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錐曲線中直線的斜率之和(積)為定值問題較為復雜,且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其難度往往較大.解答此類問題,需靈活運用直線的斜率公式、直線的方程、圓錐曲線的方程、韋達定理等.通過研究和總結(jié),筆者發(fā)現(xiàn)解答此類問題主要有兩種途徑:利用參數(shù)方程與齊次化法.下面結(jié)合實例進行探討.
一、利用參數(shù)方程
我們知道,若直線l過點M(x0,y0),且傾斜角為α,則其參數(shù)方程為[x=x0+tcosα,y=y0+tsinα,](t為參數(shù));若橢圓的長半軸為a、短半軸為b,則其參數(shù)方程為[x=acosφ,y=bsinφ,](φ為參數(shù)).解答圓錐曲線中直線的斜率之和(積)為定值問題,可以利用圓錐曲線和直線的參數(shù)方程來求解.首先設出直線或圓錐曲線的參數(shù)方程;然后用參數(shù)表示曲線或直線上未知點的坐標,如[(acosα,bsinα)];然后根據(jù)三角函數(shù)的和差化積公式和直線的斜率公式[k=y-y0x-x0]表示出直線的斜率;再根據(jù)題意建立直線斜率的和積關(guān)系,證明所得的結(jié)果為常數(shù)或者與變量無關(guān),即可解題.
例1.已知橢圓[C:x2a2+y2b2=1(agt;bgt;0)]的離心率為[22],點[2,2]在[C]上.
(1)求橢圓[C]的方程;
(2)直線[l]不經(jīng)過原點[O],且不平行于坐標軸,[l]與[C]有兩個交點[A,B],線段[AB]的中點為[M],證明:直線[OM]的斜率與直線[l]的斜率之積為定值.
解:(1)因為橢圓[C]的離心率為[22],點[2,2]在[C]上,
所以[a2-b2a=22],[4a2+2b2=1],
得[a2=8,b2=4],
所以橢圓[C]的方程為[x28+y24=1].
(2)因為[A,B]為直線[l]與橢圓[C]的兩個交點,[M]為線段[AB]的中點,
故設[A(22cosα,2sinα)],[B(22cosβ,2sinβ)],
則[M(2(cosα+cosβ),sinα+sinβ)],
其中[α,β∈0,π],[α≠β],且[α+β≠π],
設直線[l]的斜率為[kl],直線[AM]的斜率為[kAM],直線[OM]的斜率為[kOM],
因為點[A,M]均在直線[l]上,所以[kl=kAM],
所以[kAM=2sinα-(sinα+sinβ)2cosα-cosβ]
[=sinα-sinβ2cosα-cosβ=-22tanα+β2,]
同理可得[kOM=sinα+sinβ2cosα+cosβ=2tanα+β22],
則[kAM?kOM=-22tanα+β2?2tanα+β22=-12],
所以直線[OM]的斜率與直線[l]的斜率之積為定值[-12].
先根據(jù)橢圓的參數(shù)方程設出橢圓上的點A、B及其中點M,便能直接根據(jù)直線的斜率公式求得[kAM、kOM]及其乘積的表達式;然后通過三角恒等變換消去參數(shù)[α、β],就可以得到定值.由此可以看出,運用參數(shù)方程解答圓錐曲線中直線的斜率之和(積)為定值問題,較為便捷.而運用此方法解題的關(guān)鍵是根據(jù)圓錐曲線的參數(shù)方程設出相關(guān)的點,并進行合理的三角恒等變換.
二、運用齊次化法
齊次化法是指通過構(gòu)造齊次式,將問題轉(zhuǎn)化齊次方程問題來求解.運用齊次化法解答圓錐曲線中直線的斜率之和(積)為定值問題,需先引入一個新的變量,使得圓錐曲線的方程變?yōu)殛P(guān)于[yx]的齊次方程;再將橢圓方程中的平方項和常數(shù)項合并,從而得到一個更加簡單的式子,這樣可以使計算變得更加簡便.或?qū)⒆鴺嗽c平移到特殊點上,構(gòu)建新坐標系,使得直線的斜率為[k=yx];再聯(lián)立新坐標下的直線與圓錐曲線方程,將其轉(zhuǎn)化為關(guān)于[yx]的一元二次方程;接著根據(jù)韋達定理建立直線斜率之間的和積關(guān)系.
例2.已知橢圓[C]過點[A(1,32)],兩個焦點分別為[(-1,0)],[(1,0)].
(1)求橢圓[C]的方程;
(2若[E,F(xiàn)]是橢圓[C]上的兩個動點,直線[AE]的斜率與[AF]的斜率互為相反數(shù),證明直線[EF]的斜率為定值,并求出這個定值.
解:(1)由題意知[c=1],
設橢圓的方程為[x21+b2+y2b2=1],
因為[A]在橢圓上,
所以[11+b2+94b2=1],
解得[b2=3],[b2=-34](舍去),
所以橢圓[C]的方程為[x24+y23=1].
(2)設直線[AE]的斜率為[kAE],直線[AF]的斜率為[kAF],直線[EF]的斜率為[kEF],
將原坐標系先向右平移1個單位,再向上平移[32]個單位,以[A(1,32)]為坐標原點,建立新直角坐標系[xAy],
此時[x=x+1,y=y+32,]
將其代入橢圓的方程[x24+y23=1]中,得到在新直角坐標系下的橢圓方程[C1:x-124+y-3223=1],
即[C1:3x2-6x+4y2-12y=0],
由題意可知直線[EF]不經(jīng)過原點[A],
設在新的直角坐標系中,點[E(x1,y1)],點[F(x2,y2)],
直線[EF]的方程為[nx+my=1],
將直線[EF]的方程與新橢圓的方程[C1]聯(lián)立,得:
[3x2-6x+4x2-12y=0,nx'+my'=1,]
可得[(3-6n)x2-(12n+6m)xy+(4-12m)y2=0]①,
因為直線[AE]與直線[AF]的斜率都存在,
所以[x1≠0, x2≠0],
在①式的兩邊同時除以[x2],得:
[(4-12m)y2x2-(12n+6m)yx+3-6n=0]②,
則[kAE=y1x1],[kAF=y2x2]為②的兩個實數(shù)根,
因為直線[AE]與直線[AF]的斜率互為相反數(shù),
根據(jù)韋達定理,得[kAE+kAF=12n+6m4-12m=0],
即[n=-m2],
又因為直線[EF:nx+my=1],
所以[n,m]不可能同時為0,即[n,m]均不為0,
所以[kEF=-nm=--m2m=12],
所以直線[EF]的斜率是一個定值,且值為[12].
解答該題,首先需將坐標軸平移,以[A]點為新的坐標原點構(gòu)建新坐標系,得到新坐標系下的橢圓方程[C1];然后設出點[E、F]以及直線[EF]的方程,并將兩個方程聯(lián)立、化簡;再在所得方程的兩邊同時除以[x2],使其為齊次式:[(4-12m)y2x′2-(12n+6m)yx+3-6n=0],此時直線的斜率[kAE=y1x1]、[kAF=y2x2]為該方程的兩個實數(shù)根,根據(jù)韋達定理,即可建立直線[AE]的斜率與[AF]的斜率之和的關(guān)系式,化簡該式就能證明直線[EF]的斜率為定值.
相比較而言,運用齊次化法解題的思路更加清晰.但要注意的是,運用該方法解題需構(gòu)造出合適的齊次方程,將直線的斜率視為一元二次齊次方程的實數(shù)根,并利用韋達定理建立關(guān)于直線斜率的和積關(guān)系式.
總之,運用參數(shù)方程與齊次化法解答圓錐曲線中直線的斜率之和(積)為定值問題,都能簡化運算,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但是這兩種解題方法的適用情形并不相同,若題干信息中提到兩條直線經(jīng)過公共點,就要優(yōu)先考慮使用齊次化法;若題干中并沒有提及,就可以結(jié)合圓錐曲線的參數(shù)方程與三角函數(shù)的和差化積公式進行求解.同學們需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典型題目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這樣才能熟練掌握兩種方法的應用技巧.
(作者單位:閩南師范大學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