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 話語權建設尤為重要, 關系著政權鞏固和文化安全。在國際關系中, 沒有話語權, 就不能說有了重要的國際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 中國經(jīng)濟、 軍事等硬實力顯著增強, 然而并沒有形成與之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這不符合中國大勢、 世界大勢。為盡快解決這一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形成了以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為邏輯起點、 以 “不忘本來、 吸收外來、 面向未來” 為基本思路、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 “四個自信” 為核心內容、 以新舊融合媒體為主要陣地、 以 “全黨動手, 全民參與” 為工作格局、 以黨性與人民性高度統(tǒng)一為總體要求的思想體系, 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價值指向, 在實踐中使中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形勢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深入研究之, 不僅可以厘清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頂層設計, 還可以深入了解習近平意識形態(tài)基本思想, 對指導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 習近平; 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 內在邏輯; 價值指向
中圖分類號: D2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1217 (2024) 04-0001-10
收稿日期: 2024-05-09
基金項目: 1.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基礎研究重大項目 (2024-JCZD-01) : 習近平關于建設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重要論述研究;
2.河南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 (2024-ZZJH-200) : 習近平關于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的重要論述研究。
作者簡介: 武振華 (1968-), 男, 山東莘縣人, 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法學博士;
趙 賀 (1997-), 男, 河南駐馬店人, 安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
當今世界, 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誰掌握了話語權, 誰就在國際事務中更好地掌握了主動權。為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 梳理這些論述, 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其內在的邏輯性和鮮明的價值指向, 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 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內涵的學理探析
黑格爾說: “真正的思想和科學的洞見, 只有通過概念所作的勞動才能獲得?!薄荆鄣拢莺诟駹枺?《精神現(xiàn)象學》 (上) , 賀麟、 王玖興 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79年, 第48頁?!繛榕逡庾R形態(tài)話語權這個概念, 首先要從話語、 話語權基礎性詞語開始。
(一) 話語意味著權力, 但不具有強制性
對話語的研究,起自于文化語言學。在西方語言學中,話語與語言有所不同,話語是特定語言的表達。第一次區(qū)分話語與語言的是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他認為,話語是個人的、異質的應用性語言,語言是社會的、規(guī)則明確的同質體【\費爾迪南·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高名凱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第22-23頁?!俊T诂F(xiàn)代漢語中,話語則有 “言語”和語言兩種內涵,也就是說,話語等同于語言。馬克思主義認為,語言是在人類交往中產(chǎn)生的,具有交流思想、表達情感、指認事物、闡述觀點等功能。然而, 在社會生活中,話語的作用遠非如此。話語通過建構話語體系,不但可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而且可以構筑社會關系、調整社會秩序、左右他人思想和行為,這就是話語的“神秘”之處。探討話語這一“神秘”功能的學者比較多,如:皮埃爾·布爾迪厄認為,話語“并非單純的‘能說’,更意味著有權利說,即有權利通過語言來運用自己的權力”【楊善華:《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288頁?!?。諾曼·菲爾克拉夫認為,“話語不僅反映和描述社會實體與社會關系,話語還建造或‘構成’社會實體與社會關系。”【\諾曼·菲爾克拉夫:《話語與社會變遷》, 殷曉蓉 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年,第38頁?!科渲?,福柯的探討最具有代表性。??聫娜齻€層面進行了探討: 第一, 話語不僅表征著事物,還蘊含著社會權力關系。福軻認為,“在任何社會中,話語的生產(chǎn)都會按照一定的程序而被控制、選擇、組織和再傳播。其中隱藏著復雜的權力關系。”【\米歇爾·??拢骸兑?guī)訓與懲罰》,劉北城、楊遠嬰 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9年,第89頁。 】在這種權力關系中,人人都可以行使權力,同時又被權力所操縱。不過,這種權力不是單一的、有中心的、有實體組織的,而是無形的、彌散的、軟性的、無處不在的;不是消極的,而是有積極向度的。第二,話語權與知識有共生性。??逻€認為,人類世界是由話語體系編制的知識世界,誰擁有了知識,誰就擁有了解釋世界、描述歷史的權力【王治河:《福柯》,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59頁?!俊5谌?,話語與統(tǒng)治權有著密切關系。福軻認為,統(tǒng)治階級話語“既表達權力,同時也強化權力”【\米歇爾·??拢骸缎越?jīng)驗史》,張延琛 等譯,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9年,第99頁?!???梢姡诟?履抢?,話語不僅蘊含著權力、生產(chǎn)著權力,還傳遞著權力、強化著權力。福柯的這些觀點,對于今天理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有著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二)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與話語權有內在的關聯(lián)性,但不意味著前者是后者的機械延伸
意識形態(tài)話語是話語的一種,由此可否理解為: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對此,學者有不同認識。有的認為,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就是話語權的延伸,理由是:在階級社會,話語不同程度上帶有意識形態(tài)性,即使所謂“中性”的話語,置于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中也具有了意識形態(tài)功能。有的則不這么認為,理由是:意識形態(tài)話語政治傾向明顯,日常生活話語大眾化顯著。若把日常生活話語也當成意識形態(tài)話語,則意識形態(tài)泛化了。這里問題的關鍵是: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的話語是否就是意識形態(tài)話語。
首先,意識形態(tài)話語是一種特殊的話語。馬克思主義認為,語言是一種意識,“一種實踐的、既為別人存在因而也為我自身而存在的、現(xiàn)實的意識”【⑦《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3頁,第194頁?!?。語言大致分兩種: 一種是“純粹的生活語言”,“具有感性的性質”⑦。如表征事物名稱、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語言等。這種話語起初不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另一種是 “政治語言”、“憲法的語言”、“哲學語言”、“宗教的語言”、“革命語言”、“斗爭的語言”等。這種語言表達和傳播著階級立場和階級利益,屬于意識形態(tài)話語。其次,帶有意識形態(tài)性的話語也不都是意識形態(tài)話語。如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離以后,“純粹的生活語言”變得不那么純粹了。這種不純粹性,是由各階級、階層在使用過程中不同心理造成的,不是話語本身屬性造成的。普列漢諾夫認為,社會心理具有意識形態(tài)性⑧【⑧《普列漢諾夫哲學著作選集》第1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59年, 第715頁?!?。當然,這種話語意識形態(tài)性,對不少人來講屬于“無意識”。再次,意識形態(tài)話語實際上是一種表達特定階級利益的話語體系,具有系統(tǒng)性、規(guī)范性、政治性、實踐性于一體??梢?,意識形態(tài)話語與話語內涵與外延都不同,順之,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與話語權也不是一回事,但兩者有著密切關系。話語權是一種無形的軟約束力,無組織中心、無政治目的、無專業(yè)人員實施,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是一種階級文化權威,由文化的解釋力、說服力、傳播力而生成的影響力,有組織中心、有明確政治目的、有專業(yè)隊伍實施。
(三)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后者外延相對寬泛
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往往與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聯(lián)系在一起。誠然,它們之間有著緊密關系,尤其是前兩者,都是來自于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的解釋力和說服力、價值理念的吸引力和引領力、表現(xiàn)形式的感染力和感召力、轉化為實踐的示范力。但是,深究起來,它們在內涵和外延上還是有所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是形成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的基礎,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是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升華。在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列寧最早提出領導權問題。不過,他說的領導權,既包括政治領導權,也包括思想領導權。意大利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安東尼奧·葛蘭西明確提出了“文化領導權”。他認為,工人階級所建立的意識形態(tài)要成為歷史必然的東西,具有合理的心理狀態(tài)【\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札記》,葆煦 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64頁。】,“市民同意”是掌握文化領導權的必要條件。1940年3月,毛澤東同志也談到領導權,他說的領導權也是指別人自愿服從的意思【《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42頁?!俊R庾R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涵義更寬泛一些,內含著政治指引力、思想說服力、組織保障力,既有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之意,又有為之而進行的工作部署、組織、實施等行政管理管理權,涉及對人(機構)、事(內容)、物(設施)多個方面。
二、 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重要論述的內在邏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 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 梳理這些論述, 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內在的邏輯關系。
(一) 以解答時代問題為切入點, 以增強國際話語權為著力點
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從哪里入手, 往哪個方向努力, 直接關系建設成效。
1.以解答時代問題為切入點。話語是意識形態(tài)表達方式, 但是話語并非主觀構建, 而是來自現(xiàn)實問題。問題是理論之源, 時代是思想之母。時代不同, 面臨的問題也不同。解答時代問題是思想理論工作的根本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 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面臨諸多問題, 其中, 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是最主要的。進入新時代, 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大幅提高, 物質財富極大豐富,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發(fā)生結構性變化, 已不再停留在物質層面的滿足, 而對高品質精神文化生活更加注重。因而, 加強文化建設, 豐富人民精神世界, 滿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建設人民美好的精神家園, 成為了當前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從輿論場看, 各種社會思潮泛起, 多種價值觀念并存, 輿論斗爭異常激烈, 嚴重沖擊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安全。從國際看, 西方輿論霸權依然存在, 中國聲音還不夠大, 黨和國家形象存在著 “他塑” 問題, 等等。 “時代是出卷人, 我們是答卷人?!薄劲荨读暯秸勚螄碚?第三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年, 第70頁, 第312頁。】堅持問題導向, 回答現(xiàn)實問題就成為了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起點。
2.以增強國際話語權為著力點。目標就是方向, 方向指引著道路。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工作任務比較多, 如堅持 “圍繞中心, 服務大局” 、 做到 “兩個鞏固” ④【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一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8年, 第153頁?!俊?完成 “五項使命” ⑤、 做到 “兩個維護” ⑥【⑥《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 (上) ,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9年, 第798頁?!俊?做好 “四個服務” ⑦【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二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年, 第376頁?!?等等。其中, 講好中國故事、 擴大中國聲音、 爭奪國際話語權, 是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當務之急。進入新時代以來, 中國經(jīng)濟、 科技、 軍事等國家硬實力顯著增強,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 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實體和第一大工業(yè)制造國, 但是, 并沒有形成與之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甚至還曾一度處于有理說不出、 說出來也傳不出去的境地。這種局面與當代中國綜合實力不相稱, 不符合中國大勢、 世界大勢, 也不利于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事業(yè)。失語就要挨罵, 就只能處于被 “說教” 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這種局面必須改變, 也能夠改變⑧【⑧《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7年, 第208頁。】。 因而, 加快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 增強中國國際話語權, 成為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迫切任務。
(二) 基本思路: 根植于中華文化, 借鑒國外文明, 面向未來發(fā)展
2016年5月,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所提出的思路【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二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年, 第338頁, 第313頁。】, 為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提供了路徑。
1.根植于中華文化。首先, 要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華民族有著5000年文明史, 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 人文精神、 道德觀念, 積淀了豐厚的優(yōu)秀文化, 具有獨特的魅力和鮮明的個性, 是我們立足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所在。我們要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資源, 闡發(fā)其潛在價值, 激活其生命力, 推動其創(chuàng)造性轉化、 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特別要弘揚那些跨越時空、 超越國界、 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 使之精華部分與當代文明社會相協(xié)調, 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資源, 讓中華文化永放光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 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chuàng)新?!?②其次, 要傳承革命文化基因。革命文化是由中國共產(chǎn)黨人、 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在長期實踐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紅色文化, 是中國文化發(fā)展史上一個質的飛躍。革命文化蘊藏著艱苦奮斗、 敢為人先、 勇往直前的斗爭精神, 蘊藏著強烈的家國情懷和堅定的理想信念, 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是構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2.借鑒國外文明。借鑒國外文明是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客觀要求。文明因交流互鑒而繁榮昌盛。在輝煌燦爛的人類文明中, “不同國家、 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 ③【③《習近平著作選讀》 第一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3年, 第279頁。】, 其中, 不同國家、 民族優(yōu)秀文明成果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尤其在當今全球化、 信息化時代, 世界各文明之間的交流更為緊密, 沒有哪一個國家、 民族能夠孤立于世界而發(fā)展。從中國歷史看, 從張騫、 班超出使西域, 到唐、 宋 “絲綢之路”, 從佛教、 伊斯蘭教的傳入, 到清朝后期的 “西學東漸”, 不斷吸收、 借鑒、 融合外國先進文化是中華文明長盛不衰的密碼。特別是俄國十月革命, 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 指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偉大成就。改革開放后, 中國人民在推進現(xiàn)代化過程中吸收了西方市場經(jīng)濟元素, 創(chuàng)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梢哉f, 吸收外來、 博采眾長、 兼收并蓄是中華文化的顯著特征。當然, 吸收外來文化是有原則的、 有選擇的。我們要在批判中學習, 在學習中借鑒, 在借鑒中發(fā)展。
3.面向未來發(fā)展。面向未來發(fā)展是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必然選擇。 “歷史發(fā)展的總體趨勢比既成的歷史事實具有更高的現(xiàn)實性?!?④【④吳曉明: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新文明類型的可能性》, 《哲學研究》 2019年第7期, 第5頁?!?面向未來就是向前看, 看長遠, 高瞻遠矚, 順應世界大勢。具體到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 就是要保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前瞻性、 先進性, 攀登文化發(fā)展高峰, 占領文化制高點。沒有遠慮, 必有近憂。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作為當代中國文化的核心, 是歷史的、 民族的, 也是現(xiàn)代的、 世界的, 只有樹立戰(zhàn)略思維, 按照歷史自身邏輯, 把握歷史規(guī)律, 關懷人類, 引領時代, 才能創(chuàng)新發(fā)展, 掌握歷史主動性, 增強文化先進性和引領力, 從而在世界文明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總之, 這一思路, 正確處理了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 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 當代文化與未來文化關系, 是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基本遵循。
(三) 核心內容: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關鍵
1.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弘揚人類共同價值。核心價值觀是文化所蘊含的最深層、 最持久的價值, 決定著文化的凝聚力、 感召力、 生命力。不同社會有不同的核心價值觀, 反映著文化價值體系的不同規(guī)定。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貫穿著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 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深層次的精神追求, 既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又吸收了世界先進文化; 既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文化的本質要求, 又蘊含著 “和平、 發(fā)展、 公平、 正義、 民主、 自由” 的人類共同價值, 關系著塑造什么樣的公民、 構建什么樣的國家、 什么樣的社會、 什么樣的世界的問題。把中華文化個性置于世界文化的語境之中, 使之與人類文明歷史發(fā)展方向保持一致, 集中體現(xiàn)著當代中國精神,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代表著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 貫穿著為中國人謀幸福、 為人類謀進步、 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價值理念, 寄托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梢哉f,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站在了人類價值體系制高點, 最大限度體現(xiàn)著人類價值共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內核, 是 “文化軟實力的靈魂”【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一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8年, 第163頁, 第106頁。】。我們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華民族特性和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②, 筑牢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價值基礎。
2.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構建中國話語體系。改革開放以來, 黨帶領全國人民取得的最根本成就是創(chuàng)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設想的模板, 不是世界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 不是西方發(fā)達國家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翻版, 而是馬克主義中國化的 “新版本”。它根植于中華傳統(tǒng)文明, 來源于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深刻認知, 基于對中國和世界大勢的準確把握, 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現(xiàn)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 又立足中國實際, 是中國偉大實踐的理論升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實踐, 改變了中國, 也改變了世界, 使中華民族迎來了由站起來、 富起來向強起來的飛躍, 使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 改變了 “二戰(zhàn)” 以來西方獨大的世界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 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 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③【③《習近平著作選讀》 第一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3年, 第14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 它立足中國實際, 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 系統(tǒng)地回答了怎樣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 怎樣建設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 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 是二十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 具有世界性意義。
(四) 陣地建設: 推動新舊媒體融合發(fā)展, 打造主流輿論新格局
輿論陣地是重要依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要加強輿論陣地建設, 占領各類輿論媒體。
1.繼續(xù)抓好傳統(tǒng)輿論媒體, 提高輿論引導力。當前, 報紙、 書刊、 電臺、 電視臺、 通訊社等傳統(tǒng)媒體仍是重要輿論陣地, 我們不去占領, 人家就會占領。為此,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 第一, “輿論工作者要增強政治家辦報意識” ④【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二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年, 第333頁?!?, 確保輿論陣地主導權掌握在馬克思主義者手里。第二, 貫徹黨管媒體原則, 把各類輿論媒體置于黨的領導之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黨管媒體, 不是只管黨的直屬媒體、 主流媒體, 而是黨內與黨外、 主流與非主流媒體都要管, 領導方式不是 “隔靴搔癢式” 的⑤【⑤⑦《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7年, 第42頁, 第27頁。 】, 而是直接的、 有效的。從稿子的編寫到刊出, 從時政欄目到娛樂節(jié)目, 都要抓好。第三, 堅持正面引導為主, 同時進行輿論斗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 堅持正面引導為主, “讓正確的聲音先入為主” ⑥【⑥《習近平關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論述摘編》,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8年, 第116頁?!?, “決不意味著放棄輿論斗爭” ⑦。以立為主、 立破并舉是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基本規(guī)律。
2.把互聯(lián)網(wǎng)輿論媒體作為重中之重, 提高輿論影響力。當今世界已進入網(wǎng)絡時代、 信息化時代, 互聯(lián)網(wǎng)功能之強大, 以致到了誰控制了網(wǎng)絡, 誰將擁有世界的地步?;ヂ?lián)網(wǎng)在給我們的工作、 學習、 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 也給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和政權安全帶來嚴重挑戰(zhàn), 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了輿論宣傳的重中之重。為此,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要加強互聯(lián)網(wǎng)建設, 并從技術、 內容、 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第一, 在技術上, 要加強核心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和基礎設施建設, 解決關鍵技術和設備受制于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 要抓緊制定和實施核心技術設備攻堅戰(zhàn)略, 集中人力、 物力、 財力, 加速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⑧?!劲唷读暯秸勚螄碚?第三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年, 第307頁。】 第二, 在內容上, 要弘揚主旋律, 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學術體系、 話語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支撐話語體系的基礎是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沒有自己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就沒有話語權?!?①【①④⑤⑥《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7年, 第69頁, 第33頁, 第53頁, 第33頁?!繛榇?, 要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 讓世界知道 “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 、 “學術中的中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二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年, 第340頁?!俊5谌?, 在話語傳播上, 要突出景像化、 視覺化、 智能化、 信息化、 文化化的特點, 創(chuàng)新話語表達方式, 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和國際傳播體系, 同時, 審時度勢, 因勢利導, 把握好輿論引導的時、 度、 效, 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2年, 第318頁?!?。第四, 在管理上, 堅持依法以技治網(wǎng), 按照 “積極利用、 科學發(fā)展、 依法管理、 確保安全” 的方針, 科學處理自由與秩序、 自主與開放、 發(fā)展與安全、 管理與服務的問題, 提升綜合治理能力, 確?;ヂ?lián)網(wǎng)可用、 可控。此外, 還要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 構建網(wǎng)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3.加快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 提高國際傳播力。隨著全媒體時代加速演進, 媒體融合大勢所趨。為順應這一形勢, 贏得意識形態(tài)話語傳播的主動權, 2014年8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 《關于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 2020年9月,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 《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兩個 《意見》 要求: 第一, 要充分利用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各自優(yōu)勢, 創(chuàng)新媒體傳播方式, 建立融合傳播矩陣, 形成資源集約、 差異發(fā)展、 協(xié)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第二, 要把媒體智能化、 移動化、 社交化、 可視化、 傳播國際化、 管理法制化作為努力方向, 整合各種媒介資源生產(chǎn)要素, 實現(xiàn)各個層面互通共融, 打造對外傳播話語融合產(chǎn)品。第三, 要堅持移動媒體優(yōu)先、 主流媒體優(yōu)先, 做好新型主流媒體規(guī)劃布局, 建成一批影響力大、 競爭力強的新型國際主流媒體, 讓中國聲音傳得更廣、 影響更深。第四, 要發(fā)揮政府宏觀調控作用和市場機制作用, 創(chuàng)新媒體運營模式和投融資政策, 增強輿論媒體的競爭能力和自我造血機能。第五, 統(tǒng)籌處理好中央與地方媒體、 主流和商業(yè)媒體、 大眾化和專業(yè)性媒體的關系, 打好組合拳, 形成新的媒體生產(chǎn)方式。此外, 還要把掌握的社會思想文化公共資源、 社會治理大數(shù)據(jù)、 政策制定權的制度優(yōu)勢, 轉化為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綜合優(yōu)勢。
總之, 加快構建全媒體傳播體系, 打好 “陣地戰(zhàn)” 是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重要方略。
(五) 工作格局: 全黨動手, 全民參與
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涉及面廣、 黨性強、 任務艱巨而復雜, 需要形成全黨動手、 全民參與的工作格局。
1.各級黨委要站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第一線。思想領導在黨的一切領導中占據(jù)首要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各級黨委要擔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④, 落實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第一, 各級黨委要增強 “四個意識”, 加大對意識形態(tài)領域重大問題的分析研判力度,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動權⑤。第二, 各級黨委要選好配強宣傳部門的領導班子, 讓那些政治素養(yǎng)高、 業(yè)務精湛、 作風優(yōu)良、 黨和人民放心的人, 主管意識形態(tài)工作。第三, 各級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親力親為, “帶頭抓意識形態(tài)工作” ⑥
, 及時把握住本地區(qū)本部門媒體輿論導向。第四, 建立賦責機制、 履責機制、 問責機制, 構建黨委領導、 部門負責、 社會協(xié)同、 公眾參與的主體責任體系。
2.各職能部門要守土有責、 守土盡責。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不是宣傳思想部門一家的事, 而是一項全局性工作, 需要多方參與、 齊抓共管、 共同努力。第一, 各級宣傳思想部門要提高 “看家本領”, 善于從大局著眼, 從細微入手, 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 發(fā)揮好指導、 協(xié)調、 監(jiān)督和管理的作用, 為其他部門的思想輿論工作做好服務。特別是領導同志要 “真正成為讓人信服的行家里手”⑦【⑦⑧《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一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8年, 第156頁, 第156頁?!俊5诙?, 社會其他各條戰(zhàn)線要積極參與, 主動接受宣傳思想部門的指導和監(jiān)督, 自覺把意識形態(tài)工作同本部門本領域的行政管理、 行業(yè)管理、 社會管理緊密地結合起來⑧, 形成多方聯(lián)動的 “大合唱”。習近平總書記還對工會、 共青團、 婦聯(lián)、 文明辦、 統(tǒng)戰(zhàn)部等, 提出了具體要求。如: 工會要引導廣大職工加強學習, 提高他們的政治思想覺悟、 科學文化道德素質, 保持其身心健康。共青團要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 “三觀”, 敢于筑夢、 追夢、 圓夢。婦聯(lián)要引導廣大婦女自信、 自立、 自強, 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十八大以來重要及獻選編》(中) ,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6年, 第311頁?!?。文明辦要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 共建共享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統(tǒng)戰(zhàn)部要積極引導黨外人士政治觀點, 增進其政治認同【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二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年, 第325年, 第379年?!?。
3.發(fā)揮專業(yè)理論隊伍的 “主力軍” 作用。專業(yè)理論隊伍是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關鍵力量, 不僅能發(fā)揮著建設者、 組織者、 勸說者的作用, 還能喚起接受者的主動性。馬克思把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思想工作者有時稱為 “意識形態(tài)家”【《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1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年, 第551頁?!?, 有時稱為 “意識形態(tài)階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年, 第348頁?!?。列寧把為無產(chǎn)階級服務的思想工作者稱為 “革命的社會主義知識分子”【B12《列寧選集》 第1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年, 第318頁, 第676頁?!浚?葛蘭西稱之為 “有機知識分子” ⑥【⑥陳朗: 《于黑暗中投下的石子 葛蘭西文學思想研究》,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 第206頁?!?。建設高素質的專業(yè)隊伍, 黨性觀念最為重要。為此, 習近平總書記召開多次座談會, 對各條思想戰(zhàn)線的工作者提出了明確要求。如: 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堅持 “四向四做”【《習近平新聞思想講義》,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8年, 第177頁?!?, 不斷增強 “四力” ⑧【⑧⑩《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三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年, 第315頁, 第325頁?!俊W校教師要以德立學、 以德施教, 做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
者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有自主性、 獨創(chuàng)性,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文藝工作者要提高文藝價值、 精神高度, 承擔起以文化人、 以文培元的使命⑩??傊?, 思想工作者要有信仰、 情懷、 夢想、 創(chuàng)新、 擔當, 做好先進文化建設的主力軍, 不斷推動中華文化前行。
總之, 全黨動手、 全民參與, 既是工作格局又是工作理念, 彰顯了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主體性與主導性的統(tǒng)一。
(六) 根本要求: 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tǒng)一
黨性是無產(chǎn)階級最高利益的體現(xiàn)。列寧認為, 黨性是階級斗爭高度發(fā)展的產(chǎn)物, 是政治表現(xiàn)和政治立場B11【B11《列寧全集》 第13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7年, 第273頁。】, 集中體現(xiàn)為社會主義思想B12。任弼時同志認為, 黨性是無產(chǎn)階級最高的階級覺悟和階級意識B13【B13《任弼時選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7年, 第231頁?!?。鄧小平同志認為, 黨性不是派性, 包括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服從黨的決議、 遵守黨的紀律, “也包括聯(lián)系群眾、 艱苦樸素、 實事求是等等” B14【B14《鄧小平文選》 第二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年, 第192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黨性的核心是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站穩(wěn)政治立場” B15【B15B1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一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8年, 第154頁, 第154頁。】。可見, 黨性是馬克思主義的特有屬性。黨性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有多種表現(xiàn), 其中, 堅持黨的領導是最高黨性, 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根本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所有從事輿論宣傳的單位部門、 黨員干部 “都要旗幟鮮明堅持黨性原則” B16。
人民性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最高體現(xiàn)。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馬克思恩格斯在 《共產(chǎn)黨宣言》 中寫到: “無產(chǎn)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 為絕大多數(shù)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B17【B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2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年, 第42頁?!?列寧倡導的密切聯(lián)系群眾、 關注群眾利益、 把馬克思主義通俗化等等, 都體現(xiàn)了人民性。中國共產(chǎn)黨把自己定性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先鋒隊, 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 把群眾路線作為政治路線、 組織路線、 工作路線, 更是體現(xiàn)了人民性。新時代堅持人民性, 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把實現(xiàn)好、 維護好、 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一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8年, 第154頁。】??梢姡?人民性是 “人民觀和群眾觀的集中體現(xiàn)”【鄭保衛(wèi): 《 “黨性人民性統(tǒng)一論” 的理論來源與當代發(fā)展》, 《新聞大學》 2018年第2期, 第47頁?!浚?反映著人民大眾思想、 感情、 愿望和利益, 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根本要求。
沒有離開黨性的人民性, 也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堅持黨性和人民性高度統(tǒng)一, 既有利于保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先進性, 增強其引領力, 又有利于擴大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認同, 增強其凝聚力。
三、 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重要論述蘊含的價值取向
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重要論述, 立足中國所處的新歷史方位, 堅持 “兩個結合”, 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和歷史主動性, 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價值指向。
(一) 統(tǒng)籌 “兩個大局”, 回答時代問題, 引領世界文明進步潮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 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從國內講, 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重大改變, 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成為戰(zhàn)略全局性任務。為此, 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 以中國式現(xiàn)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復興夢, 成為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主題。從國際上看,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 國際經(jīng)濟、 科技、 政治等形勢發(fā)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以中國為代表的一大批發(fā)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 世界進入百年不遇大變局。特別是俄烏沖突以來, 國際局勢劇烈震蕩, 世界何去何從, 成為各國人民普遍關注的問題。以上 “兩個大局” 是中國大事、 世界大事、 時代大勢, 決定著我們的 “謀” 與 “略”。立足中國所處的新歷史方位, 統(tǒng)籌 “兩個大局”, 解答時代問題, 積極回應各國人民的普遍關切, 引導世界文明發(fā)展潮流, 是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重要論述的直接價值指向。
(二) 胸懷天下, 著眼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為世界謀大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 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薄劲荨饵h的二十大文件匯編》, 北京: 黨建讀物出版社, 2022年, 第15頁, 第16頁?!繗v史唯物主義認為, 人既是歷史發(fā)展的主體, 也是社會發(fā)展的目的。尊重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 為最廣大人民謀福利, 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建立自由人聯(lián)合體, 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終極價值取向。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重要論述, 充分體現(xiàn)這一價值取向。在立場和方法論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為了人民, 發(fā)揮人民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 把人民群眾作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建設者、 接受者、 受益者、 評判者。在內容構建上,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 倡導人類共同價值, 既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 又強調為人類進步事業(yè)而奮斗。在話語表達上, 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 以政治話語為引領、 以學術話語為支撐、 以大眾話語為基礎, 打造國際社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標識性概念、 范疇、 表述, 建設 “理論中的中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二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年, 第340頁?!俊T谠捳Z傳播上, 結合各國風土人情、 文化傳統(tǒng)、 民族特點, 利用媒體、 外交、 人文交流等多種渠道, 傳播中國聲音, 講好中國故事, 構建現(xiàn)代化國際傳播體系, 讓中國主張 “飛入尋常百姓家”。在話語成效上, 強調人民群眾的文化認同、 價值認同、 情感認同和心理認同, 把人民聽到聽不到、 聽懂聽不懂、 贊同不贊同、 滿意不滿意、 擁護不擁護作為評價標準。在實踐途徑上, 把中國夢與世界夢聯(lián)通起來, 全面落實 “一帶一路” 倡議, 讓更多發(fā)展中國家搭上中國發(fā)展的 “便車”。堅持 “四為四謀” ⑤, 凝聚世界共識, 著眼于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是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重要論述的根本價值指向。
(三) 守正創(chuàng)新, 煥發(fā)科學社會主義生機, 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
眾所周知,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 歐洲劇變、 蘇聯(lián)解體, 社會主義大廈岌岌可危, 社會主義何去何從成為時代重大課題。在這緊要關頭, 鄧小平同志強調, 只要中國旗幟不倒, 社會主義就大有希望【《鄧小平文選》 第三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3年, 第320頁?!?。30多來年, 中國共產(chǎn)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 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 堅持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 開拓創(chuàng)新, 成功探索出一條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 開創(chuàng)了社會主義新局面。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拓寬了人類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途徑, 使科學社會主義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從根本上扭轉了科學社會主義一度在國際上被動局面, 為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提供了新引擎, 為人類貢獻了中國經(jīng)驗、 中國智慧。守正創(chuàng)新, 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 是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重要論述的價值指向。守正就是根植于中國, 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 堅持 “三個不動搖”【《黨的二十大文件匯編》,北京: 黨建讀物出版社, 2022年, 第15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 不犯顛覆性錯誤。”【④《習近平著作選讀》 第一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3年, 第16頁, 第16-17頁】 創(chuàng)新就是把握當代、 吸收外來、 面向未來, 在堅持古為今用、 洋為中用的基礎上, 推陳出新, 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理論、 實踐的理論, 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創(chuàng)新才能把握時代、 引領時代?!?④ 只有不斷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 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旺盛活力。守正與創(chuàng)新是辯證統(tǒng)一的, 守正是立足點, 創(chuàng)新是著眼點。守正是為了保持定力, 創(chuàng)新是為了發(fā)展。守正創(chuàng)新也是重要方法。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重要論述, 用馬克思主義立場、 觀點、 方法, 回答了社會主義發(fā)展問題, 為國際社會主義運動指明了方向, 譜寫了科學社會主義新篇章。
(四) 自信自強, 更好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增強中華文明國際影響力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v觀人類社會歷史, 無論哪一個國家、 哪一個民族的強盛, 無不以文化興盛為支撐, 總是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文化興則國運興, 文化強則民族強。特別是在當今時代, 文化軟實力在國際競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誰占據(jù)了文化的制高點, 誰就能在國際競爭中更好地掌握主動權。中華文明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以國家形態(tài)延綿至今的古老文明, 具有連續(xù)性、 創(chuàng)新性、 統(tǒng)一性、 包容性、 和平性的突出特征, 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特別十月革命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 中國共產(chǎn)黨在馬列主義指導下, 領導全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建設社會主義國家, 使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 富起來向強起來的飛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當今世界, 要說哪個政黨、 哪個國家、 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 那中國共產(chǎn)黨、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雹荨劲茛蕖读暯秸勚螄碚?第二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7, 第36頁, 第339頁?!繄猿治幕孕抛詮?, 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提升中華文明國際影響力, 是習近平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重要論述的鮮明價值取向。文化自信, 是指一個國家和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與生命力的認同和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沒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是不可能發(fā)展起來的⑥。堅持文化自信, 最根本的是堅持 “四個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四個自信” 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關鍵⑦【⑦《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三卷,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年, 第312頁?!俊V挥形幕孕挪拍軐崿F(xiàn)文化自強。所謂文化自強, 就是加快構建中國話語體系和敘事體系, 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 建設文化強國, 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增強文化國際競爭力。堅持文化自信自強, 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主體性, 反映出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中華民族的文化覺醒。
結 語
構建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是掌握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的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中國經(jīng)濟、軍事硬實力顯著增強,以話語權為代表的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便提上了日程。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圍繞著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主體、客體、內容、傳播、效果等構成要素作出了一些列重要論述,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重要的學理價值,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理論的最新成果。同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立足“兩個大局”,著眼于“四為四謀”,著眼于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明確了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的立足點、著力點、關鍵點、基本點、重點領域,形成了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的頂層設計,為新時代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明確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可見,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域下,意識形態(tài)話語權建設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學術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政治問題,具有鮮明的價值性和工具性。
The Intrinsic Logic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in the New Era
WU Zhen-hua1, ZHAO He2
(1.Institute of Marxism, Henan University, Zhengzhou 475000, China;
2.School of Marxism,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246133, China)
Abstract: In ideological work,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power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onsolidation of political power and cultural securi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ithout the right to speak, we cannot say that we have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status. Since the ent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to a new era, China’s hard power, such as the economy and military,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However, there is no international discourse power to match them, which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general trend of China and the world.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s soon as possible, Xi Jinping has made a series of important discussions ,forming an ideological system with the problem-oriented and goal-oriented starting point as its logical starting point, with “don’t forget originally, absorb foreign , and facing the future” as its basic idea,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Four self-confidence” as its core content,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old and new media as its main position, with “the whole Party takes action and the whole people takes participation” as its work pattern, and with the high unity of Party spirit and people spirit as its overall requirement. With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direction of value, the situ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of our country has undergone a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in practice. In-depth study of it can not only clarify the top-level design of ide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but also deeply understand Xi Jinping’s basic ideology of ideological work,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ide the current and future ideological work.
Key words: Xi Jinping; ideological discourse power; intrinsic logic; value orientation
[責任編輯 常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