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娟,李翠雯,彭雪紅,邢順蓮,王艷芳,林海霞
惠州市第二婦幼保健院 (廣東惠州 516001)
絨毛膜羊膜炎是指在妊娠期及分娩期,病原微生物經陰道進入羊膜腔內,導致羊水、胎膜、子宮出現感染的情況,與醫(yī)護人員操作不當、胎膜早破、產程延長等有關[1-3]。研究顯示,產婦患絨毛膜羊膜炎后,不僅會出現早產,還會造成胎兒分娩異常、產后新生兒疾病等不良事件,嚴重威脅孕婦及新生兒的生命安全[4-5]。產婦分娩過程屬于高危過程,存在較多風險,因此對其進行風險評估也極為重要。目前,傳統Friedman 產程標準管理是臨床常用的產程管理模式,以關注產婦產程為重點,但仍存在弊端[6]。因此,臨床需探尋新的管理模式,對產婦進行產程管理的同時進行危機防控,保證母嬰健康。危機管理理論通過分析、預測管理過程中出現的誘發(fā)因素并對其進行全程管理、干預以減少危機發(fā)生[7]。新產程時限管理能夠有效減少第一產程的醫(yī)療干預,降低剖宮產率[8]。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危機式管理理論結合新產程時限管理對產婦分娩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2 年7 月至2023 年7 月我院婦產科住院并分娩的160 名產婦資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及試驗組,每組80 名,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兩組產婦基線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年齡≥18 歲;單胎;足月分娩;產婦骨盆發(fā)育正常;胎兒發(fā)育正常;產婦無精神類疾病可配合分娩;臨床資料齊全。排除標準:多胎或早產分娩;臨產及有感染癥狀(妊娠婦女心率>120 次/min 或胎兒心率160 次/min,體溫>37.8 ℃,羊水有臭味,子宮壓痛,上呼吸道感染等);合并嚴重基礎疾病;對藥物過敏;合并妊娠高血壓;胎位不正;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精神障礙;依從性差。
對照組采取傳統Friedman 產程標準管理。(1)潛伏期(產婦自出現規(guī)律宮縮至宮口開至3 cm):潛伏期延長為時間為≥16 h。(2)活躍期(產婦宮口擴張為3~10 cm):活躍期延長時間為≥8 h;活躍期停滯時間為≥2 h。(3)第二產程(產婦宮口開全至胎兒娩出):產程延長(無痛分娩下,第二產程時間≥3 h;非無痛分娩:第二產程時間≥2 h)。(4)滯產:總體產程時間≥24 h。
試驗組采用基于危機式管理理論聯合新產程時限管理干預方法。
基于危機式管理理論干預方法。(1)事先計劃。成立預警小組,小組成員接受相關知識培訓并考核,考核通過者可進入臨床。小組成員尋找產婦分娩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2)制定防范措施。針對收集的危險因素,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防范計劃。對于專業(yè)素質較低的年輕護士,可采用一對一帶教,定期進行演練等;參考相關資料的同時結合醫(yī)院實際情況制定獎懲制度,提高責任心。(3)實施。全面落實計劃內容,密切注意產婦情況并做好預防措施,還需加強產婦與護理人員間的溝通,對產婦進行心理指導等。(4)總結。護理人員對護理過程進行記錄,評價護理效果,每周召開會議,總結經驗,根據實際情況調節(jié)具體措施。
新產程時限管理方法。(1)分娩指標為活躍期停滯(宮口正常情況下,宮口停止擴張時間≥4 h;宮口張開6 cm 情況下,宮口停止擴張時間≥6 h),活躍期標志為宮口擴張。(2)第二產程延長:初產婦硬脊膜外阻滯且第二產程>4 h 無進展;產婦無硬脊膜外阻滯,第2 產程>3 h。
觀察兩組產程時間、絨毛膜羊膜炎發(fā)生情況、分娩方式及安全意外情況。(1)產程時間:記錄第一、二、三產程時間和總產程時間。(2)絨毛膜羊膜炎發(fā)生情況:所有產婦產后均進行胎膜病理檢查,比較兩組絨毛膜羊膜炎發(fā)生率。(3)分娩方式:比較兩組產婦順產、陰道助產、剖宮產發(fā)生情況。(4)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兩組中新生兒與產婦出現的安全意外情況,包括新生兒臍部感染、新生兒紅臀、產婦產后下肢不適、產后切口感染、產后尿潴留等情況。
應用SPSS 20.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產程時間、年齡、孕周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不同時點進行方差分析。絨毛膜羊膜炎發(fā)病率、分娩方式、情況等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第一、二、三產程及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程時間比較(min,±s)
表2 兩組產程時間比較(min,±s)
組別 人數(名) 第一產程 第二產程 第三產程 總產程試驗組 80 353.11±27.84 32.94±8.95 5.16±0.94 391.21±30.09對照組 80 477.28±52.50 50.45±8.76 7.88±1.97 535.61±53.86 t 14.362 10.117 8.511 16.137 P<0.001 <0.001 <0.001 <0.001
試驗組發(fā)生絨毛膜羊膜炎7 例,發(fā)生率為8.75%;對照組發(fā)生絨毛膜羊膜炎18 例,發(fā)生率為22.50%。試驗組絨毛膜羊膜炎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36,P<0.05)。
試驗組順產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陰道助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 [名(%)]
試驗組胎兒與產婦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比較 [名(%)]
絨毛膜羊膜炎是孕期感染性疾病之一,與產婦早產密切相關,是導致自發(fā)性早產的高危因素[9-10]。研究顯示,由絨毛膜羊膜炎導致的早產發(fā)生率高達40%~70%,而臨床通過適宜的管理干預有效減少絨毛膜羊膜炎發(fā)生[11]。因此,探尋合適、安全的妊娠期管理方案具有重要意義。危機式管理理論重點在于“防范”,通過整理與分析既往產科臨床危機事件,以制定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案[12]。產程時間較長導致疼痛延長,使產婦身心壓力增加,從而導致產婦精神壓力較大,失去自然分娩的信心。此外,產婦無法忍受分娩過程中的劇烈疼痛,導致不良的母嬰分娩結局風險較大[13-14]。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第一、二、三產程及總產程時間均短于對照組,順產率高于對照組,剖宮產率低對照組(P<0.05);兩組陰道助產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產婦實施基于危機式管理理論結合新產程時限管理能夠縮短產程時間,提高順產率,但與韓文瑩等[15]研究結果不一致。分析原因為,在實施計劃前,管理小組根據醫(yī)院及產婦的實際影響因素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計劃,并嚴格執(zhí)行,確保護理人員明確自身的職責,提高其責任心。此外,細致、完善的護理管理過程能夠幫助護理人員掌握產婦的各項指標,減少工作中的疏漏。加強與產婦溝通交流,以提高產婦自然分娩的信心,可有效預防各種意外的發(fā)生。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絨毛膜羊膜炎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采用基于危機式管理理論結合新產程時限管理能有效降低產婦絨毛羊膜炎發(fā)生率。分析其原因為,基于危機式管理理論結合新產程時限管理中,建立的管理小組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考核,并對年輕護士進行一對一帶教,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減少因操作不當導致產婦出現絨毛膜羊膜炎;此外,基于危機式管理理論結合新產程時限管理還能縮短其產程,減少絨毛膜羊膜炎的發(fā)生[16-17]。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胎兒及產婦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危機式管理理論結合新產程時限管理能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分析其原因為,基于危機式管理理論結合新產程時限管理中通過為母嬰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并幫助醫(yī)師正確判斷產程,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18]。此外,基于危機管理理論結合新產程時限管理通過強化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提升產婦分娩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并對年輕護士進行帶教,提高其專業(yè)素養(yǎng),使其更專業(yè)地處理分娩過程中的風險問題,從而最大程度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產婦采用基于危機式管理理論結合新產程時限管理可有效縮短產程時間,提高順產率,降低絨毛羊膜炎及不良事件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