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xiàn)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敝袊适拢瑐鹘y(tǒng)中國、現(xiàn)代中國及全球中國的故事,要將中國故事講好,體現(xiàn)我們朝氣蓬勃、奮勇向上的精神,展現(xiàn)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不僅是要扎根于故事的內(nèi)容,還要注意故事的敘事方式。華人一直是講述中國故事的重要力量,他們是國內(nèi)文化與國外文化最自然的溝通者,華裔女性代表作家更是如此,她們一直奮戰(zhàn)在中美文化交融的第一戰(zhàn)線。作為華裔女性作家的代表,黃玉雪、湯亭亭和譚恩美的貢獻尤其突出,她們富有中國文化的故事內(nèi)容及多樣的敘事方式讓她們的作品獲得了國內(nèi)外大批讀者的歡迎,達到了有效輸出中國故事的目的。她們的成功離不開其多樣敘事手法的使用,尤其是敘事視角的轉(zhuǎn)換。
敘事視角指的是敘述時觀察和感知故事的角度,小說表達方式的復雜性就在于視角的變換。黃玉雪、湯亭亭和譚恩美創(chuàng)作時并沒有局限于一種敘事視角,而是以內(nèi)外敘事視角轉(zhuǎn)換來豐富小說內(nèi)容及表達自己創(chuàng)作的意圖。在美國,身份的復雜性和特殊性讓她們遇到了比華裔男性更多的困難,承擔了更多的苦難。她們是華裔,受到了美國主流文化的排擠;她們是女性,受到性別不同導致的歧視;她們是女兒,受到了父母上一輩中國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她們是母親,掙扎于如何向下一代灌輸中西文化。因此,她們需要突破口來改變、來抗爭華裔女性所處的這種邊緣、沉默、受壓迫的狀態(tài)。講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故事能激起讀者興趣,喚醒讀者的共鳴,從而達到集體抗爭改變命運的目的。她們多采用的是選擇性全知視角(外視角)、第三人稱有限視角(內(nèi)視角)或變換式內(nèi)視角,內(nèi)外視角的交替敘事使得她們的作品復雜、深刻又細膩,讓國內(nèi)外讀者沉浸于中國故事之中。
一、外視角:選擇性全知視角的采用
選擇性全知視角的采用讓她們講的故事客觀且神秘。敘述者,即作者,雖無所不知,但限制了自己的觀察范圍,因此她們采用選擇性全知視角,僅揭示一兩個或多個重要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這樣既能與故事內(nèi)人物保持距離、維持客觀的態(tài)度,又讓讀者積極投入闡釋過程,增加參與感。黃玉雪在《華女阿五》中主要采用第三人稱外視角來講述自己成長的故事。作為在美國土生土長的第二代華裔,黃玉雪雖然一直生活在美國,但自小便受到父母深入骨髓的中國傳統(tǒng)、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影響,形成了尊老愛幼、勤勞刻苦的品質(zhì),維護家庭和睦的性格,所以小說既表達了她對中國文化的珍惜、對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念的認同,又展現(xiàn)了她對部分文化的質(zhì)疑。例如,父母教育她“不許直呼長者的名字,只能叫哥哥、大姐、二姐、三姐(她出生一個月后便死了,沒有名字,但是在家族中的名次依然保留)……總而言之,小女孩對長者隨便不得,即使遞東西時也要用雙手,以示尊敬。小女孩生活中的主要詞語是尊敬與長幼次序等,自己的想法卻無關緊要,因為她沒有說出來?!比獢⑹稣哌x擇性的描述給國內(nèi)外讀者帶來了不同的感受。相對于國內(nèi)讀者的坦然接受,國外讀者則會思考為什么死掉了還要保留名字?為什么用雙手遞物就表示尊重?由此讀者產(chǎn)生了疑問,進而會積極地尋求問題的答案。全知敘述者觀察的視角已然超越了當時的人物玉雪(不足五歲)的認知范圍。“自己的想法卻無關緊要”也是作家黃玉雪的心聲,表達了對中國傳統(tǒng)家庭中女性應該秉承沉默是金這一點的反抗。
因為擁有和黃玉雪一樣的第二代華裔女性的身份,湯亭亭和譚恩美也有同樣的處境。在《孫行者》中,湯亭亭主要以第三人稱外視角,即青年惠特曼·阿新的視角,來講述他叛逆、追求自由的故事。他就是孫行者,“一群著名詩人把惠特曼驅(qū)走了——大家都相互串通,一個詩人團體。而他,可憐的猴子,還沒發(fā)現(xiàn)他的同伙知音”。“他希望,他的這身打扮能侮辱那些看他的人。變——!憑著他七十二變本領,猴子現(xiàn)在變成了個正去上班掙錢的流動工人。”全知敘述者湯亭亭對惠特曼的事情無所不知,他卻對此一無所知。她知道惠特曼被其他人欺負,此時卻與惠特曼保持了一定的距離,只用了籠統(tǒng)的情感詞匯“可憐”粗略地概括惠特曼的遭遇,并未真正同情惠特曼,說明對他逃學來書店的事情不認同。而講到惠特曼穿衣服去上班時,湯亭亭借用了惠特曼的視角,他明明知道自己的頭發(fā)、綠襯衣、綠領帶和海軍藍西裝三件套都不相配,卻仍然穿上?!跋M薄拔耆琛薄白儭边@些詞匯讓讀者直接感受到他對世俗觀念的反叛,為什么非要相配?為什么流動工作不能穿西裝?至此,湯亭亭也成功引起了國外讀者對孫行者的興趣:孫行者出自哪里?為什么猴子還能七十二變?他還有什么其他本事?從而引發(fā)讀者去探究我們中國的文化瑰寶——《西游記》的故事。
譚恩美的部分章節(jié)也采用了外視角?!督庸菐熤分兄v述露絲失聲環(huán)節(jié)就使用了第三人稱外視角?!鞍四暌詠?,每年八月十二日起,露絲·楊就開始失聲,說不出話來?!比獢⑹稣咦T恩美知道八年來露絲的每一次失聲,而卻與露絲保持距離,并未詳細描述露絲失聲的難受情緒,而是客觀地陳述失聲事件。因此,在露絲敘述自己的失聲原因與童年時母親說看到了流星就會帶來厄運有關時,讀者能夠感受到她們母女間的矛盾,但并不會覺得露絲很可憐,反而會有點反感,她不信母親的話,卻又覺得被纏住了。同時也讓讀者產(chǎn)生了新奇感:流星為什么會帶來厄運?中國鬼神之說神奇在何處?
通過第三人稱外視角的使用,黃玉雪、湯亭亭和譚恩美與讀者有了更直接的接觸,她們有選擇性地告訴讀者信息,讓讀者積極地探究故事內(nèi)隱藏的更深層次的中國故事,讓讀者獵奇的同時達到宣揚中國故事的目的。
二、內(nèi)視角:第三人稱有限視角或變換式內(nèi)視角的使用
內(nèi)視角也是黃玉雪、湯亭亭和譚恩美在講述故事時常用的視角。她們只展現(xiàn)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看待事情的角度,讓讀者跟隨故事中的人物來觀察故事的進程。譚恩美在作品中寫道:“數(shù)月來的機械生活……被幸??鞓返膸滋焖蚱疲蔷褪侵袊汗?jié)的七天假期。這幾天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光。為了迎接新年,媽媽進行大掃除……”此時讀者跟隨故事中人物玉雪體會她的心理活動,“幸??鞓贰薄白羁鞓返臅r光”讓讀者直接感受到玉雪的激動和興奮。通過玉雪對打掃、穿新衣、購物、接待客人到準備開年好菜、舞獅、扔鞭炮等中國傳統(tǒng)春節(jié)活動的描述,讀者仿佛看到了中國新年喜氣濃濃、熱鬧喧囂的樣子。
湯亭亭對于第三人稱有限視角的典型使用出現(xiàn)在《女勇士》的“西宮門外”章節(jié)中。“離月蘭的飛機從香港起飛還有半小時她就起身了,勇蘭在心里使勁,拖著那架飛機,她專心致志,頭都有些痛了……她不敢讓她的心靈休息在機翼上,而是持續(xù)不斷地托舉著飛機腹部,不敢把勁使偏?!蓖ㄟ^一系列對勇蘭心理活動的表述,讀者仿佛跟隨著勇蘭一起使勁,一起著急,甚至能感受到緊繃的神經(jīng),說明勇蘭對妹妹的到來期盼、緊張,同時對妹妹安全的擔憂,這是中國家庭的關懷,長輩總是承擔守護家人的責任。譚恩美在創(chuàng)作時也多次展現(xiàn)中國式家庭關系,《喜福會》就是其中一部經(jīng)典作品。《喜福會》通過變換的內(nèi)視角,描述了四對母女關系。例如,龔琳達和女兒薇弗萊的故事,先是薇弗萊使用第一人稱內(nèi)視角講述自己小時候的故事,那時她下棋很有天賦并獲得了很多獎,“我被捧成美國的希望,棋壇新星,神童”。母親帶著她去街上炫耀讓她很尷尬,造成了她的反感,覺得母親一直想要控制她,最終以反叛不下棋結(jié)束。接著轉(zhuǎn)換到母親琳達使用第一人稱內(nèi)視角講述,她從小被賣到黃家當童養(yǎng)媳,受盡苦楚,最后勇于抗爭才恢復自由,因此她希望她的女兒能“適應美國的環(huán)境,但保留中國的氣質(zhì)”。雖然女兒時常覺得母親讓她羞愧,但琳達一直為有這么個女兒而驕傲。內(nèi)視角的使用,譚恩美讓讀者直接觸碰第一代華裔母親的心路歷程,感受她們作為中國人的特質(zhì):勤勞勇敢和對家庭的無私奉獻。
內(nèi)視角的嫻熟使用讓華裔女作家的作品更容易引起讀者內(nèi)心的共情。讀者隨著作者的講述,體驗故事中人物的糾結(jié)、痛苦、愉悅等細膩情感,體會中國故事的內(nèi)涵,接觸中華千百年來經(jīng)久不衰的燦爛的文化。
三、內(nèi)外視角的交替使用
在講述同一個人物故事時,尤其是使用第一人稱進行回顧性敘述時,黃玉雪、湯亭亭和譚恩美經(jīng)常交替使用內(nèi)外視角?!杜率俊分行r候自己的故事、《灶神之妻》中母親雯妮的故事、《接骨師之女》中母親茹靈的故事等,都出現(xiàn)了現(xiàn)在的“我”和過去的“我”交替敘事的場景。內(nèi)外交替敘事既能讓讀者理解作者現(xiàn)在的立場,又能跟著人物一起體驗經(jīng)歷時的刺激。例如,湯亭亭在講述小時候被割舌頭時故事時,就采用了第一人稱回顧視角(敘述者“我”追憶往事)和體驗視角(被追憶的“我”正在體驗事件)交替進行?!八龥]割其他孩子的。當我詢問表姐妹和別的中國孩子他們的媽媽有沒有把他們的舌頭割松……她真應該多割一點……因為我至今仍不愛說話。也許她根本就不應該割,割了反倒損害了我的說話能力?!弊鳛閿⑹稣?,湯亭亭知道過往發(fā)生的每一件事,因此在還沒問其他人和母親之前就知道母親沒割其他孩子的舌頭。在此,作為全知敘述者的湯亭亭與母親保持了一定的距離感,讓讀者感受到她對母親做法的不贊同,以及母親對她提問的不煩惱。而在講述割舌頭的原因時,湯亭亭用的是體驗性視角,讀者隨著故事里正在體驗中的湯亭亭的視角來慢慢解開媽媽割她舌頭的原因。一開始,讀者認為割舌頭的原因是“中國人說:‘長舌婦是非多,罪過?!?,而隨著對話的進行,才了解到真正的原因是為了讓舌頭更加活泛,以學好英語。此時讀者更貼近故事,且思考長舌婦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被割舌頭,真的是因為講話太多嗎?
內(nèi)外視角交替使用展現(xiàn)故事的方式,讓故事的矛盾性更加有層次,讓聽故事的人(讀者)更有代入感。對國內(nèi)讀者來說,他們能直接感受到湯亭亭身份的復雜性,中國長舌婦指的是愛說閑話、愛搬弄是非的人,強調(diào)的重點是搬弄是非,而非是愛說閑話和女人這兩點,湯亭亭故意用長舌婦的說辭來隱射自己對中國文字了解不深,不是土生土長的中國人的身份;對華裔讀者來說,對于湯亭亭沉默的原因,他們感同身受,美國社會的不友善及家庭父母的秉承沉默是金的原則都使他們開口困難,因此湯亭亭的講述更能推動華裔團結(jié)一起,爭取更多發(fā)聲的機會,勇于抗爭不公平待遇;而國外其他讀者,除了割舌頭的故事對他們來說很新奇,華裔在美國的遭遇也讓他們審視自己是否在公平正直地對待華人。內(nèi)外視角交替使用達到的輸出效果可見一斑。由此可見,湯亭亭等講中國故事的方式不局限于正面闡述,多角度講述也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結(jié)語
黃玉雪、湯亭亭和譚恩美嫻熟使用內(nèi)外視角來講述的故事,無論是父母的故事、姑姑的故事、自己的故事,還是改寫的神話故事,都蘊含了豐富的中國文化。她們書寫中國故事的方式體現(xiàn)了我們中國人積極勃發(fā)的精神狀態(tài),也讓更多人重新解讀中國。
(江西青年職業(yè)學院)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020年度項目“美國華裔女性代表作家講好‘中國故事’的敘事藝術(shù)研究”(YY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