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石海芹 通訊員 劉嘉偉 藺子健
“要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無限的教學改革之中去。”在北京物資學院2020 年教師節(jié)表彰大會上,田立平說的這句話讓人印象深刻。自1986 年任教以來,田立平將教書育人視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三尺講臺一生情,或許每一堂課到結束之時,同學們的一聲“老師再見”才是年過半百的他傾其力、謀其事的真正原由所在。
從教37 年來,田立平上課很少點名,學生出勤率卻出奇地高。他的課上,很少有學生缺課。很多其他專業(yè)的學生,還會自發(fā)地來田立平班上旁聽。
田立平所講的《高等數(shù)學》和《微積分》是兩門理論性高、邏輯性強的基礎課程,是學生“心中永遠的痛”。如何讓學科基礎差的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內容,田立平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摸索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授課方式。在他看來,想把相關的知識點講活,就要對理論性問題追根溯源、理解本質概念,只有前期夯實基礎,學生后期學習中才會深入理解知識點。“我會從淺顯的基礎開始,讓學生想到過去高中的相關數(shù)學概念,慢慢去誘導學生理解高等數(shù)學的理論基礎,在二者之間建立起必要的知識橋梁。”這是田立平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學習知識的根本思路。一名大一學生說:“田老師的課貼近生活,容易理解,老師本人和藹幽默,大家都喜歡上他的課。”
下課后,田立平并不急于離開,他會像長輩一樣,和學生們談心,關心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瑣事。他說,高等數(shù)學是一個枯燥的東西,作為老師最大的職責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掌握它?!爸灰瑢W們興趣上來了、方法掌握了,在老師的啟迪與自己的努力下,完全可以學好數(shù)學,不再為數(shù)學頭疼,不再害怕數(shù)學考試?!彼€介紹了一些小秘訣,比如,課上督促學生記錄整理筆記,便于更好地理解各類問題;課后為學生布置針對性較強的作業(yè),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合理地轉換問題形式也會讓學生在知識應用方面學會變通。
每年,田立平的教學學時都在260 以上,每次講課都堅持提前30 分鐘進教室為同學答疑解惑。近年來,田立平身體狀況不佳,在身體恢復期間需按照醫(yī)院要求定期赴診,但他堅持認為沒有必要因為生病而耽誤工作、減少工作量,依然堅守著在自己的課堂上。
教學是一個良心活,正確的引導會讓學生受益一生?!拔以浺欢日J為理工科的知識點不用聽,在例題中尋找共性才是上策。在一次隨堂測試中田老師發(fā)現(xiàn)了我做題總是喜歡套用公式的問題,于是在課后把我叫到了辦公室詢問緣由。”一位對田立平充滿感激的學生說道:“在談話的過程中,田老師以一個朋友的身份了解我們這屆大學生的學習特點,讓我明白了學習中的技巧遠比游戲中的操作要簡單?!弊屗洃洩q新新的是田立平舉的例子:12 點下課你可以回宿舍、去食堂吃飯或是到學校大門口領快遞,這就相當于你要明確做這道題是要求極限、求導還是積分?!靶姨澨锢蠋熂皶r發(fā)現(xiàn)了我的陋習幫我及時糾正錯誤,讓我在學業(yè)上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使我在其他課程的學習也受益匪淺。”這在田立平看來,每個從事教育的人都要有良心、有愛心、有熱心,工作盡心盡責。
2017 年,田立平被查出患有冠心病,但是他為了不耽誤給同學們上課,放棄了住院治療。2019 年,他不得不做了手術,但他僅在術后一周就重新站上了講臺,按照正常課時給學生授課,并且上課時基本是以站姿為學生們書寫板書。“我很享受我的講臺,輕傷不下火線,只要我還能工作,我就會堅持不懈地帶著我的學生走下去?!碧锪⑵秸f。
田立平一直致力于“高等數(shù)學”的教學改革和科研,在略顯枯燥的數(shù)字鉆研中尋找最優(yōu)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根據(jù)北京物資學院學生的實際情況,他組織北京市優(yōu)秀教學團隊的骨干成員編寫了《高等數(shù)學》《微積分》等適合學院特點的本科生教材及相應的教輔材料,于2010 年投入使用。
根據(jù)北京物資學院院系專業(yè)的調整以及教學計劃的修訂,田立平對數(shù)學教學內容也做了相應更新,并結合北京市2008 年教改立項,構建了“兩軸、兩賽、一中心”的立體化教學模式,自2007 級學生開始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妻子牛莉萍的眼中,在生活中與其說田立平是一個稱職的丈夫,倒不如說他是一個最負責任的人民教師。“不論何時,立平總會為身邊的人傳遞很多正能量的東西。哪怕是平時的交流中,他也不會去評論一道菜的口感或者服飾的美丑,而是在考慮這種教育方式適不適合新一屆的學生?;蛟S他的審美有些跟不上潮流,但他教書育人的能力絕對是與時俱進,甚至走在教學潮流的最前端?!?/p>
2020 年1 月初,因為新冠疫情因素的影響,日常傳統(tǒng)的線下教學模式被打破。高等數(shù)學是學校的基礎公共課程之一,上課人數(shù)眾多,上課模式改變對其影響最大。田立平身為學校骨干教師,考慮到課程教學特殊性,第一時間與其教學團隊多次研討,最終確定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授課模式。
2020 年2 月底,學校線上課開啟后,為了提高教學效果,田立平獨自在空蕩的教室中錄制課程,只為給學生提供更真實的課堂體驗。為了使課堂互動更為有效,他把學習通、微信、騰訊會議等多種授課途徑相結合,竭力為學生提供全方位全覆蓋的服務。雖然教學策略看起來已經完備,但是田立平還是時刻憂慮著:“雖然我身處教室,但當面對的是一個冰冷且毫無感情的錄像機時,心里總會擔心我的學生們聽懂了沒有?沒有人回應的感覺也讓我對教學能力產生了質疑?!?/p>
其實,早在幾年前,田立平曾積極探索過線上課程的可行性。為了結合時下流行的教學方式給同學們更豐富的學習體驗,他曾利用三年多的業(yè)余休息時間,創(chuàng)建了時長140 多個小時、包含373 個視頻與800 多道跟進練習題的高數(shù)MOOC,并在“愛課程網(wǎng)”和學校MOOC 平臺投入使用,隨后又創(chuàng)建了微積分MOOC投入學校MOOC 教學平臺使用。無數(shù)個日日夜夜,田立平堅守在學校二號教學樓第一報告廳,與兩名工作人員和三臺攝像機一起,克服飛機轟鳴和上下課鈴聲等種種因素干擾,努力為同學們準備出一節(jié)節(jié)好課。
也許我們很難想象到,一段15 分鐘的課程視頻,需要將近兩個小時的反復修改才能錄制成功,呈現(xiàn)到同學們的面前。田立平也曾累到幾近崩潰,也曾在一個人寫腳本、制課件、錄視頻、編習題、做答案的繁重工作中自我懷疑過,但是每次看到自己電腦上貼著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八個大字,他便提醒自己要砥礪前行?!斑@種‘線上線下并舉、課堂內外兼修’混合教學的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碧锪⑵叫牢康乇硎?,數(shù)學通過率提高近5 個百分點,優(yōu)秀率提高近10個百分點。當同學們談論他們“上過田老師的網(wǎng)課,他是我們的高數(shù)‘男神’”的時候,田立平的心里都是滿滿的激動和幸福。
“只要盡心做好本職工作,把每件小事都當作一件偉大的事來完成,三尺講臺勤培桃李,蠟炬成灰無怨無悔,用心、用情對得起教師這一稱號,那么你就是一個名師?!痹谡f到一個名師標準時,田立平感觸頗深,這也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標。
除了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外,田立平還把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傳授給了很多“徒弟”。他為青年教師創(chuàng)造講課機會,讓他們得到更多的鍛煉。經他指導的青年教師不僅都順利通過了教學關,而且很快成為教學一線上受師生好評的教學骨干。在指導青年教師搞好教學的同時,田立平也積極引導并帶領他們申報校內外的教學、科研項目,且?guī)椭麄兘鉀Q生活中的困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科研中。
身為指導教師組中的一員,田立平先后指導了10多名青年教師。這些青年教師不僅成為了教學骨干,而且獲得過校級及以上各種教學獎勵:6 個北京市青教賽一等獎,全國微課大賽一等獎、華北賽區(qū)特等獎、一等獎等12 個獎項。其中,有兩位教師分別成為北京市青年教學名師和首屆校級教學名師。
談及北京物資學院青年教師的成長話題,田立平期望深遠:“青年教師們年輕有朝氣、素質高、潛力大,我希望他們可以結合自身的特點,并根據(jù)教學環(huán)境的不同,安排更加合理化的授課方案,制定更加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促進學校教學和科研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p>
田立平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幾年,他在各類公開期刊獨立或以第一作者身份發(fā)表學術論文40 多篇,其中已被SCI 檢索10 余篇,被EI 檢索12 篇,其它類核心16篇。出版學術專著2 部,主編教材6 部、教輔書2 部。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5 項,院級課題7 項。在田立平看來,他能取得現(xiàn)在的成績離不開整個教學團隊的協(xié)助,“互相支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是物院教學團隊的光榮傳統(tǒng)?!?/p>
事實上,曾有青年教師問田立平,何來那么多時間能將教學和科研都做到那么好?也許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田立平笑言:其實,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總是有的。“我也不是什么神,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教學和科研上而已?!弊詈?,田立平用11 個“心”總結了自己的成功之道:“對學生有愛心,對同事有誠心,解答問題有耐心,接受批評有虛心,幫扶別人有真心,兢兢業(yè)業(yè)有恒心,鉆研教法有潛心,爭做名師有信心,工作有責任心,對待利益平常心,天天都有上進心!”對他而言,不斷強化教學、科研能力,緊跟時代步伐,勇于創(chuàng)新,努力成長為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大先生”是畢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