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教學要圍繞核心素養(yǎng)開展,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是培育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本文以魯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2“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Section B閱讀教學為課例,探析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實現(xiàn)學科育人目標。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閱讀教學;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王婷婷,淄博市張店區(qū)第二中學,中小學二級教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一、引言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要圍繞核心素養(yǎng),秉承學思結合、用創(chuàng)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來組織教學。但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約。首先,就教學內容而言,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以詞匯、語法知識為主線,側重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訓練,對主題、語篇、文化知識以及學習策略的滲透不足。其次,就教學方式而言,程式化嚴重、千篇一律、過于單一死板、缺乏靈魂。最后,就學習方式而言,學生以接受性學習為主,缺乏真實語境下的語言實踐與遷移創(chuàng)新活動,英語核心素養(yǎng)難以得到高效提升。
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概念
英語學習活動觀倡導學生在主題引領下進行整合性學習,參與到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這三個層次的活動中,進而能運用所學圍繞主題發(fā)表觀點,解決真實問題,發(fā)展英語核心素養(yǎng)。英語學習活動觀突破了學習英語就是為了獲得交際能力的認知局限,實現(xiàn)了語言、文化、思維三位一體,實現(xiàn)了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三位一體。
三、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教學案例分析
英語學習活動觀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教學組織形式和重要途徑。下面以魯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2“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Section B 閱讀教學為例,從語篇的深入解讀、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的分層設置、教學活動整合性的創(chuàng)設等幾個方面,探究英語學習活動觀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文本解讀
文本解讀極大影響教學設計的有效性、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最終的學習效果。因此,深入的文本解讀不可或缺。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以語篇研讀為起點,主要從語篇的主題、內容、文體結構、語言特點、作者觀點這個五個維度展開分析。并且要重點明確三個問題:1. What (主題與內容)2. Why(主題與作者)3. How(文體與語言)。簡而言之,教師可以從以下五個維度、三個層面展開分析。
【What】(主題與內容)
主題是語篇的靈魂和統(tǒng)帥。本語篇所屬單元的話題是“l(fā)ife goals”,屬于“人與自我”主題范疇中“生活與學習”這一主題群,涉及子主題“自我認識,自我管理,自我提升?!闭Z篇闡釋了resolution的含義、類型、難以堅持的原因。語篇主題明確,意義清晰,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關,能對學生學習和生活產生指導作用。
【Why】(主題與作者)
作者在開頭和結尾均采用設問的方式,開篇拋出問題“Do you know what a resolution is?”,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結尾時追問“How about you—will you make any next year?”,不斷激發(fā)學生思考制定“resolution”的意義,引導學生反思往昔、規(guī)劃未來,將遠大決心切分為切實可操作的小目標,并通過不懈行動實現(xiàn)決心。
【How】(文體與語言)
本語篇屬于介紹性說明文,結構清晰、層次分明,運用定義法、舉例法、分類法等展開主題,文章多次出現(xiàn)與resolution相關的主題詞匯,如a kind of promise、New Year's resolutions、wishes、plans等,不斷細化主題。
(二)學情分析
學習此課時,正值新學期伊始,不少學生可能已經制定了生活學習方面的目標,儲備了一些和本節(jié)課話題相關的知識經驗。因此,要重點關注如何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fā)其探究新知的欲望。此外,學生通過前2課時的學習,已經初步能運用be going to 和want to be 來表述自己的目標計劃,但其所制定的目標可能存在不夠細化、可操作性不強等問題。七年級的學生正處在品格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外界適時的引導,激發(fā)其內驅力,持之以恒地踐行自己的計劃。
(三)教學目標定位
教學目標的設置應與活動觀的三個層面相呼應,滲透核心素養(yǎng)?;谖谋痉治龊蛯W情,本課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上完此課,學生能夠:
1.通過整體閱讀,獲取、理解resolution的含義,明確resolution的分類等事實性信息;
2.概括、解釋不能信守resolution的原因;
3.運用所學,談論自己的resolution及信守resolution的具體做法;
4.自我反思、規(guī)劃未來,通過強大的意志力和不懈努力實現(xiàn)自己的決心。
各目標相互關聯(lián)、層層深入,體現(xiàn)出學習活動觀的實施過程。目標1屬于學習理解層面——感知注意與提取概括的學習活動要求;目標2屬于應用實踐層面——推理判斷與描述闡釋的學習要求;目標3屬于應用實踐層面——內化運用、語言表達的學習要求;目標4屬于遷移創(chuàng)新層面——想象創(chuàng)造、批判評價的學習活動要求。
(四)教學設計與實施
教師要依托教學目標、圍繞主題探究,設計與英語學習活動觀三層次——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相契合的教學活動。具體而言,各教學活動應圍繞探究文本的主題層層展開,體現(xiàn)出層次性和梯度性,從解碼文本符號的字面意義,遞進至挖掘文本語言的引申含義,再深化至批判性地看待文本的主題意義。
1.學習理解類活動。學習理解類活動涉及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三層面。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激活已知、聯(lián)系未知,開展主題探究活動。
(1)感知與注意。教師創(chuàng)設打造班級許愿墻的情境,并詢問學生“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term? And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以此幫助學生激活原有的知識經驗。接下來,通過播放外國學生討論新年resolutions的視頻,鋪墊相關的語言背景知識,并繼續(xù)詢問學生“Did you make resolutions last year? Did you keep them?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resolutions?”,以此引出主題,并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的愿望。
(2)獲取與梳理。
步驟一:教師引導學生速讀文章,標劃每段的主題句,提取主要信息,完成段落大意匹配,快速獲取語篇的內容結構,提升學習品質。
步驟二:教師創(chuàng)設如下情境:老師收到來自本文作者的微信消息,該作者談到寫作時不小心將杯子里的水灑在了稿紙上,導致本文的部分信息缺失。以此指引學生完成課本2b 任務,將四句話匹配到原文空缺處。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調動學生完成此項任務的積極性。
步驟三:教師提出以下問題:
What is a resolution?
When do people usually make resolutions?
How many kinds of resolutions are there? And what are they?
What do these resolutions have in common?
以此引導學生了解resolution的主題含義,獲得與resolution相關的文化知識,構建新的知識結構。
(3)概括與整合。教師設置以下問題:
Why do people usually make resolutions?
How can people remember their resolutions?
Can you come up other ways to help people remember their resolutions?
學生在以上問題鏈的引導下閱讀文本,細化對resolution的認識,為高階思維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2.應用實踐類活動。應用實踐類活動的設計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層次:描述與闡釋、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教師要引導學生基于新獲得的結構性知識,展開深層次的內化學習。
(1)描述與闡釋。教師激發(fā)學生思考“Why do people hardly ever keep their resolutions? ”,并追問學生“Why do people think it may be difficult to keep their resolutions?”。
學生通過概括、解釋常見的不能信守resolution的原因,由人及己,與文本產生共情,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增強積極改變的傾向,實現(xiàn)德育滲透。
(2)分析與判斷。教師呈現(xiàn)不同的resolutions讓學生判斷類型,鞏固所學的結構性知識,并追問學生該resolution是否具體,繼而引出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的目標管理 SMART原則,SMART是以下五個單詞首字母的縮寫: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ound。教師引導學生制定明確(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達成(Attainable)、相關聯(lián)(Relevant)、具有時限性(Time-bound)的resolution,幫助其拓寬文化視野,促進其思維品質的提升,更好地解決現(xiàn)實學習生活中的問題。
(3)內化與運用。教師鼓勵學生對照目標管理 SMART原則寫下自己的resolution及信守resolution的具體做法,并張貼到班級許愿墻上,既內化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運用所學解決現(xiàn)實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實現(xiàn)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3.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的設計要體現(xiàn)以下幾個層次: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chuàng)造。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超越語篇的深層學習活動,思考語篇蘊含的價值觀及作者態(tài)度。本課例設計了以下層面的活動:
(1)想象與創(chuàng)造。教師創(chuàng)設以下情境:假如你是Student Voice的記者,采訪小組同學制定的新學期resolution,以此來幫助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
(2)批判與評價。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Do you agree that the best resolution is to have no resolutions? Why or why not?”,以此為學生營造廣闊的思維空間,幫助學生批判性地看待事物,深刻認識語篇的內涵與價值,實現(xiàn)思維由低階到高階的轉變,能力向素養(yǎng)的轉變。
(3)作業(yè)設計。學生課后需要完成以下任務:
Task 1: Make a poster for your resolutions.
Task 2: If a friend asks you for help to make New Year's resolutions, what suggestions are you going to give him? Please write them down.
Task 1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resolution,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想法。Task 2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主題的認識,進一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1.提高文本解讀能力。教師要在主題引領下,深入挖掘語篇,形成獨到的見解,在此基礎上方可設計有效的閱讀活動,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其情感參與度,達到學科育人的目標。要想有效提升學生的文本解讀能力,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豐富閱歷,積極參與到教學實踐與反思中。
2.與學生心靈相交。教師不應將個人觀點強加于學生,而是基于文本主題,師生展開深度對話,共同思考,共享觀點,在對話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體驗,讓文本的意義在交流中被內化,情感在交流中得以傳遞。
3.注重教學評一致性。教師要讓評價指向教學目標、貫穿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要多關注學生學習的投入程度、學習的情緒以及實際的學習效果,適時地進行調整,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激勵措施,鼓勵學生參與到自評、互評等課堂評價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結語
總之,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指導下,教師應通過情景化、活動化、層次化、關聯(lián)化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整合性地學習語言文化知識,自主地探究語篇的主題意義,不斷提高語言能力與學習能力,提升思維品質,促進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持續(xù)發(fā)展,實現(xiàn)學科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葛炳芳,印佳歡.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閱讀課堂教學實踐[J].課程·教材·教法,2020(6):102-108.
[2]趙文娟,毛雯.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案例評析: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嘗試[J].基礎外語教育,2022(6):3-11,109.
[3]張秋會,王薔,蔣京麗.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落實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