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註
提起「洪門」或者「青幫」,大陸很多讀者立刻想起的是三十年代上海灘的代表人物杜月笙以及他與蔣介石的關(guān)係。作焉「洪門」和「青幫」雖然1949年后在大陸逐漸走入了歷史,但是,作屬一個社會組織,「洪門」和「青幫」都沒有從臺灣和海外的社會上消失,而且在臺灣社會組織龐大、人數(shù)衆(zhòng)多。為讓大家了解臺灣社會這一組成,特請李崇威博士就其所知撰寫一二,供大家鑒賞。也希望更多了解「洪門」故事的朋友寫稿與大家分享。
「洪門」是現(xiàn)今臺灣社會重要組成之一,據(jù)説有成員30多萬人,共有「山門」100多個。
提到「洪門」——很多人一聽以為是黑社會、幫派,因為總覺得它很神秘。其實,只要打開中國國史,就能了解到,它佔有重要的一環(huán)。若了解「洪門」成立的宗旨乃「反清復明」過程,那就明白孫中山先生為何加入「洪門」,並藉「洪門」的勢力去推翻外族統(tǒng)治的清廷政府。
筆者於1991年經(jīng)「五聖山」山主陶滌亞將軍介紹,於臺北加入「五聖山」,成為信廉總堂外八堂的「心腹」大爺(註:「洪門」頭銜之一)。並經(jīng)陶山主親頒「寶」(即身份「證明」),授以手勢、規(guī)儀等,更深徹了解「洪門」的意義。
「洪門」是明朝亡後所産生的二大秘密社會之一的「幫會」(不同於黑社會的「幫派」),他們宗旨是「反清復明」,以羊角哀,左伯桃捨命全交,桃園弟兄的義氣,梁山英雄組織行動為根木:最初的根據(jù)是建立在江、湖、海外,所以又稱為「江湖」或「海底」,顯示其秘密的組織,秘密的行動,遂行其「反清復明」的革命運勳。明亡之後,民族志士遺老們往各地傳播民族思想,在各地有各地的名稱,但其宗旨則為「有志一同」,後來各地不同名稱始統(tǒng)一自命為洪門,因為「洪」字暗藏民族的意識,所以名稱由紛亂而趨於統(tǒng)一。
「洪門」什麼意思?用意何在?
「洪」字含有兩大意義:
一、是紀念明太祖朱洪武的反元復漢的功績。
二、是「洪」卸漢的隱語。因清朝初期諸帝大興文字獄,所以他們的一切通訊行動都以極秘密的方法行之,遂製造了許多的隱語及謎字,將漢字改頭換面者甚多,「洪」字即許多謎字之一。其意為隱去「漢」字的「中」「土」二字,代表漢人失去了「中土」,教人莫忘「中土」之意,「漢」字去了「中」「土」即為「洪」字。一則有其意義,二則隱其秘密。後來日久,洪門為人所知,始以「三八二十一」為洪。
當時清朝殘殺朱明後裔甚為殘酷,許多朱洪武的裔孫,均紛紛改朱姓為「洪」姓,也是紀念洪武的意思。所以「洪門」中許多首領姓洪的很多,可能都是一種有意假冒,以不忘洪武反元復漢之志。洪門二者暗含「漢家」也,所以又稱「洪家」,亦即為漢人反清的秘密組織?!负殚T」與「清門」,是一橫一縱的兩大組織?!负殚T」是「橫」的組織,是效法桃園、梁山、瓦崗之異姓結(jié)義兄弟,開山立堂,為橫的發(fā)展。
臺灣的「洪門」
臺灣百姓崇祀延平郡王鄭成功為「開山聖王」「開臺聖王」,是基於感念他對收復臺灣之偉大貢獻,更重要是他將中文化傳揚到寳島臺灣,使中華文化根植於臺灣,開啟臺灣四百年之繁榮基業(yè)。
鄭成功創(chuàng)立洪門第一個山堂「金臺山」,奠定反清復明之基石。凡洪家子弟無不奉其崇高之民族氣節(jié)、忠義之精神為一生行事之準則。
鄭成功首開「金臺山」、明遠堂,與文臣武將結(jié)為異姓兄弟,是時擁有土地與人民,實無所謂秘密結(jié)社,金臺山為鄭軍駐所。
蔣介石從大陸敗走臺灣之初,嚴禁洪門活動。雖然在1956年10月1日蔣介石特準在臺北召開過一次「中國洪門海外昆仲懇親大會」,發(fā)表政治聲明,又成立「海外洪門昆仲聯(lián)絡處」,但是,對洪門活動取締如昔。
1981年,蔣經(jīng)國對洪門發(fā)出了一個「對內(nèi)禁止活動,對外加強聯(lián)繋」指令。南華山前山主崔震權(quán)於是成立了一個合法對外聯(lián)絡的洪門機構(gòu)「中華民國海外忠義聯(lián)誼會」(Chinese Overeseas Chung I Society),極聯(lián)絡海外各地洪門。在崔震權(quán)的努力之下,結(jié)果在1992年成立了「世界洪門總會」(Worldwide Chinese Freemason Supreme Lodge),得到了李登輝的支持,於1993年在臺灣陽明山召開世界洪門大會,當時筆者亦有參加此一盛會。
這次大會的出席人數(shù)有八千多人。又得到李登輝的支持,使得洪門在臺灣重獲發(fā)展生機。至此,洪門便可以在臺灣公開活動,但是仍然不準以「洪門」字樣登記註冊。不過,臺灣的洪門兄弟仍不遺餘力為洪門正名繼續(xù)努力,終於在2003年得到臺灣主管部門的同意,由地下走上地面,發(fā)展到如今的100多個「山門」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