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國 馮丹琴
陰道炎是較為常見的一種陰道感染婦科疾病。根據(jù)感染情況不同對陰道炎進行臨床分型, 主要包括滴蟲性、霉菌性及細菌性陰道炎, 尤其對于妊娠婦女, 若發(fā)生陰道炎癥, 嚴重者則可引發(fā)宮內和產(chǎn)道感染, 甚至還可能導致先天發(fā)育畸形、低體重兒、胎膜早破、早產(chǎn)等嚴重后果[1]。上述疾病中, 細菌性陰道炎是目前婦科疾病中不易被檢出的一類疾?。?]。細菌性陰道炎是由于感染加特納菌及大量的厭氧菌所引起的以陰道分泌物增多的一種非特異性炎癥, 其會誘發(fā)盆腔炎、陰道口蜂窩組織炎、子宮內膜炎等生殖道感染。相關研究認為, 唾液酸酶是誘發(fā)細菌性陰道炎的致病因子之一[3]。在既往的研究結果中被證實[4], 陰道分泌物中的唾液酸酶相關活性與細菌性陰道炎之間存在一定量的關系, 所以對需要接受婦科檢查的患者開展唾液酸酶法檢測, 則是利用陰道分泌物中唾液酸酶活性增高診斷細菌性陰道炎。本研究以回顧性分析的方式, 選擇本院2021 年11 月1 日~2022 年10 月31 日收治的169 例婦科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為唾液酸酶法檢查呈陽性的患者且同時接受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檢測, 分析唾液酸酶法與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對婦科疾病的診斷價值。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2021 年11 月1 日~2022 年10 月31 日收治的169 例婦科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 患者自覺存在不適癥狀時間2.0 d~2.0 個月, 平均自覺存在不適癥狀時間(12.53±16.17)d;年齡20.0~68.0 歲, 平 均 年 齡(34.89±11.86) 歲;孕 次0~5 次,平均孕次(2.16±1.44) 次;產(chǎn)次0~2 次, 平均產(chǎn)次(0.73±0.75)次。本次研究在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進行。納入標準:①均為自述有白帶出現(xiàn)異味且白帶有增多現(xiàn)象[5];②近3 d 內為未同房;③近7 d 內未服用其他藥物;④3 d 內未使用陰道沖洗液。排除標準:①在特殊時期, 即妊娠、哺乳期婦女;②處于月經(jīng)期或進入絕經(jīng)期, 無法接受婦科檢查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 本操作由醫(yī)學檢驗科有經(jīng)驗的檢驗人員實施, 具體操作流程為用無菌棉拭子取患者的陰道分泌物, 將其放入盛有生理鹽水的一次性塑料試管內, 囑患者需立即送檢, 以獲得準確的檢測結果??焖偃旧河芍楹X愃魃锛夹g有限公司提供。結果判定:陰道分泌物檢出線索細胞或革蘭染色陰性球狀桿菌判定為細菌感染(細菌性陰道炎);分泌物檢出滴蟲呈梨形或不規(guī)則形態(tài), 胞漿呈灰藍天藍色, 可有少數(shù)紅色顆粒, 核小紫紅色, 棗核狀常偏于一側則判定為滴蟲感染(滴蟲性陰道炎);分泌物檢出霉菌孢子,孢子呈矛頭狀, 深藍色、可見芽生孢子, 假菌絲細長呈竹節(jié)狀則判定為霉菌感染(霉菌性陰道炎);顯微鏡下可見紅色的呈腎形對稱排列的球菌, 染成藍色, 在中性粒細胞內找到6 對以上則判定為淋球菌感染;分泌物檢出可見線索細胞, 染灰紫色, 則判定為加德納球桿菌感染;存在2 種或以上的感染判定為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性陰道炎)。
1.2.2 唾液酸酶法檢測 采用唾液酸苷酶干化學法進行檢測, 試劑盒由珠海市麗拓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氯化鈉溶液(0.9%);全自動細菌性陰道病檢測儀(LTS-V800 型,珠海市麗拓發(fā)展有限公司)。檢測陽性判定結果:①白帶腥臭、增多, 過氧化氫濃度<2 μmol/L, pH>4.5[6];②上皮細胞中的線索細胞占比>20%;③唾液酸苷酶干化學法檢測陽性。滿足上述標準中的任意2 項, 即可判定為陽性。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唾液酸酶法與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對陰道分泌物清潔度的檢出情況, 陰道分泌物清潔度分為Ⅰ、Ⅱ、Ⅲ、Ⅳ度。Ⅰ度:指可見大量的乳酸桿菌以及大量的上皮細胞;Ⅱ度:指可見陰道部分乳酸桿菌以及上皮細胞;Ⅲ度:可見少量的乳酸桿菌、少量的上皮細胞;Ⅳ度:指幾乎沒有乳酸桿菌以及陰道的上皮細胞;Ⅰ度或Ⅱ度為正常;Ⅲ度、Ⅳ度為異常, 多見于陰道炎。②分析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對陰道炎類型的診斷結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合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唾液酸酶法與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對于陰道分泌物清潔度的檢出情況比較 唾液酸酶法檢查中, 清潔度Ⅰ度占比為1.18%, Ⅱ度占比為44.38%, Ⅲ度占比為34.32%, Ⅳ度占比為20.12%;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檢查中, 清潔度Ⅰ度占比為0.59%, Ⅱ度占比為44.38%,Ⅲ度占比為34.91%, Ⅳ度占比為20.12%;唾液酸酶法與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對陰道分泌物清潔度的檢出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唾液酸酶法與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對于陰道分泌物清潔度的檢出情況比較[n=169, n(%)]
2.2 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對陰道炎類型的診斷結果分析 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共檢出陰道炎93 例(55.03%),其中細菌性陰道炎21 例(22.58%), 滴蟲性陰道炎18 例(19.35%), 霉菌性陰道炎15 例(16.13%), 混合感染性陰道炎39 例(41.94%)。
陰道炎為婦科常見疾病, 其中根據(jù)病原菌不同分為細菌性、霉菌性、滴蟲性陰道炎, 主要指女性正常的陰道菌群在某些因素影響下被大型支原體、陰道加德納爾菌、大厭氧菌、滴蟲、霉菌等所侵蝕取代, 以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瘙癢、外陰灼熱以及分泌物伴有腥臭等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綜合征, 本病存在發(fā)病隱匿, 病程緩慢的表現(xiàn)特點[7,8]。若治療不及時, 可能造成急慢性盆腔炎癥。
在婦科疾病診斷中, 一般情況下, 通過檢查患者的陰道分泌物即可對其炎癥情況進行判斷, 同時可對炎癥發(fā)生的具體原因進行初步診斷。如果分泌物清潔度達到了Ⅲ、Ⅳ度的程度, 則可為診斷真菌性陰道炎和細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提供參考性依據(jù)。非特異性陰道炎患者僅表現(xiàn)出單純清潔度異常的現(xiàn)象,檢查時確定存在陰道滴蟲, 即可診斷為滴蟲性陰道炎[9];診斷霉菌性陰道炎時檢查陰道有無霉菌即可。除此之外, 陰道滴蟲、霉菌清潔度等與細菌性陰道炎并不存在直接性關系, 但滴蟲性陰道炎患者陰道內正常菌群數(shù)量會明顯減少, 由此感染細菌性陰道炎的危險更高。就目前而言, 臨床診斷細菌性陰道炎時主要依賴Nugent 的革蘭染色法、Amsel 法以及唾液酸酶法等, 其中Amsel 法是臨床最常用的一種基本診斷方法, 但其具有客觀性和重復性差的缺點;Nugent 法與Amsel 法相比, 盡管客觀性和重復性較好, 但對技術人員的操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對設備的要求也極高[10,11]。目前觀點認為, 細菌性陰道炎是指由于生殖道內菌群失調, 即乳酸桿菌減少, 陰道加德納菌、厭氧菌等增加引發(fā)的臨床癥候群, 通過白帶常規(guī)檢查線索細胞是細菌性陰道病診斷標準。唾液酸酶法的檢測機理是因為陰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活性和細菌性陰道炎有關系, 細菌性陰道炎病情嚴重程度與唾液酸酶所具有活性呈正相關, 但是, 唾液酸酶法作為一種新興診斷方法目前在臨床上應用較少, 而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目前因其快速簡便等優(yōu)點應用較多。在陰道分泌物鏡檢下發(fā)現(xiàn)線索細胞, 并不能診斷為細菌性陰道炎, 這是因為鏡檢過程中可能發(fā)生人為性錯誤, 故臨床上提倡以線索細胞>20%作為陽性判定值[12,13]。
本研究結果顯示, 唾液酸酶法檢查中, 清潔度Ⅰ度占比為1.18%, Ⅱ度占比為44.38%, Ⅲ度占比為34.32%, Ⅳ度占比為20.12%;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檢查中, 清潔度Ⅰ度占比為0.59%, Ⅱ度占比為44.38%,Ⅲ度占比為34.91%, Ⅳ度占比為20.12%;唾液酸酶法與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對陰道分泌物清潔度的檢出情況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共檢出陰道炎93 例(55.03%), 其中細菌性陰道炎21 例(22.58%), 滴蟲性陰道炎18 例(19.35%), 霉菌性陰道炎15 例(16.13%), 混合感染性陰道炎39 例(41.94%)。
綜上所述, 在婦科疾病診斷中唾液酸酶法和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均具有各自的應用優(yōu)勢, 而婦科白帶快速染色法能鑒別陰道炎的類型, 其在婦科疾病診斷中應用價值更高, 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