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人:哈爾濱市第四十七中學校 楊曉思
學習猶如攀山登岳,需要克服困難,勇往直前。古詩詞中有大量勸誡和勉勵我們讀書的金句。透過古人的筆墨,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優(yōu)美的文字,還能體會學習、奮斗與征服的意義。
觀書有感·其一
□宋·朱 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注? 釋
◇徘徊:來回移動。
◇為:因為。
◇渠:這里指方塘之水。
◇那得:怎么會。
◇清如許:這樣清澈。
◇如:如此,這樣。
理? 解
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水面上閃爍移動。
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什么這樣清澈?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
勸? 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注? 釋
◇五更雞:天快亮時雞啼叫。
◇黑發(fā):年少時期,指少年。
◇白首:頭發(fā)白了,這里指老年。
◇方:才。
理? 解
三更挑燈夜讀,五更雞鳴即起,這一早一晚正是男兒讀書的好時候。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奮學習,到老了后悔讀書少就太遲了。
賞? 析
這首詩深入淺出,自然流暢,富含哲理。核心是“黑發(fā)勤學早,白首讀書遲”。作為有志氣的人,要抓緊時間讀書學習。最好的讀書時間是在三更五更,晨讀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堅持,才能真正學到報國興家立業(yè)的本領。從學習的時間這一角度立意,勸勉年輕人不要虛度光陰,要及早努力學習,免得將來后悔。詩人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和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與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們重視后天學習,以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
讀? 書
□宋·陸 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
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
猶課蠅頭二萬言。
注? 釋
◇歸志:歸家隱居的志向。
◇寧無:難道沒有。
◇元元:指人民。
◇課:詩中意為閱讀。
◇蠅頭:比喻字小的和蒼蠅頭一樣。
理? 解
歸鄉(xiāng)隱居的志向就算沒有那五畝田園也依然如故,讀書的本意原是為了黎民百姓。
燈下讀書,眼神已不比從前,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
賞? 析
陸游的詩歌繼承了屈原憂國憂民的傳統(tǒng),以現實主義風格為主,立足于時代?!蹲x書》雖以讀書為題材,但詩人的眼光早已離開書齋這個狹小的空間,他將目光投向整個社會,詩中充滿對生活的熱愛,流露對生命的感慨,仍是活色生香,精力充沛,更是文學意味十分濃厚的好詩。同時陸游的讀書詩既有現實主義的精神,使他的詩內容充實,熱情橫溢,顯得既沉郁悲壯,又恢宏雄放。
孫權勸學
□宋·司馬光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理? 解
起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我只是讓你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覺得獲益頗多。”呂蒙于是開始學習。
等到魯肅到尋陽時,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軍事、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不再是吳下時沒有才學的阿蒙了!”呂蒙說:“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知曉事情怎么這么晚呢?”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好友后分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