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媛媛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先后提出“教學做合一”“小先生制”“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钡纫幌盗锌茖W、實用的教育教學理念。在時間的考驗下,這些理念的科學性和高效性得到證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這些教育思想融入作業(yè)設計中去,讓“雙減”背景下的語文作業(yè)更多元、更高效。
陶行知先生在《教學做合一》一文中特別指出了“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應以‘做為中心”。這種“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所強調的原則是:教育與教學活動必須同實踐需要相結合,即教育教學活動的實踐性。從這一實質來看,它又同語文課標中強調的“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這一理念高度契合。因此,教師應該用“教學做合一”的理念指導作業(yè)設計,讓語文作業(yè)回歸實踐。
我們以《白鷺》一課的作業(yè)設計為例。作者通過描寫不同情境下白鷺姿態(tài)的優(yōu)美,表達了對白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在設計作業(yè)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通過適當布置實踐性作業(yè)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比如,可以布置“讀一讀”的作業(yè),讓學生在有感情朗讀中體會白鷺的優(yōu)美,體會作者對白鷺的喜愛與贊美之情。讓學生配樂朗讀,把朗讀錄音或視頻發(fā)到網絡平臺與大家分享。這種形式的作業(yè)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朗讀熱情,而且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朗讀水平。布置“想一想、畫一畫”的作業(yè),讓學生把所讀內容想象成一幅幅畫面,然后用筆畫出來。布置“賞一賞,說一說”的作業(yè),讓學生通過對文中關鍵句的理解,體會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與感受文本。
在運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設計作業(yè)時,要注意把作業(yè)內容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也可以把學生生活中與語文相關的一些實踐活動引入到作業(yè)中來,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實踐性作業(yè),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
陶行知從“即知即傳人”的理念出發(fā),提出了“小先生制”的教學理念。他不僅提倡讓學生教學生的思想,還提出了“指導小先生教人,不如指導小先生教人去教人”的觀點?;谶@一教學理念,教師可以把“小先生制”引入作業(yè)設計中來,在班級中選擇、培養(yǎng)小先生,讓小先生代替教師去輔導更多的學生。這樣,就可以讓小先生在教別人的過程中,把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讓學習思路更加清晰,從而實現(xiàn)了“在教人中教己”的作業(yè)效果。
我們以《古人談讀書》一課的作業(yè)設計為例。本課由兩篇文言文組成,第一篇選自《論語》,第二篇選自朱熹的《訓學齋規(guī)》。兩篇文言文記錄了古人讀書、學習的方法。在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布置“說一說,教一教”的作業(yè),讓學生借助文中的注釋說一說文言文的意思,讓學有余力的小先生輔導學有不足的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布置“即知即傳人”的作業(yè),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小先生”,讓他們把自己從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教給比自己年級低的學弟學妹;還可以讓小先生帶領其他同學,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閱讀后面的課文和“日積月累”中的兩首古詩,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分享閱讀的收獲,培養(yǎng)自主閱讀與學習的能力。
在運用這種方法設計作業(yè)時,要盡量把培養(yǎng)小先生的范圍擴大,讓他們實現(xiàn)互教互學,從而實現(xiàn)由“學知識”到“用知識”,從“受教”轉變?yōu)椤敖倘恕?,進而快速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讓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
陶行知在“生活即教育”這一教育理念中,主張把學校教育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語文作為一門極具人文性的學科,可以通過設計人文性強、實踐性強的作業(yè),把學校教育和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用作業(yè)指導學生生活,用生活來實踐學校教育,從而充分發(fā)揮作業(yè)的育人功能。
我們以《慈母情深》一課為例。課文寫的是母親在家庭極度貧困的情況下,毫不猶豫地給“我”錢買書的事情,課文不僅生動地表現(xiàn)了母親對子女的大愛,同時還表達了孩子對母親的熱愛與感激。這是一篇極富人文情懷的課文,對學生的思想情感能夠起到強烈的熏陶與感染作用。教師要把作業(yè)和學生真實的課余生活情景緊密聯(lián)系起來,把生活內容引入作業(yè)之中,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升人文素養(yǎng)。教師可以布置觀察生活的作業(yè),讓學生回顧或觀察生活中感人的場景,抓住細節(ji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也可以讓學生運用“言行傳情”的方法指導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通過生動的言行表達情感;還可以讓學生用筆記錄下生活中感人的場景,抒寫自己內心的感受。
在依據“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設計作業(yè)時,要以所學為工具,以生活為核心,注意作業(yè)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與融合,并且要依據作業(yè)內容的特性有所偏重。我們要在語文實踐中實現(xiàn)教育功能,在人文教育過程中達成語文作業(yè)的實踐。
“社會即學?!笔翘招兄牧硪恢匾逃虒W思想。他認為,學校里能夠學到的東西太少,應該把學生的學習平臺擴大到整個社會中,社會才是最廣闊、最真實、最有效的學校。教師要設法從社會中尋找教育的材料、方法、工具和環(huán)境,從而讓“學?!崩锏膶W生和小先生多起來。基于這種教學理念,教師在設計與布置學科作業(yè)時,也可以考慮把參與社會生活和人文活動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布置到學生的作業(yè)之中,讓學生在參加社會活動中充分感受人文思想的熏陶。
我們以《圓明園的毀滅》一課的作業(yè)設計為例。這篇課文介紹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被侵略者搶掠焚毀后的破敗景象。關于圓明園的毀滅,何止是這區(qū)區(qū)幾百字能夠表達得了的?在近代中國百年的屈辱史上,我們被侵略者所毀滅的又何止是圓明園?因此,在布置作業(yè)時,教師可以打破課本的限制,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把課堂學習拓展到社會這個大舞臺。比如,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圓明園,學生可以親自到遺址參觀,可以從網上查閱圓明園被毀前后的圖片和視頻等,圍繞圓明園展開全方位深入學習。當然,還可以讓學生拓展了解歷史上其他被“毀滅”的文化遺產,比如敦煌國寶的流失、故宮博物院古籍的被劫等,從而深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
“社會即學?!钡睦砟钔吧罴唇逃钡乃枷胧蔷o密相關的。不過前者適用的空間要更大,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因此,教師要從更高的層次,從偏重社會實踐的角度出發(fā)進行作業(yè)設計。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是陶行知教育教學思想的核心。這一理論強調了實踐是探索知識的開端,而知識是實踐活動的成果。在作業(yè)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這一教學理念,采用“踐行以促知”的方法設計實踐性作業(yè)。學生以“預習”的形式自主探索,或者是在課堂學習之后把所學知識與方法運用于生活實踐之中,以加深理解,從而在“行”與“知”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水平,進而成為學習達人。
我們還是以《古人談讀書》一課的作業(yè)設計為例。本課記錄了古人有關讀書、學習的觀點。文中有些觀點雖然經歷了幾千年,卻依舊對我們現(xiàn)在的讀書和學習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可以布置特殊的“踐行”作業(yè),即要求學生按照課文中古人的方法去學習、去讀書,通過親身體驗促進學生對這些讀書方法的理解。比如,第二則文言文中提出了讀書的三到,即心想、眼看和口誦,就是指在讀書時,要靜下心來,一邊看、一邊讀、一邊想,做一個會讀書的有心人。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這樣要求自己,感受古人讀書方法的寶貴,就能在讀書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通過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學生提升了學習能力,成為學習達人。
“踐行以促知”是綜合了陶行知先生各種教育思想于一身的作業(yè)設計理念,這就使得作業(yè)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至于采用哪種作業(yè)形式,是需要同課堂教學內容、作業(yè)設計目的、社會生活實際和學生的自身發(fā)展需要緊密相關的。
總之,在“雙減”政策的引導下,教師可以充分運用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科學的教育教學理念,以“人”為本,以“做”為核心,以“實踐”為途徑,設計多元化作業(y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減輕學生作業(yè)負擔的同時,促進學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fā)展?!?/p>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