沙拉的步驟:
Choose your favourite fruit.
Wash the fruit.
Cut some larger fruit into some small pieces.
Mix the together.Add some salad cream if you like.
每個學生按照自己的口味做了水果沙拉,并在小組內(nèi)分享。這一環(huán)節(jié)瞬間讓英語課堂變成了小型實踐課堂,真正實現(xiàn)了DIY。有了前面的鋪墊,聽力教學的重難點就解決了。筆者在課上用得最多的教學方法是Think- Talk- Share。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后,學生首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同桌交流討論,最后與小組成員或全班同學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英語是用來交流的一種語言,所以在合作學習時學生才能有更多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聽、說方面的能力。學生從教師給出的話題中選出一個進行描述時,小組內(nèi)你一言我一語,好不熱鬧,最后得出較為完善的小結(jié)性報告,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同時在同伴的幫助下,學生也復(fù)習了很多詞匯,擴充了詞匯量。這樣的學習過程是充滿樂趣的,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挖掘自己所能發(fā)揮的潛力,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教師在教學中應(yīng)多組織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進行討論、交流,在快樂的合作學習中增強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學習的效率。
Role-play 是初中英語課堂中采用最多的小組合作方式之一,小組成員通過分配角色、理解角色、演繹角色,感受英語語言的魅力。在筆者的引導下,各組成員在短時間內(nèi)精彩地表演了“Snow White”“Little Red Riding Hood”等經(jīng)典故事。
小組合作是課堂上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回想以往的課堂教學, 小組合作大多只是一種形式,并沒有切實發(fā)揮作用。因此,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合理分組
教學之前首先要將學生合理分組。應(yīng)按照“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劃分小組,每組4-6人,分組的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成績差異、能力差異、性格特征,盡量使組內(nèi)成員互補,保證每組實力均衡。
小組成員也可以是動態(tài)的。筆者采用Jigsaw reading的分組方法,實現(xiàn)小組成員的動態(tài)化和信息的流動性。Jigsaw reading就是把Jigsaw的理念和做法與英語閱讀相結(jié)合。具體操作方法是:可將一篇文章分成四個片段PartA、PartB、PartC和PartD ,隨機將這些片段分發(fā)給學生,所有閱讀PartA 的學生聚在一起閱讀并分析PartA,并形成Experct groupA ,以此類推,分別形成Experct groupB、Experct group C和Experct groupD等專家小組。閱讀分析完畢后,學生返回原小組,四名學生將在專家小組內(nèi)討論獲得的信息和本組成員交流與分享,從而對信息進行符合邏輯的整合,把文章復(fù)原完整,進一步加深對語篇的理解,提高了閱讀能力。
(二)榜樣示范
教師邀請一組學生或者教師本人參與某小組的演示活動,確保全體學生理解活動規(guī)則和教師到底想要學生做什么。如在進行句型操練時,筆者并不是一開始就讓學生開展對話,而是邀請一名學生與自己進行對話練習,然后再讓其他學生進行操練。
(三)小組管理
想讓學生暫停小組活動時,筆者通常會利用實物、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來示意停止。針對低年級學生,筆者采用的是課堂口令“-T:One,Two,Three. -S: Three, Two,One.”和有節(jié)奏的拍手。如果想終止高年級學生的討論,筆者會舉起右手,如果學生討論完畢,他們會舉手示意。一開始筆者是有疑惑的,在如此激烈的討論聲中這一手勢能否“以靜治動”?結(jié)果卻出乎筆者的意料。剛開始學生還只是應(yīng)付一下,后來學生已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了習慣。所以不要小瞧學生的自覺性和可塑性。
四、“教學做合一”,教學民主,交往互動
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思想強調(diào)師生之間的互動,這對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新課程改革提倡的師生關(guān)系是合作伙伴關(guān)系,倡導教師形成“交往與互動”的教學觀,教育不只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更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感想,從而豐富教學內(nèi)容,獲得新的發(fā)現(xiàn),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筆者始終有一點疑問,就是外教是不是在課堂上總是放松自如,是不是都能和學生一起說唱蹦跳,教學生做游戲、手工呢?在課堂上,外教總是設(shè)計一些游戲、歌曲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學生不用擔心受到批評,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跟隨他去聽、去說、去寫英語。學生永遠不會看到他板著的面孔,他總會很認真地聽學生表達,哪怕學生的表達有誤,他也不會輕易打斷學生的發(fā)言,沒有批評,只有excellent、good、thank you、nice、very nice等表揚。
外教不僅通過口頭語言來鼓勵學生,而且經(jīng)常進行物質(zhì)獎勵。學生每天早上都進行Revision,學生不怕說英語,也不會被同學嘲笑,因為有教師的鼓勵和贊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應(yīng)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訓練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Tell me and I forget. Teach me and I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learn.”這一教學理念正與陶行知“教學做合一”思想不謀而合。
五、結(jié)語
作為一名教師,要以陶行知先生為楷模,學習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精神。筆者會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腳踏實地地在英語教學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思想,積極探索英語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朱春花.教學做合一? 讀思悟并行[J].教書育人,2015(31):33.
[2]余云峰,韓松錦.巧設(shè)鏈式情境問題,激活聽說課堂理性思維[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1(1):43-49.
[3]郭翔.陶行知教育思想下的“足球與英語”綜合實踐活動課[J].中小學班主任,2022(2):24-27.
[4]張亞麗.讓TPR教學法走進農(nóng)村小學英語課堂[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2(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