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發(fā)揮育人功能的重要載體和途徑,擔負著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塑造大學生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的崇高理想,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使命。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融媒體時代已然到來,大數(shù)據(jù)的廣泛應用使信息規(guī)模和數(shù)據(jù)規(guī)模呈幾何級增長,信息交流和文化傳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信息環(huán)境逐漸向多元化、復雜化方向前進。通過深入研究并應用實地調研法、問卷抽查法和文獻資料查找法等方法,文章得出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促使社會各個領域發(fā)生著深刻變革,也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考驗的結論。在西方思潮及各種不良信息的沖擊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教育內容較為薄弱、教育載體相對單一、教育形式創(chuàng)新不足及教育主體互動不強的現(xiàn)實障礙日益凸顯。這就要求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要全方位把握融媒體信息傳播的規(guī)律和特點,將融媒體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積極破解思想政治教育難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過不斷增強教育內容的針對性、豐富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加強主體之間的互動性,探尋化解現(xiàn)實障礙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融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實障礙;化解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9-0180-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金“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zsszsx082;2021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項目“山西‘四種革命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Z-21235
(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新滯后、未能與時俱進
融媒體時代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也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但是從目前來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融媒體的認知僅停留在觀念層面,只是依托融媒體的功能優(yōu)勢開展了部分工作,并沒有適應融媒體時代改革教育模式和更新豐富教育內容,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針對性不強[1]。具體而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千篇一律,沒有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發(fā)展。比如沒有將網(wǎng)絡道德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沒有引導教育學生正確使用網(wǎng)絡,培養(yǎng)良好的網(wǎng)絡習慣和生活習慣,自覺抵制各種西方思潮和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侵蝕,對不良信息進行有效分辨等[2]。
由于網(wǎng)絡道德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個別學生會在網(wǎng)絡中發(fā)表不當言論。這些言論不但對個人和集體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危害國家安全,影響社會穩(wěn)定。
(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管理混亂、資源整合不足
融媒體時代,部分高校創(chuàng)建了微信公眾號、微博號,開通了抖音、今日頭條賬號,并建設完善了校園網(wǎng),通過各種媒體平臺大力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其效果不盡如人意。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個載體之間資源整合不足。雖然各大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建設方面進行了多樣化布局,但是平臺之間缺乏有效的融合與銜接,各平臺的功能和資源并未實現(xiàn)互通和共享,制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融媒體時代的發(fā)展,也影響了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步伐[3]。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沒有建立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的管理體系,導致對各類載體缺乏統(tǒng)一的管理和運營,進而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在運行中出現(xiàn)諸多問題,如功能重復、內容繁雜等。教育載體的選擇、應用和拓展應該符合當前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現(xiàn)實需求,要以學生為本,而目前教育載體資源整合不足和管理的相對混亂,不僅導致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范性和系統(tǒng)性不足[4],而且使得高校育人功能的發(fā)揮大打折扣。
(三)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相對單一、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
當前,部分高校在融媒體傳播功能的發(fā)揮上方法不夠、策略不多,在思想政治教育開展過程中不能以貼合學生實際的方式利用融媒體資源,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吸引力不夠,學生對接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興趣并沒有隨之提升。同時部分高校雖然開通了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平臺賬號,但是運營時間遠遠不夠,而且很多時候只是照搬照抄教材內容,在內容和形式上創(chuàng)新力都不強[5]。不僅如此,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未能將實際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與思想政治教育脫節(jié)。就目的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和觀念上的熏陶和引導,這不僅需要傳統(tǒng)的灌輸方式,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對大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的影響,但這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未做到位。
(四)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功能欠缺、互動性不足
互動性是融媒體信息傳播的重要特性,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進行互動。但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并沒有意識到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的重要性,忽略了運用融媒體促進互動的方法和策略。部分教育工作者沒有運用新媒體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等有效組織互動活動和教學活動,僅僅利用新媒體的功能優(yōu)勢和效率優(yōu)勢重復進行內容理論灌輸,只是將課本的內容原封不動地搬到新媒體平臺,學生在新媒體平臺上看到的內容跟在課堂上看到的一模一樣,不但是內容的重復,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6]??傊?,當前在融媒體環(huán)境中沒有賦予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校充足的平臺互動話語權,沒有給予學生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高度認可,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體互動性不足。
(一)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針對性
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因勢利導,守正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與時俱進和不斷豐富,要加強網(wǎng)絡道德教育和網(wǎng)絡法律教育,要通過各種方式讓大學生認識到網(wǎng)絡不是無限自由的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在網(wǎng)絡上也要謹言慎行,要老老實實做人、清清白白做事[7]。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當前事實為根據(jù),以相關法律為準繩,讓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增強大學生辨別是非好惡的能力;要科學合理提煉和整合思想政治教育書本知識,要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利用融媒體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引導其自主接受、自覺踐行[8]。中國共產(chǎn)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召開的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大會,科學謀劃了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內黨和國家奮斗的目標任務,也制定了詳盡的大政方針。今后一段時間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此為中心內容,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增加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修訂案)》等。因此,可以利用融媒體手段,讓學生觀看相關的視頻、音頻、圖文等,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中國中自覺打卡和學習,全面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不斷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變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不斷豐富教育載體,促進教育手段多元化和個性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融媒體信息傳播機制更加適配。高校各級領導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著力打造種類豐富、內容新穎的思想政治教育作品。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為基本依托,將各類教育載體進行有效整合和對接,充分發(fā)揮各種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9]。比如以微信公眾號為教育載體,可以定期發(fā)布國內外新聞熱點和熱門話題,并對新聞熱點和熱門話題進行點評和講解;以微博為教育載體,突出微博的互動性和共享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時回復學生的留言,認真答復學生的疑問,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不對的苗頭和想法,要及時制止和科學引導[10];以校園網(wǎng)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可以重點開辟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宣傳網(wǎng)頁,通過弘揚和傳承優(yōu)秀文化,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和行為上的引導。比如為紀念毛澤東誕辰130周年,可以開辟毛澤東宣傳介紹專欄,從各個方面詳細介紹毛澤東,讓當代大學生對偉大領袖有更加全面的認識。面對文學專業(yè)的學生,可以開辟介紹毛澤東詩詞專欄,讓學生背誦毛澤東詩詞,領略其精神;面對書法專業(yè)的學生,可以開辟毛澤東書法作品賞析專欄,讓學生通過書法領略其浪漫情懷;面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yè)的學生,可以開辟毛澤東思想專欄等??傊?,要對各類媒介載體實施統(tǒng)一化、整體化和系統(tǒng)化的管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在融媒體時代,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和融合。需要高校各級領導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融媒體的技術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以“大思政”為導向,以融媒體為媒介,將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滲透到高校教育中。如大學語文中有很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可以將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1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融媒體為依托,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實際相融合,利用各種網(wǎng)絡平臺如抖音、微信公眾號等,將教育內容進行各種創(chuàng)新化的轉變,如教學內容動漫化、網(wǎng)絡化和現(xiàn)代化,讓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更加接地氣[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依托融媒體,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比如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要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基底,改編短視頻、小短劇[13]。還可以重現(xiàn)重大會議,如遵義會議,由學生沉浸式扮演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重要角色,對遵義會議進行細節(jié)上的剖析,讓學生深刻認識到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歷程中的重要意義。
(四)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之間的互動性
融媒體的鮮明特征就是互動性和共享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加強學生主體之間的互動性、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賦予學生更多的話語權,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利用融媒體全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14]。要積極構建“互聯(lián)網(wǎng)+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以融媒體為基礎,積極采用微課、慕課等在線課程,給予學生更大的主動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保證了育人功能的發(fā)揮,確保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提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集體主義精神,塑造了學生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終身的高尚信仰,引導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積極應用融媒體,為學生與學校領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溝通交流的機會[15]。加強溝通交流,不僅學生能夠受到教師積極思想觀念和博學深厚知識體系的熏陶和影響,教師也能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觀念變化,從而更科學地開展差異化和個性化教育。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思想政治教育與融媒體的融合發(fā)展勢在必行。融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應用是時代發(fā)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必然需求。這要求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深刻認識、行動上積極踐行,運用融媒體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融媒體時代,高校要做到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研究融媒體的功能、內涵和性質,全方位把握融媒體信息傳播的規(guī)律和特點,將融媒體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針對性、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主體之間的互動性,以破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現(xiàn)實障礙,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切實引領高校青年積極投身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 喬磊花,李敬.新時代高校思政教育新生態(tài)研究:評《融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13):227.
[2] 蔣歡.媒體融合發(fā)展對高校思政教育生態(tài)的影響:評《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論》[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232.
[3] 王拓,薛艷.融媒體時代主流輿論賦能高校思政教育的價值意蘊和實踐路徑[N].中國電影報,2023-04-19.
[4] 強嬌嬌.融媒體時代高校“互聯(lián)網(wǎng)+思政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0):202-205.
[5] 劉曉苑,賀志勇.基于融媒體視角高校思政課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2(9):185-188.
[6] 劉怡婧,葉家軒.融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載體合力建構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J].新聞傳播,2021(11):98-101.
[7] 宋海英,王淼.基于融媒體環(huán)境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建構研究[J].黑龍江工業(yè)學院學報(綜合版),2021(5):254-257.
[8] 蔣麗娜.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現(xiàn)實障礙與應對策略[J].大眾文藝,2021(5):161-162.
[9] 張春偉.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探究[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9):168-170.
[10] 劉慶緒.新媒體時代高校線上思政教育平臺創(chuàng)建的發(fā)展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yè)學院學報,2020(8):145-147.
[11] 鄧東方.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途徑[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6):157-159.
[12] 朱影.新媒體時代“00”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探究:基于應用型高校思政課改革的思考[J].科教導刊,2020(4):59-61.
[13] 李赫男.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路徑探析[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20(12):151-153.
[14] 梁燕飛.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評《高校思政課教育實驗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20(3):111-112.
[15] 王靜.基于融媒體的高校黨建與思政教育策略:評《新時代民辦高?;鶎狱h建工作機制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2(12):149.
作者簡介 牛文慧,助教,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