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作為古代藝術品,具有獨特的造型藝術和象征表意,反映了游牧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本文對游牧民族墓葬壁畫的造型藝術特點、象征表意分析以及對不同游牧民族墓葬壁畫的比較研究進行了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傳承和交流。
【關鍵詞】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造型藝術;象征表意
【中圖分類號】J21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9—185—03
引言
北方游牧民族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點。墓葬壁畫作為游牧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了解游牧民族文化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一、壁畫的造型藝術特點
(一)色彩運用
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的色彩運用是其獨特造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色彩方面,墓葬壁畫通常以鮮艷、明亮、對比強烈的顏色為主,常用的顏色有紅色、黃色、藍色、綠色等,以及它們的混合色和變化色。
在色彩運用方面,壁畫中的人物和動物形象通常以單一的顏色進行填充。例如,人物的膚色通常為黃色或淺紅色,而動物的皮毛顏色則會根據(jù)其種類和表現(xiàn)的特點而有所不同。同時,在一些裝飾圖案和背景中則會出現(xiàn)較為豐富和復雜的色彩運用。這些圖案常常采用多色相間的條紋、點狀、菱形等形式來表現(xiàn)。
另外,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的色彩運用也會隨著不同地域和歷史時期而產(chǎn)生變化。例如,東漢時期的北方墓葬壁畫中,色彩運用以明快的紅色和黃色為主,表現(xiàn)出鮮明的對比和強烈的視覺效果。而隋唐時期的北方墓葬壁畫中,則多采用深沉、高雅的色彩,表現(xiàn)出一種神秘、莊嚴的氣氛。
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的色彩運用具有鮮明、直觀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游牧民族的文化內涵。這些色彩運用的特點和變化也體現(xiàn)出游牧民族墓葬壁畫獨特的藝術特點和審美情趣。
(二)人物與動物形象
在人物形象方面,墓葬壁畫中通常會出現(xiàn)騎馬、打獵、舞蹈、戰(zhàn)爭場景等生動形象。這些人物形象的表現(xiàn)形式通常采用立體感強、形態(tài)明顯、動感十足的方式進行表現(xiàn),呈現(xiàn)出一種力量、神秘、威嚴的氣息。人物的服飾、裝飾和造型等方面也會根據(jù)其社會地位、性別、年齡和職業(yè)等不同因素而有所變化,這些變化常常反映出游牧民族社會生活的特點和文化傳統(tǒng)[1]。
在動物形象方面,墓葬壁畫中的動物形象通常表現(xiàn)出一種野性、生命力和神秘感。例如,鷹、狼等動物常常出現(xiàn)在壁畫中,這些動物形象通常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
在人物和動物形象的表現(xiàn)方式方面,墓葬壁畫通常會采用透視、層次和對比等手法來營造空間感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同時,一些壁畫也會采用一些特殊的構圖方式,例如對稱、單一中心、多中心和穿插等方式來表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效果。
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中的人物和動物形象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意識,反映出游牧民族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象征意義和審美情趣等方面的文化內涵。這些形象的表現(xiàn)方式和文化內涵也是游牧民族墓葬壁畫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的重要體現(xiàn)。
(三)裝飾圖案
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中的裝飾圖案是其獨特造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圖案通常呈現(xiàn)出一種流線型、幾何形和抽象形式,以直線、曲線、圓形和三角形等形式為主。同時,也會出現(xiàn)一些植物、花卉和紋飾等形象。
在裝飾圖案方面,墓葬壁畫中的圖案通常表現(xiàn)出一種簡單、明快和直觀的特點,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氣息。這些圖案常常用于襯托人物和動物形象,或者作為背景的裝飾,營造出一種神秘、優(yōu)美的藝術效果。
在裝飾圖案的設計和表現(xiàn)方面,游牧民族墓葬壁畫也具有一定的地域和歷史時期的特點。例如,東漢時期的北方墓葬壁畫中,裝飾圖案的形式多采用幾何紋樣,具有鮮明的線性美和對比感。而隋唐時期的北方墓葬壁畫中,則多采用精致的花卉和草圖案,具有一種高雅、優(yōu)美的藝術氣息。
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中的裝飾圖案是其獨特的造型特點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有效地傳達出游牧民族文化的精髓和思想內涵。這些圖案的形式和文化內涵也是對游牧民族的精神文化內涵的體現(xiàn)。
二、象征表意分析
(一)動植物圖案的象征意義
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中的動植物圖案通常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這些圖案代表了游牧民族文化中的一些重要精神和價值觀念。
在動物方面,常見的動物形象有鷹、狼、駿馬、犬等。這些動物在游牧民族文化中被視為神圣、高貴和勇敢的象征。例如,鷹常常被視為神鳥,代表著勇氣、力量、精神和智慧。獅子也是游牧民族文化中常見的動物形象,代表著勇氣和力量,常用于表現(xiàn)游牧民族的勇猛和威武[2]。狼則被視為智慧和勇氣的象征,代表著游牧民族的勇敢、獨立和智慧。
在植物方面,墓葬壁畫中常見的植物圖案有花卉、梅花、竹子等。這些植物被視為美好、高雅和文化的象征。例如,花卉在墓葬壁畫中常用于表達游牧民族對生命和自然的崇敬和美好愿望。梅花則被視為堅強和不屈的象征,代表著游牧民族的精神品質和追求。竹子則被視為清雅和高尚的象征,代表著游牧民族追求高尚品質的精神追求。
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中的動植物圖案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反映出游牧民族對生命和自然的崇敬和追求,同時也代表了游牧民族獨特的審美觀念和精神追求。這些圖案的出現(xiàn)不僅是藝術表現(xiàn),也反映了游牧民族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文化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二)生活場景的象征意義
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中的生活場景通常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這些場景代表了游牧民族文化中的一些重要精神和價值觀念。
墓葬壁畫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狩獵場景,通常被視為勇敢和力量的象征。這些場景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墓葬壁畫中,反映了游牧民族文化中狩獵活動的重要性和對自然的依賴。在這些場景中,游牧民族通常會騎著駿馬,手持箭矢或長槍,穿越草原,追逐獵物。這些場景通過狩獵活動展現(xiàn)了游牧民族的勇氣和力量,也反映了他們對自然的崇敬和依賴。
出現(xiàn)在墓葬壁畫中的舞蹈和音樂場景,則通常被視為幸福和祥和的象征。這些場景反映了游牧民族文化中音樂和舞蹈的重要性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這些場景中,游牧民族通常會手牽手,圍成一個大圓圈,跳起歡快的舞蹈,配合著優(yōu)美的音樂。這些場景通過舞蹈和音樂的表現(xiàn),展現(xiàn)了游牧民族的幸福和祥和,也反映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出現(xiàn)在墓葬壁畫中的戰(zhàn)爭場景,則通常被視為游牧民族的勇氣和智慧的象征。這些場景反映了游牧民族文化中戰(zhàn)爭的重要性和對保衛(wèi)家園的責任。在這些場景中,游牧民族通常會手持長槍和盾牌,騎著駿馬,穿越草原,與敵人激戰(zhàn)。這些場景通過戰(zhàn)爭的表現(xiàn),展現(xiàn)了游牧民族的勇氣和智慧,也反映了他們對自由和家園的珍視和保衛(wèi)[3]。
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中的生活場景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反映了游牧民族對生活和自然的獨特理解和審美觀念。這些場景的出現(xiàn)不僅是藝術表現(xiàn),也反映了游牧民族的歷史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通過這些場景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文化傳統(tǒng),同時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游牧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歷史價值。
三、不同游牧民族墓葬壁畫的比較研究
(一)壁畫風格與技法的差異
北方游牧民族墓葬壁畫在不同的時間和地區(qū)之間存在顯著的風格和技法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墓葬壁畫的線條、形象、色彩和構圖等方面。
在線條方面,不同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畫具有不同的特點。例如,東胡的墓葬壁畫通常采用圓潤、細膩的線條,墓葬壁畫的線條流暢,勾勒出人物的輪廓,形象傳神。而鮮卑的墓葬壁畫則多采用鉤玉式線條,表現(xiàn)出銳利和短促的線條特點,突顯出人物的動態(tài)和力量感。突厥和契丹的墓葬壁畫則更加注重線條的變化和多樣性,通過線條的運用表現(xiàn)出墓葬壁畫的華麗和富有裝飾性。
在形象方面,不同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畫也存在差異。例如,東胡的墓葬壁畫多以人物為主,其人物形象塑造的具有紀實性和真實性,能夠體現(xiàn)出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特征。鮮卑的墓葬壁畫則主要以動物為主,其動物形象具有神秘、剽悍的特點,反映出鮮卑民族對神秘力量的審美追求。突厥和契丹的墓葬壁畫則多以騎馬、打獵等場景為主,同時也表現(xiàn)出草原上弱肉強食的生動畫面和部落間征戰(zhàn)的文化寓意。
在色彩方面,不同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畫也存在差異。例如,東胡的墓葬壁畫多使用紅、黑、白等簡單的顏色,突出了線條和形狀的表現(xiàn),呈現(xiàn)出簡約而富有表現(xiàn)力的特點。鮮卑的墓葬壁畫則多使用藍、白、綠等顏色,表現(xiàn)出他們對自然和生命的追求和崇敬。突厥和契丹的墓葬壁畫則多使用紅、黃、藍、綠等鮮明對比的顏色,表現(xiàn)出他們對豪華和華麗的追求和表現(xiàn)。
不同游牧民族墓葬壁畫的風格和技法差異,反映了不同游牧民族在藝術審美、文化傳承和歷史演變等方面的差異和多樣性。同時,這些差異和多樣性也反映了游牧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和開放性,為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認識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傳統(tǒng)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二)象征表意與文化傳承的共性與個性
盡管不同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畫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在象征表意和文化傳承方面,它們也存在著一些共性和個性。
在共性方面,不同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畫中都出現(xiàn)了動植物圖案、生活場景、圖騰和符號等,這些圖案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傳承都具有一定的共性。例如,不同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畫中都出現(xiàn)了馬、鹿、牛等動物圖案,這些動物不僅代表著游牧民族的生產(chǎn)生活和精神追求,同時也象征著祖先和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崇敬[4]。此外,不同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畫中也都出現(xiàn)了家族和部落的標志、圖騰和符號等,這些圖案既反映了游牧民族的部族機制和家族觀念,又代表了游牧民族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傳承。
在個性方面,不同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畫也表現(xiàn)出了一些獨特的特點和價值。例如,東胡的墓葬壁畫中常常出現(xiàn)較為真實和細膩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形象塑造反映出東胡民族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tǒng);鮮卑的墓葬壁畫中則經(jīng)常出現(xiàn)具有神秘而生動的動物形象,這些動物形象反映了鮮卑民族獨特的藝術審美和文化特征;突厥和契丹的墓葬壁畫則注重色彩和裝飾性的表現(xiàn),這種風格反映了突厥和契丹民族對豪華和華麗的追求和表現(xiàn)。
不同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畫在象征表意和文化傳承方面存在著一些共性和個性,既表現(xiàn)出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淵源和精神追求,同時也反映出不同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和獨特價值。這些共性和個性的表現(xiàn),為我們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和藝術遺產(chǎn)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和思路。
四、結語
游牧民族墓葬壁畫是研究游牧民族文化和藝術的重要載體之一,其在造型藝術和象征表意方面都表現(xiàn)出了獨特的特點和價值。壁畫中的線條、色彩、人物和動物形象、裝飾圖案等方面,反映了不同游牧民族在藝術審美、文化傳承和歷史演變等方面的差異和多樣性。同時,不同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畫中也出現(xiàn)了共性和個性的特點,例如動植物圖案、生活場景、圖騰和符號等,既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產(chǎn)生活和精神追求,又代表了游牧民族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傳承。因此,通過對不同游牧民族的墓葬壁畫進行比較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認識游牧民族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傳統(tǒng),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提供有效支撐。
參考文獻:
[1]石惠杰,艾妮莎.北方游牧民族古代壁畫及其發(fā)展現(xiàn)狀[J].藝術家,2022(4).
[2]高嘉,冬冬.北方古代鮮卑游牧民族墓葬壁畫裝飾藝術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8(7).
[3]包江寧.從墓葬壁畫藝術看北方游牧民族的飲食文化[J].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2013(1).
[4]徐英.中國北方游牧民族造型藝術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6.
作者簡介:郭婷,碩士研究生,銀川科技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民間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