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生物制藥業(yè)正蓬勃發(fā)展,行業(yè)對生物制藥專業(yè)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續(xù)增長。除了關注扎實的專業(yè)技能,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注意學生是否擁有健全的人格以及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鑒于此,很多院校開始在生物制藥專業(yè)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并融入“三全育人”理念,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體驗和成才指導,從而提升育人效果。因此,研究“三全育人”理念下生物制藥專業(yè)本科生導師制教學質量評價的現(xiàn)狀、問題與優(yōu)化措施,可為該領域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 “三全育人”;生物制藥;導師制;教學實踐
[基金項目] 2022年度貴州省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三全育人’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yè)本科生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2022208);2021年度貴州理工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三全育人’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yè)本科生導師制的探索與實踐”(JGZD202109)
[作者簡介] 盧永仲(1986—),男,貴州修文人,博士,貴州理工學院食品藥品制造工程學院生物制藥專業(yè)負責人,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真菌學研究。
隨著生物制藥領域的飛速發(fā)展,行業(yè)對專業(yè)學生的期望也隨之提高。在此背景下,普通本科院校正努力尋找更有效的思政教育模式,以滿足專業(yè)學生在技術與人文素養(yǎng)上的雙重需求。以“三全育人”為指導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在生物制藥專業(yè)導師制實踐中得到了初步應用[1],旨在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滿足國家對生物制藥專業(yè)學生的各項教育與技能要求,以期培育出一流技術人才。本文旨在探討“三全育人”在生物制藥專業(yè)學生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及其意義,同時分析導師制在此背景下的重要性和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在“三全育人”框架下確保思政教育教學的有效實施。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yè)教學質量評價的內涵
1.“三全育人”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yè)教學內容。“三全育人”理念是以當下專業(yè)學生發(fā)展特點為背景,提出的符合學生學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教育理念[2-3]。這一理念根植于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旨在培養(yǎng)他們成為品德兼?zhèn)?、技能全面的專業(yè)人才?!叭恕奔慈珕T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強調學校每位成員,無論是管理干部、專任教師還是德育工作者,都承擔對學生的教育責任。這意味著不僅是課堂教學,而是學生在學校的每一次互動,都是他們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全程育人要求學校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僅停留在短暫的校園生活中。從學生踏入大學到畢業(yè)進入社會,學校都要承擔對其進行指導和支持的責任,確保他們在思想、品德和技能上得到全面培養(yǎng)。全方位育人注重學生生活中的多樣性,包括課內外活動、互聯(lián)網空間和日常生活。這要求學校要成為一個多維度、全方位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的平臺,確保他們能夠獲得高質量的學習與成長機會。
綜上,“三全育人”不僅僅是一個教育理念,更是一種對教育的全新認知和實踐,強調學生全面、持續(xù)、多維度的成長。
2.“三全育人”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yè)導師制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意義。隨著社會對醫(yī)療和健康需求的持續(xù)升級,生物制藥領域的人才培養(yǎng)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該專業(yè)旨在培養(yǎng)具備深厚的生物制藥學科知識、實踐技能,以及崇高職業(yè)道德和人文修養(yǎng)的高素質人才[4]?!叭恕崩砟蠲鞔_各高校要以立德樹人為宗旨,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構建“三全育人”背景下的生物制藥專業(yè)導師制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具體如下:(1)體現(xiàn)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部分院校存在立德樹人任務落實不到位,難以將“三全育人”教育模式落地的情況。因此,評價體系的引入可以確保該教育模式得到真正執(zhí)行,使每位教職工對學生的全面教育成為日常。(2)確保思政教育在專業(yè)中的地位。在專業(yè)教育中,教師常常只關注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實踐技能水平,而忽視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在“三全育人”教學理念的落實過程中,也出現(xiàn)過各人員之間工作不易協(xié)調、無法滿足新時代生物制藥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的情況。評價體系能夠強化思政教育在專業(yè)中的地位,確保學生在成為專業(yè)精英的同時,也能夠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3)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長效機制。當前生物制藥專業(yè)的學生成長在一個多元、開放和充滿挑戰(zhàn)的時代背景下。借助評價體系,學生不僅能夠在專業(yè)領域得到深化,更能在人文、思想和社會實踐等多方面得到鍛煉,實現(xiàn)全面成長。
綜上,構建“三全育人”背景下的生物制藥專業(yè)本科生導師制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僅是新時代教育要求的體現(xiàn),更是高等教育應對未來挑戰(zhàn),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的具體實踐和創(chuàng)新之舉。
二、生物制藥專業(yè)本科生導師制在“三全育人”背景下的不足及挑戰(zhàn)
生物制藥作為與民眾健康福祉密切相關的重要領域,其人才培養(yǎng)尤為關鍵。本科生導師制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管理模式[5],雖然為生物制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帶來了積極的變革,但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和不足。
1.本科生導師制的認知度不足。傳統(tǒng)的教學和管理模式已深植于教育體系中,使得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對本科生導師制持觀望態(tài)度[6-7]。其核心問題在于對該制度的認知度不足:許多學生、教師以及管理者對本科生導師制的定義、操作流程及潛在價值尚存在模糊或誤解。相比之下,研究生導師制模式已較為穩(wěn)定和清晰。但由于各種原因,如導師與學生的互選流程不明確、溝通機制不健全等,該制度在本科層面很難得到有效執(zhí)行。
2.導師資源短缺與能力差異。首先,導師資源不足,待指導的學生數(shù)量超出了其承受能力。這不僅給導師帶來巨大壓力,同時也可能妨礙學生與導師的深度交流和學術探討。其次,導師間的能力和經驗存在差異,資深的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學術成果,但他們可能不夠熟悉新的教學方法或技術,年輕教師對新的教學方法更為敏感和開放,但缺乏實際操作經驗。此外,導師的交際能力和與學生的互動模式也大相徑庭。有些導師可能更偏向于開放式、探討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提問、討論,而有些導師更注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這些不同的教學風格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經驗、學術認知和對學科的理解存在差異。因此,為了確保學生獲得高質量和均衡的學術指導,需要進一步完善導師選拔和培訓機制。
3.考核與激勵機制不健全。傳統(tǒng)的評估方法過于重視短期成果和量化指標,而在導師制中,導師與學生的深度互動、對學生個性化需求的滿足以及學生長遠發(fā)展的指導等更為微妙和深入的方面往往被忽略[6],這將導致教師僅滿足于完成表面工作,而缺乏深入教學的動力。此外,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也限制了導師制的推廣。對于很多教師來說,指導本科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這些付出卻未必能得到相應的回報。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而非完成表面的教學任務。因此,必須建立一個更為全面的評估體系,并設計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確保學生得到真正高質量的教育與指導。
4.學校對本科生導師制的關注與投入不足。本科生導師制在少數(shù)高校中得到了積極的應用,然而其推廣和普及程度仍不足[7]。許多高校受制于資金、基礎設施及管理架構的局限性,導致這種教育模式難以全面落地。資金支持不足會限制對導師的獎勵與激勵,而設施不足可能妨礙學生和導師之間的高效互動。管理體系的局限則會導致本科生導師制的實際操作碰到各種阻礙。只有學校管理層真正認識到本科生導師制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并在資源和政策上給予全面支持,這一模式才能在更多的高校中獲得成功推廣。
三、“三全育人”背景下生物制藥專業(yè)導師制建設的建議
1.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并提升教學能力。專業(yè)發(fā)展與優(yōu)質師資隊伍密切相關。在壯大師資隊伍時,應優(yōu)化招聘標準,確保引進的導師不僅有豐富的學術積累,還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而對于現(xiàn)有導師,學校應定期提供培訓,確保導師滿足“三全育人”模式下的需求。
2.構建合理的導師考核和激勵機制。為確保導師制得到有效實施,學校應構建合理的考核和激勵機制。不僅要在學術貢獻方面對導師進行評價,還應根據其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效果來進行評估。學生的反饋應作為評價的重要參考,同時,導師的教學熱情、責任感、與學生的互動質量等也應納入考核范圍。結合這些考核結果,為優(yōu)秀導師提供相應的獎勵,如研究資金、晉升機會或其他激勵。
3.建設多元化的科研實踐平臺。為滿足生物制藥學生對實踐經驗的需求,學校應積極創(chuàng)建與拓展實踐平臺。除了傳統(tǒng)的實驗室、實訓基地外,可考慮與相關企業(yè)或研究機構合作,建立長期的實習或項目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實踐場地。同時,鼓勵導師帶領學生參與科研項目,讓學生在真實的研究環(huán)境中學習和成長,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
四、“三全育人”背景下生物制藥本科生導師制的構建與重點
1.構建原則。為了更好地應對生物制藥專業(yè)的復雜性和對人才的高要求,構建科學、全面的教學評價體系是不可或缺的。(1)導向性。評價體系首先要有明確的目標導向。這意味著系統(tǒng)應根據生物制藥學科的特點和未來發(fā)展方向為教師提供明確的教學方向,確保教學內容和方法與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生需求緊密相連。(2)全面性。評價體系應涵蓋教師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從教學計劃、教材選擇到課堂管理、實驗指導等,確保全方位評估教師的教學能力。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采用多種評價方法是必要的,如學生反饋、同行評審以及教學觀摩等,這些方式共同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準確性。(3)實用性。要根據生物制藥專業(yè)的實際情況和特點,設計出既科學又實用的評價工具和方法,確保評價體系能夠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為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反饋和建議,促進教師的教學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2.教學質量評價指標。(1)道德品質。強調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注重其對學生的正面引導和影響。這不僅關乎教師的言行舉止,更在于其能否成為正直、公正、勤奮的楷模。(2)綜合能力。評價不能局限于教師在專業(yè)領域內的知識深度,還要關注其跨學科的知識廣度、教學策略以及與學生溝通互動的能力。(3)教育過程。全面關注教師的綜合表現(xiàn),從課程設計、教材選用、教學方法到課堂管理以及反饋機制等方面,確保教學活動的高效與有序。(4)教育成果。直接基于學生的學業(yè)表現(xiàn)、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技能等進行評價,同時考慮學生的滿意度和反饋,確保教師的教育方法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匹配。
3.不同年級的導師制重點。(1)大一。學生剛步入大學,對新環(huán)境、新生活方式充滿好奇和期待,但同時也伴隨著不少困惑。導師的角色應偏向于心理輔導,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的生活與學習節(jié)奏,協(xié)助他們建立有效的學習策略和習慣,使其在大學生涯開局階段建立自信。(2)大二。隨著專業(yè)課程的增多,學生對所選專業(y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時,導師需要引導學生參與專業(yè)相關的實踐活動,確保他們在真實場景中應用理論知識,以此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3)大三。學生的專業(yè)基礎已經相對扎實,開始對未來有所規(guī)劃。導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參與科研項目、鼓勵他們進行學術交流和論文撰寫,從而鍛煉他們的獨立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4)大四。重點是指導學生完成高質量的畢業(yè)論文,確保他們具備獨立完成一個項目的能力。同時,根據學生的個人興趣和職業(yè)規(guī)劃,提供職業(yè)指導,如升學建議、工作機會等,幫助學生為職業(yè)生涯或深造做好準備。
4.教學質量評價的實踐實施。評價教學質量是確保教育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為此,高校管理層在制定評價體系時應確保其具備以下特點:(1)明確性。明確評價的目標、標準和責任邊界,確保被評價人員清晰地理解其職責和期望。(2)周期性。規(guī)定固定的評價時間,如每學期結束或每學年初,使評價成為常規(guī)化、制度化的工作。(3)多角度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如學生評價、教師自我評價、同行評審等,確保評價結果的全面性和公正性。特別是學生評價,作為教學的直接受益者,他們的反饋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尤為關鍵。(4)激勵與反饋。評價結果不僅是一個結論,更是為教學提供方向。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的教師,應給予適當?shù)募睿瑸槠涮峁└嗟馁Y源和機會。而對于存在不足的教師,除了提供具體的反饋和建議外,還應為其提供培訓和輔導,幫助其提升教學技能和效果。
結語
當前生物制藥領域正呈現(xiàn)出蓬勃的發(fā)展勢頭。社會對生物制藥專業(y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期望他們不僅具備深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擁有健全的人格、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為真正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高校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學術培養(yǎng),更要關注對他們的人文素養(yǎng)、思政教育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導師制在其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導師制,可以更加精準地針對每名學生的特點,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教育與指導,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然而,如前文所述,生物制藥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仍面臨許多難題,要充分發(fā)揮導師制的優(yōu)勢,就必須完善相關制度,為導師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支持,確保其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育與指導。只有當導師與學生、學校與社會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努力培養(yǎng)的生物制藥專業(yè)人才,才能滿足社會的期望,并推動生物制藥領域高質量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頤輝,吳燕,王旭云,等.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生物制藥專業(yè)學生就業(yè)問題探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8):190-191.
[2]馬喜亭,馮蓉.建強高校心理育人隊伍扎實推進“三全育人”[J].中國高等教育,2022(10):19-21.
[3]楊小云,屈林巖.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22(3):58-60.
[4]金子,黃志鋒.生物制藥專業(yè)產教醫(yī)融合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22,42(6):481-484.
[5]賀武華.我國本科生導師制演進發(fā)展的新時代要求及其實踐創(chuàng)新[J].中國大學教學,2021(3):10-16.
[6]李青.本科生導師制:模式、問題及對策[J].現(xiàn)代教育管理,2019(12):69-73.
[7]陳章.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暖”“冷”思考[J].教育評論,2017(11):123-126.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Mentor System in Biopharmaceutical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wide Education”
LU Yong-zhong, ZHANG Fei, MA Xiao-yan
(School of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China)
Abstract: The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y is currently experiencing vigorous development, with a continuousincrease in demand for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biopharmaceuticals. In addition to focusing on solid professional skills, employers are increasingly valu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including whether they possess a sound personality, strong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team collaboration abilities. In view of this, many universities have begun to implement undergraduate student mentor systems in the biopharmaceutical major, integrating the concept of “three-wide education” aimed at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a more comprehensiveeducational experience and career guidance, thus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Therefore,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 mentor systems in the biopharmaceutical major under the concept of “three-wide education”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al reforms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three-wide education”; biopharmaceuticals; mentor system; teaching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