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芳
閱讀教學是英語學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更是課內(nèi)閱讀教學的重要補充。隨著英語課程改革的深度推進,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時進行深度學習,提升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高階思維,已成為中小學英語教學的熱點問題。筆者以一節(jié)英語課外閱讀課為例,闡述基于深度學習的課外閱讀教學實施的途徑。
一、課前分析
1.教學內(nèi)容描述
A Dream Comes True選自王薔、Jill Eggleton主編的《多維閱讀》第15級,適用于初二學生。出生于非洲小村莊的威廉家境貧寒,無法上學,但他從未放棄學習。作者通過講述威廉在艱苦環(huán)境下制作風車為村莊引水發(fā)電的故事,贊揚了威廉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給讀者以啟發(fā)。
2.教學思路解讀
本書是傳記類文本,學生在閱讀時能大致讀懂文本,但容易忽略關鍵細節(jié),因此筆者根據(jù)主要信息把故事分解為三部分,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第一部分講述威廉的夢想和村莊遇到的困境,第二部分介紹威廉的想法以及行動,第三部分描述威廉成功制成風車以及風車給村莊帶來的變化。
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教師應在閱讀前預估學生的背景知識,設置高階思維的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在閱讀中借助問題鏈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構(gòu)建知識體系,在情境教學中推動學生遷移創(chuàng)新。
3.教學目標設定
學習理解:根據(jù)課件中的封面圖片,預測、獲取、梳理和威廉相關的重要信息,概括威廉的生活狀況、建造風車的過程以及風車給他和村莊帶來的變化。
應用實踐:描述威廉在制造風車時遇到的困難以及威廉如何解決困難;分析威廉的性格特征,并在文中找出依據(jù)。
遷移創(chuàng)新:思考在實現(xiàn)夢想的過程中需要什么,就如何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發(fā)表觀點。
4.教學評價反饋
通過閱讀,完成對故事情節(jié)的概括和描述;分析并總結(jié)主角威廉的性格特征;學以致用,懂得實現(xiàn)夢想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培養(yǎng)解決困難的能力。
二、課堂實踐
1.課前準備
Preparatory step: Do some survey on studentsdreams and form a simple report about the difficulties they have and the effort they made when achieving their dreams.
【設計意圖】通過課前調(diào)查,匯總學生的追夢故事,為后續(xù)課堂活動討論如何實現(xiàn)夢想提供真實的情境。
2.課中學習
(1)Lead-in
Watch a video and know about villagerslife.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about the cover of the book.
Guessing: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What is the story about?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Why the English title is A Dream Comes True instead of Williams windmill? Why does William want to make a windmill?
【設計意圖】通過繪本封面上的A Dream Comes True和中文“威廉的風車”,學生不難聯(lián)想到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是威廉制造風車、實現(xiàn)夢想的故事。但是威廉為何要制作風車?通過引導學生觀看電影《馭風男孩》中小男孩家鄉(xiāng)環(huán)境的片段,對封面和標題進行預測,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
(2)Reading
靜默閱讀后,引導學生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根據(jù)理解,把繪本細分為三個部分,初步檢測學生理解和梳理文本脈絡的能力,進一步推動學生閱讀細節(jié),提升思維。
Detailed reading (Part 1. Chapter 1-2)
Read and answer: What was Williams dream? How did Williams family make a living? What was William interested in? Did William go to school successfully? Why?
Read and fill in the table: What problems did they face? How did Williams parents feel? Why?
Further thinking: If you were William,what would you do? Is it easy to build a windmill? Why?
【設計意圖】這些問題的設計,可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故事細節(jié),為后面分析威廉的性格特征奠定基礎,屬于學習理解類活動。進一步思考的兩個問題則可引導學生對威廉的經(jīng)歷產(chǎn)生共情,讓學生認識到實現(xiàn)夢想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
Read and finish the mind map(Part 2. Chapter 3-5)
第二部分是整個文本最重要的部分,講述威廉如何克服困難,實現(xiàn)夢想。筆者通過圖片和肢體語言講解了與風車相關的新單詞和短語。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思維導圖,獲取和梳理文章內(nèi)容,訓練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Further thinking: Why did the writer use these adjectives? Plastic&broken&old.
What will you do if others laugh at you when you are trying out something new?
Read and answer:Why did people change their attitude? How did the wind make electricity? What other problems in Wimbe could be solved by windmill?
【設計意圖】進一步思考的兩個問題意在讓學生體會威廉在制作風車過程中遇到的現(xiàn)實困難以及威廉當時的心理狀況,用情感代入的方式完成一段內(nèi)心獨白,屬于應用實踐類活動,鼓勵學生輸出,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接著,筆者引導學生閱讀后再提問,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故事細節(jié),引導學生思考村莊還有什么問題亟待解決,屬于學習理解類活動。
Read and answer(Part 3. Chapter 6)
What did William prove?
What is the small idea? What is something big?
【設計意圖】通過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認識到小小的想法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也可以帶來巨變,變“小”為“大”,學習威廉自強不息、勇于實現(xiàn)夢想的精神。
(3)Post-reading
Analyze the character: Think about what William is like and give the supporting details.
Further thinking: To make our dreams come true, what else do we need?
Connecting with your dream: Talk about your dream, the difficulties you had and the way you try to deal with them.
Discussion: As a junior school student, what should you do?
【設計意圖】評價是批判性閱讀的核心組成部分,其結(jié)果是延伸、拓展。筆者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深入理解語篇,分析威廉的性格特征,并找出依據(jù),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批判思維。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如何努力實現(xiàn)夢想,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將威廉的成功與主客觀因素結(jié)合起來,鼓勵學生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挫折。接著,筆者組織學生根據(jù)課件上呈現(xiàn)的框架進行口語表達,引導學生思考并講述自己的夢想與所遇困難,延伸話題,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在最后的開放性活動時,筆者引入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他的“禾下乘涼夢”,意在讓學生認識到良好的教育、積極樂觀的性格、堅持不懈的努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實現(xiàn)夢想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結(jié)語
深度學習是一種主動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進行深度的信息加工、主動的知識建構(gòu)、有效的知識轉(zhuǎn)化與遷移應用,以解決實際問題。教師應根據(jù)語篇類型及主題意義,深入解析文本,設計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貫穿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其深度理解文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