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琪
一個周日的午后,關(guān)掉所有日光燈,拉上兩層厚厚的窗簾,河南省濟源第一中學高一3班教室里的光線匯集于一張白色幕布,上面正放映著經(jīng)典勵志電影《阿甘正傳》,讓學生們看得出神。在這所寄宿制學校里,班主任王曉琳每周日下午都會趁著學生返校的空檔在教室完整地放映一部電影,待到轉(zhuǎn)天的班會課上與他們一起討論。
作為一名高中思想政治教師,王曉琳不單深耕思政課教學一線,還在電影課程的探索之路上走了近20年。她堅定地認為,一部好的電影,可以改變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成為滋養(yǎng)人們生命的土壤。在她的引領(lǐng)下,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被打造成班級管理的“活教材”,也為每一名學生的成長鋪就了層層階梯。
用藝術(shù)的方式解決藝術(shù)生的問題
實驗樓1至4層走廊的手繪墻面上,寫滿了歷屆學生喜歡的人名或昵稱,不少人稱它為“表白墻”,還有學生浪漫地稱這里是“愛的轉(zhuǎn)角”。2004年之前,王曉琳很少關(guān)注這里,雖然以往帶過的學生也出現(xiàn)過一兩次早戀問題,但都已被她“如影隨形”的監(jiān)督機制成功擊退。這一次有所不同,她新接手的藝術(shù)實驗班共有40余名聲樂和舞蹈方向的特長生,她們的名字大多“扎眼”地擺在墻上,令王曉琳感到“頭大”。
直到一天課間,王曉琳看到許多男生擁在教室周圍,一個男孩羞澀地站在門口,雙手舉著一封信,問她能不能把信交給媛媛(化名)。媛媛是藝術(shù)實驗班上的舞蹈特長生,長相清秀漂亮,成績名列前茅,是許多男生心中的女神。王曉琳轉(zhuǎn)交這封信時,心里已經(jīng)明白了大概,之后她叫男孩到辦公室講清和媛媛的故事。不知是否因為迫于壓力,男孩解釋自己只是覺得媛媛看上去高不可攀,沒想到試一試就追到了。放學時,她又給媛媛看男孩寫下的檢討,女孩讀完臉都黑了,氣得一時說不出話。很快,兩人就斷絕了關(guān)系,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媛媛的表現(xiàn)讓王曉琳內(nèi)心感到隱隱不安。“她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學生,不允許自己犯一丁點錯,也再沒找過我談心?!蓖鯐粤仗龟?,“這件事讓我意識到,自己解決學生早戀問題的方式存在問題,甚至有點‘粗暴,有時效果越是立竿見影,對孩子的傷害就越深?!?/p>
彼時,班里早戀的學生不止媛媛一人,如何解決其他人的問題使王曉琳深感困擾,她在“教育在線”網(wǎng)站的班主任板塊寫下這段教育敘事,希望能得到其他教師的指點,同時也努力從相關(guān)主題的帖子中尋找答案?!敖逃诰€”是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朱永新主持組建的教育網(wǎng)站,一度成為全國教師學習與溝通的重要平臺。作為該網(wǎng)站的早期用戶之一,王曉琳經(jīng)常在這里學習教師發(fā)展的相關(guān)公益課程,并閱讀其他教師撰寫的教育故事。某天,她看到有教師分享給學生放電影的照片,本就對電影感興趣的她眼前一亮,“藝術(shù)生的問題或許可以試試以藝術(shù)的方式去解決”。
于是,王曉琳連續(xù)利用四周的周日下午,為學生完整地放映了《怦然心動》《早熟》《側(cè)耳傾聽》《伯德小姐》四部電影。班會課上,她又結(jié)合電影情節(jié),引導學生思考“戀愛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什么才是真正的感情”“愛一個人要如何選擇”等問題。在她看來,喜歡別人和被別人喜歡都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高中階段,要不要談、怎么談、談到什么程度,一定是學生自己的選擇。她只希望,學生能透過電影情節(jié),不僅看到戀愛的美好,還要思考感情發(fā)展后續(xù)的走向。
經(jīng)過這次觀影和討論,王曉琳明顯感覺到,班里早戀的學生少了許多。如果偶爾撞到學生在校園約會,她也不再直接“喊?!?。漸漸地,她與學生的關(guān)系不再似以往那般劍拔弩張,甚至有學生對他人暗生情愫時,還發(fā)短信過來請她幫忙分析定奪,看到這些消息,她會私下與他們溝通,為其提供情感支持并討論相關(guān)問題。
看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淚
學生早戀問題的解決讓王曉琳感到欣慰,她體會到電影課帶給學生的潤物無聲的教育力量,并嘗試通過電影課解決更多班級管理難題。2009年,朱永新團隊發(fā)起組建新教育網(wǎng)絡師范電影院(現(xiàn)名為“南明網(wǎng)絡師范學院電影院”)的倡議,由于王曉琳經(jīng)常在網(wǎng)站記錄自己為學生上電影課的故事,時任團隊負責人魏智淵邀請她加入電影課教研團隊。大家相互分享資源,并于每個周日晚上一同研討、解讀一部電影,反復打磨一節(jié)電影課,直至形成一份成熟的教案和課件。在這支團隊里,她還結(jié)識了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影視課程專家,在與他們深入交流的過程中,逐漸深化了自己對于電影課程的認知?!耙氤浞职l(fā)揮電影的教化作用,最重要的是真正打通電影、教師與學生三者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蓖鯐粤湛偨Y(jié)說。
要做到這一點,只停留在讓學生觀影的層面還遠遠不夠。根據(jù)專家們的建議,王曉琳更加注重在電影課上觀察學生的反饋。課前,她先自己下足功夫,結(jié)合教育心理學的相關(guān)知識認真做好電影內(nèi)容的分析與解讀,并為每部電影設計“觀影清單”,通過讓學生回答對某段電影情節(jié)的看法,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當學生欣賞電影時,她會將目光投向?qū)W生們一張張專注的小臉兒,觀察他們不自覺流露出的情緒波動。在她看來,學生對于影響他們情感的各種情節(jié)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將電影作為載體,可以幫助他們真正走近每一段情節(jié),讓他們“看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淚”。“當這種情感逐漸積累,就能讓學生逐步從懵懂走向堅定,進而形成信念,這是一個自我教育的過程?!蓖鯐粤照f道。
獲知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后,如何幫助他們積累并深化內(nèi)心被激發(fā)的情感?王曉琳為此開發(fā)了各類議題和活動,比如撰寫影評、續(xù)寫故事、模仿表演、合作演講,等等?!斑@些后續(xù)安排不一定適合全體學生,形式可以多元,但不變的一點是——為學生提供行動方面的實際支持?!?/p>
在一堂面向高三學生的電影課上,王曉琳針對他們普遍存在的情緒焦慮問題,播放了《頭腦特工隊》的經(jīng)典片段,帶領(lǐng)他們深入認識、整理自己的情緒,并依次回應他們在“觀影清單”中反饋的典型問題,為他們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法。王曉琳拿出兩個空心的膠囊道具,告訴學生,左手藍色的是“負面情緒膠囊”,右手紅色的是“正面情緒膠囊”,遇到傷心或高興的事情,都可以把它們寫在紙條上,并分別放入其中,周末時再通過做一些喜歡的事情給予自己心理補償,比如大聲唱一支歌、吃一點零食、與親密的伙伴交心……每完成一件想做的事就撕掉藍色膠囊中的一張紙條,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發(fā)現(xiàn)負面情緒大多能被我們消化掉,而正面情緒則積累得越來越多。
王曉琳覺得,很多時候,電影里蘊藏著解決學生問題的思路,比如這里用到的“情緒膠囊”就類似于電影中的“記憶球”,教師要做的就是利用專業(yè)知識,將這些內(nèi)容挖掘出來,并結(jié)合生活實際將其打造成可供學生緩解情緒的方法。
促成一場教育的“雙向奔赴”
隨著王曉琳的電影課程日漸受到關(guān)注,不斷有其他學校邀請她去講課。某次互動環(huán)節(jié),一名小學生說道:“爸爸帶我看了《我不是藥神》?!边@個回答吸引了王曉琳的注意:“這部影片當時熱度很高,但難以讓小學生理解其所體現(xiàn)的社會問題,因此我認為它并不適合小學生看。中國的影視作品目前還沒有分級制度,其實需要一個‘角色,為各個學段的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內(nèi)容。”講課回來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她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
2018年,《關(guān)于加強中小學影視教育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f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發(fā)影視教育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在學校的支持下,王曉琳開始組建團隊,逐步搭建“三階九梯”影視課程體系,“三階”即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九梯”則指上述三個階段所包含的九個年級。
盡管王曉琳具備教育心理學知識的相關(guān)積累,但要從高中學段出發(fā),建構(gòu)一個貫通義務教育階段的完整體系,實現(xiàn)起來并不容易。考慮到需要保證課程專業(yè)性等因素,她申請開展大中小學一體化協(xié)同教研,希望能夠與全國范圍內(nèi)的高校結(jié)成聯(lián)盟,共同開發(fā)課程。如今,電影課程已推廣至北京、天津、四川、貴州等地的中小學。在此期間,各地教師也需及時將課程開展情況反饋至課程開發(fā)團隊,以便進一步完善課程內(nèi)容。
其中,令王曉琳最為難忘的是一堂面向希望工程學生的電影課??紤]到村小學生大多為留守兒童,她為孩子們選擇了一部微電影——《路燈下的小女孩》,這部影片講述了“一個父母離異的小女孩桃桃因為想見爸爸而離家出走,最終在旅途中明白有很多人都在關(guān)心她”的故事。班主任放完電影后,請班里的每一個孩子對電影中的桃桃說一句話,并將當時的場景錄制了下來:一間簡陋的教室里,十幾個孩子排成一排,一個接一個地發(fā)言——“桃桃,我希望你堅強”“我也是這樣子的,桃桃,我現(xiàn)在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鏡頭里的一幕幕,讓王曉琳感動不已,她覺得孩子們的這些肺腑之言不僅是說給桃桃聽,更是在勇敢地勉勵他們自己?!半娪罢n之所以能夠打動孩子,是因為幫助他們找到了打開心門的鑰匙,讓他們向著美好未來前進了一步。”
在王曉琳眼中,電影課其實是在促成一場教育的“雙向奔赴”。電影課程始終面向?qū)W生,而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往往會對同一段故事生發(fā)出不同的感觸,最終又指向“促進學生生命成長”這個共同的目標。對于教師而言,觀看、解讀電影不單能夠幫助自己深化對教育的理解,促進形成正確的教育觀,也有助于自己更好地理解各類兒童,為育人工作積累豐富的間接經(jīng)驗。例如,《放牛班的春天》可以讓教師跟隨教師馬修的視角,學著讓每一名學生卷入“偉大的事情”,開設能夠改變他們?nèi)松摹俺姲唷?;《叫我第一名》告訴教師,面對有生理缺陷的學生,不該宣揚讓其他學生給予其幫助,而應像對待普通學生一樣平等地給予其暖心的人文關(guān)懷;《地球上的星星》可以讓教師通過故事了解何為“閱讀障礙癥”,怎樣用專業(yè)知識識別每名學生的天賦與特長,為他們打開另一扇“生命之窗”……
當被問到希望通過電影課為學生帶來什么時,王曉琳指著幕布上正在放映的電影回答:“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墜入深淵。我希望,無論學生未來行至何方,都能借助影視作品中的力量拾級而上,努力奔往生命的廣闊天地?!?/p>
王曉琳, 河南省濟源第一中學思想政治教師,正高級教師、國培電影課程培訓專家、2020年“ 出彩河南人”,2022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獲得者,出版著作《影響孩子一生的100部電影》《生命中的電影課》《當電影走進教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