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偉 劉北蘆
《序卦》:“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卦象是下雷上澤,雷動而澤從隨。震為長男,兌為少女,少女從長男,隨也。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注釋:隨卦是“剛來而下柔”,依《說卦》:“震為長子,兌為少女”,震屬陽剛,兌屬陰柔。隨卦系陽剛居于陰柔之下,陽下陰,則陰樂隨陽。“動而說”,雷動而澤說,一切都隨陽動而春風得意,萬物欣欣。隨卦,大通大暢,堅守正道隨時而動,絕不會有差錯。隨時而動,與時俱進,其以時而進的意義太偉大啦。王弼:“為隨而令大通利貞,得于時也。得時則天下隨之矣。隨之所施,唯在于時也。時異而不隨,否之道也。故隨時之義大矣哉!”來知德:“蠱下卦原是柔,今艮剛來居于下而為震,是剛來而下于柔也。動而悅者,下動而上悅也。時者,正而當其可也。言大亨貞而無咎者,以其時也。時者,隨其理之所在,理在于上之隨下,則隨其下;理在于下之隨上,則隨其上。”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注釋:澤中有雷,萬物隨雷而新生,就是隨;四季運轉,有生生,就有息息。隨生隨息,就是隨。君子觀隨卦,自然因日落而入室休息。君子識時務,隨時而為,到什么時候,做什么事,就是順天而為。向;晦,昏暗;宴息,靜息?!熬右韵蚧奕胙缦ⅰ保瑢嵸|(zhì)是比喻君子發(fā)現(xiàn)世道趨向昏暗即回家休息。這也是隨時而為的舉措。故王弼注此說:“可以無為,不勞明鑒。故君子向晦入宴息也?!蓖蹂鲎⒋溯^他人說準確。程頤:“君子晝則自強不息,及嚮昏晦,則入居于內(nèi),宴息以安其身,起居隨時,適其宜也。禮‘君子晝不居內(nèi),夜不居外’,隨時之道也。”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注釋:“初九”,陽居陽位,下卦之主,主管,故稱官也。與“九四”不應。“初九”陽剛,當有陰隨之,但時勢是“六二”與“九五”正應,不積極與之比。識時務者為俊杰,“官有渝”,“初九”原雖為官,則轉變?yōu)殡S“六二”之仆從。渝,變,改變,轉變?!俺蹙拧敝D變,表面是隨了“六二”,實質(zhì)是隨了陰陽交合之天道?!柏懠保嫌谔斓乐e措就是最大的正道,故曰:吉?!俺鲩T交有功”,“初九”之“官有渝”,是轉變坐待其成,等陰上門為“出門交”;走出家門,主動上門,這是根本轉變。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交有功”。此爻辭前后是互應的,沒有前邊的“官有渝”,就不會有后邊的“出門交有功”。而為了“交有功”,什么官也得因勢因時而改變做法,不然就違背了陰陽交合的天道,違天不祥。跟隨誰可以改變,追隨的天道目標不能變。九家易:“渝,變也。謂陽來居初,德正為震,震為子,得土之位,故曰‘官’也。陰陽出門,相與交通,陰往之上,亦不失正,故曰‘貞吉’而‘交有功’?!背填U:“九居隨時而震體且動之主,有所隨者也。官,主守也。既有所隨,是其所主守有變易也,故曰‘官有渝,貞吉’,所隨得正則吉也。有渝而不得正,乃過動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注釋:“初九”主動改變做法,追隨天道是吉祥的;走出家門主動與“六二”交往,獲得功效,不失其正道。即方法方式可以變革,跟隨誰可以調(diào)整,但所持正道不可改變。張載:“言凡所治務能變而任正,不膠柱也。處隨之初,為動之主,心無私系,故能動必擇義,善與人同者也?!背填U:“出門而交,非牽于私,其交必正矣,正者無失而有功?!眮碇拢骸岸姓?,所以從正吉。交有功,則不失其所隨矣?!?/p>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注釋:“六二”,陰居陰位,當位柔和,與“九五”應。但“初九”主動離位出交“六二”,“六二”有些動情,受“初九”牽系,即“系小子”;“九五”見“六二”徘徊,起怒別之意,即“失丈夫”?!傲睓嗪饫祝胁辉浮笆д煞颉?。不愿“失丈夫”,就得放棄“小子”。朱熹:“初陽在下而近,五陽正應而遠。二陰柔不能自守,以須正應,故其象如此,兇吝可知,不假言矣?!敝祢E聲:“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狎小人則君子不進。”
《象》:“系小子”,弗兼與也。
注釋:心系下爻“初九”,不能同時與“九五”相親。蘇軾:“小子初也,丈夫五也,兼與必兩失?!?/p>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注釋:“六三”,柔居剛位,與“上六”無應。面臨上承“九四”、下乘“初九”的選擇,如戀“九四”丈夫,必將失去“初九”“小子”。隨,從,順。遵從“系丈夫,失小子”之形勢,即緊隨丈夫“九四”,寧可失去小子“初九”。終有所得。居正道、守正道是有利的。此爻之“貞”,正,指什么?“六三”是陰居陽位,陰而不柔;“九四”陽居陰位,陽而不剛。使“六三”產(chǎn)生了本愿駕馭“初九”陽剛小子之念。陰欲控制陽,有違天道;“六三”權衡后,歸于正道,愿上承“九四”,陰隨陽,這就是持正道、行正道、合天道的利。高亨:“《說文》:‘隨,從也?!瘡娜酥鬄殡S,引申為逐義?!稄V雅釋詁》:‘隨,逐也’?!S有求得’,謂追逐而有所求則得也?!嫡煞颍∽印?,大存小亡之象,且小子逃可追逐而系之,故曰:‘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所得’。若人有所失欲追求之?!庇莘骸叭蠠o應,上系于四,失初小子,故‘系丈夫,失小子’艮為居,為求,謂求之正,得位遠應,利上承四,故‘利居貞’矣?!?/p>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注釋:全心隨從“九四”丈夫,內(nèi)心堅決放棄“初九”小子了。故謂“系丈夫,志舍下也?!背填U:“既隨于上,則是其志舍下而不從也。舍下而從上,舍卑而從高也,于隨為善矣?!?/p>
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注釋:“九四”有“六三”相隨,實有所獲。但“九四”陽居“九五”之下,有逼上之勢,自身雖無邪念覬覦之志,卻有“九五”忌防之兇。貞,正,無邪念覬覦之心。有孚,有信,守信,堅守信誠。在道,在處事過程中。以明,且明,且光明磊落。何咎,有什么錯失。王弼:“處說之初,下?lián)?,三求系己,不距則獲,故曰隨有獲也。居于臣地,履非其位,以擅其民,失于臣道。違正者也,故曰貞兇。體剛居說而得民心,能干其事而成其功者也。雖違常義,志在濟物,心存公誠,著信在道,以明其功,何咎之有?”
《象》曰:“隨有獲”,其義兇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注釋:“九四”有“六三”隨從,有所獲得,即遭人忌,自然生兇險的因素。義,宜,自然。在行事過程中堅守信誠,光明磊落,一定化兇為吉,其功不沒。朱漢上:“《易傳》曰:孚誠積中,動必合道,故下信而上不疑。古人有行之者,伊尹、周公、孔明也?!?/p>
九五,孚于嘉,吉。
注釋:“九五”,陽居陽位、尊位,與“六二”應,中正而尊。隨時隨勢而居尊位?!版谟诩巍?,取信于嘉善君子?!熬盼濉睂Α熬潘摹薄俺蹙拧睕]有實際施壓,維持和諧。對“六三”“上六”采用相應措施使之不去。一時相融,也是吉祥。虞翻:“坎為孚,陽稱嘉,位五正,故‘吉’也?!背填U:“九五居尊得正而中實,是其中誠在于隨善,其吉可知。嘉,善也。自人君至于庶人,隨道之吉,唯在隨善而已。下應二之正中,為隨善之義?!?/p>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注釋:取信于嘉善君子吉,因“九五”居尊位,而處事中正。來知德:“惟中正,故孚于嘉?!?/p>
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注釋:“上六”,陰居上位,無所系應,兼處隨卦之極,將走向反對,不隨?!熬邢抵保熬盼濉本邢怠吧狭?,拘禁繩系,使之隨從?!澳藦木S之”,在強迫的情況下勉強隨從,維護“隨”的局面。從誰?從“九五”。維誰?維護“九五”?!巴跤煤嘤谖魃健?,“上六”,以王的身份于西山即指岐山祭祀天地祖先。即周文、武無論如何隨紂王,就是不順,乃至無法生存,于是不隨,而以祭天地祖先宣誓正義不隨邪惡。朱熹:“亨,亦當作祭享之‘亨’。自周而言,岐山在西。”尚秉和:“六窮于上,五恐其去,故拘系之,從維之?;蚣雌潢幘又幎缦碇?。言六無所隨,而五必隨之也?!?/p>
《象》曰:“拘系之”,上窮也。
注釋:“上六”被拘囚,欲強使之隨,而其愈不隨,“上六”之隨道窮矣。程頤:“隨之固如拘系維持,隨道之窮極也?!薄巴跤煤嘤谖魃健奔雌涫牟浑S。
易道咸通
隨卦,澤隨雷動,隨時而轉,萬事萬物皆為隨時隨機而發(fā)展變化、進步;追隨強勢至極端,必走向反面;誰正確就隨從誰,就是隨。商紂王的兵將,倒戈從周,就是隨。商紂王時,眾叛親離,民不隨從,就是隨從走向了反面。于是強迫民眾隨從,畫地為牢,“拘系之”,以勉強維持殘局?!吧狭保源藶槔?,形象生動地闡說隨卦將走向反面,不隨從。隨是為了順,為了生存、發(fā)展。但隨到了極點,怎么隨也不順,怎么隨也無法生存了,只有不隨,反而迫使壓迫者隨己。以“王用亨于西山”具體揭示雷震大澤,隨之而來的天地變化,萬物更新,人心歡暢。這個巨變就是周武王革故鼎新的創(chuàng)舉,推翻殘暴害民違天道的商紂王,建立人心相隨順天道的新王朝。但這個巨變是經(jīng)過長期醞釀的過程。人民一般都隨統(tǒng)治者之風轉。隨卦之初,“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睆娬{(diào)隨勢而變,而所隨的勢,是有利于自己順天地正道之勢。思想端正,隨正勢而變,當然吉,當然有功效?!傲敌∽?,失丈夫?!笔氪??孰???要選擇,要選擇正確相隨?!傲?,系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边x擇與誰正確相隨,決定能否得其所求,求當求正道。以上三爻皆言要隨正確的領導人。“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九四”隨有所獲,做得正,走得正,還有兇險存在。其兇險不是來自民眾,而是來自“九五”之尊,強勢逼主,即兇。故做到隨而無險,也不是容易的事。周文王、武王父子當時就是積極隨紂王,勸其改過自新。但紂王怕其做大,實施了種種制約措施,“拘羑里”。但周文王、武王,行天道,得民心,光明磊落。自然吉?!熬盼?,孚于嘉,吉?!比⌒庞诩蚊谰樱慈⌒庞谌嗜司?。這就是講周文王于岐山興周。天下三分有其二?!吧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彪S卦到極端“上六”,已走向反面,不隨。不隨,不隨商紂王,“拘系之,乃從維之”就是以紂王拘文王于羑里為例。既然是一種不隨的趨勢,商紂王是阻擋不住的。最終是“王用亨于西山”,周武王于陜西岐山祭天地祖宗,而后興師伐紂?!?/p>
《序卦》:“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蠱者,事也。”卦象是山下有風,風對山無所動,而回蕩之風惑眾,蠱也。下卦巽長女下于上卦艮少男,必有不當之事求少男,蠱也。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是否做大事前齋戒七天?待研究。即使當時沒有“齋戒”這個詞,是否已有了齋戒的意思?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袄娲蟠ā?,往有事也?!跋燃兹眨蠹兹铡?,終則有始,天行也。
注釋:蠱卦,是剛上而柔下,指上艮為剛,下巽為柔。這是解釋卦象的?!百愣梗M?!憋L停止了,上下左右不流通了。進退不決,因循守舊,自然生蠱。蠱,山下有風就活動了,就打破死氣沉沉了。不同見解、不同情緒都流出來了,便于有針對性地治理,于是亨通趨善?!袄娲蟠ā保娲蟠ㄔ酱箅U是過程,目的是去做大事。做利人民利天下的大事?!跋燃兹眨蠹兹铡?。甲是十天干之首日。“先甲三日”,即十天干后三天;“后甲三日”即十天干甲之后三天,在十天干前部。“先甲三日”就是觀察前事末三天,找出借鑒來,而后新事物開始,按新的辦法去做,再看三天,結果如何?好了繼續(xù)做下去,不好改弦易轍。這是“終則有始,天行也?!碧煜滦M甚則亂,亂則需新治,治甚則滯,乏于生機。故“終則有始”是合乎天道的?!蹲髠鳌ふ压辍罚嚎鬃釉u鄭子產(chǎn)為政:“善哉!子產(chǎn)之為政也。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编嵶赢a(chǎn)不毀鄉(xiāng)校,即欲知民情以施善治也。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注釋:象為下長女、上少男,小人壯,君子弱;下不滿有怨聲。即山下有不同風聲,就是蠱惑。君子見此,使民警惕,明辨是非,培育識大體顧大局之道德。何妥:“山者高而靜,風者宣而疾,有似君處上而安靜,臣在下而行令也?!?/p>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注釋:“初六”,巽之眼,與“六四”無應,即下與上無應,下干上之象。一般民眾反對錯誤的統(tǒng)治者,以子干父為喻。意指,前代人造成的弊事、糟糕的輿論,需要下一代人去革除。即“干父之蠱”,要改變父親的錯誤做法,必須由兒子來承擔,即“有子”。前代做的錯事,下一代糾正,代代相因,事物不斷進步。“考無咎”,考,《廣韻》:“成也”。即成就、成功。兒子“干父之蠱”一般都會有成就的,不會有什么錯失,即“考無咎”。但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也會有些險厲、激烈沖突。但一代一代干蠱求新、求進是合乎天道人心的,最終一定是吉。王弼:“以柔巽之質(zhì),干父之事,能承先軌,堪其任者也。故曰‘有子’也。任為事首,能堪其事,考乃無咎也,故曰‘有子考無咎也’?!背填U:“初六雖居最下,成卦由之,有主之義。居內(nèi)在下而為主,子干父蠱也。子干父蠱之道,能堪其事則為有子,而其考得無咎。不然則為父之累,故必惕厲,則得終吉也?!?/p>
《象》曰:“干父之蠱”,意承考也。
注釋:革除父輩留下的弊端,意在繼承先輩留下的成功做法,而后開辟未來新天地。此即《詩經(jīng)·大雅·文王》所言:“周雖舊邦,其命惟新”之真意。來知德:“意承考者,心之志意在于承當父事,克蓋前愆,所以考無咎?!?/p>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
注釋:“九二”,與“六五”應,有上干“六五”象。母,“六五”陰居尊位,“九二”居下卦,故以母子為喻。母,相對于父而言,是親者,父是尊者。《禮記·表記》:“父尊而不親,母親而不尊?!庇谑强梢砸阅复饔H近的統(tǒng)治者。“九二”與“六五”互相親情,母子之情親切。親者有蠱,如何對待?《禮記·喪服四制》:“門內(nèi)之治,恩掩義;門外之治,義斷恩?!惫矢缮嬗H人之蠱,“不可貞”,即不可正面以生硬原則糾謬,避免沖突激烈,當曲諫。《論語·里仁》:“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敝v求干涉蠱的方法,是為了切實地使其改正錯誤,絕不是不去正,也不是見硬就回。正如《象》曰:“干母之蠱,得中道也?!钡?,需要;“得中道”,需要中道。不激烈,又要解決問題。
《象》曰:“干母之蠱”,得中道也。
注釋:干涉糾正親人的弊端,需要以中道對待。此“中道”有情義、道理相結合之意。尚秉和:“二五得中”。尚先生此論顯然避實求虛。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注釋:“九三”,陽居陽位,與“上九”不應。上比“六四”,而剛直干上,矛盾激烈,小有怨恨,因其所干之事是眾人皆想干而無能力干之事。上級雖位高,也因理虧而無可奈何,故“無大咎”,無大錯咎。王弼:“以剛干事而無其應,故有悔也。履得其位,以正干父,雖小有悔,終無大咎?!?/p>
《象》曰:“干父之蠱”,終無咎也。
注釋:陽剛之“九三”有勇氣、有力量,干涉上級行事施治之弊端,會有些不順,小有怨悔,但無大錯咎。來知德:“有陽剛之才,方能干蠱。故周公僅許之,而孔子深許之也?!?/p>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注釋:“六四”,陰居陰位,與“初六”無應,下乘比于“九三”,有陰乘陽之嫌。治蠱不力。治蠱需剛,而“六四”以陰柔無助,是治不了蠱的。裕,寬裕,對上級之蠱寬和,一再退讓。“往見吝”,往,往前治蠱。見吝,現(xiàn)吝,暴露出力不從心,艱難。虞翻:“裕不能爭也??鬃釉唬骸赣袪幾?,則身不陷于不義’。四陰體太過,本末弱,故‘裕父之蠱’?!?/p>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注釋:松緩對待上級之弊端,前去治理,不會有成效的。程頤:“以四之才,守常居寬裕之時則可矣,欲有所往,則未得也。加其所任,則不勝矣?!?/p>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注釋:陰居陽位,且中且尊。與“九二”應合,勢位平穩(wěn)且有力,再以柔和姿態(tài)干預執(zhí)政者所釀之弊端,統(tǒng)治者易于接受其改革建議,收斂不當所為,可速見成就。故曰“用譽”,即獲得榮譽。尚秉和:“得中,有應,上承陽。而艮為名,故可致聞譽?!?/p>
《象》曰:“干父用譽”,承以德也。
注釋:陽剛之“九三”有勇氣、有力量,干預上級之弊端;“六五”是以德治蠱,恭敬地對上指出弊端害政,勸諫改之為佳,即“承以德也”。張載:“雖天子必有繼也,故亦云‘干父之蠱?!?/p>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注釋:“上九”,居蠱卦之高端,將走向反面,即將不治蠱?!安皇峦鹾睢保皇?,不事奉、不侍奉;此即不為上級治理其政之弊端?!案呱衅涫隆?,高尚自己的治理社會之方法,即更重視自己治蠱的根本措施,去息事安邦。故《小象辭》說:“不事王侯,志可則也。”《論語·顏淵》:“子曰:‘聽松,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上九”,治蠱,自己要從根本上杜絕蠱事的產(chǎn)生,不用他人的常方。即要通過教育化育百姓,學習堯舜之道,使“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边@是從根本上避免滋生“蠱”事。正如《大象辭》說:“君子以振民育德”?!安皇峦鹾睢备墒裁??要“振民育德”?!罢衩裼隆本褪恰案呱衅涫隆薄3填U:“上九居蠱之終,無系應于下,處事之外,無所事之地也。以剛明之才,無應援而處無事之地,是賢人君子不偶于時,而高潔自守,不累于世務者也,故曰不事王侯?!?/p>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注釋:此“‘不事王侯’,志可則也”,實質(zhì)是“‘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志可則也”,因主要意思是“高尚其事,志可則也”,即“振民育德”的高尚做法是值得人們效法的軌則。蘇軾:“君子見蠱之漸,則涉川以救之,及其成,則不事王侯以遠之。蠱之成也,良醫(yī)不治,君子不事事?!本又涡M之初,防患未然。
易道咸通
蠱卦,山下有風,此風是反對的風聲、輿論、傳言。猶如多蟲在盆中蠢蠢而動,雖掀不動盆子,但有不斷滋生的勢頭,使人心不穩(wěn)??梢鹩⒚骶髁⒖叹?,防患于未然,以穩(wěn)御江山。故“元亨,利涉大川”。但制止蠱惑,也要選擇好適當時機,用好恰當方法,使損失降到最低,使勝利得到最大保障。具體治蠱分六種情況,“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币韵轮紊现M,代代相因,各自負責。弊端代代皆有,代代皆治,總是有成就的,無錯誤,歷險終吉?!熬哦赡钢M,不可貞?!敝斡H人蠱需要中道不激烈,避免傷害感情?!熬湃?,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薄熬湃眲傊奔ち抑涡M,小有怨悔,也沒大問題?!傲?,裕父之蠱,往見吝。”寬和厚道對待蠱,是治不了蠱的,而前往治蠱,是舉步維艱,力不從心的?!傲澹筛钢M,用譽?!蓖瑯邮?,不同身份、地位、能力、手段就會有不同結果?!傲濉庇械匚?、中正,又柔和,故治蠱易獲聲譽。而“上九”所處為卦之終極將反之位,故自然產(chǎn)生與眾不同的想法與做法?!安皇峦鹾睿呱衅涫?。”不在如何治蠱上下功夫,而想從根本上杜絕蠱事發(fā)生,其根本做法就是“振民育德”,使官民上下,各正名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上愛下民,民敬其上。使天下少蠱。蠱卦要點在于社會有不順暢甚或惑亂,當及時改革維新。既要奮勇向前,又要講求方法;既要積極整治現(xiàn)存的問題,又要從根本上杜絕可能還出現(xiàn)的問題。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蠱,不同層面有不同的蠱,蠱隨勢而生、隨時而生,治世君子當不輟治蠱,又當以教化息蠱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