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羽晨 曹陽 高玉茜
摘 要:建設好第二課堂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在搭建理科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結構,厘清其與第二課堂關系基礎上,本研究對H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師范生利用第二課堂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其核心素養(yǎng)在性別上有所差異,第二課堂參與度與學生核心素養(yǎng)各維度呈顯著性正相關,綜合素質類比賽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影響最為明顯。據(jù)此提出了聚焦核心素養(yǎng)、關注認知差異、注重活動載體、構建評價體系、利用多方資源等第二課堂建設建議。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第二課堂,理科師范生
中圖分類號:G6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995(2023)03-0081-06
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為我們做好新時代的人才培養(yǎng)工作指明了方向。為了培養(yǎng)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yè)化、創(chuàng)新型的教師隊伍,發(fā)展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至關重要。第二課堂作為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有效載體,是課堂教學之外的所有活動集合。學生可以在第二課堂中開闊視野、愉悅身心、鍛煉能力,增強和積累課堂教學以外的知識并經(jīng)驗。建設好第二課堂是加強師范生思想政治教育、推進課程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1]。
一、理科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的結構
核心素養(yǎng)是個體適應社會需求和職業(yè)要求,并促進自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素養(yǎng),是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價值觀的集合。本文借鑒《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框架》《STEM教師能力等級標準》《師范類專業(yè)認證標準》等,在綜合考慮社會需求和理科師范人才培養(yǎng)目標基礎上,將理科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設定為九個維度: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國際視野、終身學習、健康生活、科技素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人文底蘊、溝通表達。
理想信念要求學生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政治、理論、情感認同,樹立職業(yè)理想,具備對教師的職業(yè)認同[2]。道德情操外在表現(xiàn)為自覺遵循行為準則,自覺恪守價值信仰[3],具備教育情懷,關愛學生,具有仁愛之心[2]。國際視野要求學生具備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以開放的胸襟和求同存異的精神呼吁和平,促進跨文化交流。終身學習是指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健康生活是對學生珍愛生命、自我調控能力的要求[4]??萍妓仞B(yǎng)包含科學思維、科學的探究精神和科學的技術倫理。創(chuàng)新實踐要求學生具備跨學科知識和思維,能夠和其他學科協(xié)同創(chuàng)創(chuàng)新,在教學管理和育人過程中研究并解決問題[5]。人文底蘊包含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涵養(yǎng)[3]。溝通表達指學生能夠通過合適的語言、文字或肢體動作,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并傳遞有效信息,包括撰寫報告、陳述發(fā)言和課堂展示。
二、核心素養(yǎng)與第二課堂的關系
第二課堂是指相對于第一課堂而言的具有素質教育內涵的學習實踐活動,即學生在規(guī)定的教學計劃課程之外自愿參加、有組織地進行的各類活動,包含為思想教育、社會實踐、學術科技、社會工作、志愿服務、學生社團、勤工助學、文藝體育等[1]。第二課堂是培養(yǎng)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平臺,能夠涵蓋核心素養(yǎng)所有基本點[6],引導學生將專業(yè)知識、學科思維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領悟無形的學科思維,在真實情境中進行主動、探究性的深度學習,獲取無形的核心素養(yǎng)[7]。核心素養(yǎng)與各類活動之間存在著相關對應性,可以通過第二課堂的活動賦能達成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目標。以H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為例,該學院制定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實踐創(chuàng)新為導向的第二課堂體系,旨在助力學生體驗生活與社會,養(yǎng)成良好品德,樹立和平開放的胸襟,拓展創(chuàng)新精神,鍛煉人際溝通能力與實際動手能力。其內容包含思政教育活動、綜合素質拓展活動、學術科研活動、文體活動、志愿服務、學習經(jīng)驗促進活動、勞動實踐活動、國際視野開拓活動等8類活動,每類活動包含10門左右課程。
三、對第二課堂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現(xiàn)狀的調查
(一)調查實施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理論,編制“理科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現(xiàn)狀調查問卷”。該問卷由人口學背景、理科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第二課堂參與度3個部分組成。問卷面向H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2019、2020、2021級師范生發(fā)放,共回收有效問卷468份。
調查信息通過問卷星收回,運用 SPSS 20.0 軟件進行管理和統(tǒng)計分析。問卷總體的 KMO 值為0.921,總體信度系數(shù)值為0.922,核心素養(yǎng)九個分維度的信度系數(shù)值分別在0.73到0.93之間。綜合表明,數(shù)據(jù)信效度較好,適合做進一步研究。
(二)調查結果與討論
1.理科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現(xiàn)狀
調查發(fā)現(xiàn),理科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整體平均得分為3.75分,所屬九個維度平均分在3.53到3.98之間,標準差在0.66到0.78之間,達成水平較好。
九個維度中,道德情操維度的平均分最高,為3.98分,其次是國際視野維度和科技素養(yǎng)維度,都高于總體平均值;“溝通表達”的平均分最低,為3.53分,且標準差最大,為0.78分,說明理科師范生對社會道德規(guī)范有正確和積極的認識,能夠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用全球視角看待問題,但其溝通表達能力較弱,差異化明顯,需要進一步改善。
對理科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各維度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核心素養(yǎng)九個維度之間關聯(lián)度較高且有相互正向影響的作用。
2.理科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差異性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三個年級師范生的核心素養(yǎng)及其所屬九個維度的達成水平?jīng)]有顯著差異。分析理科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水平在性別上的差異,結果如表3所示,其中*表示p<0.05,具有差異性,**表示p<0.01,有顯著性差異(下同)。
女生在理想信念、國際視野兩個維度的達成情況顯著優(yōu)于男生,說明女生能夠更加堅定正確的價值取向和教育情懷,也善于結合時代背景和歷史發(fā)展,運用全球視角看待問題。男生在創(chuàng)新實踐維度的達成情況優(yōu)于女生,說明男生具有更好的創(chuàng)造力和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精神,更擅長用打破常規(guī)的思路解決問題。
3.第二課堂參與度對核心素養(yǎng)的影響分析
(1)理科師范生第二課堂的參與度。理科師范生參與第二課堂的積極性較低,在14類活動中,參與度高的學生占比均未過半。國際視野開拓活動參與度最低,勞動實踐活動的參與度最高,思政教育活動的覆蓋面最廣。有92.3%的學生從未參與任何一項國際視野開拓活動,48.9%的學生參與了較多的勞動實踐活動,99.8%的學生參與了至少一項思政教育活動。思政教育活動覆蓋面最廣,這與高校經(jīng)常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思政相關的主題教育活動有關。此外,高??梢岳煤罴贂r間部署勞動實踐活動要求,充分進行勞動教育,所以勞動實踐活動參與度最高。以上說明理科師范生參與活動的主觀能動性不強,還需各方面的鼓勵和鞭策,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第二課堂的活動趣味性有待增強。
(2)第二課堂參與度對理科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影響。對理科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在各類活動參與度上的差異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理科師范生第二課堂活動的參與度與核心素養(yǎng)及其所屬九個維度的達成水平呈顯著性正相關,參與度高的學生達成水平明顯優(yōu)于參與度低的學生。綜合素質類比賽的參與度對核心素養(yǎng)達成水平的影響最為顯著,同時也最為顯著地影響了理想信念、國際視野、終身學習、健康生活、科技素養(yǎng)、人文底蘊、溝通表達七個維度的達成水平,說明此類活動開展效果理想,能夠極大地促進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道德情操維度上,有5類活動的參與度與其達成水平具有相關性,但并不十分顯著,且道德情操維度的均值最高,原因可能在于學生的道德情操是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隨著學生成長過程中自然活動領域的擴展、生理的成熟、社會環(huán)境的復雜變化,學生的情緒體驗、道德情操認知不斷積累,最終顯現(xiàn)為外在的行為表達。第二課堂的部分活動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緒表達,但并不起決定性作用。
國際視野維度上,國際視野開拓活動的參與度對其達成水平有影響但并不顯著,其原因主要在于2020至2022年受疫情影響,出國交流、境外游學等國際視野開拓活動的開展難度較大,成功舉辦的頻次較少,開展效果未達預期。隨著2023年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高??梢酝ㄟ^豐富活動內容的方式,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水平。
科技素養(yǎng)維度上,科研創(chuàng)新活動的參與度與其達成水平具有相關性,但并不十分顯著,且理科師范生科技素養(yǎng)均值較高,這可能與學生的第一課堂學習有關。第一課堂專業(yè)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和科研水平,培養(yǎng)學生的科技倫理精神。學生在第一課堂已經(jīng)得到了充分的學習與鍛煉,所以科研創(chuàng)新活動對學生的科技素養(yǎng)發(fā)展雖有正向促進作用但并未大幅提升其水平。而科研創(chuàng)新活動的參與度對創(chuàng)新實踐維度的達成水平有顯著性影響,可見此類活動更能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
溝通表達維度上,綜合素質類比賽、活動型志愿服務、教學輔導類志愿活動等參與度對其達成水平有顯著性影響,說明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交流合作精神在比賽、志愿服務中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和鍛煉。但理科師范生溝通表達能力維度得分均值最低,說明其溝通表達能力基礎較差,第二課堂活動雖能夠顯著地促進其溝通表達能力提升,但還需加大培養(yǎng)力度。
理想信念、終身學習、健康生活、人文底蘊四個維度上,均有11—12類活動的參與度對其達成水平有顯著性影響。說明第二課堂的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有效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主動思考、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幫助學生感受美、理解美、創(chuàng)造美。此外,思政教育活動、學習打卡等與學習相關的第二課堂活動、體育活動、人文類講座等活動的參與度分別顯著地影響了四個維度的達成水平,說明活動的組織達到了預期目的、效果,能夠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
對核心素養(yǎng)整體達成水平而言,學生在第二課堂14類活動中的參與度均與其有顯著影響且呈正相關關系,說明第二課堂的活動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
四、第二課堂建設啟示
(一)聚焦核心素養(yǎng),堅持第二課堂與師范生人才培養(yǎng)體系有效融合
培養(yǎng)理科師范生的核心素養(yǎng),既是時代所需,也是學生成長的必然經(jīng)歷。高校應當聚焦師范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及時修訂人才培養(yǎng)方案,把第二課堂納入師范生教育教學體系,依托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第二課堂內容,結合第一課堂教學安排,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深度耦合。
(二)關注認知差異,因材分類實施第二課堂活動教育
研究表明,理科師范專業(yè)女生在理想信念和國際視野維度的達成水平明顯優(yōu)于男生,而男生在創(chuàng)新實踐維度的達成水平明顯優(yōu)于女生。這說明第二課堂的活動開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與此同時也提醒高校,應當關注理科師范專業(yè)男女在認知和邏輯思維上的差異,結合學生的特點,在第二課堂中分層分組因材施教,圍繞重要時間點和國際局勢,加強對男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鼓勵女生組隊參與科研、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實踐活動,激發(fā)女生思維躍遷。
(三)注重活動載體,凸顯理科師范生培養(yǎng)特色
利用第二課堂助力培養(yǎng)理科師范生成為具備關鍵能力、必備品格和價值觀的高素質人才,高校應當重視組織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賽事育人。可以充分發(fā)揮學術社團、學生黨支部等作用,開展以學科專業(yè)為特色的學術沙龍、教學技能競賽等第二課堂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培養(yǎng)師范生健康成長的作風和習慣,同時鍛煉師范生的活動參與與組織能力,為師范生的班級管理育人打下基礎;充分利用志愿服務活動這一能讓學生與社會緊密聯(lián)系的載體,讓學生深入地體驗社會、服務社會;以綜合素質類比賽為重點,以學科教學競訓為抓手,培育理科師范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增進教學水平、提升表達能力等,全面發(fā)展其核心素養(yǎng)。
(四)構建評價體系,提升第二課堂參與度和參與質量
學生在思政教育活動、勞動實踐活動這類評價制度較完善、具有一定硬性要求的活動中參與度相對較高,而在第二課堂其他活動中“缺位”、“隱形”,這與第二課堂評價制度不完善、趣味性不強有著直接聯(lián)系。高校應當依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整體設計評價機制和運行模式。例如將第二課堂納入課程管理系統(tǒng),利用數(shù)字化平臺,對學生參與第二課堂的次數(shù)和行為表現(xiàn)進行量化、賦分,形成定量評價。此外,在學生入校時由輔導員、班主任共同制定學生第二課堂培養(yǎng)方案,研定期望學生大學期間達到的核心素養(yǎng)目標,納入課程管理系統(tǒng),待學生畢業(yè)時對其目標達成與否進行定性評價。定量與定性評價結合,將學生參與第二課堂活動成績作為學生畢業(yè)標準并納入學生檔案,實現(xiàn)高校學生參與第二課堂可記錄、可評價、可測量、可呈現(xiàn)的一整套工作體系和工作制度[8]。
同時,加強第二課堂的教師隊伍配備,將第二課堂納入評教體系,充分調動教師參與指導第二課堂的積極性,提升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質量和趣味性。
(五)利用多方資源,豐富第二課堂課程類型
“大思政”背景下,高??勺⒅乩枚喾劫Y源,讓更多的主體參與到高校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構建第二課堂協(xié)同育人體制機制。注重為第二課堂開展搭建相關合作平臺,充分利用校各級學生組織,校外的校友、地方政企等資源,構建“學院+各級學生組織”“學院+校內單位”“學院+鄉(xiāng)鎮(zhèn)基層黨支部”“學院+企業(yè)”“學院+鄉(xiāng)村中小學”“學院+社區(qū)”等實踐育人模式,拓展第二課堂課程類型,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為第二課堂拓展方向、加深內涵,使參與的學生真正得到綜合素質的鍛煉,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落地。參考文獻:
[1]彭巧胤,謝相勛.再論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的關系[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14):45-46.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中學教育專業(yè)師范生教師職業(yè)能力標準(試行)》等五個文件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2104/t20210412_525943.html.2021-04-06.
[3]王世斌,顧雨竹,郄海霞.面向2035的新工科人才核心素養(yǎng)結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4):54-60.
[4]林崇德.構建中國化的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1):66-73.
[5]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STEAM教育研究中心.STEAM教師能力等級標準[S].北京: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2018.
[6]青青,閔越,古小方.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高校第二課堂育人實效研究[J].黑龍江科學,2023,14(01):96-99.
[7]王艷.“第二課堂”多維培育核心素養(yǎng)[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0,(09):30-33.
[8]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在高校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的意見[EB/OL].http://tuanwei.hfut.edu.cn/2018/0705/c842a167290/page.htm.2018-07-0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forNormal Science
Students under the Concept of Core Literacy
——Take 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ou Yuc-hen, Cao Yang, Gao Yu-xi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Hubei,430079)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carry ou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cultivation.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the structure of core literacy of normalscience students and 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and the second classroom, we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H University using the second classroom to develop core literacy, and find that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core literacy of normalscience students, 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i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each dimens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mpetition has the most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cor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n,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such as focusing on the core qualit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gnitive differenc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activity carrier, construct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using multiple resources.
Keywords:the core literacy, the second clas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