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韶山韶前方言屬于湘語婁邵片,在詞匯方面極有特色,與普通話比較,其有相當(dāng)一部分詞語與普通話在詞形、詞義上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文章主要在普方古視角下,從共時與歷時兩個層次分析,挖掘韶前方言詞匯與普通話形同實異、形異實同的特點,力圖揭示普通話、韶前方言與古漢語三者之間的詞匯概貌。
關(guān)鍵詞: 韶前方言;詞匯;特點
中圖分類號: H07
文獻標(biāo)志碼: A
文章編號: 09108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Vocabulary of Shaoqian
Dialect in Shaoshan
LI Youfeng1,2, WANG Ping3
(1.2. Liberal Arts College, Shaoyang University, Shaoyang 422000, China;
3.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University of Xiangtan, Xiangtan 411100, China)
Abstract:" Shaoqian dialect in Shaoshan belongs to Loushao dialect of Hunan dialect, which is very distinctive in vocabulary.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 language,there is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words that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mmon language in terms of morphology and mea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fanggu,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vocabulary of Shaoqian dialect and that of the common language synchronically and diachronically, and taps into the features of similarity in form and dissimilarity in substance and vice versa between them, and tries to reveal the vocabulary profiles of the Putonghua, Shaoqian dialect, and the 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Key words:" Shaoqian dialect; vocabulary; characteristics
湖南省韶山市韶山鄉(xiāng)韶前村,原歸屬于湘鄉(xiāng)市龍洞鄉(xiāng),2012年成建制劃歸韶山市韶山鄉(xiāng),至今仍通行湘鄉(xiāng)話。湘鄉(xiāng),古稱龍城,位于湖南省的中部,東南至東北毗鄰湘潭、韶山,北靠寧鄉(xiāng),西接漣源、婁底,西南與雙峰交界。
隨著對韶前方言調(diào)查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們發(fā)現(xiàn)“漢語方言間語音差異大而漢語方言間詞匯語法差異不是很大”[1]這樣的說法難以反映韶前方言與普通話差異的真實情況,越來越感到應(yīng)該進行修正,以推進方言調(diào)查和語言規(guī)范化的實踐。韶前方言屬于湘方言中的婁邵片,是老湘語的代表之一,受周圍方言的影響較小,原來的特點保留得比較多,因而不同于其他方言。韶前方言與普通話及其他漢語方言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2]。本文試從普方古的視角,對韶前方言詞匯差異的類型、程度和性質(zhì)進行一番探討。韶前方言音系及本文所用材料均為筆者調(diào)查所得,方言用字沒有考證出本字的用同音字或□代替。本文主要發(fā)音合作人為韶山鄉(xiāng)韶前村一組村民李正坤(1945年出生)、李俊鵬(1972年出生)。
一、韶前方言詞匯的共時分析
韶前方言是一種典型的老湘語,它和普通話在基本詞匯方面有許多是相同的,只是在語音上存在差異,但也有相當(dāng)一部分詞語與普通話在詞形詞義上呈現(xiàn)出顯著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為形同實異和形異實同兩種情況。
(一)形同實異
在古代漢語發(fā)展到現(xiàn)代漢語的過程中,普通話和韶前方言中一部分詞語在詞義上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變化,詞形相同、詞義不同的現(xiàn)象便隨之出現(xiàn)了。這種現(xiàn)象在普通話與韶前方言中大量存在,是形成普通話與韶前方言詞匯差別的重要因素。
1.構(gòu)詞語素相同,但所指概念不同
普通話與韶前方言詞匯構(gòu)詞語素相同,但詞義不同,具體見表1。
表1例詞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詞形相同,詞義對換。如韶前方言的“屋”的意思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房”,韶前方言的“房”相當(dāng)于普通話中“屋”的意思。第二類是詞形相同,詞義轉(zhuǎn)移。如在韶前方言中,“豌豆”“壯”等的詞義只發(fā)生了部分轉(zhuǎn)變(都是豆類植物),而“古董”的詞義則全部轉(zhuǎn)移(由指物轉(zhuǎn)向指人)[3]。
2.構(gòu)詞語素相同,但義項的多少不同
普通話中詞的義項多,而韶前方言中的義項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具體見表2。
表2例詞在韶前方言中所包含的詞義比普通話所包含的詞義要少,所反映的現(xiàn)實現(xiàn)象的范圍比普通話的要少,普通話這種詞的義項多,而韶前方言中的義項只有其中的一部分。
韶前方言中的義項多,普通話中詞的義項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具體見表3。
表3中的例詞在韶前方言中所包含的詞義比普通話所包含的詞義要多,所反映的現(xiàn)實范圍比普通話的要廣,這樣韶前方言中詞的義項多,而普通話中的義項只有其中的一部分。
(二)形異實同
形異實同是指詞義相同而詞形不同,在普通話與韶前方言中,同一概念或事物卻由不同的詞語來表示,構(gòu)成韶前方言與普通話詞匯最主要的差異。這種形異實同的現(xiàn)象在兩者中的表現(xiàn)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構(gòu)詞語素相同,語序不同
普通話與韶山方言構(gòu)詞語素相同,在構(gòu)詞方式上,構(gòu)詞語素顛倒過來了,語素前后位置發(fā)生了變換,但反映的概念與事物仍是相同的。其中,表動物性別的標(biāo)志在韶前方言中都是后附的,具體見表4。
2.構(gòu)詞語素一部分相同,另一部分不同
普通話與韶山方言構(gòu)詞語素中只有一個語素不同,前一個語素相同,后一個語素不同,不同的語素大部分同義,具體見表5。
普通話與韶山方言構(gòu)詞語素中只有一個語素不同,前一個語素不同,后一個語素相同,不同的語素大部分是同義的,具體見表6。
此外,還有普通話的前一個語素與韶前方言的后一個語素相同的情況,具體見表7。
普通話與韶山方言構(gòu)詞語素中附加成分不同,實詞語素相同,所帶詞綴不同,具體見表8。
3.語素數(shù)量不同
普通話中的語素多于韶前方言中的語素,具體見表9。
普通話中的語素少于韶前方言中的語素,具體見表10。
4.構(gòu)詞語素完全不同
各方言區(qū)人民在語言交際中不斷有創(chuàng)新,產(chǎn)生了許多與別的方言不同的特殊詞:或者對事物的理解不完全一致,往往根據(jù)不同的意義聯(lián)系,再加上運用不同的修辭方式和造詞原料,創(chuàng)造出一些與眾不同的同義異形詞;或者因各方言區(qū)的自然地理條件不同,應(yīng)客觀環(huán)境需要創(chuàng)造與之適應(yīng)的詞語供人們交際之用;或者因各方言詞語來源不同,即它所繼承的古漢語詞匯的年代不同或吸收的外來詞不同,使用的各方言詞匯便不同[4]42。同樣的意義,韶前方言和普通話用不同的詞形來表示,一些詞語構(gòu)詞語素完全不同,在詞形上的差異很大。具體情況如下所示。
(1)意義相同,音節(jié)相同。普通話和韶前方言表示同一個意義,構(gòu)詞音節(jié)數(shù)量相同,卻用不同的語素來表達(dá),具體見表11。
(2)意義相同,音節(jié)不同。普通話與韶前方言表達(dá)同一個意義,所用的音節(jié)數(shù)量與詞形都不同,普通話的音節(jié)多于韶前方言,具體見表12。
普通話與韶前方言表達(dá)同一個意義所用的音節(jié)數(shù)量與詞形都不同,韶前方言的音節(jié)多于普通話,具體見表13。
二、韶前方言詞匯的歷時分析
在韶前方言的形成和發(fā)展這個動態(tài)的過程中,詞匯經(jīng)歷了演變與發(fā)展,其中有收縮,也有擴大。在歷時層次分析視角下,對韶前方言進行調(diào)查分析,能使我們對韶前方言詞匯系統(tǒng)的了解更加深入,從古詞語的沿用、方言的創(chuàng)新來進行分析研究,可以進一步發(fā)現(xiàn)在韶山方言與湘鄉(xiāng)方言等方言的接觸地帶中的演變進程。
(一)古詞語的沿用
古詞語主要有歷史詞與文言詞。古典文獻作品中保留有文言詞,一部分文言詞也被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所吸收,但口語使用的頻率不高,因其反映的事物與現(xiàn)象還存在,要么留用,要么變通,或者換用另外一種形式存在。而隨著時代發(fā)展,歷史詞反映的事物或現(xiàn)象已消亡,其自身也隨之消亡[5]。源自古漢語的韶前方言,頑強地體現(xiàn)著語言的穩(wěn)定性,相較普通話,其詞匯系統(tǒng)保留著明顯的古漢語特點,這些特點在普通話和其他漢語方言中大都已經(jīng)消失。韶前方言“土”的原因是韶前方言保留了大量古語詞,尤其以單音節(jié)詞較多,對其進行研究可以彌補漢語史研究語料之不足。
1.古詞的承傳
一些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或不常使用的詞,依然在韶前方言中使用(以韶前方言記音),如:
(1)佗tho45,《集韻》:他佐切,去過,透。毛傳:佗,加也。
韶前方言:壓。例:我冇佗噠爾。(我沒有壓著你。)
(2)圳tun45,《六書故·地理二》:甽。今作圳,田間溝畎也。田間小溝?!吨熳诱Z類·論語五》:如一大圳水,分敷小圳去,無不流通。
韶前方言:小溝。例:小心,個里有條圳,莫絆噠哩。(小心這里有條小溝,別摔倒了。)
(3)搊A13,《廣韻》:楚鳩切。束緊。唐陸龜蒙《新夏東郊閑泛有懷襲美》詩:經(jīng)略彴時冠暫亞,佩笭箵后帶頻搊。
韶前方言:擼起。例:爾要搊起只袖子再洗衣服啦。(你要把袖子擼起,才好洗衣服。)
(4)扷ɑ45,《集韻》:於到切,去號,影。量、稱之義。
韶前方言中用“扷”進行丈量。例:爾用手扷一下個只家伙,看有好長唧。(你用手量一下這個東西,看有多長。)
(5)敦tun45,《康熙字典》:敦,音頓。司馬云:豎也。《莊子·列御寇》:敦杖蹙之。
韶前方言用“敦”表示“豎立”之義。例:企(站)徛死,敦徛埋(不妥協(xié),不屈服。)
(6)屙o44,《玉篇·尸部》:屙,上廁也。烏何切。意思是排泄大便。
韶前方言中,排泄大、小便,通常都說“屙屎、屙尿”,“屙血”也由此引申而來,往往出現(xiàn)在“蠢、懶”一類貶義形容詞的后面,像“懶得屙血”(非常懶,懶到了極點)。
(7)搣mi44,剝、掰?!稄V韻》:亡列切?!墩f文·手部》:搣,批也。清龔自珍《題盆中蘭花》詩之二:小屏風(fēng)下是何人?剪搣云鬟換新綠。
韶前方言,分開。例:把個只橘子搣開咾。(把這個橘子分開。)
(8)冇mɑ21,黃佐重修《廣東通志》卷二十《民物志》:無曰冇,音耄,謂與有相反也?!皟印睘椤皼]有”之義,有時也用“冒”代替。
該詞的完整用法也被保留在韶前方言中。例:二十四個送親的,冇得一個通筋的。(新娘子家里送親的很多,沒有一個知書達(dá)理的人。)
(9)菢phɑ21,《集韻》:鳥伏卵也。韓愈《薦士》:鶴翎不天生,變化在啄菢。
韶前方言:“菢雞婆”(孵化小雞的母雞)。
(10)摎i45,《集韻》:力交切,音寥。物相交也?!墩f文》:縛殺也。
韶前方言,“擰”為“摎”。例:摎干衣服噠,就來吃飯。
(11)坼h13,《說文》:按,土裂?!痘茨献印け窘?jīng)》:天旱地坼。
韶前方言“坼”為“裂”,如:房子開咖坼哩,快點唧請師傅來修。(房子開裂了,快請師傅來修。)
(12)湓phin13,《廣韻》:蒲悶切,音坌?!渡n頡篇》:湓,水聲也。
韶前方言“水溢出”稱為“溢”。如:水湓咖出來哩。(水溢出來了。)
(13)跍khu13,《集韻》:空胡切,音枯。蹲貌?!稘h語大字典》引《戲曲劇本選集》中“手扒欄桿過橋嘴,但見烏鴉跍幾堆”。
韶前方言“蹲”為“跍”。例:爾天四天跍噠在外頭,連冇做點唧事。(整天在外面,一點事也不做。)
(14)癆lɑ21,藥物中毒?!墩f文·疒部》:癆,朝鮮謂藥毒曰癆。
韶前方言,說“毒藥”為“癆藥”。例:個只藥千萬莫吃,會癆死人去嘞。(這個藥千萬別吃,會毒死人的。)
(15)覘t44,《集韻》:都含切,“緩頰也,一曰舉目”。
在韶前方言中是抬頭之義。例:覘徛只腦殼,看噠黑板。(抬起頭來,看著黑板。)
(16)腡lo13,《集韻》:公蛙切,音媧?!稄V韻》:手指文也。
韶前方言俗語:一腡窮二腡富,三腡四腡打包袱,五腡六腡擔(dān)屎桶,七腡八腡起大屋,九腡十腡中狀元。
2.古義的保留
在現(xiàn)代漢語或其他漢語方言中,一些古代常用詞語的某個意義已經(jīng)消失不見了,但是韶前方言卻保留了這一意義,作為常用義存在于日常口語當(dāng)中。在韶前方言中有大量的常用詞保留著古義。
(1)禾u13,《說文》: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唐杜甫《兵車行》:禾生隴畝無東西。
韶前方言:水稻。例:禾線子熟咖哩,可以殺禾哩。
(2)晏45,《廣韻》:烏澗切。晚也。《呂氏春秋·慎小》:二子待君,曰晏。高誘注:晏,暮也。
韶前方言中,“晏”為“晚”“遲”之義。例:爾莫起晏哩,不要遲到哩。
(3)行瘙楎21,《廣韻》:戶庚切。《說文·行部》:行,人之步趨也。《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p>
韶前方言中,“行”就是“走”的意思,可以單獨使用。如:爾莫亂行咾,學(xué)校食堂到底么咖行些?(你別亂走,學(xué)校食堂到底怎么走?)
(4)面m~21,《廣韻》:彌箭切,意為向也,前也,顔前也。
韶前方言中,為“臉”之義。例:洗面,洗面架。
(5)細(xì)i45,《說文·糸部》:細(xì),微也?!稄V雅·釋詁三》:細(xì),小也。與“大”相對。
在普通話和漢語方言中,一般“粗”與“細(xì)”相對,“大”與“小”相對。
韶前方言中,“細(xì)”就是“小”的意思。例:個只細(xì)人唧在跟爾斗把嘞。(這個小孩子在跟你開玩笑。)。
(6)精in44,《集韻》子盈切。精,明也。正也。善也。好也。
韶前方言中,精為痩肉之義。例:爾要多買的精肉子咾。
(7)曉iɑ21,明白,了解。《廣雅》:曉,慧也;快也;智也。《漢書·司馬遷傳》:明主不深曉,以為仆沮貳師,而為李陵游說。
韶前方言中,“曉得”就是“知道、明白”的意思。如:爾曉得(知道)不曉得(知道)要吃飯哩。
(8)念~21,思念?!墩f文》:念,常思也?!渡袝ご笥碇儭罚骸暗勰钤?!念茲在茲,釋茲在茲?!?/p>
韶前方言中,“念”為“思念、想念”的意思。如:爾姆媽總是咖念噠爾。(你媽媽非常想念你。)
(9)甑~45,古代炊具,底部有許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食物?!墩f文》:甑,甗也。從瓦,曾聲。從瓦,表示是陶制品。
韶前方言中,甑是蒸制食物的炊具。例:三十夜里的甑箅子。(大年三十晚上的甑箅子家家都要用,形容某種物資緊俏。)
(10)話21,說,談?wù)摗!墩f文·言部》:話,合會善言也。從言,昏聲。唐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等。
韶前方言中還保留了“話”的本義,例:個件事吾話視過爾娘哩。(這件事說給你媽媽聽了。)
(二)方言的創(chuàng)新
漢語方言詞匯的變化是漸變的,不是突變的,詞匯變化又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關(guān)。為適應(yīng)交際需要,會出現(xiàn)舊詞消失與新詞出現(xiàn)的情況[6]。從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來看,新詞出現(xiàn)的數(shù)量總是多于舊詞消亡的數(shù)量。韶前方言詞匯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與社會發(fā)展變化相適應(yīng)。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為適應(yīng)生產(chǎn)生活變化,韶前方言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根據(jù)交際的需要,運用不同的漢語語素和構(gòu)詞方式創(chuàng)新,涌現(xiàn)出大量新詞[7]。
(1)特色美食的詞語。如:烘糕(傳統(tǒng)名糕點)、蛋糕花(蛋卷)、發(fā)餅(湘式糕點)、貓乳(腐乳)、光坨公(米粉團)、雪花丸子(菜名)等。
(2)對各種動植物特殊命名的詞。如:馬屎筒(螞蟥)、麻蟈子(青蛙)、秧蟆粒(蝌蚪)、天螺頭(蝸牛)、熱谷子(秕子)等[8]303。
(3)特色動詞。如:吃冤枉(占不義之財)、打講(聊天)、打跪(腳發(fā)軟)、打轉(zhuǎn)身(返回)、打飛腳(跑)、打秤(壓稱)、吃長飯(小孩處于發(fā)育時期)、吃?。ㄆ圬?fù)別人)、□[iɑ45](反復(fù)踩)、□[po45](賴著不走)等。
(4)一些具有特色的狀態(tài)形容詞。如:里手(內(nèi)行)、撈輕巴輕(很輕)、撈松跨松(衣服太大不合身)、□[ai44]多(很多)、如四如特(完全按要求做)、四方四?。ㄎ锛[放整齊)、急火急落(時間緊而辦事匆匆忙忙)、爽爽托托(為人很爽快)、縮起縮起(不大方)、痰噴水噴(講話激情高昂)。
(5)反映當(dāng)?shù)仫L(fēng)俗習(xí)慣、社會交際等詞語。如:馱毛毛(懷孕)、討堂客(娶老婆)、寫屋(租房子)等。
三、結(jié)語
本文著重從共時與歷時兩個層次,從詞形詞義的形同實異、形異實同等角度分析韶前方言詞匯與普通話存在的差異;從對古詞語的沿用與方言創(chuàng)新兩方面,分析了韶前方言與古漢語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在普方古對比中,發(fā)掘韶前方言的特色,窺探韶前方言的發(fā)展變化及發(fā)展趨勢,較好地揭示了普通話、韶前方言與古漢語三者之間的詞匯面貌。在與韶山方言進一步的密切接觸下,韶前方言繼續(xù)保留著湘鄉(xiāng)方言的特征[9]。本文對韶前方言的詞匯研究還不夠深入,一些問題的研究有待繼續(xù)深入進行分析研究,如韶前方言中一些特殊詞語的研究、湘鄉(xiāng)與韶山方言詞匯的對比研究等。此外,韶前方言中,一些極具特點的特色動詞,助詞、量詞等虛詞以及虛成分,都需要我們在普方古的框架下,進一步做深入的探討、全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李如龍.論漢語方言的詞匯差異[J].語文研究,1982(2):133-141.
[2]鮑厚星.方言詞匯比較與湖南方言分區(qū)[J].湖南師大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85,14(3):104-108.
[3]陳山青.湖南汨羅長樂方言語音分析[J].湘潭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6,30(4):156-160.
[4]李如龍.漢語方言特征詞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xué)出版社,2002.
[5]胡孜孜.湘鄉(xiāng)梅橋鎮(zhèn)方言詞匯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xué),2013.
[6]李如龍.漢語詞匯衍生的方式及其流變[J].河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2,25(5):68-76.
[7]李康澄.湘方言特征詞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5.
[8]李永明.湘鄉(xiāng)方言[M].湘潭:湘潭大學(xué)出版社,2016.
[9]李如龍.關(guān)于方言基本詞匯的比較和方言語法的比較[J].漢語學(xué)報,2012(3):57-6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