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寧 白忠強
(1.西安市秦皇醫(yī)院超聲醫(yī)學科,陜西 西安 710000;2.富平縣醫(yī)院功能科,陜西 滑南 711700)
缺血性腦血管病即臨床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的一種腦血管疾病,目前臨床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金標準為血管數字造影檢查(DSA),但該方法所用儀器設備昂貴、對患者產生較大的損傷,從經濟性及可及性方面考慮,難以臨床推廣應用[1]。而螺旋CT血管造影檢查(CTA)相對DSA檢查則創(chuàng)傷小,經濟性尚可,但其檢查耗時長、部分患者對造影劑過敏。導致其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2]。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則具有無創(chuàng)、經濟、簡便等諸多優(yōu)勢,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篩查及診斷中受到臨床高度重視。本文探討分析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篩查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被確診為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患者140例設為觀察組,選取同期140例行健康體檢的受試者設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81例,女59例,平均年齡(62.84±4.51)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4.27±3.12)kg/m2。觀察組中男81例,女59例,平均年齡(62.79±4.53)歲;平均體質量指數(24.31±3.08)kg/m2。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納入標準[3]:(1)所有患者均經DSA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血管病;(2)年齡≥18歲;(3)均符合CTA、頸部血管超聲檢查指征;(4)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對本方案所用造影劑過敏者;(2)合并出血性腦卒中者;(3)明確為心源性病變所致腦血栓、大動脈炎性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顱內感染者、夾層動脈瘤者;(4)合并嚴重心肝腎疾病或癲癇患者;(5)既往有顱內手術史者。健康受試者納入標準:同觀察組患者中的(2)、(3)、(4),排除標準:同觀察組患者中的(1)、(2)、(3)、(4)、(5)。兩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頸部血管超聲檢查 由經過培訓的超聲醫(yī)師進行所有受試者的檢出,采用GE的Vivid E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采用線陣探頭、頻率設置7-12MHz。受檢查取仰臥位,囑其放松頸部肌肉,墊高頸部,協(xié)助患者將頭部向后方對側偏,是頸部充分顯露,將探頭放置于受檢者胸鎖乳突肌前緣或后緣,分別采用二維灰階超聲顯像方式從頸動脈最低端沿著動脈上行掃描至頸內動脈深入顱內部位掃描收集頸部血管短軸圖像;調轉抬頭角度行縱切面平掃記錄頸部血管長軸圖像;再從主動脈弓平掃檢測頸總動脈、頸內靜脈、椎動脈等,明確是否出現內膜增厚、板塊形成、血管狹窄等。轉換掃描方式為彩色多普勒功能,檢測頸部血管血流充盈連續(xù)性、完整性等,記錄頻譜形態(tài)特征、頻譜測量值。根據采集的圖像及數據,對受檢者頸部血管狹窄進行評估。
1.2.2CTA檢查 由同一位經過培訓的CT檢查醫(yī)師采用飛利浦256層螺旋CT掃描儀對受試者行血管造影檢查。患者取臥位,經肘正中靜脈注射碘海醇50 mL,注射速度控制在4.5 mL/s。注射完成后,再注射生理鹽水40 mL,注射速度同碘海醇。選取智能跟蹤觸發(fā)技術,設置掃描參數:60~200 mAs、管電壓為120 kv,矩陣為512×512,掃描層厚為0.9 mm,重建間隔為0.9 mm,旋轉時間為0.5 s,從雙足向頭側平掃,從主動脈弓水平至腦底水平掃描。重建方法為Standards。圖像后處理。所得圖像經Brilliance工作站行血管自動重建,數據處理。收集整理雙側頸總動脈、雙側頸內動脈、雙側椎動脈及顱內相應動脈分支血管狹窄情況。
2.1CTA檢查兩組受試者頸動脈檢測結果比較 CTA檢查觀察組頸動脈狹窄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兩組受試者頸動脈檢測結果比較 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觀察組頸動脈狹窄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兩組受試者頸動脈檢測結果比較
2.3CTA檢查與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缺血性腦血管病頸動脈狹窄符合率 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觀察組和對照組頸動脈狹窄率及狹窄分級構成與CTA檢查的診斷符合率均超過90%,見表3。
表3 CTA檢查與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對缺血性腦血管病頸動脈狹窄符合率
目前臨床對于血管狹窄的診斷金標準以DSA、CTA檢查兩種方式[4]。其中CTA的創(chuàng)傷相對較小,對設備要求也相對簡便。雖然如此,其對患者所具有的創(chuàng)傷仍然不可忽視,同時部分人群對造影劑有過敏反應,也限制其使用[5]。頸部血管超聲檢查以其無創(chuàng)、簡便、快捷、經濟等優(yōu)勢是臨床檢查頸部血管狹窄情況使用最為廣泛的手段之一[6]。
本文結果顯示,CTA檢查和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兩種方式所獲得的缺血心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狹窄率均顯著高于健康受試者;提示頸動脈血管發(fā)生中重度狹窄是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典型臨床特征,可作為篩查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有效手段。且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缺血心腦血管病患者患者和健康受試者頸動脈狹窄率及狹窄分級構成與CTA檢查的診斷符合率均超過90%。提示頸動脈血管超聲檢查與CTA的檢查結果基本一致。證實了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和診斷篩查缺血性腦血管病均由較高的臨床價值。
綜上,頸部血管超聲檢查可較好地篩查缺血性腦血管患者,其在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動脈狹窄率及狹窄程度方面與CTA檢查基本一致,且其具有無創(chuàng)、簡便、快捷、經濟的優(yōu)勢,是臨床篩查和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可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