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影作為國際交流的媒介之一,承載著傳播文化的重要使命,在國家形象的塑造和傳播方面也發(fā)揮著關鍵作用。隨著電影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市場的擴大,以及國際交流的日漸頻繁,跨國電影制作正成為一種新趨勢。中國和泰國的交往歷史悠久,并且兩國在地理位置、文化傳統(tǒng)、語言族群、氣候環(huán)境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在中泰文化的親緣性、泰國文化的豐富性、中泰合作的密切性等因素的影響下,中國喜劇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唐人街探案1》等,將故事發(fā)生背景放置在泰國,用“他者”視角展現(xiàn)泰國獨特的風土人情,上映后更是大獲觀眾好評。這不僅為未來中泰在電影文化交流上提供了一個范本,而且為加強中泰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啟示?;诖?,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以這兩部喜劇影片為例,聚焦中國喜劇電影中的泰國形象,分析電影與國家形象建構之間的關系、中國喜劇電影為何選擇泰國作為故事背景、中國喜劇電影所呈現(xiàn)的泰國形象。這兩部喜劇電影呈現(xiàn)了多姿多彩的泰國形象、淳樸的泰國生活圖景形象、追求和諧的華人群體形象、泰國旅游景點的符號化與娛樂活動的奇觀化形象。電影中形象與文化的呈現(xiàn),不僅是對泰國文化的傳承,也是對中泰友誼的一種表現(xiàn),在加深兩國人民感情的同時,為兩國之間的合作與協(xié)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機會。
關鍵詞:中國電影;喜劇電影;泰國形象;《泰囧》;《唐人街探案》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20-0241-03
2012年12月12日,由徐崢首次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下稱《泰囧》)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上映后受到觀眾廣泛歡迎,上映首周票房達3.1億元,截至2013年2月17日,票房達到12.67億元,成為中國電影票房冠軍,也成為2012年歲末的一匹名副其實的“黑馬”[1]。隨著電影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市場的擴大,以及國際交流的增加,跨國電影制作正成為一種新趨勢[2]?!短﹪濉啡〉昧似狈亢涂诒p豐收,因此許多國內喜劇電影紛紛效仿其成功模式,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泰國。如2015年上映的《唐人街探案1》(下稱《唐探1》),該影片主要講述秦風和唐仁須在7天內完成尋找失竊黃金和查明“真兇”的任務,為自己洗清被誣陷的罪名[3]。這些影片以泰國為故事發(fā)生背景,并在敘述中呈現(xiàn)了泰國多姿多彩的文化與形象,讓中國人一睹泰國風情與文化。影片上映后,掀起了國人到泰國旅游的熱潮,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這不僅帶動了泰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而且推動了中泰文化交流。
(一)國家形象建構
國家形象理論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肯尼思·博爾丁提出[4]。國家形象是指與特定國家相關的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客觀綜合,經過國際公眾復雜的心理過濾,最終形成的高度概括和穩(wěn)定的主觀印象。這一理論涵蓋了一個國家各個方面的要素,同時是主權和國家綜合實力以及民族精神的綜合體現(xiàn)[5]。
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學者逐漸建立了關于國家形象的研究體系。在國家形象的概念界定方面,孫英春認為,國家形象是特定國家的歷史和現(xiàn)狀、國家行為、國家的各項活動及其外部影響在國際社會和內部公眾心目中產生的印象、認知和評價[6]。在國家形象建構方面,管文虎提出,國家形象是在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互動中逐漸被塑造出來的,只存在于特定的意義符號體系中[7]。近年來,國家形象的研究在國內外學術界日益受到重視的同時,其研究視角不斷擴大,后來被引入文藝學的范疇,并被廣泛運用在文學、影視當中。
(二)電影與國家形象建構
電影作為一種大眾媒介,易受到來自不同文化、國家和地域的人們的歡迎,且承載著文化的重要使命,是國際交流的媒介,在國家形象的塑造和傳播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電影蘊含著獨特的精神內涵和文化價值,通過故事敘述和角色刻畫,能夠反映社會和時代的特征,進而呈現(xiàn)特定歷史階段的社會風貌和國家面貌。將電影中蘊含的這些元素聚合起來,便構成了“國家形象”[8]。此前的研究中,學者們較多關注他國電影對中國形象的建構,以及中國電影對中國形象的建構。同時,有很多學者關注中國電影的海外傳播與國家形象建構,如高凱、李本乾結合北美主流媒體影評,分析了中國電影海外傳播內容特征,認為中國電影向海外觀眾分別呈現(xiàn)了富有想象力的奇觀中國、變幻莫測的現(xiàn)實中國、充滿浪漫色彩的愛情中國、輕松幽默的喜劇中國以及崛起中的負責任中國[9]。
然而,學者們對中國電影中的他國形象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有必要改變我們的視角,要在關注“他者”對我們的看法的同時,將自己對“他者”的看法納入研究范疇。
(一)中泰文化的親緣性
作為東盟的創(chuàng)始成員以及東南亞地區(qū)最有影響力的國家之一,泰國與中國有多方面的聯(lián)系,包括地理位置、文化傳統(tǒng)、語言族群、氣候環(huán)境等。中泰兩國的交往歷史悠久,古代便有人員和貿易往來的記錄。1975年,中泰建立外交關系,開始了傳統(tǒng)友好關系的全面發(fā)展[10]。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于2012年建立了全面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進一步提升了兩國關系。文化和政治層面的交流也日益密切,中泰兩國人民的友情在不斷加深。
因此,選擇泰國作為故事背景,是因為泰國對中國觀眾而言更加親近和友好,可以與中國觀眾產生更加緊密的情感聯(lián)結和認同感。
(二)泰國文化的豐富性
泰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擁有旖旎的風景、獨特的文化底蘊和特色美食。尤其是泰國的街頭美食、水上市場和寺廟等文化景觀和體驗,這些元素可以在電影中展現(xiàn)出來,為觀眾提供豐富的視覺和文化體驗。在中國電影市場中,喜劇電影的市場需求非常大,泰國的文化和風景為電影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場景,對于影片的敘事、氛圍和情感渲染都有非常好的配合,也因此在國內市場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
(三)中泰合作的密切性
泰國政府為吸引更多的中國游客,持續(xù)加強與中國的旅游合作和推廣。泰國國家旅游局在中國成都舉辦“神奇泰國新篇章2023中國路演”,泰國國家旅游局國際市場副局長塔涅·彭蘇晚表示,2022年從中國前往泰國旅游的游客就有286511人,并且在2023年1月1日—2月2日,就已有99429名中國游客出游泰國[11]。泰國政府也表示要將優(yōu)質服務標準與具備公共衛(wèi)生潛力的安全措施整合起來,制定游客接待指南和政策,以接待更多中國游客。在《泰囧》《唐人街探案》等電影中展示泰國的美景和文化,也為泰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信仰佛教的泰國形象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90%以上的泰國人信奉佛教[12],因此,泰國也叫“萬佛之國”,佛教的影響力滲透到泰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佛教文化已經與泰國融為一體。泰國的見面禮——合手禮,也與泰國的佛教有關。在《泰囧》中,合手禮這個動作多次出現(xiàn),如高博在酒店房間給服務員小費時,服務員以合手禮予以回謝。在泰國,佛像是神圣的,觸摸佛像是不敬的。在《唐探1》中,遇難者帕克的工作坊里外都放置了大量的佛像,而被盜竊的黃金也被帕克藏在了高大的佛像里面。在《泰囧》中,王寶的愿望清單之一就是去拜佛祈福,他拿著健康樹“仙人球”在眾多的佛像前跪拜祈福,實現(xiàn)了這個愿望,徐朗的最終任務也是為了找到周先生所在的寺廟。在電影中,與佛教相關的畫面有很多,足以體現(xiàn)電影對泰國佛教之邦形象的建構。
(二)淳樸的泰國生活圖景
泰國淳樸的生活,可能也是觀眾比較向往的。在《唐探1》中,唐仁和秦風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一路逃跑,經過了泰國充滿生氣的農貿市場,同時到了泰國出名的水上交通。一條條船只鋪滿水面,淳樸的泰人在船上裝滿帽子、水果等貨物?!短﹪濉分?,徐朗和王寶穿過無人的公路,騎著大象渡河,到了郁郁蔥蔥的熱帶雨林,還經歷了被毒蛇咬等囧事。離開雨林后,兩人也經過了泰國的農村,畫面呈現(xiàn)出大片田地,在吃草的牛羊以及玉米等作物,這些都是對泰國原始和淳樸生活的展現(xiàn)。
對泰國慢節(jié)奏、淳樸簡單生活的呈現(xiàn),一方面可能是為滿足電影展現(xiàn)真實泰國的需求,另一方面,在這個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逃離城市的喧囂和快節(jié)奏的生活,電影呈現(xiàn)這些畫面也是為了讓觀眾感受泰國慢節(jié)奏的生活,感受鄉(xiāng)村、熱帶雨林、水上交易市場等不同于城市高樓大廈的空間變化。
(三)追求和諧的華人群體
泰國華人眾多,多聚居在唐人街。華人的到來,為泰國帶來了豐富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融入泰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促進了中泰文化的交流和發(fā)展[13]。電影中所描寫的泰國本土生活圖景是淳樸簡單的,泰國華人群體是追求和諧思想的。和諧思想在儒家和佛家思想中都具有重要性,但儒家思想強調社會和人際關系的和諧,佛家思想則側重于身心關系的和諧,認為外在和諧與安寧源于內心的平和與清凈[14]。
《泰囧》中,老周去泰國寺廟參加禪修班,遠離社會紛爭和物質追求,尋求內心的和諧,他沒有明確授權徐朗和高博,意味著他希望他們在內心和諧的基礎上建立社會和諧;徐朗還給高博象征友情的小刀也體現(xiàn)了儒家和佛家關于和諧的思想?!短铺?》中,在華人街的警察黃蘭登和泰坤為了一樁案件爭得魚死網破,但最終也是為了事情得到順利解決??偨Y而言,兩部影片中的華人,一些人想逃離物欲社會的喧囂,尋求內心的安靜與和諧,一些人通過合作解決某些社會問題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四)符號化與奇觀化的形象
提到泰國,我們總能想到有名的大皇宮、芭堤雅等,《泰囧》《唐探1》兩部電影都呈現(xiàn)了中國觀眾對泰國的特殊想象[15]。觀眾通常會形成一種泰國印象,這種印象是通過將泰國熱門旅游景點進行符號化呈現(xiàn),以及對泰國文化和娛樂活動進行奇觀化呈現(xiàn)來塑造的。
首先,電影對泰國旅游景點的符號化呈現(xiàn)。《泰囧》中,徐朗為了幫王寶完成愿望清單,兩人打卡了寺廟等眾多泰國景點,但也只是拍張照片作為紀念而已?!短铺?》中,唐仁為秦風安排了去湄南河、大市場、大皇宮等地的行程,但秦風最后也沒有去成心心念念的大皇宮,只是在逃避警察追捕時開車經過了大皇宮。
其次,電影對泰國文化和娛樂活動的奇觀化呈現(xiàn),如與中國類似的潑水節(jié)、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突突車等,這些娛樂活動方式也成了泰國的文化符號。泰拳等具有當?shù)靥厣膫鹘y(tǒng)也在電影中被呈現(xiàn)出來,如王寶與泰國當?shù)靥┤种g進行了武術格斗,并完成了打泰拳的心愿。
《泰囧》《唐探1》呈現(xiàn)了泰國對佛教的信仰、泰國生活圖景的淳樸、泰國華人群體的和諧思想、泰國旅游景點的符號化與娛樂活動的奇觀化等多元形象。這些形象是中國喜劇電影在泰國社會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的對“他者”空間的想象,雖不能全面反映泰國的社會和生活面貌,但能讓中國人感受到泰國的文化魅力,對促進中泰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兩部電影除對泰國文化的多元呈現(xiàn)外,也不乏對中華文化的呈現(xiàn),如對傳統(tǒng)家庭倫理親情回歸的呼喚、對孝道思想的認同與期待等。
因此,通過這兩部電影可以看出,中國喜劇電影逐漸成為改善中國和泰國之間互動的橋梁。其以幽默的風格展現(xiàn)了當?shù)氐奈幕瘹庀⒑蜕顮顟B(tài),營造出觀眾喜愛的輕松愉快的氛圍,這不僅是對泰國文化的呈現(xiàn),也是對中泰友誼的一種表現(xiàn),在加深兩國人民感情的同時,為兩國之間的合作與協(xié)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機會。
參考文獻:
[1] 王曉雪.電影《泰囧》中的喜劇元素分析[J].戲劇之家,2018(24):104.
[2] 閆新. 21世紀中國電影中的美國形象建構[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20(6):22-29.
[3] 聶偉,劉學華.國產電影系列化與跨媒介共生性研究:以“唐人街探案”為例[J].未來傳播,2022,29(6):105-113,134.
[4] 周星,張萌.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中國電影與國家形象的建構與傳播路徑[J].電影藝術,2023(2):10-16.
[5] 邢麗菊,鄢傳若斕.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模式研究[J].東北亞論壇,2022,31(6):3-17,125.
[6] 孫英春.跨文化傳播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439.
[7] 管文虎.國家形象論[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0:23.
[8] 龔逸琳. 21世紀中國電影的國家形象跨文化傳播研究[J].今傳媒,2019,27(5):109-110.
[9] 高凱,李本乾.中國電影海外傳播內容特征與國家形象建構:結合北美主流媒體影評的考察[J].未來傳播,2022,29(1):102-111,130.
[10] 韋佩佩. 1975年以來泰國人的中國認識[D].杭州:浙江大學,2018.
[11] 唐唯珂.政策推動需求釋放多地搶占先機[N]. 21世紀經濟報道,2023-03-06(011).
[12] 楊武.東盟文化與藝術研究[M].黑龍江: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7:38.
[13] 段立生.泰國通史[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4:67.
[14] 李德品.《人再囧途之泰囧》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的融入[J].電影評介,2013(12):50-52.
[15] 胡瑾.國產喜劇電影中的泰國形象:以《泰囧》《唐人街探案》《這就是命》為例[J].文教資料,2018(34):147-149,183.
作者簡介 陳婉君,研究方向:跨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