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志
疲勞乏力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癥狀,背后是人體免疫力、疾病康復能力的大幅度下降,故不可掉以輕心。中醫(yī)將疲勞乏力分為氣虛證、血虛證、陰虛證和陽虛證。本文主要介紹氣虛和血虛的藥膳調(diào)理。
倦怠乏力,食欲減退,短氣,自汗,大便溏薄,舌苔白,脈弱。施膳原則為益氣增力、補益脾肺。宜食雞肉、牛肉、兔肉、乳鴿、豬肚、白扁豆、糯米、粳米、山藥、大棗、蓮子、龍眼、黃芪、黨參、人參等藥食。慎食生蘿卜、檳榔等耗氣食物。
黨參大棗茶黨參30克,大棗10枚。加適量水煎汁,代茶飲用,當日飲完。功效益氣生津、補血健脾。主治氣虛型疲乏無力。
藥理黨參性微溫、味甘,不燥不膩,既能益脾肺之氣,又能補血生津。藥理研究表明,黨參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和增強體力。大棗具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的功能。二者合用有良好的抗疲勞作用。
黃芪燉牛肉牛肉500克,黃芪20克,陳皮5克,黃酒30克,蔥、生姜、醬油、白糖各15克,精鹽2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花椒2粒,豆瓣辣醬40克,植物油50克。牛肉焯水,在七成熱的油中炸后撈出。炒鍋下蔥、生姜、花椒、豆瓣醬炒香,放入牛肉,加清水、黃芪、陳皮、精鹽、醬油、胡椒粉、黃酒,小火慢燉,待牛肉熟時,去蔥、生姜.黃芪、陳皮,加味精調(diào)味即成。當菜佐餐。功效補益肺脾、消除疲勞。
藥理黃芪性微溫、味甘,功能補氣升陽,對氣血兩虧、諸虛不足引起的貧血、浮腫、體虛多汗等有卓著療效。現(xiàn)代科學分析,黃芪可加強心肌收縮力,擴張血管,改善肌肉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狀況,有顯著抗疲勞作用。牛肉溫補脾腎、調(diào)補氣血,與黃芪同烹,可治療肺脾氣虛型神疲乏力。
疲倦乏力,失眠多夢,面色不華,心悸、健忘,舌淡,脈細。施膳原則是益血養(yǎng)肝、補氣增力。宜食糯米、冰糖、紅糖、海參、雞蛋、烏骨雞、龍眼肉、阿膠、黃芪、制何首烏、當歸、黨參、人參、雞血藤等食物及藥食兩用之品。忌食生冷、油膩及白酒。
阿膠糯米粥阿膠3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將糯米煮粥,粥將熟時放入阿膠和紅糖,稍煮2~3沸。早晚分食,10天為1療程。功效補血益氣。主治血虛型疲乏無力。
藥理阿膠性平、味甘,具有滋陰潤燥、養(yǎng)血補血、寧心除煩的功能。藥理研究表明,阿膠能加速血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生長,有補血止血之功。糯米補中益氣。二者同煮粥,可增強補血益氣之力。
黃芪阿膠粥黃芪20克,阿膠30克,糯米100克,紅糖20克。將阿膠塊搗碎,放人鍋中炒至黃色,研為細末備用;黃芪與糯米同煮粥,粥熟時調(diào)入阿膠粉及紅糖,煮開即可。早晚分食。功效補氣養(yǎng)血。
藥理黃芪擅長補氣益氣力,阿膠擅長養(yǎng)血補血,與糯米、紅糖同煮為粥,可用于血虛型神疲乏力、面黃頭暈、心悸氣短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