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四川綿竹詩人李德揚《敘樂園全集》考略

        2023-12-29 00:00:00魏麗霞王維平
        絲綢之路 2023年3期

        [摘要]甘肅省通渭縣圖書館收藏有一部清道光至咸豐刻本《敘樂園全集》,為清朝四川綿竹李德揚所輯李氏家族三世及詩社同人的詩集,其中大部分為乾隆至咸豐百余年間所作唱和詞,共5種77卷。本文考述了綿竹李氏家族源流,《敘樂園全集》每種書的成書經過及存世流傳情況,并分析其重要的文獻價值。同時,此書又為牛樹梅藏書,牛氏為此集所撰序之手稿尚附在書內,因而亦具文物價值。

        [關鍵詞]《敘樂園全集》;李德揚;牛樹梅;李氏家族

        [中圖分類號]K 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23)03-0103-11

        甘肅省通渭縣圖書館收藏有一部清道光至咸豐年間刻本《敘樂園全集》,為清朝四川綿竹李德揚所輯李氏家族三世及詩社同人的詩集。包括《清芬匯稿》5卷(《戲綠堂詩存》1卷,《慕高吟草》1卷,《夢湘吟館遺稿》3卷),《同聲詩集》正文12卷加卷首前編1卷后編1卷尾1卷總共15卷,《新春雜詠詩》1卷,《秋海堂唱和詩》正文2卷加續(xù)1卷總共3卷,《聽花吟館詩稿》52卷,《游鑒華山詩草》1卷,共計5種77卷。此全集主要以唱和詩為主,收集了乾隆至咸豐時期近百年間四川文人學士及部分在蜀官宦的大量詩作。同時,還收集了四川籍及寓居四川的女性詩作,是研究清代四川詩歌創(chuàng)作特別是四川女性詩歌創(chuàng)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此刻本是牛樹梅藏書,牛氏為其所撰序的手稿附于其內,因此,此書兼具重要的文獻價值與文物價值。此書流傳甚少,多以零種傳世,各類書目著錄訛誤較多,且至今未能引起學界關注。

        一、李德揚及其家族情況

        據《李價臣先生墓表》所述,李蕃先世系出于甘肅隴西李氏,崇禎末避兵亂而家譜遺失,高祖以上無可考。清朝初,遷居于四川平武,至曾祖李連章,由平武縣又遷居于綿竹縣南李家庵,生六子;祖李梁芳,字玉隆,生三子,即李朝棟、李朝梁、李朝舉,仲子李朝梁,即李蕃之父;李朝梁,字云蟠,生三子,即李睿、李藩,李樞。李藩生二子,即李先根、李先本。李先本即李德揚之父。李德揚一族書香傳世,以文章科舉世其家,至李德陽共六世,有舉人4人,其中李藩為解元、貢生3人、秀才14人,李朝棟、李朝梁均因子貴贈封修職郎,一時為四川望族。

        據張懷泗《敘樂園全集敘》載,李氏家族“自價臣先生以拔萃中乾隆丙子科解首,其弟維壬午科繼之,嗣后兄弟叔侄皆以文章世其家”W。“價臣先生”即李德揚祖父李藩。《綿竹縣志》卷6載:

        李藩,字價臣。乾隆癸酉選貢,廷試二等。嗣登丙子賢書第一,補彭縣訓導。圣廟傾圯,藩倡募重修,力持正學,躬身實踐,士風為之一變。未幾調華陽訓導,以憂歸,開朱家泉,灌田數千畝。嘉慶庚申,達匪滋事,風鶴皆警,藩督鄉(xiāng)民練團,與知縣賈文召協(xié)力固守,民賴以安。卒年八十有三,有《晚晴軒文集》《白石山齋文稿》行于世。12

        可見李氏家族發(fā)達于李德揚祖父李藩。李藩,自小穎敏,性醇篤,7歲時跟隨叔伯兄長讀四書,過目不忘。于乾隆十八年(1753)考取選貢,廷試又獲二等。三年后,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科鄉(xiāng)試第一。候補至四川彭縣訓導,其到任后,募修圣廟,“力持正學,躬身實踐”,當地學風大變。后又調四川華陽縣訓導,因丁憂回家。其后,以撫養(yǎng)老人不忍遠離而再未出仕。在家開發(fā)了朱家泉,種田數千畝,建敘樂園,取太白敘天倫之樂之意。其志趣清超,不為世綱所羈縻,終日“倘佯山水,嘯傲云煙”。一時其家族人才輩出。有堂兄弟李梧、李綸、李維先后中舉,其兒子李先根、李先本考取貢生。仲子李先本,李芳谷父,受李藩影響,志高潔,不愿謀取仕進,居于敘樂園,父子相承,夫唱婦和,侍奉雙親。

        至其孫李德揚,才高性慷慨,氣豪宕。據《綿竹縣志》卷6載:

        李德陽,字芳谷,廩貢生。有敘樂園,在李家蒼側,竹樹泉石,擅一邑之勝。德揚著《聽花吟館詩集》,其昆季、女子,皆工吟詠。李惺為之序,稱其“提倡風雅,凡當世之達官貴人、老師宿儒,下逮裙屐少年,以及方外之士,過其里無不投刺者,德揚皆延納,而樂與之往復唱酬,以故座客常滿,頗極一時之盛云”。[21

        從上可知,李德揚,字芳谷,廩貢生,候補訓導,詩情才華,遠揚川內。世居敘樂園,竹樹泉石,擅一地之勝,奉親吟詩,每年雅集名流,詩酒歌詠以為樂。李惺稱其“提倡風雅,凡當世之達官貴人,老宿儒,下逮裙屐少年,以及方外之士,過其里無不投帖拜訪,德陽皆延納而樂與之,往復唱酬,以故座客常滿,頗極一時之盛云”。

        而其家族內,兄弟女子皆工吟詠,李芳谷前母侯淑蘭佩香夫人,名聞廣漢。李芳谷女李錫桂,常承父陪文士詩友,隨聲唱和酬答,詩稿盈箱,詩名遠揚。

        李氏三世擅園林之勝而延及百年,積財而能施,有舊舍而不復問,敘天倫之樂事,皆以詩名世。一門詩人,未有若斯之盛也。

        二、《敘樂園全集》的成書及刊刻

        自道光十年(1830)起,李芳谷以《敘樂園全集》為總書名,整理刊刻其家族三世的詩作及他們與當時名流雅士的唱和詩。并邀張懷泗于道光十三年(1833)撰《敘樂園全集敘》,王肇修撰《敘樂園全集跋》,趙燮元撰《讀敘樂園三世詩集書其卷后》。正如張懷泗序所言:“刻《戲綠堂詩》、《慕高吟》與《夢湘吟》,廣孝也;刻黃何二先生詩,尊師也;刻同人詩文,重友也;刻閨秀詩,發(fā)微闡幽也;一舉而四善備也?!薄啊稊穲@全集》從道光十年(1830)編起,直至咸豐八年(1858)之后全部完成,前后達30余年,共5種77卷。每種都獨立成冊,有書牌,有序。在版心上端均刻有“敘樂園全集”,中間刻分冊題名,下刻刻書處名。

        (一)《同聲詩集》15卷

        《同聲詩集》收集其祖李藩、其父李立齋兩先生和李芳谷本人與當時名公雅士相互贈答時所投贈之詩,涉三世百余年,正文12卷,加卷首前編1卷后編1卷尾1卷總共15卷。該書板框高18.7厘米,寬12.4厘米,半葉11行,每行22字,白口,四周單邊,單黑魚尾。卷首前編為其祖父李藩與當時名公雅士相互贈答時所投贈之詩,卷首后編為其父李立齋與當時名公雅士相互贈答時所投贈之詩,正文12卷全為李芳谷與當時名公雅士相互贈答時所投贈之詩,卷尾1卷為當時在蜀的女詩人與李芳谷相互贈答時所投贈之詩。道光十年(1830)由壽柏山房刊刻。卷首有清嚴履豐撰于道光十年(1830)的《同聲詩集敘》。姜兆璜②為其題寫書名,嚴履豐評其《同聲詩集》曰:“同人贈答,或顯貴巍科,或褐衣疏食,兼收并探,不以窮達貴賤為青白眼,是用意公而樂善廣也?!?/p>

        (二)《秋海棠唱和詩》2卷續(xù)刻1卷

        道光十三年(1833)秋,敘樂園中海棠盛開,李芳谷擬于中秋時邀遠近諸君子集于敘樂園吟賞,未果,后遂索為和之,和者既眾,集為1冊,名為《秋海棠唱和詩》,共2卷續(xù)刻1卷,由李氏福堂刊,板藏友竹山房。該書板框高18.5厘米,寬 12.5厘米,半葉11行,每行22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卷首有清趙桂生③書于道光十三年(1833)的《秋海堂唱和詩序》,清李錫五跋于道光十三年(1833)的《秋海堂唱和詩跋》。此書由趙桂生定、李錫五校、陶香侶匯稿、顏興文刊版。

        (三)《新春雜詠》1卷

        道光十八年(1838)元旦,李立齋作七律一章,召集家人與詩社同仁和之,半月余得詩三四十首,不料至三月,因風寒而卒。道光二十六年 (1846),李芳谷將其遺稿匯成《新春雜詠》1冊,由壽柏山房刊刻。該書板框高18.4厘米,寬12.8 厘米,半葉11行,每行22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卷首有羅瑩璋撰于道光辛丑年(1841)的《新春雜詠詩序》,吳道馨撰于道光二十一年 (1841)的《新春雜詠詩序》,曾榕叔撰于道光庚子年(1840)的《新春雜詠詩序》,李名揚跋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的《新春雜詠詩跋》共4篇。

        (四)《清芬匯稿》3種5卷

        《清芬匯稿》是將李藩的《戲彩堂詩存》、李先根的《慕高吟草》、候淑蘭的《夢湘吟館遺稿》3 部合為一集?!扒宸摇庇鞲邼嵉牡滦?,李德揚以此為名,是“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之意。卷首有道光二十六年(1846)劉碩輔④和堯溶⑤分別所撰的《清芬匯稿序》2篇,總題名仍為《敘樂園全集》。此書由壽柏山房所刻,板存于敘樂園

        之飽經堂。

        1.《戲綠堂詩存》1卷

        《戲綠堂詩存》為李德揚祖父李藩詩集,共收古今體詩55首。該書板框高18.5厘米,寬12.1厘米,半葉11行,每行22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卷首有道光元年(1821)黃步青所撰《戲綠堂詩存敘》,嘉慶九年(1804)李藩所撰《戲綠堂詩存自序》,序后為道光乙未(1835)德陽縣知事裴顯忠所撰《李價臣先生墓表》。

        “戲綠”取自典故“戲綠娛親”。即春秋時,楚國老萊子穿五彩衣為嬰兒狀以娛父母,逗父母高興之事。李價臣先生解組歸田,筑敘樂園,侍俸雙親四十余年,以“戲綠”取其名,也是其一生的真實寫照。李藩生前已有《晚晴軒文集》4 卷、《白石山齋詩稿》2卷梓行。此集據李藩《戲綠堂詩存自敘》言:余自束發(fā)受書以來,本不擅于詩作,后經恩師指授,間有所作,但未能存稿。嘉慶九年(1804)春,因病臥床,枕上無事,回憶從前景況,宛然在目:“凡月夕花朝,一切應酬套語,半難省識,其間言志陳情,紀恩表德之作,身受者心不能忘?!?于是李藩臥床口授,兒輩記錄,匯為1卷,取名《戲綠堂詩存》。

        2.《慕高吟草》1卷

        《慕高吟草》1卷為李德揚父李先本的詩集,共收古今體詩175首。該書板框高18.4厘米,寬 12.4厘米,半葉11行,每行22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卷首有道光十二年(1832)文鳳嗜撰《慕高吟草序》,后依次為趙桂生撰《李立齋先生傳》,李惺撰《李立齋先生墓表》,道光辛巳年(1821)黃步青撰《慕高吟草詩跋》,道光十九年(1839)嚴履豐撰《慕高吟草詩跋》。

        李先本,字務生,號立齋。李藩之仲子,李德揚之父。隨其叔父李維靜庵先生讀書,勞累過甚而咯血,遂棄舉子業(yè),援例受候選鹽運司知事。其一生名利淡而德業(yè)純,學問純而性情摯。居家侍奉雙親,課訓子孫,至晚年好為詩,于花晨月夕之時,圍爐暖酒,角韻賦詩。楊英燦先生評其詩為“隨時寫景,即事言情,灑落無羈,俯仰自得”0。于德培贊曰“自然流出,純是性靈”6。因其學詩較晚,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不多,集為 1卷,取名《慕高吟詩草》。以慕高而取為集名,取古人為尚其志乃高之意。

        3.《夢湘吟館遺稿》1卷古文1卷補逸1卷

        《夢湘吟館遺稿》為李德揚前母侯淑蘭詩集,共收古今體詩36首,古文1篇。該書板框高18.6厘米,寬12.6厘米,半葉11行,每行22字,白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卷首有嘉慶己卯年(1819)年黃步青撰《夢湘吟館遺稿序》,嘉慶二十年(1815)佩香夫人兄侯樹堂書《夢湘吟館遺稿序》,嘉慶戊寅年(1818)鄒光第的《夢湘吟館遺稿跋》,道光十三年(1833)趙燮元的《夢湘吟館遺稿跋》。次為佩香夫人父候起元為李立齋所寫書信《覆立齋賢坦書》,衷以壤撰《立齋李公元配候儒人傳》。其后為四川名流為《夢湘吟館遺稿》題詞。正文分夢湘吟館遺稿、夢湘吟館遺稿古文、夢湘吟館遺稿補逸三部分,由壽柏山房所刻。

        侯淑蘭,字佩香,別號夢香居士,德陽柏隆鄉(xiāng)人。善讀書,工吟詠,嫻習琴棋書畫。戊子舉人江蘇溧陽縣令侯起元之女,丙午舉人安徽東流縣令侯宗秩之妹。其父兄均有文名。李立齋元配。幼聰敏,與其兄同硯席讀書,吟詠之余,旁及繪畫、琴奕無不工。年十八嫁于李氏,不幸早逝,年僅25歲。其詩清麗和婉,綽有晚唐風格,論古尤有特識,不屑識人牙慧。趙燮元序對其評價極高:

        蜀閨秀能言詩者,古稱黃崇鍛,楊升莽繼室黃夫人。至國朝康熙間,有西允馬韞雪,脫去閨閣綺麗,結習長篇巨制,與須眉男子爭長雄,可謂杰出一時矣。后百年有佩香夫人,名聞廣漢。]

        蜀中自古女子多能詩者,古有黃崇最,五代十國前蜀時臨邛(今成都邛崍市)人。崇鍛為黃使君之女,工詩善畫,亦嫻琴棋。明有黃峨,字秀眉,遂寧(今屬四川)人。工部尚書黃珂之女,楊慎續(xù)娶之妻,其博通經史,詩詞曲俱佳,以寄外詩知名當時。有《楊狀元妻詩集》《楊夫人詞曲》,任中敏合編《楊升庵夫婦散曲》。清初康熙年間有馬士琪,字韞雪,康熙朝四川西充人,知縣馬云錦之女,知縣張應坦妻。有《漱泉集》《片石齋燼余草》。其后百年間僅有佩香夫人。

        (五)《聽花吟館詩稿》52卷游整華山詩草1卷

        《聽花吟館詩稿》為李德揚詩集,正文52卷,卷尾附有游瑩華山詩草1卷,共53卷。該書板框高18.3厘米,寬12.6厘米,半葉11行,每行22字,下黑口,左右雙邊,單黑魚尾。卷前有道光甲午年(1834)李宗傅撰《聽花吟館詩集序》,咸豐八年(1858)牛樹梅撰《書李芳谷敘樂園詩冊后》, 咸豐六年(1856)李惺撰《聽花吟館詩集序》,道光丁未年(1847)陸炯撰《聽花吟館詩集序》。

        李德陽對先輩的著述經編次先后刊刻完成后,對自己的詩作也進行了整理,名為《聽花吟館詩稿》。李芳谷在當時四川頗有盛名,四川墊江李惺曾說:“余于道光十年入成都,聞有二詩人焉,一為郫之孫瘦石,一則吾家芳谷也?!崩钚?,字伯子,號西漚。清四川墊江縣人。嘉慶二十二年(1817)三甲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館、散館。歷任翰林院檢討、國史館纂修、文淵閣校理、國子監(jiān)習業(yè)、詹事府左春坊左贊善等職。道光十五年(1835),辭官歸蜀,掌成都錦江書院達20年,時有“天下翰林皆弟子,蜀中進士盡門生”的贊譽。于文學,哲學、書法等方面造詣宏深,清史館為之列傳。其著述甚豐,有《西漚全集》10卷,《西漚外集》8卷刊印行世。李惺當年辭官歸蜀后,就聽到當時四川有兩個詩人,一個為四川郫縣人孫瘦石,即孫鎮(zhèn),字野史,號獨學生,又號岷陽大布衣。清嘉慶時游京師,入國子監(jiān)。歸后構古棠書屋,與弟孫澍閉門治學。為文寧倔勿靡,寧澀勿腐。有《瘦石詩文鈔》《郫書》《蜀破鏡》《方言》等。一個就是李芳谷。由此可知,李芳谷于道咸年間在四川詩壇的影響之大。

        至于其詩歌水準,時任綿竹知縣陸炯在其序中作了客觀評價:

        斯集古今各體無美不備,而其言一出于性情,無一摹仿,語無一怨誹語,無一尖刻語。讀其詩者不必指為唐與宋,與元明也。凡以歸乎風人之遺旨而矣。其性情純粹,故其詩渾金樸玉也;其性情疏通,故其詩馳金聚故也;其性情高潔,故其詩刻雪鏤冰也;其性情恬澹,故其詩針頑貶俗也。唇律鐘,自然天籟,詩之正宗,斯人與是。B

        此評價可謂客觀公正,由于李德揚其人性情純粹、疏通、高潔,其詩也渾金樸玉、馳金聚故、刻雪鏤冰,是自然天籟,詩之正宗。語無一怨誹語,詩無一摹仿,各體詩體無美不備。

        三、牛樹梅為《敘樂園全集》所作之序

        牛樹梅(1799-1882),字玉堂,一字雪樵,號省齋,今甘肅省通渭縣雞川鎮(zhèn)牛坡村人。牛樹梅自幼性聰慧而喜讀書。胸含志而多勤奮,作詩為文,語多驚人。清嘉慶二十年(1815),入鞏昌府學就讀。道光四年(1824),應鞏昌府試,選為貢生。道光十一年(1831),以第六名中舉。后多次進京會試,道光二十一年(1841)中進士,歷任四川省雅安、隆昌、彰明知縣,資州、茂州直隸州知州,寧遠知府等職。后升任四川按察使,署布政使銜。通達干練,以不擾為治。決獄明慎,民隱無不達,咸愛戴之。案無留牘,訟無冤獄。學淵邃,工書法。為官期間,勤政廉潔,果斷干練,百官贊賞,百姓擁戴,有“牛青天”之美譽?!肚迨犯?循吏》有傳。傳世著作有《省齋全集》12卷、《聞善錄》4卷、輯有《文廟通考》2卷、《牛氏家言》2卷,

        咸豐元年(1851),李芳谷為《敘樂園全集》求序于牛樹梅,直至咸豐八年(1858),牛樹梅方為其撰序:

        敘樂園詩冊后

        咸豐辛亥,余在茂州任,決計歸養(yǎng)?;蛞詴x秩之后未經引見,勸其先入覲,而后自遂也。乃于七月下旬得代晉省,請咨北上,實理歸裝。人事猥集,劇冗百狀。已而忽奉密札載眉公干,事竣旋省,已逾閏八月半,驚聞父病,倉皇就道,晝夜奔馳,重九抵家,則先大夫之棄養(yǎng)者已逾四旬矣!鳴呼,痛哉!

        方余之將行也,有綿竹詩人李芳谷學博介人贈其《敘樂園詩刻》,衰然十余本,兼致書函。匆匆一閱,即人書簏。其后自海隅從軍告歸,撿書及之,方始披讀,乃悉清芬。累世琴管一家,廣投報于李桃,探芳馨于蘭蕙。孝友宗風,文章樂事,俱在于斯,不禁流連而遠慕也。然以當時情事,一細未覆,負誼良多,抱歉已久。而芳谷所貽書函,又忙不憶其何所。

        戊午三月,偶然得之。忻展快誦,如遇故人。其獎飾過情,固滋愧赧。而情詞婉篤,敦厚溫柔,藹然見風人之旨,內有附以蕪冊、楹聯、條幅,乞屬賜教加墨等語,而其物殊似未見。豈當吾百忙之時,其人固未留諸寓邸歟?抑余一時瞀亂,還其人而不自省記歟?夫人生相與,固有勢阻形格,如所謂兼葭秋水者,乃若彼岸人來,情地密邇,亦舉手相示,亢聲相呼矣。而漁歌未答,忽遭風引,致令卻立船頭,斂手噤聲而不能以一應。一葦波蕩,遙阻天末,則是《同聲》(唱和者皆名《同聲集》)之誰有鳴皆和,獨至區(qū)區(qū)而瘠然如廢也,不亦畸哉!抑余讀芳谷之詩,又有感焉。芳谷家世,固非僅以詩重者,西漚大史之表墓可見矣。今之頌芳谷者,以焉近紹雨村,而遠宗太白。固已然。南軒氏非綿竹人乎?太白之門喧而南軒之庭寂,斯亦人士之責也。抑如芳谷之風雅屬骨,而孝友成性,固亦南軒之所嘉許歟?

        書此卷末,用志感觸。他日若有鴻便,即錄以寄芳谷,毋使珠玉之投終沉大海也。

        并和見贈三章原韻

        桃李芳華二月天,千秋軼事接青蓮。

        君家怪底珠璣富,世代胸羅萬斛泉。

        江上芙蓉萬朵花,重香疊馥互交加。

        知君收種園亭內,無限春風總一家。

        萬古一來是此身,漫將金粟溯前因。

        墨池更有文章在,惆悵誰為步后塵。

        (《張南軒文集》版存洗墨池)

        咸豐八年戊午三月通渭牛樹梅書

        從上序可知,咸豐元年(1851),牛樹梅時任茂州直隸州知州,決定返籍歸養(yǎng),七月至成都后,忽然接到峨眉差事,至閏八月回省,聽聞父病,就在慌亂準備回家之際,李芳谷來見,贈其所刻《敘樂園詩集》10余本,并有書札1函,牛樹梅匆匆一閱,遂放入書箱之中。他晝夜奔馳,于九月回家。隨后丁憂在家。咸豐三年(1853), 前四川總督徐澤醇以樹梅“樸誠忠厚,辦事干練”保奏,咸豐帝令交陜甘總督舒興阿委用。是年夏被調從軍,隨營輾轉天津、靜海一帶。四年春告病回籍后,翻閱整理家中圖書,遇見《敘樂園全集》,始讀此書,方知李氏一門,累世詩書傳家,宗親孝友。讓其流連而遠慕。而所致書函一時卻不知所蹤。直至咸豐八年(1858),偶然碰見牛芳谷當年的書函,展開急誦,如遇故人。信中情詞婉篤,敦厚溫柔,油然見其詩人之風。這才憶及李芳谷求序一事,當時事急,轉眼間已是八年之后,牛樹梅在抱歉內疚的心情之下寫下此序。并附和詩三首。并望“他日若有鴻便,即錄以寄芳谷,毋使珠玉之投終沉大海也”。此序手稿尚存通渭縣圖書館李芳谷所贈的《敘樂園全集》之中,牛樹梅《省齋全集》卷7亦收錄此序,但序尾所和三首詩未錄入?,F無法考證何時此序終于轉交給了李芳谷,李芳谷收到后即將其刻入《聽花吟館詩稿》卷首,與原稿只字不差?!堵牷ㄒ黟^詩稿》刻成后,又為牛樹梅贈送1部。

        此為牛樹梅藏書,該書每冊封面都鈐有牛樹梅藏書印“良朋惠我,珍重題標,昔也無書,祖乞父抄,戊申長夏記”,此藏書印是牛樹梅專為朋友所贈圖書而刻。同時此書內有牛樹梅題記。

        如在《夢湘吟館遺稿》補遺卷首正文頁眉上有牛樹梅題記:

        補遺續(xù)刻另存冊內,戊午六月十二日命女棣花同卷尾閨秀詩訂入。

        省齋記

        移卷首便省覽也

        戊午,即咸豐八年(1858)。從上可知,咸豐八年(1858)時,牛樹梅攜其女棣花共同整理所藏圖書,并將其《書敘樂園書冊后》手稿裝訂入《清芬匯稿》卷首。

        《敘樂園全集》共5種77卷,一直為牛樹梅所藏,現完整地存于通渭縣圖書館。此書雖為綿竹一地鄉(xiāng)賢詩集,但其李氏一門三世,均交游廣泛,凡當世之達官貴人,老宿儒,下至富家子弟,以及綿邑之外學士,皆有交往,往復唱酬,其詩作中也收有大量他們的唱和之詩。

        四、《敘樂園全集》的存世流傳情況

        《敘樂園全集》是在綿竹當地所刻,故流傳不廣,現存世較少,且多以零本的形式存于各圖書館,查閱《清人別集總目》和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可知,共有9種。其中以《聽花吟館詩稿》較多,《同聲詩集》僅有1部。

        (一)《清人別集總目》收錄情況

        《清人別集總目》為我國第一部全面反映現存清代詩文別集著述、館藏及其作者傳記資料的大型工具書,共著錄近2萬名作家所撰約4萬部詩文集。在“李德揚”詞條下僅錄有1種:

        聽花吟館詩稿52卷

        咸豐四年綿竹李氏聽雨山房刻本(北圖、川圖、中科院)

        按:四川圖藏本缺卷三至五,中科院藏本缺卷四十三至四十六。

        附:李德揚(?-1855),字芳谷,一字晉熙,綿竹人,諸生。8

        此條著錄中,將《聽花吟館詩稿》后所附的1 卷《游簽華山詩草》未予著錄,僅北圖(今國家圖書館)所藏為全本,其余為殘本。特別是在李德揚傳記中,一字為“晉熙”,此為明顯錯誤。在《聽花吟館詩稿》卷首頁次行下刻有著者“晉熙李德陽芳谷”,此處“晉熙”一般指作者籍貫,綿竹在三國兩晉時期先后曾改名為“陽泉”“晉熙”“孝水”。因此,此處“晉熙”當指李德陽籍貫為綿竹,而非其字號。

        (二)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收錄情況

        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是近年來全國古籍普查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至2020年11月30日,累計發(fā)布264家單位古籍普查數據825362條7973050冊°。此數據庫中收錄如下:

        1.聽花吟館詩稿2卷,(清)李德揚撰清咸豐綿竹李氏文會堂刻本(國家圖書館藏1冊)。

        2.聽花吟館詩稿52卷,(清)李德揚撰清咸豐刻本,國家圖書館藏23冊,缺2卷(一至二).

        3.聽花吟館詩稿52卷游墓華山詩草1卷,(清)李德揚撰

        清咸豐五年(1855)綿竹文會堂李氏刻本,重慶圖書館藏21冊,存46卷(三至四十、四十三至四十四、四十七至五十二)。

        4.聽花吟館詩稿52卷,(清)李德揚清咸豐六年(1856)刻本,重慶圖書館藏1冊,存2卷(一至二)。

        5.聽花吟館詩稿52卷游墓華山詩草1卷,(清)李德揚撰

        清刻本,廣漢圖書館藏4冊,存9卷(聽花吟館詩稿十九至二十二、三十一至三十三、四十七至四十八)。

        6.同聲詩集8卷首前編1卷后編1卷尾1卷,(清)李芳谷輯

        清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首都圖書館藏9冊。

        以上6種《敘樂園全集》中的零種,5部為《聽花吟館詩稿》,1和2為國圖藏本,3和4為重慶圖書館藏本,從著錄卷數分析,似乎是將一部書分開進行了著錄,因該書為家塾刻本,再無其他版本行世,唯獨此版本,因此以上數據完全可以合并。這樣僅國圖存有1套完整的《聽花吟館詩稿》,而重慶圖書館存48卷,廣漢圖書館僅存""""" 9卷,二者都為殘卷。關于此書的刊刻時間,5部書均不一致,也全部著錄有誤,因牛樹梅序作于咸豐八年(1858),此書應成于咸豐八年(1858)或八年之后。首都圖書館的《同聲詩集》,對作者的著錄沒有考證,以李德揚字芳谷著錄,則與古籍的著錄規(guī)則不符。

        綜上來看,僅通渭縣圖書館所藏《敘樂園全集》是目前最為完整的一部。

        五、《敘樂園全集》的文獻價值

        如果將《敘樂園全集》中《清芬匯稿》拆分開,實際上共有7種77卷,其中《同聲詩集》《新春雜詠》《秋海棠唱和詩》3種為唱和詩集,而在其他4種詩集中,也錄入了大量的唱和詩。因此,《敘樂園全集》是研究我國清代唱和詩不可忽略的一部作品。

        唱和,亦作“倡和”“酬唱”“唱酬”“酬和”“賡和”等,是指文人間通過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以詩詞居多)進行呼應贈答的行為。它既是中國文學中重要的文學創(chuàng)作現象,也是中國文人間常見的文學交往方式,集中反映了古人交往、交流、創(chuàng)作的各種特征,可以說是古代文人的生活、交游史。同時,唱和集所呈現的文學與文化信息可以深化學界對古代詩詞的研究,拓寬古代文學的研究領域。《敘樂園全集》中唱和詩詞集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風景園林、蟲鳥花卉、節(jié)日習俗、留別贈別、消寒消夏、祝壽賀喜等,這些唱和常見的內容一應俱全。

        (一)保存了清道光以前四川當地與在蜀為宦及旅居在蜀的外籍人士詩詞作品

        李氏一門自李藩時修筑敘樂園,近百年來,三世擅園林之勝,凡當世達官貴人,名流文士,無論老少,不分域內外,過其地沒有不前來拜訪者,而李氏俱皆接待,并與之往復唱酬。所以,敘樂園內常常賓客滿座,且“茶尊與酒榼俱清,海錯與山蔬并設”W。凡來之人,接待規(guī)格也極高,既有茶又有酒,既有海鮮也有山中野菜。而李德揚在收集整理《敘樂園全集》時,凡同人贈答,不以窮達貴賤為標準,或顯貴高弟,或布衣白丁,均兼收并探。因此保存了清道光以前四川當地或在蜀為宦及旅居在蜀的外籍人士的志史或個人別集未載、或別集亡佚之作家作品,是研究四川清代詩歌創(chuàng)作重要的文獻之一。

        如《同聲詩集》卷首就是葛峻起詩《東門外登舟示李生價臣》,葛峻起,字眉峰,河南虞城人,雍正十一年(1733)進士,乾隆十五年至十八年(1750-1753)任四川學使。又如張鳳翥,字梧岡,浙江上虞人,乾隆十三年(1748)進士,十六年(1851)任彭山縣知縣,著有《漁村詩稿》6卷。再如顧汝修,字息存,號密齋,清四川華陽今雙流人,乾隆七年(1742)進士,授翰林院庶吉上,任《大清會典》編修;二十五年(1757)冊封安南國副使;三十二年(1764)主講成都錦江書院,重修奎星閣;三十五(1767)年調長山西平陽書院,門下知名者甚眾,著有《鈞引編》《四勿篇》《味竹軒詩文集》等。還如李調元,字美堂,號雨村,別署童山桑翁,四川綿州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進士,歷官直隸通永兵備道,與遂寧張船山、眉山彭端淑合稱清代四川三大才子,著有《童山詩集》。

        (二)保存了清朝四川籍與寓居四川的女性詩歌作品

        李氏一門中李德陽前母候淑芳,詩名遠揚。其女兒李錫桂,一作錫珪,字月樵,及笄,嫁趙垣為妻。錫桂自幼隨父陪文士詩友,隨聲唱和酬答,深有雅致,積年日久,詩稿盈箱,詩名更盛。錫桂還曾與四川女詩人曾宏蓮二人集所見閨閣之詩,以蜀中名媛之詩為重點,共編《國朝閨秀所知錄》傳世。同時,李德陽還有女弟子,如吳瑤華,字月池,道光間綿竹縣人,曾受益于李德揚指導,詩作大進。也正是這樣,李氏家族與蜀中女詩人有著廣泛的交游?!稊穲@全集》中收錄了大量的女詩人的作品,如朱希蘊、曾宏蓮、曾素蓮、曾碧蓮、張云霞、顧琳、趙云卿、趙書卿、趙韻卿、張淑蘭、楊宗娥、計玉蓮、金蘭心、王繡如、王兌貞等詩作。其中趙云卿、趙書卿、趙韻卿三姐妹,本是道光年間山東蘭陵人,因父宦蜀,流寓成都。三姐妹有《蘭陵三秀集》傳世,此集刊刻時有李德揚、李錫桂的題詞。在《巴蜀歷代名媛著作考要》一書中“馬守訓”詞條下:“馬守訓,字箴寧,清嘉慶年間德陽人。善文善詩,不時吟哦,七言詩情感真摯,語言古樸,自有一格。惜詩不多傳,僅從《國朝全蜀詩續(xù)鈔》中覓得一首?!盶"這一首為馬守訓的《游敘樂園呈外祖》,而在《同聲詩集》中還有馬守訓的《以盆蘭送芳谷舅氏呈詩一絕》《外祖父母雙壽》等詩。

        《同聲詩集》卷尾獨立一卷,全部為女性的唱和詞,總計收錄36名女性詩人的詩歌作品。此中好多女詩人在《國朝全蜀詩》之中被遺漏。因此說,《敘樂園全集》保存了大量的清朝四川籍或寓居四川的女性詩歌作品。

        (三)保存了相關詩人的生平、傳記等史料信息

        唱和集前往往附有姓氏爵里,記錄了唱和作者姓氏或傳記資料,并詳細記錄著每次活動的時間、地點等,是研究詩歌創(chuàng)作者生平的不可或缺的資料。

        在《聽花吟館詩稿》中記錄有楊芳燦在蜀的部分經歷,卷2記載:

        乙亥冬月二十七日,楊蓉裳師由成都過安邑,明府蘿裳先生署中度歲,道出孝泉,侵晨枉駕敘樂園,與家嚴各道欽慕,草草一飯,臨別賦呈。因楊芳燦(1753-1815)字才叔,一字香叔,號蓉裳,江蘇金匱(今無錫)人。乾隆四十二年 (1777)拔貢,補甘肅伏羌(今甘谷)知縣。乾隆四十九年(1784)擢知靈州(今寧夏靈武)。因不愿任外史,乃入貲為戶部員外郎,與修《會典》。后丁母憂歸。曾主講衢杭、關中、錦江書院。與修《四川通志》?!肚迨犯濉贰肚迨妨袀鳌返扔休d。楊芳燦詩詞文俱佳,有《芙蓉山館全集》傳世。楊芳燦在蜀時,與李芳谷交誼深厚。從上可知,楊芳燦于道光十九年(1839)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四川松藩廳同知楊英燦蘿裳的陪同下,于黎明時分來到敘樂園,飯后賦詩3首,被錄入集中。

        另有其他小注“師素不嗜酒,于是日小飲”“師許作游敘樂園記”“蘿裳明經是日迎師于塔水橋”等。

        楊芳燦游敘樂園一月后卒。李芳谷作有《哭蓉裳師》,內有“前月過訪,家嚴許作《游敘樂園記》”“師命代采賢良節(jié)孝,入通志補遺,繕草方呈而師遽逝”等記載??梢?,他這次出行并非游玩,而是為修《四川通志》而采集資料。

        以上記載,是研究楊芳燦在蜀時的重要資料。

        《聽花吟館詩稿》卷2記載:

        四妹汝堃、甥女守訓、長女錫桂,性頗聰明,每于四子書外,口授唐宋詩一二首,各能應聲背誦,喜而有作。13

        據上可知,馬守訓為外甥,自幼隨李芳谷與李錫桂等一起讀書,受此熏陶,此后成為蜀中才女。

        《聽花吟館詩稿》卷52有李芳谷詩《楊縝亭太守》,后有小注“太守著《蠡勺詩集》,牛雪樵太守為之敘”。楊縝亭,名玉堂,字石樵,曾任四川直隸綿州知州。而牛雪樵即牛樹梅,牛樹梅與楊縝亭為道義之交,牛樹梅《省齋全集》中有《遙祭楊縝亭太守文》。楊縝亭曾為牛樹梅贈送《函?!?部,現尚存通渭縣圖書館。但關于楊縝亭史料記載很少,通過此記載,我們才知其有詩集傳世,而牛樹梅所作序,在《省齋全集》中也失載。

        綜上可見,《敘樂園全集》是研究蜀中文人雅士以及在蜀為宦人員的重要資料。較為遺憾的是,最近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明清唱和詞集叢刊》(80冊)未能將其收入。概因其版本流傳較少,編者未能見到之故。

        [注釋]

        ①嚴履豐,字芭汀,綿州(今綿陽市)人。李調元門下士,工詩善文。家清寒,筆耕為養(yǎng)。久主左綿書院講席,從學顏眾。著有《芒汀詩文稿》10卷。

        ②姜兆璜,字漁生,四川新繁(今屬新都)人。道光五年(1825)拔貢,歷任中江、安縣教諭,后升任彭山知縣。姜氏博學多才,書畫、篆刻、彈絲、博弈皆工妙。書精行草,畫擅山水,著有《桂生堂集》《守恩堂集》行世。

        ③趙桂生,字輪超,一字眉伯,號竹庵。諸生。

        ④劉碩輔,字孟輿,德陽縣(今德陽市)人。道光八年(1828)副榜。屢試南北闈皆落第。但其文名大噪,歸掌金淵、旌陽書院講席,從游肩集。自監(jiān)司下至牧守,如李紅樵、胡瀹泉諸公爭招入幕。碩輔工詩,孫桐生謂:“先生詩學力深邃,氣魄沉郁,論古諸作,尤擅勝場?!敝小兑娾n》12卷行世。

        ⑤堯浚,字溶川,溫江縣(今成都市溫江區(qū))人。少力學,博學多才,然科舉止于貢生,仕途終未得志。善為詩,與溫江文士王侃、肖常芬、車酉等友善而互相唱和。著有《溶川詩集》行世。

        [參考文獻]

        [1](清)張懷泗.敘樂園全集敘[A].李德揚.敘樂園全集[M].清刻本:清芬匯稿首頁.

        [2]王佐,文顯謨等修,黃尚毅等纂.綿竹縣志[M].民國刻本:103-104.

        [3](清)李德揚.聽花吟館詩稿[M].清刻本:1-17.

        [4](清)嚴履豐.同聲詩集敘.同聲詩集[M].清刻本.

        [5](清)李藩.戲彩堂詩存自序.戲彩堂詩存[M].清刻本.

        [6](清)李先本.慕高吟草[M].清刻本:卷首題詞 .

        [7](清)趙燮元.夢湘吟館遺稿跋.夢湘吟館遺稿[M].清刻本.

        [8]李靈年,楊忠.清人別集總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834.

        [9]應妮.中國新聞網“十三五”時期中國基本摸清全國古籍資源分布和保存狀況[EB/OL].http:// baijiahao.baidu.com/s?id=1718769902492365572amp;wfr=spideramp;for=pc.

        [10]姚蓉.明唱和詩詞集叢刊[M]. 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23:1.

        [11]李朝正,李義清.巴蜀歷代名媛著述考要[M].成都:巴蜀書社,1997:131.

        久久国产av在线观看| 最近免费mv在线观看动漫| 亚洲学生妹高清av| 亚洲不卡电影|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国产顶级熟妇高潮xxxxx| 亚洲午夜精品a区| 午夜男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不卡四虎| 日韩高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 在线观看视频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好看的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 久久亚洲宅男天堂网址| 欧美老妇牲交videos| 日本aⅴ大伊香蕉精品视频|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五十路在线中文字幕在线中文字幕 |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18| 青青草亚洲视频社区在线播放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中文毛片无遮挡高潮| 日韩av综合色区人妻|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 四川丰满少妇被弄到高潮|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久|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帮老师解开蕾丝奶罩吸乳网站| 欧美成人激情在线| 国产一级一片内射视频在线|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仑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av成拍色拍|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高清|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网站| 男女高潮免费观看无遮挡 | 色窝窝手在线视频| 日本一二三四高清在线|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久热香蕉av在线爽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