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藝紅
摘要:近幾年,幼兒園對于課程建構的探索越來越重視,課程故事分享隨之出現(xiàn)。盧素芳等學者提出,幼兒園課程故事是幼兒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記錄自己在教育實踐中發(fā)生的真實、鮮活和發(fā)人深省的課程事件,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jīng)歷、內心體驗和對課程的理解感悟。[1]隨著兒童視角的不斷彰顯,幼兒園課程故事不僅是教師聚焦課程現(xiàn)實的撰寫記錄,同時對基于幼兒視角的教育實踐有一定的價值。本文通過大班課程故事“秋天,你好”的實踐分析,對立足幼兒視角構建課程故事進行思考。
關鍵詞:兒童視角? 課程? 反思
一、立足幼兒興趣生成主題,讓幼兒成為主題的創(chuàng)設者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兒童是課程的出發(fā)點,課程建構的首要任務就是觀察幼兒,研究幼兒。[2]從幼兒出發(fā),尋求幼兒的經(jīng)驗與興趣,傾聽幼兒的觀點、想法,關注幼兒內在的感受和情感體驗,在活動中給予每一個幼兒表達的機會、自主操作的機會、自己思考的機會。
在一次戶外活動,幼兒對幼兒園里變黃的葉子議論紛紛,立足兒童立場,教師及時抓住教育契機,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幼兒成為主題的創(chuàng)設者,開啟了一場關于“秋天,你好”課程故事之旅,讓課程主題更加貼近幼兒。
二、立足幼兒經(jīng)驗實踐課程,讓幼兒成為活動的推進者
(一)結合幼兒生活資源的“尋秋篇”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幼兒的經(jīng)驗源于生活,課程更多也是源于生活資源。秋天的秘密可真多,“它藏在天臺南的落葉里”“藏在掉下來的雞蛋花里”“藏在柿子里”……幼兒對秋天的討論停不下來,在“收集秋天的秘密”美工活動中,幼兒把畫好的秋天花籃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秋天的秘密。第二天,幼兒滿載而歸:“這兩片大大的葉子是我和媽媽一起在小區(qū)樓下公園里找的?!薄袄蠋煟憧?!我還在花籃里放了一袋大米,媽媽說這個也是秋天的秘密?!薄拔业幕ɑ@里有很多秋天的顏色,有紅色、黃色、綠色……”通過“秋天的秘密”活動,幼兒感受到秋天就在自己身邊。
而紫晴帶回來的大米也引發(fā)了“秋天的梯田”活動,教師引導幼兒把想到的關于秋天的顏色用顏料涂抹在紙上,然后撕成秋天的梯田形狀。教師和幼兒欣賞梯田的圖片和視頻,引導學生思考:你覺得梯田像什么形狀?“像波浪線”“像酒店里的游泳池”“像天空”……幼兒把它粘成看到的和想象的形狀。欣賞完一幅幅作品,大家仿佛看到了遍地金黃的梯田。
(二)順應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曬秋篇”
立秋,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抓住這個契機是幼兒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關鍵,更好地幫助幼兒真正實現(xiàn)自我的成長和文化內涵的傳承。
在天臺南早鍛時,幼兒發(fā)現(xiàn)了居民樓陽臺的臘肉:“我看到隔壁在曬臘肉。”“我們也想曬東西……”幼兒嘰嘰喳喳討論起來,最終投票決定:我們曬豆角!幼兒從家里帶來了許多豆角,挑選沒有損壞的豆角清洗并在鍋里煮——“好特別的味道”“澀澀的味道”“有一點綠色的味道”。豆角煮好了,幼兒繼續(xù)討論:“豆角應該曬到哪里呢?”“我們想每天都看到它!”“我婆婆說曬豆角要有陽光。”“課室門口的博物館有陽光?!庇變喊讯菇悄玫桨嗉夐T口的“秋天博物館”晾曬。接下來,觀察著豆角的變化:“味道和昨天不一樣了,這個味道更好聞一些?!薄皠傞_始它是綠色的,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得硬硬的,是黑色的?!薄岸菇窃絹碓绞萘恕!倍菇堑念伾托螤钋那牡匕l(fā)生了變化,曬豆角豐富了幼兒的生活體驗,激發(fā)了對勞動和生活的熱愛。幼兒把豆角曬到秋天博物館里,也為后來秋天博物館的“秋味滿滿”開了個好頭。
三、立足幼兒發(fā)展深入內容,讓幼兒成為活動的探索者
(一)立足幼兒發(fā)現(xiàn)的“探秋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遵循幼兒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珍視幼兒生活的獨特價值,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在天臺南,斯羽發(fā)現(xiàn)了一根羽毛:“我發(fā)現(xiàn)了一根羽毛!”他的小眼睛閃爍著驚喜的亮光,拿起羽毛迫不及待地和老師分享,抓住幼兒的驚奇發(fā)現(xiàn),老師就用撿到的羽毛引發(fā)幼兒思考:這根羽毛的主人究竟是誰?“可能是小雞的,小雞身上就有很多羽毛?!薄皯撌区喿拥陌?,鴨子的翅膀也有這種羽毛?!薄皯撌切▲B的羽毛,小鳥在天上飛的時候掉了下來?!庇變簩τ鹈粝聛淼脑虬l(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對“羽毛的主人是誰”這一問題的假設完成,教師和幼兒到閱覽室尋找關于羽毛的繪本一探究竟,在繪本里幼兒找到了答案:這根羽毛是小鳥的。探究活動“秋姑娘送來了一根羽毛”讓幼兒知道了小鳥在秋天會進行“季節(jié)性換毛”,以適應逐漸變冷的天氣。教師把問題拋給孩子:“人類在天氣變冷的時候又會有什么樣的裝扮?”“帽子、棉衣、棉褲……”幼兒對秋天的裝扮變化不斷鞏固,關于秋天的經(jīng)驗得以不斷積累和轉化。
(二)立足幼兒體驗的“玩秋篇”
遵循《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和《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雙指南的指引,教師傾聽幼兒,不斷更新兒童觀、教育觀和課程觀。在秋天的故事里,怎么能少了幼兒最喜歡的“秋游”這一活動呢?當問起幼兒“你最喜歡和秋姑娘玩什么游戲”時,“秋游”的呼聲是全場最高的。秋游先從做計劃開始:“我要在帳篷里玩躲貓貓?!薄拔乙谔炫_南玩紙飛機游戲?!薄拔乙獛Ъ依锏男」烦鰜?,和它一起玩?!痹跉g快的歌曲《你笑起來真好看》中秋游開始了,幼兒開心歌唱,小小的紙飛機里滿載了幼兒的喜悅和成長。秋游,讓幼兒收獲了滿滿的快樂,經(jīng)歷了無形的鍛煉,是每一次回想起來都不禁露出笑容的美好回憶。
立足《指南》,幼兒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對象和主體,高質量的課程不僅需要教師對活動的引導,更重要的是幼兒在活動中的探索。在“秋天,你好”課程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從幼兒發(fā)展水平和視角出發(fā),基于幼兒生活經(jīng)驗,從幼兒問題探索出發(fā),鼓勵幼兒成為活動探索者,提升思維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豐富的活動內容去引導幼兒觀察和發(fā)現(xiàn),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盧素芳,曹霞,唐翠萍.利用課程故事提升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J].學前教育研究,2017(12):64-66.
[2]夏彩萍.幼兒園課程建構的實踐與思考——以課程“你好,香櫞”為例[J].山西教育(幼教),2022(0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