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理是學習算法的知識基礎,處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尋“理”入“法”,以“理”馭“法”,就要借助直觀,溝通直觀與抽象之間的聯系,讓學生理解計算的本質,實現算理與算法的有效融合。本文結合“兩位數乘一位數”教學分析如何利用幾何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1.提出活動要求
教師設計有效的教學活動,要有意識地提出活動要求,讓學生在獨立探究中能主動利用直觀進行解釋說明。例如,在解決“12×4”這個問題的活動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算一算,再結合算法畫一畫、在點子圖中圈一圈,最后把算法和點子圖連一連,說明自己的想法。明確要求后,學生借助點子圖、小棒圖、小正方體圖等直觀圖理解算理,并能主動地將算式與圖勾連起來,真正溝通了算理與算法之間的聯系。圈一圈、畫一畫、連一連等活動給學生提出了明確的問題要求與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借助直觀思考問題。
2.加強交流展示
在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借助實物圖、點子圖、小棒圖理解表格、口算、豎式。例如,在“豎式的理解”學習中,學生把豎式與點子圖勾連起來,理解每一步表示的意思,還與表格、口算的方法進行勾連,進一步理解豎式。又如,在學習“進位的豎式”時,學生在小棒圖中圈出10根,捆成1捆,放在了6捆這邊,直觀地感受到7個10是怎么來的。教師接著追問:“為什么要進1?進位的1在哪兒?”學生通過勾連直觀地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3.注重總結提升
教學總結中,教師可以利用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將對方法的理解落地、落實。第一層:借助表格、口算、點子圖讓學生理解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體會轉化的方法。第二層:在學習了乘法豎式后,學生再將所有方法與豎式建立聯系,體會豎式的方法也是先分后合。第三層:通過層層深入的交流,讓學生體會到這些方法看起來好像不同,但其中的道理都相似,再一次感受方法多樣化背后的共性——先分后合,體會轉化的必要性,深入理解算理。
在后續(xù)學習“三位數乘一位數”時,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并借助直觀圖去探究問題,也為以后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等運算知識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學生在勾連圖與式及不同算法的過程中,發(fā)現知識的本質,感悟算理與算法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時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
4.關聯真實問題
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尋找現實生活中的原型,借助直觀情境和真實問題,使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找一找有關“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問題,并嘗試著用所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中,要注意借助幾何的直觀性為學生搭建用圖形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平臺,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有意識地溝通直觀與抽象的聯系,實現算理與算法的完美融合。
編輯 _ 于萍" " " " 柳帆(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