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應幫助學生減輕作業(yè)負擔,并根據“雙減”政策的具體要求,積極優(yōu)化英語課堂教學的模式和策略,讓課程教學能夠與“雙減”政策相契合、相匹配、相適應,在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英語學習實效,最終實現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培育?;诖?,文章對“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優(yōu)化路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雙減”背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優(yōu)化路徑
作者簡介:黃卓芳(1989—),女,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第一中學。
“雙減”政策的制定和出臺有效引領了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及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專注于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及優(yōu)化,采取更為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實施教學,保證課堂環(huán)節(jié)安排最優(yōu)化、知識傳遞過程最簡化,以此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整體提升課堂效率[1]。在實施初中英語教學時,教師應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精準、科學的指導,充分發(fā)揮“雙減”的價值與作用,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教育。
一、“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層面
面對近年開始推行的“雙減”政策,很多教師都還在不斷試探中優(yōu)化教學,處于對這一理念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及創(chuàng)新的階段,所以有時會存在不足。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對課堂的掌控不足,雖然教學方法呈現了多樣化的特點,但是無法兼顧其他的課堂元素,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效性,導致教學效果不穩(wěn)定。此外,在“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里講解課程的精華知識,留出時間讓學生展開自主探究。然而,一些教師處理不好這部分教學,導致有的學生跟不上教學節(jié)奏,課堂教學低效,一些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有所收獲,而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很難掌握知識,最終影響整體教學效果。
(二)學生層面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年齡較小,對于教學改革需要更多的適應時間。在沒有大量課后練習和補習班的情況下,學生在放學后自由度較高,能夠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但部分學生不能夠在這段時間內專注于自主學習和知識探索。此外,“雙減”政策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全神貫注,但初中學生難以一直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課堂學習效果不穩(wěn)定。同時,由于課時的限制,教師難以分配更多的閱讀任務,而需要依賴學生自覺閱讀。然而,一些學生課后閱讀積極性不高,造成閱讀量下降,習作素材積累不足,寫作表達能力下降。這種負面連鎖反應違背了“雙減”政策的初衷,也對學生的綜合學習素養(yǎng)和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產生了不利影響,進而降低課程教學質量。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優(yōu)化路徑分析
(一)更新教學理念,助力“雙減”落地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該嘗試從多個方面著手,引入新穎的教學理念,讓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得到積極實踐,促進“雙減”政策更好、更快地落地。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堅持核心素養(yǎng)培育目標
在“雙減”背景下,課程教學應堅持以核心素養(yǎng)為統(tǒng)領。教師在開展課程教學時,應以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指導原則,確保教學活動與核心素養(yǎng)目標一致[2]。教師應以此為依托,開展口語教學、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等,從多個方面著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及能力,以達到有效培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時,應基于核心素養(yǎng)設計教學目標,確保教學活動與素質教育的理念和特色相契合,從而實現對教學活動的宏觀調控。具體目標設計如下。
(1)語言教學目標:通過情景化體驗,學會正確使用“have/has”表達某人擁有某物的所屬關系句型,能夠充分理解并正確使用不同的人稱代詞所對應的“do/does”一般疑問句。
(2)學習能力:通過語法填空、句型觀察、造句練習等學習實踐活動,自主總結語法規(guī)則,提高理解和歸納總結能力,同時能夠恰當地使用不同人稱代詞所對應的一般疑問句。
(3)文化意識:能夠流暢談論物品的所屬關系,體驗不同文化的魅力。
(4)思維品質:能夠通過小組合作,拉近與同學之間的距離,整體增強自身的溝通交往能力。
教師要科學和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使之與新課標的理念相契合,提高教學效率,促進“雙減”政策落地。
2.以科學思維實施課程教學
教師應該遵循素質教育的規(guī)律和要求,以“雙減”政策為契機,積極以科學思維來實施課程教學,幫助學生更為全面地審視并思考“雙減”政策下的英語課堂,強化大課程觀念[3]。
例如,在Section A的教學中,學生需要齊讀對話,并用同樣的方式來補全教材中的對話。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圖片和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發(fā)現并學習語法的關鍵點,深化對相關句型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比如當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展示的句型結構,并總結出“do”和“does”分別應該在什么時候使用時,教師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學生,讓學生一鼓作氣將對話補充完整,并做好相關的筆記。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投影儀,向全班學生展示一些優(yōu)秀學生的筆記內容,以確保教學評價的科學性。積極的評價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態(tài)度,鼓勵他們在課堂上積極參與,促使他們深入探索相關知識內容,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實現綜合學習效果的提升,有助于“雙減”政策更好地實施。
3.強化課程意識
在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兩個層面的課程意識:第一層面,課程內容應有機融入學生的生活實際,實現生活化教學;第二層面,具備跨學科的視野和理念,以展現英語學科的綜合性,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有效教育。
比如,在教學“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時,教師可以基于社會背景,引導學生思考青少年應該享有哪些權利,讓學生分享自己與父母、老師或同學之間產生過的矛盾。這種方法能使學生更深入地思考青少年如何做出選擇,如何平衡學業(yè)和興趣之間的關系等問題。這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本單元知識內容的理解,同時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而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后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以vlog的形式來展現自己與父母相處的生活場景,以藝術性的表達方式來體現本單元的主題與中心,使得英語課程與藝術學科相融合。這既可以減輕學生的學業(yè)壓力,提升他們的學習和研究興趣,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品位和文化意識,從而更好地支持“雙減”政策落地。
(二)優(yōu)化教學模式,助力“雙減”生根
1.引入開放式提問
在“雙減”政策實施的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還要專注于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突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實效。所以在實施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開放式提問的教學模式,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出各種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提升他們的綜合學習成效。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I remember meeting all of you in Grade 7.”時,可以根據具體的閱讀內容,向學生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
(1)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 first day you entered the campus?
(2)What have you learned in these three years?
(3)Do you think that the end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rks the beginning of a new chapter in life?
(4)What are your thoughts about high school?
(5)What are your expectations for high school life?
(6)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want to be in high school?
如上,教師根據具體的閱讀內容,向學生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能夠充分拓展學生的思考。這種開放式提問的方式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思維感知能力,也能夠拓寬他們的學習視域,讓他們在多元化的語言表達中夯實基礎,提升綜合學習實效。
2.實施立體化寫作
在英語教學中,寫作占據重要地位。在“雙減”政策下,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寫作教學模式。如可以帶領學生整合本單元的相關材料,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翻譯、改寫和仿寫相關語篇。整合本單元的相關材料開展寫作訓練,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并提升他們的綜合學習成效。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教師在教學“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時,可以實施立體化寫作,在教學全過程實施個性化創(chuàng)作,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比如,Section A部分主要描述一個青少年向輔導員羅伯特·亨利講述了自己的困擾。這個情節(jié)與單元主題相關。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與家人相處的問題,也可以要求他們站在羅伯特·亨利的角度,向這名青少年提出解決建議,例如,鼓勵他和家人好好交流。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可以探討如何開展對話,討論內容和話題等。完成多樣化寫作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互動評價,讓他們相互評價對方的寫作內容,提供反饋和建議。評價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能夠讓他們更好地看清自己的優(yōu)勢與長處、不足與劣勢,進而在后續(xù)的學習與實踐中加以改進,實現彼此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
這樣便能將枯燥乏味的寫作教學活動變得妙趣橫生,讓學生在多模塊、多系統(tǒng)的學習活動中完成寫作,并積累更為多元的寫作素材,最終實現對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
三、總結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教師應努力優(yōu)化初中英語課程教學。教師要立足于減負、增效、提質理念,在認清現階段初中英語課堂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優(yōu)化教育教學的路徑及方向,提升整個課程教學活動的實效,讓“雙減”政策的落實更加科學、合理、精準、規(guī)范,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推動他們的長遠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小麗.落實“雙減”,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為例[J].中學生英語,2022(36):53-54.
[2]張召崗.“雙減”政策下,如何利用“ACM”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的思考[J].品位·經典,2022(17):157-159.
[3]杜榮.“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優(yōu)化設計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2(16):123-126.