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娟 洪媛媛 王娟紅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是為孩子的一生發(fā)展奠基。因此,在陪伴孩子早期閱讀時,家長不僅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理念,而且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受益終生。
書籍于個人、社會、國家而言,都是進步的階梯。在倡導全民閱讀的今天,指導孩子早期閱讀得到了家長與幼兒園的高度重視。早期閱讀是指0—6 歲的學前兒童理解讀物的活動過程,對幼兒個性發(fā)展、語言能力提升、知識豐富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雖然很高興看到家長重視孩子早期閱讀,但也發(fā)現(xiàn)一些家長因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導致早期閱讀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甚至打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實際上,開展早期閱讀并沒有家長朋友想象的那樣容易,它不是簡單的看看、說說、學學、聽聽,而是從多方面接受教育和熏陶,給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
“老師,為什么我給孩子買了很多書,也花了很多時間與精力陪伴孩子讀書,可是孩子卻對閱讀越來越不感興趣,甚至看到書就大哭大鬧?”有一天放學,一位家長問了這樣一個問題。我詢問家長:“請問您在家中是怎樣開展閱讀活動的?”家長說:“我給孩子買了很多書,帶著他一字一句地念,遇到不認識的字我就停下來教他認,可以說耗費了大量的心血?!甭犃思议L的回答,我已經(jīng)對這個家長在閱讀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有了猜想,于是追問了一句:“通過這段時間的閱讀,您覺得孩子收獲了什么?”家長不假思索地回答:“他認識了很多字。”話音剛落,家長好似意識到了什么,不好意思地笑了。
其實,這個家長的問題不是個例,而是家長群體在早期閱讀活動中的“通病”。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我們經(jīng)常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看到這樣的訊息:“3 歲兒童認識2000 個字?!薄? 歲神童能看書讀報?!奔议L在震驚與贊嘆之余,也在不知不覺中產(chǎn)生了焦慮情緒,這種焦慮情緒滲透在他們面對孩子時的一言一行中,最終演變成了功利思想。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快速成長,于是期望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有進步、有結(jié)果,也正是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家長將早期閱讀活動演變成了“純粹”的識字教育,認為“孩子認識的字越多,早期閱讀便越成功”。當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精彩刺激的故事情節(jié)時,家長驟然停下,讓孩子學習認字,孩子的閱讀進程被打斷,求知欲得不到滿足,識起字來興致索然。然而,家長會反復教孩子認字,當識字教育完成,再繼續(xù)講故事時,孩子早已興趣全無,失去了對故事內(nèi)容的期待。
美國耶魯大學的阿諾德教授通過實驗證明:“孩子從3—6 歲開始識字并不會對將來產(chǎn)生什么明顯的影響。”因此,在認字方面,早或晚、快或慢都不會對孩子的學習能力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但如果家長早早地在閱讀中讓孩子接觸到較為繁重的學習任務,不僅會導致孩子對閱讀產(chǎn)生厭惡,而且可能導致孩子厭學。
將早期閱讀簡單粗暴地理解為識字教育,是教育功利化思想的體現(xiàn),它剝奪了兒童的語言發(fā)展機會,在失去口語發(fā)展良好環(huán)境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孩子書面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可以說,在閱讀中過分強調(diào)識字未必會培養(yǎng)出“神童”,但一定會造就一個失敗的“閱讀者”。
在我們幼兒園開展的早期閱讀活動中,總會有一些孩子脫穎而出,表現(xiàn)出優(yōu)于其他孩子的定力、專注度與理解力,這些孩子都對閱讀有著濃厚的興趣,渴望探索書中的精神世界。在與這些孩子的父母溝通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關鍵性信息——他們不是成長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就是有一位熱愛閱讀的家長。
在這些孩子中,有一個小男孩的故事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個孩子的爺爺是圖書館管理員,奶奶有時間就會帶著孩子去圖書館看爺爺,一開始小男孩在圖書館里上躥下跳,十分鐘也坐不住,可漸漸地,他能夠坐在桌前安靜地看繪本,遇到生字較多的書,他也愿意一頁一頁翻著欣賞插圖。
改變孩子的不是家長的說教,而是他們身處的環(huán)境。猶太人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閱讀習慣,據(jù)說孩子呱呱墜地后,父母就會把蜂蜜涂在書本上,讓孩子去舔,孩子從小便認為書是甜的。這就是閱讀中的“蜜糖效應”。不僅如此,大部分猶太人家里都有一個大容量的書櫥,存放著許多經(jīng)典書籍。孩子從小徜徉在浩瀚的書海里,浸潤在書香中,看書就和吃飯、睡覺一樣平常而重要,他們從書中獲得知識和智慧,書是他們的精神食糧,更是生活的必需品??梢?,給孩子營造閱讀氛圍是多么重要,好的閱讀環(huán)境就如同春雨一般浸潤著孩子的心。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家長都能給孩子提供圖書館般的閱讀環(huán)境,但是家長可以以身作則,成為孩子“愛閱讀”的榜樣,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產(chǎn)生閱讀興趣,沉浸在書香之中。家長在孩子面前捧起一本書的影響,遠大于跟孩子說上千萬遍“你要愛讀書”;和孩子共讀一本書的功效,遠超過給孩子買十本書;同孩子探討書中的情節(jié)與精彩片段,其意義遠大于重復的口頭說教。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家長的影子,一位愛閱讀的家長是孩子走上閱讀之路的最好榜樣。
選擇適合孩子的讀物。在我的從教生涯中,很多家長都問過該給孩子選擇什么樣的讀物。針對這一問題,我的回答永遠是:“比起成人眼中的經(jīng)典名著,我們更應該選擇適合孩子的書籍?!痹缙陂喿x的書籍直接決定了孩子閱讀的興趣與效果,因此,家長要重點考慮孩子當前的認知特點,保證閱讀內(nèi)容有具體意義、形象生動且能調(diào)動孩子的閱讀興趣。首先,家長要考慮孩子的興趣點,有些孩子喜歡動物,可以購買與動物相關的繪本,讓孩子先對書產(chǎn)生興趣。其次,家長要保證書面語言能夠即刻讓孩子聯(lián)想到口頭語言以及表征意義,幫助孩子逐漸認識到書面語言的表意性質(zhì),避免購買一些對孩子而言高深莫測的書籍。最后,學前兒童的圖書應該色彩鮮艷、圖文并茂、畫面清晰、故事明了,讀起來朗朗上口。
幫孩子積累早期閱讀經(jīng)驗。引導孩子早期閱讀并不是把一本書丟給孩子,讓孩子進行自由探索,而要幫孩子掌握一定的早期閱讀方法。首先,掌握翻閱圖書的經(jīng)驗。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翻書人人都會,實際上,在早期閱讀活動中很多幼兒會出現(xiàn)胡亂翻頁、隨意翻頁的情況,尤其是在繪本閱讀中,他們更喜歡翻看自己喜歡的圖畫頁面,讓閱讀變成“看畫”。因此,家長需要注意并引導孩子掌握翻閱圖書的方式方法。其次,讀懂圖書內(nèi)容。家長可以開展親子共讀,引導孩子學會看畫面,從中觀察人物的表情、動作、故事背景,并將其串聯(lián)成故事。最后,家長可以鼓勵孩子用口語講出畫面內(nèi)容,或者將家長講過的故事重復出來。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是為孩子的一生發(fā)展奠基。因此,在陪伴孩子早期閱讀時,家長不僅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理念,而且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采取正確的方式方法,讓孩子真正愛上閱讀,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