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媒體背景下,許多高校已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有機結合起來,基于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現狀,對自身的教學流程不斷進行優(yōu)化,將互聯(lián)網與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出來,為青年學生搭建新媒體學習平臺,從而迅速形成具有獨具特色的大學生思政教育體系。新媒體環(huán)境為高校的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盡管新媒體有著許多優(yōu)點,但大量參差不齊的信息和多元文化的沖擊也會對青年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如何科學地利用新媒體展開高質量的思政教育,是學校和教師亟待探索的問題。在開展青年學生思政教學時,應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技術優(yōu)勢與價值,建立思政教學系統(tǒng),形成個性化、時效性、多元化的思政教學模式,如此能夠有效推動青年學生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提高青年學生思政教育教學質量與效率,提升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層次。文章從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出發(fā),分析新媒體對青年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的提升策略,對青年學生思政課程進行合理調整,使青年學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使所有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思政教育,真正提高青年學生思政課的整體效能。
關鍵詞:青年學生;新媒體;影響;策略;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9-0192-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3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項)“培養(yǎng)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研究——落實‘四環(huán)達標’工作法打造‘五育并舉’大熔爐”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3zsszsx059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新媒體應運而生,并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運用。如今,新媒體在青年學生思政教育中的運用有著極大的優(yōu)越性,其效果也顯而易見。在青年學生思政課堂和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利用新媒體獲得更多信息。然而,在新媒體空間中也存在大量真假難辨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青年學生的認知和價值觀,對其學習和生活產生諸多不良影響。此種形勢下,對青年學生思政教育教師正確有效地應用新媒體提出了一定要求。教師運用新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形成。下文對新媒體對青年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運用新媒體進行青年學生思政教育的提升策略。
(一)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新媒體的虛擬特性,使其能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針對性。在運用新媒體的過程中,青年學生的溝通和交往方式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在虛擬網絡世界內,青年學生可以進行無障礙的溝通,從而打破現實生活中的桎梏,卸下沉重負擔,更輕松地發(fā)表意見,表達內心感情。新媒體的此種優(yōu)勢,使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與思想動態(tài),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展開思政教育。
與此同時,在新媒體的影響下,師生之間不僅可以實現高效、平等的互動,還可以將青年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充分體現出來,共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1]。此外,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新媒體平臺提前發(fā)布教學內容,并開展線上討論和互動答疑等活動,這些活動對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和經驗分享能產生有利影響,有利于實現高質量的師生互動,有效解決有關問題,提升思政教育的整體效果。
(二)有利于提高青年學生的思政學習能動性
新媒體的普及及應用,增強了青年學生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在傳統(tǒng)思政課教學中,學生經常處于一種被動接收信息的狀態(tài),再加上思想政治教學的內容一般都比較單調,所以其在學習過程中很難集中精神,這就導致學習效果并不理想。然而,新媒體技術能夠豐富青年學生思政教育方法,這與現代青年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不斷轉換各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吸引青年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更多樂趣,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2]。
(三)有利于拓寬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新媒體以其靈活多變的特點,深受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在青年學生思政教育中運用新媒體,可以使青年學生思政教育更加豐富多彩[3]。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學生可以通過PC端、移動端等自主獲得思政課程資源,并對這些資源進行重復學習,打破了教育的時空局限。
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和喜好,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思政教育內容,以此來豐富自身的思政知識儲備[4]。例如,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通過在線教學平臺,使青年學生能按照自己的需求展開線上教學,這樣既能豐富思政教學手段,又方便了青年學生隨時展開自主學習[5]。
(一)立足新媒體陣地,開展網絡思政教育
當前,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能真正提高青年學生思政教育的傳播力和感染力,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思想和行為上的正向影響[6]。
首先,要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媒體素質。重視對新媒體資源的有效應用,對思政教育工作者進行相應的培訓,使其信息素養(yǎng)得到提高,改變傳統(tǒng)的思政育人理念和模式,積極打造專業(yè)的新媒體思政教育模式。
其次,高校在培養(yǎng)思政教師的基礎上,還要將新媒體工作能力這一要素納入教師考核指標,促使思政教師更加主動地學習新媒體技能。
最后,學校應積極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網上平臺[7]。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對網絡教育資源進行系統(tǒng)性收集,結合學生的現實成長需求和個人偏好,挖掘更多元的思政教育素材,并發(fā)揮校園短視頻平臺以及門戶網站的作用,廣泛傳播思政知識和主流價值觀。
此外,學校還可以建立專題網站,搜集思政精品課程和名師資源,以確保學生能近距離接觸更為多元的思政教育內容[8]。
(二)凈化新媒體空間,引領正確輿論導向
如今,面對錯綜復雜的信息化形勢,教師要加大對信息的篩選和清洗力度,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凈化新媒體空間,營造良好的學習發(fā)展氛圍。在選擇思政教育內容之前,教師要對相關教材展開深入剖析,之后再根據青年學生的發(fā)展狀況,設計出一套新的教學計劃,讓青年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這些課程的學習中,這樣既能激發(fā)青年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從而促使青年學生健康成長。
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數據處理技術與數據分析技術,及時剔除錯誤信息、惡意誤導信息等,避免不良信息對青年學生的正常學習與生活造成影響,防止此類信息對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可以使用新媒體平臺對青年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全程監(jiān)控,如果發(fā)現青年學生在新媒體平臺上接觸到錯誤信息或是不良信息,教師就要及時提醒青年學生遠離這些信息,增強學生辨別信息真?zhèn)?、好壞的能力,營造積極良好的思政學習氛圍[9]。
此外,高校內部思政教師要定期對青年學生的學習狀況展開調查與分析,展開綜合性的研究,及時將重要信息作為教學素材和資源,鼓勵青年學生自主學習學科知識,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概念為基礎,為青年學生詳細講解思政教育核心內容。著重對青年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養(yǎng)成健康的價值思想,培養(yǎng)理性思維,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10]。
(三)5G融合新媒體,拓展思政教育形式
新媒體時代,5G技術的發(fā)展可以極大地提高網絡傳輸速率,有效地減少信息傳輸的延時性,并可以通過物聯(lián)網對教師的教學過程進行自動記錄、共享、存儲,從而實現對教師教學的個性化、多樣化管理[11]。5G的高速傳輸,使得遠程青年學生思政教育更加靈活,互動式教學模式得到有效應用。
在課程思政教育中,教師應積極運用新媒體平臺及相關技術優(yōu)勢,將音頻資源、視頻資源和圖像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還可以發(fā)揮虛擬現實技術的積極作用,將抽象的思政內容以更加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并且利用5G技術展開有效傳播。同時,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現實需求,提前錄制教學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教學內容的個性化處理,運用大數據分析平臺全面記錄學生在接受思政教育中的內化表現。例如,青年思政教師可以使用數據設備采集完整的學生學習數據,了解學生對思政內容的接受程度,根據學生的表現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方案,讓育人效率和效果得到全面提高[12]。
另外,“5G+MR多人協(xié)作”是青年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模式,能實現跨時空學習。當前,諸多高校都在開展5G交互式教學項目, “5G+新媒體”可覆蓋大量教室,所有學生都可以通過新媒體系統(tǒng)進行學習。
如今,教育部建立了全國范圍內的思政課教學平臺,使得思政教育單純講解理論知識的課堂模式發(fā)生變化,開始注重引導學生積極互動,讓學生在思政教育課堂上發(fā)揮更為顯著的主體作用,體現青年思政教育“以生為本”的特征,實現“因材施教”向“因人而異”轉變的個性化“滴灌”,讓學生對青年思政教育內容更具認同感,達到高效形塑青年思想的目標。
(四)創(chuàng)建新媒體平臺,實施思政混合教學
在青年學生思政教育中應用新媒體技術,教師可利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讓青年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思政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促進學生學習和能力發(fā)展的教學平臺。教師在開展線上教學活動時,也要與線下的教學活動相結合,對學生的疑問和困惑進行及時解答。同時,教師可以在自己的班級中創(chuàng)建特定的學習群,并積極鼓勵學生在線上進行深入交流[13]。
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具體內容較多,只有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及教學技術,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實現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轉型與升級,才能深入推進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教師可運用新媒體技術搭建數字化溝通平臺及教學平臺,這對高校及時調整青年學生思政工作的實際流程有極大幫助[14]。學生可以借此機會,對簡單的教學內容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究,對復雜的教學內容展開深入學習;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狀況,嘗試各種類型的線上課程,進行多樣化選擇。
在新媒體技術支持下,線上教學能成為線下教學的有效補充,線下教學能成為線上教學的有效延伸。在線下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和其他同學一起探討思政課程的具體內容和相關學科知識,教師可以把專業(yè)課程和思政知識結合起來,實現學科知識和思政教育的融會貫通。
在開展線上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主動與本校的思政教師展開交流,還能與其他高校優(yōu)秀思政教師展開互動,從而學習到更多知識。此外,在獲取線上學習資源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及時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發(fā)布在教學平臺上,以便教師及時把握學生學習進度,并進行相應的解答,幫助學生轉換學習思維,逐漸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對學生的思政知識體系進行完善[15]。
新媒體時代,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工作者不斷以新的技術健全育人體系,這對推動青年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可持續(xù)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師利用新媒體為青年學生思政教育教學賦能,能夠切實提高青年學生思政教育效率,促使青年學生思政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展開高效互動,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內在動力,增強青年學生思政教育的育人效果,持續(xù)為國家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青年學生未來學習和就業(yè)發(fā)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黃小梅,張旭云.新媒體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網絡研討會論文集(四). 2022:222-224.
[2] 宋燁,蘇雅倩.思政教育在新媒體時代的傳播機制創(chuàng)新[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9):103.
[3] 郝紅亮.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傳播機制創(chuàng)新探論[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9):112-113.
[4] 陳美霖.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分析[J].品位·經典,2022(19):139-141.
[5] 付莘鋒.新媒體視角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創(chuàng)新思路研究[J].活力,2022(19):67-69.
[6] 李曉有.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22(5):25-27.
[7] 范鴻飛.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研究:評《新媒體視角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9):261.
[8] 劉婧,程成,周婷婷.新媒體平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研究及優(yōu)化路徑[J].吉林教育,2022(29):88-90.
[9] 張媛.新媒體視域下課程思政的傳播路徑設計[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2,38(10):121-123.
[10] 張倩.以新媒體建設助推思政課教學效果提升[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6):45-47.
[11] 白曉微.新媒體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路徑探究[J].時代報告,2022(9):113-115.
[12] 倪娜.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大學生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22,43(18):238.
[13] 毛然.運用新媒體提升高校思政課吸引力及親和力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9):125-127.
[14] 來曉菲.增強思政類新媒體平臺輿論引導能力之淺見[J].西部學刊,2022(17):45-48.
[15] 周子桐.新媒體傳播與思政教育融合探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4):82.
作者簡介 穆文茹,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