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璀璨明珠,語言簡練精悍,意象豐富多彩,中國詩詞不僅歷史悠久,數(shù)量多,種類繁,而且蘊含了無窮的人生意蘊,讓讀者深受教育。語文教師需要發(fā)掘詩詞的人生意蘊與審美價值,對學生進行審美和人生教育,以詩詞來陶冶學生的性情和品格。沉浸在詩詞藝術之中,可以讓人遠離喧囂,正視寂寞;可以促使你敢于挑戰(zhàn)、創(chuàng)新;可以助你實現(xiàn)自我價值。所以說詩詞對一個人一生的不同階段都是有著重要的人生意義,值得學生不斷吟誦和體會。
關鍵詞:詩詞" 人生意蘊" 審美與教育
詩詞是中小學語文不可不學的內(nèi)容,對于學生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審美能力有重要的影響。詩詞本身有著豐富的知識、文化和情感等人生意蘊。教師通過誦讀、理解、品味、挖掘詩詞的深意能深刻地影響學生的一生。
一、中國古代的詩歌種類很多。古代文人幾乎在所有場合都會做詩:宴席間做詩、送別時作詩、相思時做詩、相逢時做詩、游覽名山古跡時做詩、詠懷古跡時做詩、得意時做詩、失意時做詩、賀喜時做詩、吊唁時做詩,甚至在牢獄中也忘不了做詩……正因如此,歷史上杰出的詩人數(shù)不勝數(shù),名篇佳作浩如煙海。他們給學生傳達的哲理之思、人情之美、景物之幽、品格之高,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陶冶了學生的性情,凈化了學生的心靈,完善了學生的人格,使學生成為情感豐富且幸福的人。學生可以從中國古代文化寶庫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1]
二、古詩詞中有很多常見的意象,蘊含豐富的人生意蘊。這些意象極美,表達著靈動的中國式美學,承載著中國人雅致的情感審美。古人用月亮代表思鄉(xiāng)思親,以冰雪比喻忠貞,以折柳表示惜別;紅豆常用以象征愛情或相思,梅花象征高潔人格,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芭蕉常常與孤獨憂愁相聯(lián)系,杜鵑常與悲苦之事聯(lián)系在一起,望云思友、見月懷人,是古代詩詞中常用手法。學習這些詩歌,感受這些美好意象,對于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感受能力有著積極的潛移默化的作用與影響。[2]
三、利用唐詩宋詞還可以對中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與審美能力教育。通過對詩詞的學習、鑒賞、品味來豐富學生們的人生閱歷、人生情感,培養(yǎng)學生們的高雅情趣以及審美能力。每一首詩詞都包含著許多生動有趣的故事。詩詞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個鮮活的故事,通過故事,可以對照反省,也可以檢查當下,也可以感化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通過說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詩詞寫作背景,體會到詩詞魅力,產(chǎn)生美好的情感與愉悅的心情?!案袆印薄案谢弊饔?,進而潤人心田,使人真誠而善良,產(chǎn)生對“美”的悟性。
學生也可以從宋人的詩詞中感受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感受他們詩詞中透露出來的雅趣,也可以感受他們生活的痛苦與憂愁。中國的詩詞充滿了智慧,充滿哲理。詩詞的創(chuàng)作者中有帝王將相、達官貴人、世襲領主,也有讀書人。他們或經(jīng)歷亡國之苦,或在仕途中苦苦掙扎,或徘徊于仕途與田園,過著亦隱亦仕的生活;他們或訪山涉水、泛舟游玩、賞花賞月,或踏青尋梅、歡度節(jié)日,于酒席歌舞,到處充斥著歡聲笑語,表現(xiàn)及時行樂的心理。劉禹錫的《陋室銘》中說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弊〉煤喡獩]有關系,只要主人品德高雅,也可以美名流傳。張孝祥的《過洞庭》展現(xiàn)了深夜泛舟賞月的清雅,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的太守宴請百姓,與民同樂,都可以看古人的雅趣和高尚情懷。[3]
學生要從詩詞的學習中吸取營養(yǎng)與價值,在寫作中運用古詩詞名句,為作文增添光彩。詩詞帶給學生的思考,豐富學生的情感領域,開拓學生的眼界,從作品包含著的豐富人生意蘊去感受詩詞的魅力。
人們的情感會隨時間的推移而產(chǎn)生不同的內(nèi)容,人將老時會感嘆時光易逝、青春容貌不再,往事歷歷在目,特別懷舊,特別思念兒時的朋友以及故鄉(xiāng)的一草一木。《沁園春·長沙》中的“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就是最好的例證。有些詩人年老之后,對于人生志向、抱負理想方面的追求也會隨之降低。例如,王維晚年曾發(fā)出感嘆:“晚來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彼哉f詩詞是一個人一生不同階段的寫照,都有著重要的人生意義,值得學生不斷吟誦和體會其中的深刻內(nèi)涵。
從古至今,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詩人與詞人,他們猶如天上的流星,一晃而過,但是他們身后的作品卻閃耀著燦爛的光芒,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學生要把它珍藏起來,再一次朗讀、學習、體會,像從海邊拾起美麗的貝殼。他們所傳達的哲理之思、人情之美、景物之幽、品格之高,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陶冶了學生的性情,凈化了學生的心靈,完善了學生的人格,使學生成為了情感豐富且幸福的人。
參考文獻:
[1]楊海明.楊海明詞學文集:續(xù)編.第四冊,卷五, 唐宋詞論稿[M].江蘇大學出版社,2010.
[2]丁遠直.論中國古代詩歌的含蓄美[J].湖北財經(jīng)高等??茖W校學報,2002,14(3):56-59.
[3]孫曉飛,張娟.中國古代詩歌的審美情結[J].文學教育,2007(1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