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常說“藥食同源”,很多食物可以入藥。一些常年出現(xiàn)在廚房里的食材,其藥用價值也不可小覷。
家家戶戶的廚房里都少不了蔥。無論是炒菜、燉菜,還是涼拌菜,蔥都發(fā)揮著重要的增香作用。
蔥的常見藥用部分是靠近根部的鱗莖,即蔥白。其味辛,性溫,入肺、胃經(jīng),有發(fā)汗解表、散寒通陽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寒感冒所致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陰寒腹痛等癥。
俗話說,“晨吃三片姜,賽過人參湯”。在醫(yī)圣張仲景所著《傷寒論》里的藥方中,很多都用了生姜。
生姜味辛,性溫,入肺、脾、胃經(jīng),具有發(fā)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可用于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風寒咳嗽等。此外,生姜還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魚蟹毒。
大蒜既是日常必備的調(diào)味食材,又是強身治病的良藥。
大蒜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jīng),具有解毒殺蟲、消腫、止痢的功效,內(nèi)服可治療泄瀉、痢疾等,外用可治療癰腫疔毒、疥癬等?!锻饪凭分赋?,對于癰腫初起,用獨頭蒜切片,貼于患處,再以艾火灸之,可消腫解毒。此外,常食醋浸大蒜,能健脾溫胃、增強食欲,可治療胃脘冷痛、飲食不消、食欲減退等。
胡椒有黑胡椒和白胡椒兩種。胡椒果實在呈暗綠色時被采收、曬干者,為黑胡椒;果實在變紅時被采收、曬干者,為白胡椒。黑胡椒的辛辣味比白胡椒更重。
胡椒味辛,性熱,入胃、大腸經(jīng),具有溫中散寒、健胃止痛、下氣消痰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胃寒引起的脘腹疼痛、嘔吐、泄瀉、食欲不振等癥。患風寒感冒者,取蔥白、生姜、胡椒各適量,煎一碗蔥姜胡椒湯,趁熱喝下,有助疾病康復。
早在2000 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花椒就被作為調(diào)味佐料使用,具有解腥除膻的作用。
花椒也是一味良藥。《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花椒“堅齒發(fā),明目。久服,輕身,好顏色,耐老增年,通神”?;ń肺缎?,性熱,歸脾、胃、腎經(jīng),具有溫中止痛、溫腎暖脾、殺蟲止癢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胃寒腹痛、寒濕吐瀉、蟲積腹痛等。
八角又稱八角茴香,是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實,常被用作調(diào)味品。
八角味辛,性溫,入肝、腎、脾、胃經(jīng),具有散寒止痛、理氣和中的功效。本品對于受寒、氣滯所引起的疼痛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用于治療少腹冷痛、脘腹脹痛、腎虛腰痛等。
茴香又稱小茴香,是傘形科植物,其莖葉常被人們作為蔬菜食用,成熟果實被曬干后,常被用作調(diào)味品。
小茴香味辛,性溫,入肝、腎、脾、胃經(jīng),具有溫腎散寒、和胃理氣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寒疝腹痛、少腹冷痛、痛經(jīng)等。
辣椒被稱為川菜的靈魂、湘菜的精髓、贛菜的天使。數(shù)九寒天,朔風凜冽,吃飯時加一點辣椒,頓覺寒氣盡散、神清氣爽。
辣椒味辛,性熱,入心、脾二經(jīng),具有溫中散寒、開胃消食的功效,可用于治療脘腹冷痛、嘔吐瀉痢、食欲不振等。
韭菜顏色青翠,氣味辛香。李時珍對它有很高的評價,言其“可生可熟,可菹可久,乃菜中最有益者也”。
《本草經(jīng)疏》記載,韭菜“生則辛而行血,熟則甘而補中,益肝、散滯、導瘀是其性也”。韭菜味辛,性溫,入胃、肝、腎經(jīng),具有溫中行氣、散血解毒、止汗固精的功效,可用于治療噎嗝、胸痛、陽痿、遺精、腰膝酸軟等。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廚房里的常見食材大多味辛性熱,食用過多會使人出現(xiàn)口干、咽喉疼痛、胃部不適等癥狀,并且可能誘發(fā)痔瘡等疾病,因此大家應適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